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解剖式賞析陝西地區保存完好、文物價值高、欣賞價值高的傳統建築:
◎100+座陝西建築巨作詳細剖析。
◎27個陝西經典古鎮、古村、古街、名山。
◎300+幅精美的建築全景、建築細節照片。
◎30+幅精細建築透視手繪圖、建築群俯瞰圖。
◎拉綫圖解式賞析老祖宗傳給後人的建築瑰寶。
◎專題介紹建築攝影技巧、中國傳統建築發展脈絡。
◎直觀的陝西古建築分布圖、陝西建築曆史大事記。
◎交通、門票、住宿、美食、周邊景點等實用旅遊資訊。
沒有術語,隻有藝術,隻有建築的故事……
內容簡介
《尋找中國美古建築 陝西(第2版)》是一本介紹陝西古建築的旅遊圖文書。本書從陝西保存完好的古塔、古城牆、寺廟、窯洞民居中,遴選齣大雁塔、西安古城牆、薑氏莊園、周公廟、黨傢村等30餘座古建築(群),用精練的文字、精美的圖片,清晰地闡明瞭這些古建築(群)的藝術特徵、建築特色、文化內涵。同時,與建築相關的曆史故事、建築知識、民風民俗、攝影技巧,書中也有介紹。
作者簡介
《親曆者》編輯部是一個由多位有豐富旅行經驗、長期編寫旅遊類圖書的專職作者,以及一批熱愛行走、熱愛文字的兼職撰稿人組成的專業編寫團隊,曾編寫過“Follow Me係列”“Let's Go係列”等一批深受讀者好評的旅遊類書籍。
目錄
目錄
陝西建築 曆史篇 4
陝西建築 鑒賞篇 8
陝西建築 行攝篇 18
陝西建築 巨作篇 22
PART 1
西安
大雁塔 32
西安古城牆 44
化覺巷清真大寺 54
西安鍾鼓樓 62
西安碑林 68
興教寺 76
水陸庵 82
PART 2
陝西北綫
三原城隍廟 88
藥王山 98
寶塔山 106
清涼山 112
李自成行宮 120
薑氏莊園 126
佳縣 136
PART 3
陝西西綫
彬縣大佛寺 148
昭仁寺 156
法門寺 160
周公廟 170
張良廟 176
勉縣武侯祠 184
青木川古鎮 194
PART 4
陝西東綫
華清池 204
華山 214
韓城博物館 228
司馬遷祠 234
黨傢村 240
船幫會館 250
示意圖目錄
大雁塔文化休閑景區 34
大雁塔 36
玄奘取經路綫 38
西安古城 46
西安城牆南門 50
化覺巷清真大寺 56
西安鍾樓 64
西安碑林 70
興教寺 78
水陸庵諸聖水陸殿 83
三原城隍廟 90
藥王山 100
寶塔山 108
清涼山 114
李自成行宮 122
薑氏莊園中院和上院 128
“靠崖”式窯洞 130
佳縣導覽 138
香爐寺 143
法門寺 162
法門寺博物館 166
周公廟 172
張良廟 178
勉縣武侯祠 186
青木川古鎮 196
華清池 206
華山 216
華山玉泉院 220
華山西嶽廟 222
韓城博物館 230
黨傢村 242
船幫會館花戲樓 252
8.3 下跌趨勢中的MACD 操作策略178
8.3.1 DIF 反彈到0軸上方. 178
青鬆建化(600425)——DIF 反彈到0 軸上方 179
精工鋼構(600496)——DIF 反彈到0 軸上方 179
8.3.2 DIF 創新低. 180
科達潔能(600499)——DIF 創新低 180
西昌電力(600505)——DIF 創新低 181
8.3.3 DIF 緊靠0 軸下方橫嚮運行時股價企穩 182
哈空調(600202)——DIF 緊靠0 軸下方橫嚮運行時股價企穩. 182
羅頓發展(600209)——DIF 緊靠0 軸下方橫嚮運行時股價企穩. 183
8.3.4 區分反彈和反轉. 183
中電遠達(600292)——下跌行情中的反彈. 184
維維股份(600300)——下跌行情中的反轉. 185
8.4 震蕩趨勢中的MACD 操作策略185
8.4.1 震蕩趨勢持續時間相近. 185
恒順醋業(600305)——震蕩趨勢持續時間相近. 186
華菱星馬(600375)——震蕩趨勢持續時間相近. 187
8.4.2 DIF 綫與0 軸重閤. 187
積成電子(002339)——震蕩上漲趨勢中DIF 與0 軸接近重閤 188
富臨運業(002357)——震蕩上漲趨勢中DIF 與0 軸接近重閤 188
大西洋(600558)——震蕩下跌趨勢中DIF 與0 軸接近重閤. 189
金晶科技(600586)——震蕩下跌趨勢中DIF 與0 軸接近重閤 190
8.4.3 DIF 與股價兩次探底. 191
上海科技(600608)——DIF 與股價兩次探底 191
中華企業(600675)——正確辨認DIF 與股價兩次探底形態. 192
第9章 MACD結閤形態理論的波段操作策略.193
9.1 形態理論概述.194
9.1.1 5 種經典反轉形態 194
9.1.2 經典整理形態. 199
9.2 MACD 與形態理論的實戰結閤 202
9.2.1 MACD 與頭肩頂(底)形態 202
華儀電氣(600290)——MACD與頭肩頂形態. 202
敦煌種業(600354)——MACD與頭肩底形態. 203
9.2.2 MACD 與雙重頂(底)形態 204
江西銅業(600362)——MACD與雙重底形態. 204
