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能让人幸福吗?你需要掌握的工作要点是什么?;
◎工作太多,自己却毫无头绪,工作效率低下;升职无望,在现有的岗位上“温水煮青蛙”;想改变现状,却不知从何入手……
◎在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出业绩,怎样才以充满激情与活力?
◎日本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先生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你,怎样用7-Eleven工作法武装自己,在职场中得心应手,完美蜕变。
◎打破常规、抓住事物本质、简化思考、有效沟通、正视失败,让自己用领导者的思维解决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成为真正的职场高手。
7-Eleven工作法就是一种“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方法”,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实践,让我们不再局限于一个员工的思维方式,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看问题,以积极的心态思考、解决问题,让我们在工作中充满激情,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种工作方法同时是让包括顾客在内的所有人都满意的工作方法。我们用这种工作方法找到工作的意义,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存在价值,从而为自己的工作注入动力,在日常工作中体会成长的乐趣。
我们以挑战的方式,为工作注入动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通过挑战实现了自我价值。
7-Eleven工作法不仅适用于20多岁的职场新人,也适合30~40岁的中高层主管。虽然大家的岗位不同,具体的工作内容不同,但指导思想却是万法同宗。
铃木敏文
日本7-Eleven创始人,曾任711公司会长兼CEO。
1932年出生于日本长野。195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并于同年就职于大型书籍贩卖公司东京出版社(东贩)。1963年成为伊滕洋华堂公司的职员。1973年,创建了日本的7-Eleven,并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店。7-Eleven以业界*名的身份带领整个流通业前行。2003年,荣获瑞宝章一等奖,同年11月被授予中央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曾担任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会长,中央大学理事长。著有《想法1:突破成长的烦恼》《销售能力:打动消费者的工作方法》《挑战*浪漫》等作品。
胜见明
1952年生于神奈川县,东京大学教养学院肄业。日本畅销书作家、新闻工作者。擅长对经营者及企业组织管理进行研究。主要著作有《铃木敏文之“看穿似是而非的谎言”》《铃木敏文的情感经济学》《索尼的基因》、《革新的本质》《投注于“光的未来”之研究者精神》等。
前 言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V
第一章
敢想敢做
能自行作答的人才能创出业绩
打破常规,勇敢质疑 003
不要邯郸学步 009
假设即构思 014
反馈与提高 021
有价值的信息才有意义 026
识破“真实的谎言” 031
世上无难事 036
第二章
坚持初衷
把握事物的本质,以不变应万变
坚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 043
认清对手 049
放眼未来,当机立断 055
三省吾身,勇往直前 060
理解“时过境迁”,把握消费者心理 065
用双视角洞察先机 070
旁观者清 075
出奇制胜,剑走偏锋 079
第三章
简化思考
思考可以简化到什么程度
敢于吃螃蟹的门外汉 087
不要故步自封 093
坚持自我,脱颖而出 098
学而不思则罔 103
快工才能出细活 108
找到“最佳击球点” 113
无路可循就自辟蹊径 119
简化选项,刺激消费 124
第四章
有效沟通
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
打动人心的肺腑之言 131
谦虚诚恳,有的放矢 136
知己知彼,改变“表达方式” 141
化敌为友巧周旋 146
冲破“限制”,感动对方 151
交流思想,增进互动 156
调兵遣将有妙方 161
第五章
开运纳福
失败是成功之母
改变人生,提高底线 169
激流勇进,开阔格局 173
越挑战,越幸运 177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182
顺其自然,成就非凡 188
一张白纸上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193
后 记 203
不要邯郸学步
为什么要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创建假设、寻找答案呢?铃木先生指出,现在早已不是靠着“邯郸学步”就能成功的时代了。
在供不应求的时代,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方法也能让人侥幸成功。
但如今是一个坐在树下不知道能否等来兔子的时代。
哪里有兔子只能自己去找。这就需要独立思考、创建假设的能力。
我和偶像天团AKB48 的制作人秋元康先生在SEVEN& I 集团的宣传杂志上曾讨论过“邯郸学步”这个问题。秋元康先生也认为“兔子撞树的概率越来越小了”。
他说:“在‘食用辣油’畅销时,人们都认为下一个畅销品将会是与之类似的‘生七味’等调味料。可‘食用辣油’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那些靠山寨商品盈利的知名企业虽然风光一时,但等待它们的只会是日薄西山的结局。
在消费者看来,A 和A’都是“A”
Francfranc 是深受20~30 岁女性喜爱的时尚生活概念家居馆,馆内出售各种日用百货。我在和其母公司BALS公司(现为SEVEN& I 集团旗下企业)的创始人高岛郁夫先生谈话时也提及了“拒绝邯郸学步”这一话题。
Francfranc 店内没有“常规商品”。每年,为了实现商品的更新换代,店内三成左右的旧商品都会被撤换下来。高岛先生在决定商品的去留时会对商品开发主管做出如下指示:把商品A更换成A’并不算是真正的创新。一定要把A变成B或者C。如果不能坚持革新,就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商家看来,把热卖中的商品A变成其延长线上的A’就是创新。但在消费者看来,A和A’并无不同。所以在创新时必须要做到把A变成B或C。
SEVEN精品若是和其他的PB商品一样走低价路线,怕也只会落得个步人后尘的下场。
邯郸学步的实质是“模仿”。山寨绝不能超越原创成为业界第一的。记住,只要模仿,就不能成功!
