一曲悠远缱绻的《乡愁》让余老闻名两岸,但这位纵横诗歌、散文、翻译、评介四维写作空间的大文豪,却正如其所笑言,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本书可谓余光中先生献给艺术的情书全集,收录其作为诗人、译家、批评家、散文家写下的跨维度佳作,可分为文坛记忆、艺术评介、小品文三部分,四两拨千斤的文字,带领读者在《猛虎和蔷薇》里细嗅刚柔交融的芳馨,在《云开见月》里透视新派国画的玄机,在《娓娓与喋喋》里斩断七嘴八舌的纷乱,在《横行的洋文》里笑赏异国语言的“怪癖”……一路漫步,走过半个世纪的艺坛起伏,在一代文豪眼中多元而深厚的文化天地,相遇那位美得不可方物的缪斯女神
余光中,生于南京的当代著名文学家,尤以一首《乡愁》为国内读者所熟知。长期投身大学教育事业;
一生笔耕不辍,横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四大领域。
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辑一师友过从
第十七个诞辰/002
云开见月/034
用伤口唱歌的诗人/051
亦秀亦豪的健笔/064
爱弹低调的高手/078
一块彩石就能补天吗?/089
……
辑二诗论文论
猛虎和蔷薇/114
诗人与天文/120
再见,虚无!/132
老得好漂亮/149
……
辑三谐趣文章
给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250
横行的洋文/256
鸡同鸭讲/265
……
给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
莎士比亚先生:
年初拜读您在斯特拉福投邮的大札,知悉您有意来中国讲学,真是惊喜交加,感奋莫名!可是我的欣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年来为您讲学的事情,奔走于学府与官署之间,舌敝唇焦,一点也不得要领。您的全集,皇皇四十部大著,果真居则充栋,出则汗人,搬来运去,实在费事,但在某些人的眼中,分量并没有这样子重,因此屡遭退件、退稿。我真是不好意思写这封回信,不过您既已嘱咐了我,我想我还是应该把和各方接洽的前后经过,向您一一报告于后。
首先,我要说明,我们这儿的文化机构,虽然也在提倡所谓文艺,事实上心里是更重视科学的。举个例,我们这儿的文学教授们,只有在“长期发展科学”的名义下,才能申请到文学研究的津贴;好像雕虫末技的文学,要沾上科学之光,才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您不是研究太空或电子的科学家,因此这儿对您的申请,坦白地说,并不那样感兴趣。我们是一个讲究学历和资格的民族:在科举的时代,讲究的是进士,在科学的时代,讲究的是博士。所以当那些审查委员们在“学历”一栏下,发现您只有中学程度,在“通晓语文”一栏中,只见您“拉丁文稍解,希腊文不通”的时候,他们就面有难色了。也真是的,您的学历表也未免太寒碜了一点;要是您当日也曾去牛津或者剑桥什么的注上一册,情形就不同了。当时我还为您一再辩护,说您虽然没上过大学,全世界还没有一家大学敢说不开您一课。那些审查委员听了我的话,毫不动容,连眉毛也不抬一根,只说:“那不相干。我们只照规章办事。既然交不出文凭,就免谈了。”
后来我灵机一动,想到您的作品,就把您的四十部大著,一股脑儿交了上去。隔了好久,又给一股脑儿退了回来,理由是“不获通过”。我立刻打了一个电话去,发现那些审查委员还没散会,便亲自赶去那官署向他们请教。
“尊友莎君的呈件不合规定,”一个老头子答道。
“哦——为什么呢?”
“他没有著作。”
“莎士比亚没有著作?”我几乎跳了起来。“他的诗和剧本不算著作吗?”