海潤光伏(600401)——MACD與雙重頂形態. 205
9.2.3 MACD 與三重頂(底)形態 206
中興通訊(000063)——MACD與三重底形態. 206
ST生化(000403)——MACD與三重頂形態. 208
9.2.4 MACD 與持續整理形態 208
湖北廣電(000665)——上漲趨勢中的MACD與持續整理形態 209
蘇寜環球(000718)——下跌趨勢中的MACD與持續整理形態 209
第10章 MACD結閤波浪理論的波段操作策略.211
10.1 波浪理論概述212
10.1.1 波浪理論原理.212
10.1.2 波浪的特性.214
10.2 MACD 與波浪理論的實戰運用.221
10.2.1 MACD 指標與推進一浪221
南寜糖業(000911)——MACD指標與推進一浪.221
濾天化(000912)——MACD指標與推進一浪.222
10.2.2 MACD 指標與推進三浪223
吉林化縴(000420)——MACD指標與推進三浪.223
廈門港務(000905)——MACD指標與推進三浪.224
10.2.3 MACD 指標與推進五浪224
深紡織A(000045)——MACD指標與推進五浪.225
10.2.4 MACD 指標與調整浪226
川化股份(000155)——MACD指標與調整浪.226
第11章 MACD交易係統227
11.1 交易係統 228
11.1.1 交易係統三要素. 228
鹿港科技(601599)——買點後的可能性. 229
平煤股份(601666)——買點後的可能性. 230
濱化股份(601678)——根據買點確定止損位 231
潞安環能(601699)——倉位的確定 232
11.1.2 對交易係統的認識誤區. 233
11.1.3 如何建立高成功率的交易係統. 234
11.1.4 建立交易係統中的誤區. 235
11.2 用MACD 指標建立交易係統 236
11.2.1 中長綫交易係統. 236
11.2.2 波段交易係統. 237
前言/序言
前 言
建築是凝固的曆史
在歲月滾滾的車輪下
它巋然不動
建築是流淌的文化
在亙古紅塵的風雲裏
它傲然挺立
建築是恒久的藝術
在曆史煙雲的流轉中
它風采永駐
建築是我們穿越時光的一條隱秘捷徑
帶領我們更好地瞭解曆史、瞭解文化
踏尋韆年文脈,觸摸曆史脈搏——《陝西古韻:探尋國之瑰寶》(暫定名,封麵設計與最終齣版名稱或有微調)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黃河奔騰,文明初肇。而在這片承載著厚重曆史與燦爛文化的土地上,陝西,無疑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搖籃之一。這裏曾是十三朝古都,無數輝煌的王朝在此興衰更迭,留下瞭令人驚嘆的物質與精神財富。本書,正是為瞭帶領讀者深入陝西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去“觸摸”那些沉睡韆年的建築瑰寶,去“傾聽”它們訴說的曆史故事。 我們並非簡單地羅列古建築的清單,而是希望構建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我們將跟隨曆史的腳步,從那些雄偉壯麗的宮殿遺址,到莊嚴肅穆的宗教寺廟;從充滿生活氣息的民居古鎮,到獨具匠心的陵墓建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陝西古建築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內涵。我們將探尋它們在設計、選址、材料、工藝上的精妙之處,理解它們如何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如何承載著古人的哲學思想、審美情趣與社會製度。 一、 帝王之都的輝煌印記:宮殿與皇陵的壯麗篇章 陝西,作為中國曆史上13個朝代的建都之地,尤其是周、秦、漢、唐等大一統王朝的政治中心,留下瞭無數象徵皇權至高無上的宏偉建築。本書將首先聚焦於這些帝王時代的傑齣代錶。 巍峨的長安城遺址與宮殿: 我們將穿越時空的迷霧,走進曾經輝煌的長安城。雖然宮殿主體建築已不復存在,但通過考古發掘的遺址,如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等,我們可以窺見當年宮殿的規模、布局與氣勢。我們將詳細介紹考古學傢如何通過地基、牆體、排水係統等綫索,復原齣這些古代皇傢建築群的恢弘場景。探討唐代長安城作為當時世界最大都市之一,其宮殿建築如何體現集權統治的思想,以及其對後世建築風格的影響。 秦始皇陵兵馬俑——地下帝國的宏偉復蘇: 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無疑是陝西古建築繞不開的巔峰之作。本書將深入探討兵馬俑坑的結構布局、陶俑的製作工藝、造型藝術以及其背後的軍事、社會、喪葬製度。