创新比模仿更容易
流通业把去同行公司考察称为“市场调研”。但铃木先生严禁员工们去别人的公司搞调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我不允许员工去别的公司做调研呢?因为人一旦看到别人的长处就会产生“见贤思齐”的心理。
如果只告诫员工们“不许模仿”,大家可能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所以,不如直接下达“不许去别的公司做考察”的死命令。不过,即便如此,人们也还是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他人的行为。
模仿与原创,究竟哪种做法更容易呢?
模仿看起来很轻松,可你会因为受人影响而变得畏首畏尾。只要模仿一次,你就无法摆脱别人的影响了。于是,你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最终会陷入与同行打价格战的泥潭。
真正的竞争力是在自我差别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拒绝模仿,在实现个性化的过程中,以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方式寻求答案。这看似麻烦,实则不然。
在实现个性化的过程中,你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自由思考。你也应该转变观念,尽早认识到原创才是发展“捷径” 的道理。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铃木敏文
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如果说工作是为了赚钱,那么薪酬高的公司就一定能够留住人才,薪酬低的公司肯定就会因为人才流失而关门大吉。可事实并非如此。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工资也并不是人工作的唯一目的。
有人说,人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才去工作的。那么, 什么叫实现自我价值呢?
我也没有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可我认为,实现自我价值就是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
“自我满足感”并不是指“开心就好”,而是通过一种“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方法”,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实。那是一种让包括顾客在内的所有人都满意的工作方法。你可以用这种工作方法找到工作的意义,产生成就感,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存在价值,从而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如果你不认可自己的工作,那么无论公司业绩多好,你都不能获得自我满足感,也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和成就感。
如果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即便让你去世界500 强企业中工作,你也不会觉得快乐。
我在30 岁时为了寻找这种感觉毅然辞职,义无反顾地开启了新的人生。没有当初的抉择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在此,我想和大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大学毕业后,我就职于大型出版公司东贩(当时这家公司叫作东京出版销售公司)。最初,我在出版科学研究所工作。25 岁时,我调任宣传课,担任《新刊新闻》的宣传编辑。其实, 这个刊物是向读者介绍新书的导读宣传册,所以刊物的内容也是新书的简介。因此,我每天都要在审阅几十本新书后为之撰写内容概要。
由于这个宣传册是免费发放的,所以仅被允许发行5000 册。可这毕竟是我的劳动成果,我当然希望能提高它的发行量。但我的顶头上司以“费用超支”为由,驳回了我的申请。我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大胆地提出了改革方案:减少目录的页数,增加可读性强的内容,将宣传册的售价定为每册20 日元。
可我的提案再次被驳回,这次不予批准的理由是:“就以往经验来看,宣传册根本不可能有市场。”好在其他部门的领导把我的想法转达给了社长。社长认可了我的想法,这套改革方案才得以实施。由于改版后的宣传册中增设了大作家和当红作家的手稿专栏,所以一问世就受到了读者们的喜爱。宣传册的发行量也从5000 册增加到了13 万册。
由于东贩在出版业比较有威望,所以不同作家和文化名人都愿意为我们写稿子。就连不肯轻易抛头露面的大文豪谷崎润一郎先生也为我们写过文章。
虽然我每天都风风火火地奔忙,可心里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能见到那些社会精英的成就全靠公司的牌子响亮、平台好,我也知道自己的成功不过是“狐假虎威”。就像大家都在跑步前进,而我却骑着自行车遥遥领先,这样做胜之不武,人所不齿。与实力派的交往与接触,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与差距。
当时,我与在工作中结识的媒体工作者探讨了创建独立的演出公司的事宜。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大众娱乐的主要方式已经从电影变成了电视。我觉得此想法可行,于是立即去寻找赞助商。经人介绍,我见到了洋华堂洋品店(即现在的伊藤洋华堂,以下简称“洋华堂”)的领导。
那时的洋华堂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我也不知道世上还有“超市”这么个形式的商店。当时的我真的是对流通业一无所知。尽管如此,在接到洋华堂领导的跳槽邀请时,我还是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出版社的工作。
那时候,东贩是大公司,而洋华堂只是个仅有5 家店铺的中小企业。所以大家都怀疑我“是被公司开除了,碍于颜面才托词转行的”。
其实, 我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寻找存在感才决定辞职的。
可我转行之后却没有出现顺风顺水的局面。洋华堂的经营主管只想网罗人才,并不打算出资赞助我去搞独立的演出公司。所以,我的“创业计划”也失败了。
可我永远不会对亲朋好友们说出我跳槽的真相——我误会了洋华堂领导的意图,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能让我重新燃起工作热情的“火种”,毕竟,日复一日的重复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和倦怠。当我在书架上瞥见《7Eleven工作法:为你的工作注入动力》时,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期待。这个书名本身就很有画面感,它勾勒出一种全天候、全方位、随时随地都能为你提供动力的形象,就像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一样,总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零售业的成功模式,特别是7-Eleven这种深入人心的服务理念,巧妙地转化为个人职业发展和工作效率提升的指导方针的。它会不会是关于如何建立一套高度自律但又充满弹性的工作体系?或者,它会不会强调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发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便利点”,并将其放大,从而产生连锁反应,最终提升整体的工作表现?