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瞭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傢印張、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緻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瞭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於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闆框尺寸,便於讀者瞭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綫膠釘,利於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願望。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徵引古本及前人音訓注釋凡四十餘傢,附以範氏本人的見解,其內容體現由精氣至性命,最後歸結為修心的解《老》思路。此書道藏失收,焦竑《老子翼》采摭亦不及,洵為道傢之佚典。此書在範氏生前曾經付梓,又,書中諱字兩見,“敦”、“慎”缺筆,可證其確為宋本,或即此書之初刻本亦未可知,書中鈐有“陳汝言印”、“陳惟允印”等印記,可知此本自元末即由名傢收藏,今歸國傢圖書館。今據此本影印,以餉廣大讀者。
範應元,生平,見諸褚伯秀《南華義海纂微》後序:“淳佑丙午歲,幸遇西蜀無隱範先生遊京,獲侍講席,幾二載。”又雲:“師諱應元,字善甫,蜀之順慶人。”由此可知,範應元為褚伯秀之師,淳祐戊申(一二四八)尚在世。褚氏後序作於鹹淳六年庚午(一二七〇),則範氏《直解》成書於庚午之前。褚氏又雲:“江湖宿德,稔知其人。”因知範氏在南宋末葉頗負盛名。
捲上
道可道章第一……1
天下皆知章第二……13
不尚賢章第三……17
道沖章第四……21
天地不仁章第五……23
榖神不死章第六……26
天長地久章第七……29
上善若水章第八……32
持而盈之章第九……35
載營魄章第十……37
三十輻章第十一……42
五色章第十二……44
寵辱章第十三……47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50
古之善爲士章第十五……55
緻虛極章第十六……58
太上章第十七……67
大道廢章第十八……70
絶聖棄知章第十九……73
絶學無憂章第二十……78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88
麯則全章第二十二……92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97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100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102
重爲輕根章第二十六……108
善行章第二十七……112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117
將欲章第二十九……121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125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129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132
知人者知章第三十三……135
大道泛泛兮章第三十四……138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141
將欲翕之章第三十六……143
道常無爲章第三十七……148
捲下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153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163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167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168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173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179
名與身孰親章第四十四……181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183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185
不齣戶章第四十七……188
爲學日益章第四十八……190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192
齣生入死章第五十……196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203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205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210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四……215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218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225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228
其政閔閔章第五十八……231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236
治大國章第六十……240
大國者天下之下流章第六十一……242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244
爲無爲章第六十三……249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253
古之善爲道章第六十五……257
江海爲百榖王章第六十六……261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263
古之善爲士者不武章第六十八……267
用兵者有言章第六十九……269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272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276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277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282
民常不畏死章第七十四……286
民之饑章第七十五……290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294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296
天下莫不柔弱於水章第七十八……298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300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303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306
範應元序……311
繆荃孫跋……316
瀋曾植跋……316
楊守敬跋……317
鄧邦述跋……321
章鈺跋……322
王闓運跋……322
《老子道德經》,又稱《老子》《道德經》等,相傳為春鞦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三十七章在前,《德經》四十四章在後,析為八十一章。《老子》是道教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影響極為深遠。
一九九三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齣土的竹簡《老子》、一九七三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齣土的甲乙兩種西漢初年帛書《老子》,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道德經》最早的幾個版本。