“诗、剧本、散文、小说,都不合规定。我们要的是‘学术著作’。”(他把“学术”两字特别加强,但因为他的乡音很重,听起来像在说“瞎说猪炸”。)
“瞎说猪炸?什么是——”
“正正经经的论文。譬如说,名著的批评、研究、考证等等,才算是瞎说猪炸。”
“您老人家能举个例吗?”我异常谦恭地说。
他也不回答我,只管去卷宗堆里搜寻,好一会才从一个卷宗里抽出一叠表格来。“哪,像这些。哈姆雷特的心理分析、论哈姆雷特的悲剧精神、从弗洛伊德的观点论哈姆雷特和他母亲的关系、哈姆雷特著作年月考、Thou和You在哈姆雷特中的用法、哈姆雷特史无其人说……”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假如莎士比亚写一篇十万字的论文,叫哈姆雷特脚有鸡眼考……”
“那我们就可以考虑考虑了,”他说。
“可是,说了半天,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呀。与其让莎士比亚去论哈姆雷特的鸡眼,为什么不能让他干脆交上哈姆雷特原书呢?”
“那怎么行?哈姆雷特是一本无根无据的创作,作不得数的。哈姆雷特脚有鸡眼考就有根有据了,根据的就是哈姆雷特。有根据,有来历,才是瞎说猪炸。”
显然,您要来我们这儿讲学的事情,无论是在学历上和著作上,都不能通过的。在“曾获何种荣誉”一栏里,我也没有办法为您填上什么。您那个时候还没有诺贝尔、普利策、巴林根等等奖金,也不时兴颁赠什么荣誉博士学位。您的外文起码得很,根本不可能去国外讲学,或者出席国际笔会之类的大场面。桂冠呢,您那时候倒是有的,可惜您无缘一戴。
对了,说到奖金,我也曾为您申请过的,不过,您千万不要见怪,我在这方面的企图也不成功。有一个奖金委员会的理由是:“主题暧昧,意识模糊”。另一个委员会的评语是:“主题不够积极性,没有表现人性的光明面”。还有一个评审会的意见,也大同小异,不外是说您的作品“缺乏时代意识,没有现实感;又太浪漫,不合古典的三一律”等等。我想,他们的批评,在他们自己看来,也是诚恳的。例如,有一位文学批评的权威,就指责您不该在李尔王中让那些不孝的女儿反叛父亲,又说哈姆雷特王子不够积极和坚决,同时剧终忠奸双方玉石俱毁,也显得用意含混,不足为训。还有人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殉情未免过分夸张爱情,对青少年们恐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至于那卷十四行集,也有人说它太消极,而且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云云。
至于大作在此间报纸副刊或杂志上发表,机会恐怕也不多。我们的编辑先生所欢迎的,还是以武侠、黑幕,或者女作家们每一张稿纸洒一瓶香水的“长篇哀艳悱恻奇情悲剧小说”为主。我想,您来这儿讲学的事,十有九成是吹了。没有把您的嘱咐办妥,我感到非常的抱歉。不过我相信您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的。您所要争取的,是千古,不是目前,是全人类的崇敬,不是几伙外行的喋喋不休,对吗?凉风起自天末,还望您善自珍重。后会有期,说不
……
我一直都是余光中先生的忠实读者,他的诗歌,他的散文,都带给我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这个书名,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它像一个精巧的谜语,让人忍不住想去揭开它背后的含义。 “一无所有”,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的,并非物质上的贫瘠,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清澈。在这个被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各种“拥有”的念头所裹挟,生怕失去什么,又拼命地想要抓住更多。然而,当一个人真正放下对物质的执念,对名利的追逐,内心反而会变得更加纯粹和自由。这种“一无所有”,是一种超然,是一种洒脱,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回归。 而“拥有一切”,与前者巧妙地结合,形成了一种令人玩味的张力。我理解这里的“一切”,并非世俗意义上的财富与权势,而是精神层面的富足。当一个人内心澄澈,他就能以一种更加平和、感恩的心态去拥抱生活,去感受世界的广阔与美好。他可能不拥有金山银海,却能拥有无尽的快乐;他可能没有显赫的地位,却能拥有内心的安宁。这种“拥有一切”,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充实,是一种与万物和谐共生的境界。 余光中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他能将抽象的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叙述之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启迪。我非常期待,他将如何在这本书中,细腻地描绘出“一无所有”的洒脱,以及由此带来的“拥有一切”的满足感。他可能会从哪些角度来阐述这个主题?是对人生经历的回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还是对哲学思想的感悟? 这个书名,已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深刻思考的大门。它提醒着我,或许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并不是真正能带来幸福的。真正的财富,可能恰恰隐藏在我们被忽略的“一无所有”之中。这本书,定然是一场关于生命智慧的探索之旅,我迫不及待地想踏上这段旅程。