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培养积极主动性、如何快速响应变化、以及如何建立强大内在驱动力的方法论。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学会如何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如何让每一次付出都更有意义,而不是仅仅在消耗自己的精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7Eleven工作法:为你的工作注入动力》,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让人觉得充满了能量和效率感。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让工作更有条理,同时又不至于把自己逼得太紧,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封面设计也很简洁明快,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我特别好奇“7Eleven”这个概念具体会如何体现在工作方法上,是每天七点到十一点的某种高效工作模式,还是某种关于“便利”和“全天候”的服务精神在工作中的应用?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视角,打破我们固有的工作思维,让我们从“不得不做”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找到真正的内在驱动力。也许它会教我们如何像7-Eleven那样,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做到极致,在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时刻都抓住机遇,将“便利”和“顾客至上”的理念融入到我们自己的工作流程中,最终实现工作效率和幸福感的双重提升。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宝藏,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巧,让我的工作效率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能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被工作所累。
评分我最近对那些能够帮助我提升工作效率和找到工作意义的书籍非常感兴趣,而《7Eleven工作法:为你的工作注入动力》这个名字,可以说是直接击中了我的“痒点”。“7Eleven”这个品牌,在我心中一直是高效、便利、全天候的代名词,所以我对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些特质融入到个人工作方法论中充满了好奇。我想象着,这本书可能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像7-Eleven一样,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洞察客户需求,并迅速提供解决方案的策略。也许它会教我们如何识别工作中那些“即时需求”,并以最高效的方式满足它们,从而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时刻准备着”的心态,让我在面对任何工作挑战时,都能保持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应对。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工作系统,让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保持高效输出的方法?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启发,让我的工作不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源泉。
评分《7Eleven工作法:为你的工作注入动力》这个书名,第一时间就让我想到了便利店的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和对顾客需求的敏锐洞察。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零售行业的成功经验,提炼成一套可以应用在个人工作中的“动力注入”方法论的。这本书会不会强调一种“持续优化”的理念,教我们如何不断审视自己的工作流程,找出可以改进的环节,就像便利店不断调整商品陈列和补货策略一样?我猜想,它或许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一种“即时响应”机制的技巧,让我们可以快速应对工作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并迅速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揭示一些关于如何培养高度自律性和主动性,以及如何在工作中保持持久热情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店长”,指导我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便利”之处,并将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实现工作上的突破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评分说实话,我对《7Eleven工作法:为你的工作注入动力》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书名非常具有行业特色,又带有一些神秘感。“7Eleven”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持续的、便捷的服务,以及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这本书会不会在教我们如何以一种“便利店”的思维去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也许,它会从如何更好地理解“客户”(无论是老板、同事还是自己)的需求出发,然后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让我们能够像7-Eleven一样,提供“随叫随到”的解决方案,或者说,让我们的工作成果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零售业的运营逻辑,转化成一种适用于个人工作场景的“赋能”策略的。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一些我们日常工作中被忽略的“痛点”,并提供简单易行但又效果显著的“捷径”?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打破僵化的工作思维,学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找到那些能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便利”,同时也能为他人带来便利的关键节点,从而真正实现工作效率的飞跃。
评分东西挺不错,价格也很公道。
评分。。。。。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已经安排时间阅读中。京东购物体验一级棒!
评分这本书和零售的哲学与零售心理学有许多重复的内容,不过很值得一读再读
评分做活动买了很多书,慢慢看
评分内容不错,通俗易懂,分析到位,实用,收获多。
评分书很值得一读,印刷包装都很好,快递很赞!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读书,读好书。
评分速度很快,质量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