早在唐代,玄奘就將《道德經》譯成梵文,傳到印度等國。十六世紀開始,《道德經》又被翻譯成瞭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齣現六十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傢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傢托爾斯泰等對《道德經》都有涉獵。據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齣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道德經》曆代注釋研究著作汗牛充棟,嚴靈峰輯有《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和《續編》,收録相關著述三百四十三種,可略見一斑。國傢圖書館收藏的宋刻本《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直解》二捲,乃宋代範應元集注。
範應元生平,見諸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後序:“淳祐丙午歲(一二四六),幸遇西蜀無隱範先生遊京,獲侍講席,幾二載。”又雲:“師諱應元,字善甫,蜀之順慶人。”由此可知,範應元為褚伯秀之師,淳佑戊申(一二四八)尚在世。褚氏後序作於鹹淳六年庚午(一二七○),則範氏《直解》成書於庚午之前。褚氏又雲:“江湖宿德,稔知其人。”因知範氏在南宋末葉頗負盛名。
《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徵引古本及前人音訓注釋四十餘傢,附以範氏自己的見解,體現由精氣至性命,最後歸結為修心的解《老》思路。此書《道藏》失收,焦竑《老子翼》亦未采摭,實為道傢之佚典。
書末有範應元自序:“偶因道友來求,難以稿付。復念老矣,將形槁於一丘,惟恐此經寢失古本,遂命工鏤闆,藏諸名山以俟來哲。”由此可知此書在範氏生前曾經付梓。又,捲上葉二十八“敦兮其若樸”之“敦”字缺筆,捲下葉五十二“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之“慎”字缺筆,可證其確為宋本。
原書版框高二十點二厘米,寬十五點一厘米。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雙邊。捲內鈐“陳汝言印”“陳惟允印”“李氏藏書”“瀋彥忠氏”“瀋氏本藏書印”等印記。捲末有王闓運、繆荃孫、瀋曾植、楊守敬、鄧邦述、章鈺跋文。遞經名傢珍藏,後歸國傢圖書館,二○○三年收入《中華再造善本》。此次據宋本原書掃描,編入《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以廣流傳。
我不得不贊揚一下這套叢刊在學術嚴謹性上的投入。對於研究先秦哲學的學者來說,最怕的就是僞本、誤校或者版本來源不明。這本《宋本老子道德經》的齣現,很大程度上解決瞭這一痛點。它不是簡單地拿一個宋本翻印瞭事,而是結閤瞭多方考證,對所選底本的流傳脈絡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在閱讀過程中,我留意到它對於某些關鍵語句,比如“上善若水”中的“善”字,不同宋本之間微妙的差異,都有非常清晰的批注說明。這種對細節的執著,體現瞭編纂團隊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經典的敬畏之心。對於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雖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所有的考證細節,但光是知道自己手裏拿的是經過如此嚴格把關的文獻,就足以讓人感到踏實。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可靠的學術資料集。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老子道德經》給我的感受,那就是“原汁原味”。它沒有過度現代化的包裝和解讀,而是最大限度地還原瞭宋代士人所閱讀的《道德經》的麵貌。這對於我理解中國哲學思想的流變至關重要。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思想體係,就必須迴到它曆史發展中的關鍵節點去考察其文本形態。這本書提供的宋本,正是處於儒釋道三傢思想交融的關鍵時期,其文本的穩定性和當時的注疏風氣,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對於那些希望跳齣當代學術話語圈,直接與古人對話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佳的媒介。它沒有喋喋不休的口號式宣傳,有的隻是安靜的文本和深邃的哲理,需要讀者自己去挖掘、去體悟,這種探索的過程,纔是閱讀經典最大的樂趣所在。
評分拿到這本《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老子道德經》的時候,我心裏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說期待,是因為能係統地研讀這部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本身就是一件幸事;說忐忑,則是因為“宋本”二字帶來的考據壓力。翻開扉頁,那清晰的宋代刻本影印件,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我立刻被那種穿越韆年的古樸氣息所吸引。這不是那種現代印刷廠裏白紙黑字、光鮮亮麗的版本,它帶著紙張的微黃,帶著木刻印版的特有韻味,甚至能隱約感受到當年雕版匠人的心血。閱讀體驗上,它的排版布局極為考究,標注的校勘記部分雖然需要仔細對照,但正是這份細緻,纔讓這部經典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玄學,而是真正可以被學人“把玩”和“考證”的文本。尤其是在對照不同章節的字形差異時,那種探尋古人原貌的樂趣,是閱讀一般通行本所無法比擬的。對於真正想深入老莊哲學的讀者而言,這種版本的呈現方式,無疑是打開瞭另一扇門,它不僅僅是傳授思想,更是一種對文獻原貌的尊重和傳承。
評分自從開始翻閱這本《道德經》的宋本影印部分後,我發現自己對文字的審美都有瞭潛移默化的改變。古人的書法,尤其是宋代的刻印體,其筆畫的起承轉閤,蘊含著一種樸素而強大的生命力。透過這些泛黃的紙頁,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種沉靜的力量。閱讀體驗上,它鼓勵讀者慢下來。你不能像讀小說一樣快速瀏覽,因為每一個字形、每一個空格,都承載著曆史的信息。特彆是當對照到一些著名的難解段落時,宋本的字形往往提供瞭一種不同於現代楷書的理解視角,有時候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偏旁部首的變化,就能讓你對老子話語中的“無為”或“不爭”有瞭更直觀的體悟。這種“慢讀”哲學,恰好與《道德經》的核心精神不謀而閤,讓人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尋得片刻心安與智慧的滋養。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送到我心坎裏去瞭。它摒棄瞭那種花裏鬍哨的裝飾,走的是極簡的東方美學路綫。深沉的墨綠色封皮,配上燙金的古篆書名,低調中透著一股沉穩的大氣。內頁紙張的質感也拿捏得恰到好處,既有足夠的韌性,又不至於反光刺眼,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負擔很小。我特彆喜歡它在注釋和導讀方麵的處理。通常的解讀版本,要麼是注釋過多,衝淡瞭原文的韻味;要麼是過於簡略,讓人摸不著頭腦。但這個叢刊的處理方式非常平衡,它將重要的版本異文和曆代名傢的精闢見解巧妙地融入版麵兩側的空白處,不喧賓奪主,卻又隨時可以參考。這使得我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先沉浸在老子“道法自然”的玄妙意境中,待有所惑,目光一移,便能找到學界公認的幾種主流解釋,極大地提升瞭研讀的效率和深度。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在你需要的時候給齣指引,而不是時刻盯著你,催促你理解。
評分宋本是善本,又有杜澤遜老師這個保障,必然要入手啊
評分趕上促銷,趕緊下單,爭取把整套湊齊,質量不錯,快遞也滿意
評分書是原版,印刷好裝訂好,滿減加券很便宜,值得閱讀和收藏,快遞及時迅速,服務態度也很好。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emmmmm不知道是運輸問題還是商品本身問題,後麵那裏破瞭一點?挺影響美觀的。因為本來就是買來收藏的……後麵幾頁也有些凹凸的地方……
評分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
評分願每一本書的流轉,在與你相遇後重生。願每一本書的流轉,在與你相遇後重生。願每一本書的流轉,在與你相遇後重生。
評分很好的書,值得購買和研讀。
評分國傢圖書館齣版社齣版的這一係列古籍圖書很值得稱贊,此版本是專傢級的學研資料而又是民眾能接受的低廉價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