评分提起余光中先生,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他那温润而富有力量的文字,以及他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对家国、对文化、对生活的热爱。《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这个书名,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它自带一种诗意和哲学的高度,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其中的深意。 “一无所有”,在我看来,绝非指物质上的贫乏,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在这个信息爆炸、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拥有”的欲望所驱使,担心失去,渴望获得。然而,当一个人能够放下对名利、对物质的执念,回归内心的宁静与澄澈,他反而能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这种“一无所有”,是一种对纷繁世界的超然,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洞察。 而“拥有一切”,与前者巧妙地结合,构成了一种深刻的辩证统一。这里的“一切”,我认为并非指世俗意义上的财富与地位,而是精神层面的富足。当一个人内心不再被外物所羁绊,他就能以一种更加开放、感恩的心态去感知世界,去体验生活。他或许不拥有名山大川,却能欣赏一草一木之美;他或许不拥有万贯家财,却能拥有无尽的快乐与平和。这种“拥有一切”,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丰盈,是一种与生命本真相遇的喜悦。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总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语言,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非常期待,他将如何在这本书中,将“一无所有”的洒脱与“拥有一切”的满足,用他那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出来。他可能会借由对故土的眷恋,对异域的感悟,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来展现这种奇妙的平衡? 这个书名,就仿佛一颗饱满的珍珠,在黑暗中散发着温润的光芒,指引着我去探寻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它不是简单地告知,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感受。我相信,阅读这本书,定然会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一次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
评分我一直都很喜欢余光中先生的文字,他的诗歌大气磅礴,他的散文则温润细腻,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这本书,当我第一次看到书名时,就觉得充满了哲思和诗意。我并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仅是书名本身,就已经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一无所有”,似乎暗示着一种放下,一种超脱,一种不被物质所羁绊的自由。现代社会,我们总是被各种欲望驱使着,追求着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多的社会地位,仿佛拥有得越多,就越能获得幸福。但真的是这样吗?余光中先生的这个书名,仿佛在提醒我们,或许最宝贵的东西,并非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而是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精神财富。这种“一无所有”,或许是一种心灵的澄澈,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而“拥有一切”,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是拥有了广阔的天地,还是拥有的内心丰盈?我猜想,这里的“一切”,并非指世俗意义上的物质丰裕,而是精神层面的圆满。当一个人能够放下对物质的执念,内心变得宁静而充实时,他或许就能感受到“拥有一切”的喜悦。这种“一切”,可能是对过往的感恩,对当下的珍惜,对未来的希望,亦或是对生命本身的热爱。“一无所有”,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一切”;“拥有一切”,又源于“一无所有”的洒脱。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书名中就得到了巧妙的呈现,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书中的奥秘。 我常常会在旅行的途中,随身携带一些喜欢的散文集,在陌生的城市里,通过文字来感受熟悉的温暖。余光中先生的文字,就像一位老友,总能在不经意间给我带来惊喜和启迪。他的语言,时而如春风拂面,时而如惊涛拍岸,总能精准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将其升华为诗意的表达。这本书的书名,我已经反复品味了好几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是否在追逐“拥有”的过程中,反而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 我一直相信,好的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力量,它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让他们对书中的内容产生期待。余光中先生的《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这个书名,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一道光照进了我内心深处。我非常好奇,在余光中先生的笔下,究竟是如何阐述“一无所有”与“拥有一切”之间的联系的,又是如何通过他的独特视角,展现生命中那些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瞬间的。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余光中先生作品的读者,我对他的文字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崇敬感。每一次看到他的新书出版,都会心生一种莫名的期待。这次的《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书名就足以让我沉醉。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直白地描绘主题,而是用一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语言,抛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命题。 “一无所有”,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匮乏。更深层次的理解,或许是放弃执念,放下攀比,放下不必要的欲望。在这个信息爆炸、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拥有”的信号所包围,仿佛不拥有某些东西,就会被时代淘汰,就会落后。然而,余光中先生的书名,却仿佛在悄悄地提醒我们,或许真正的财富,并非外在的拥有,而是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而“拥有一切”,与“一无所有”相结合,就构成了一种极其精妙的辩证关系。我猜测,这里的“一切”,并非指世俗意义上的物质堆积,而是精神层面的圆满。当一个人能够放下对得失的计较,对功名的渴求,他便能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欣赏身边的风景,去珍惜身边的人。这种“拥有一切”,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足,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回归。 我一直很欣赏余光中先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他的文字,总能以最恰当的词汇,表达最深邃的思想。我尤其期待,他将如何在这本书中,将“一无所有”的洒脱与“拥有一切”的满足,用他那独有的笔触描绘出来。是借由他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人文风情的记述,还是对人生片段的感悟?每一个想象都让我觉得,这本书定然是一场精神的盛宴。 看到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似乎在预示着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获得”的书,而是引导你去“体悟”的书。我希望能在书中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找到一种更加豁达的生活态度。这本书名本身,已经是一首优美的诗,让我对其中蕴含的内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评分初识余光中先生,是在高中时期,他那首《乡愁》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懵懂少年心中,让我初次体会到文字的磅礴力量和情感的深度。如今,当我看到《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这本书名,心中涌起的,更是对这位大家在散文领域探索的无限好奇。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仿佛一个矛盾却又和谐的哲学命题,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一无所有”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贫困、失落,甚至绝望。然而,余光中先生的组合,却赋予了它全新的意义。我想,他所说的“一无所有”,并非物质上的匮乏,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或许,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拥有,不再被占有的欲望所束缚时,反而能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这种“一无所有”,是卸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去拥抱生命更广阔的天地。 而“拥有一切”,则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这里的“一切”,绝非堆积如山的财富,而是精神世界的富足,是对生命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情,是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当一个人真正懂得放下,内心澄澈,他就能发现,原来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弥漫在生活点滴之中。这种“拥有一切”,是一种内心的圆满,是一种精神的富足,是一种与世界和谐共融的境界。 我常常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多时候被“拥有”的焦虑所裹挟,拼命地想要抓住什么,却又常常感到空虚。余光中先生的书名,像是一股清流,洗涤着我被世俗所沾染的心灵。它让我开始思考,真正的“拥有”,究竟是什么?是那些我们握在手中的东西,还是那些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却又无法触摸的情感和体验?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这本书名,就像一则古老的禅语,含蓄而深刻,引人深思。它不是直接地告诉你什么,而是通过一种巧妙的提示,让你自己去发掘。我很好奇,余光中先生是如何将如此抽象的哲学概念,融入到他的散文创作中的。是借由他对故乡的眷恋,对世界的观察,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我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无数种可能,每一个都让我更加期待这本书的到来。
评分很好,快递小哥满分
评分东西还不错 物流也很快
评分书已收到,不错的书,推荐阅读
评分很不错,派送很快,正品,很喜欢,无限回购
评分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评分非常漂亮,精致的书,买来藏了!
评分非常漂亮,非常喜欢,非常感谢!
评分京东自营正品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日期也很新鲜,物流超级快,表扬我们片区的京东小哥,真的热心又耐心~无限好评加分~
评分闻着书香就很满足,等看了再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