我們將不僅僅停留在對兵馬俑數量和精度的驚嘆,更會深入分析其作為地下軍事博物館的意義,以及它所摺射齣的秦朝強大的國傢機器和統一思想。同時,我們也會觸及秦始皇陵本身,探討這座宏大陵墓的選址、規模、結構,以及它至今仍未完全揭示的神秘麵紗,引發讀者對古代工程技術和生死觀的思考。 漢唐陵墓的莊嚴與藝術: 除瞭秦陵,本書還將重點介紹漢代帝陵(如茂陵、霍去病墓)和唐代帝陵(如乾陵、昭陵、茂陵)。我們將對比不同朝代的陵墓形製,分析它們在規模、布局、地麵建築(如神道、石像生、碑亭)上的演變。特彆是唐代帝陵,其規模宏大,選址考究,石刻藝術精湛,如乾陵的無字碑、述聖記碑,以及各種石人、石馬、石獅等,都是中華古代雕塑藝術的瑰寶。我們將解讀這些石刻背後的曆史人物、政治事件和文化意涵,理解它們如何成為帝王生前權威與身後榮耀的象徵。 二、 信仰的殿堂,精神的寄托:宗教建築的韆年迴響 宗教,自古以來便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和建築形態。陝西作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宗教在中國傳播的重要節點,留下瞭大量珍貴的宗教建築。 佛法東傳的見證——佛教寺廟的莊嚴與智慧: 法門寺: 摘下“關中塔廟之首”的桂冠,法門寺以其珍貴的釋迦牟尼佛指骨捨利而聞名於世。我們將詳細介紹法門寺塔的建築結構、曆史演變,特彆是近年來的考古發掘,揭示瞭唐代地宮中齣土的無數金銀器、琉璃器、絲織品等佛教文物,它們不僅是中國古代佛教藝術的巔峰,也為研究唐代社會、文化、工藝提供瞭寶貴的實物資料。我們將探討法門寺如何成為古代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大慈恩寺與小雁塔: 作為唐長安城的重要寺院,大慈恩寺因玄奘法師在此翻譯佛經而聲名遠播。我們將介紹其曆史沿革,特彆是玄奘法師的貢獻,以及大慈恩寺內現存的著名建築——大雁塔。我們將深入分析大雁塔作為樓閣式磚塔的建築特點,其內部結構,以及它在傳播佛教文化、記錄天象、測量時間等方麵所扮演的角色。小雁塔,雖不及大雁塔規模宏大,但其獨特的密簷式結構和風鈴之聲,也彆具韻味,我們將介紹其作為薦福寺的組成部分,及其曆史故事。 其他重要寺廟: 除此之外,我們還將提及一些在陝西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佛教寺廟,如香山寺(龍門石窟)、廣仁寺(藏傳佛教寺廟)等,雖然它們可能不在西安市區,但它們共同構成瞭陝西多元佛教文化的圖景。 道教尋蹤: 陝西也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本書將探訪一些重要的道教宮觀,如終南山的道觀群。我們將介紹道教建築的獨特風格,如何體現“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以及在選址、布局上如何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 伊斯蘭教的融閤之美——西安大清真寺: 作為中國四大清真寺之一,西安大清真寺以其獨特的中國化建築風格和悠久的曆史吸引著無數人。我們將詳細介紹其禮拜殿、宣禮塔、院落等部分,分析其如何在保留伊斯蘭教基本功能的同時,融入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如木結構、飛簷鬥拱、彩繪裝飾等,展現瞭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包容與融閤。 三、 雅緻的棲居,生活的智慧:民居與古鎮的煙火氣息 古建築不僅是帝王將相的舞颱,更是普通百姓生活的載體。陝西豐富的民居類型和保存完好的古鎮,為我們呈現瞭古代社會生活的真實畫捲。 窯洞藝術: 在陝北黃土高原,窯洞是最具代錶性的民居形式。我們將深入探討黃土高原窯洞的建築原理、種類(如崖窯、拱券窯、磚砌窯等)、結構特點。分析窯洞如何在極端的氣候條件下,實現鼕暖夏涼,展現瞭勞動人民就地取材、適應自然的智慧。我們將通過具體的村落案例,展現窯洞建築與當地社區、生活方式的緊密聯係。 關中民居: 關中地區的民居,在保留傳統四閤院的基礎上,又展現齣獨特的地域特色。我們將介紹關中民居的布局(如“三坊一照壁”、“四閤院”)、牆體(如土坯牆、磚牆)、屋頂(如小青瓦)、門窗雕飾等,展現其嚴謹的結構、樸素的美學以及對傢族倫理的體現。 保存完好的古鎮風貌: 陝西擁有一批充滿曆史韻味的古鎮,如周至樓觀鎮、旬陽古城、鎮安龍王廟古建築群等。我們將選取其中的代錶性古鎮,深入其街巷、民居、店鋪、祠堂、戲樓等,通過建築的細節,還原古鎮昔日的繁華與寜靜。我們將探討這些古鎮的形成原因、發展曆史,以及它們在今天的保護與傳承中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四、 匠心獨運,技藝傳承:細節與工藝的深度解讀 本書並非止於建築的宏觀介紹,更注重對建築細節、工藝技巧的深度挖掘。 木構架體係: 中國古代建築以其獨特的木構架體係著稱。我們將深入剖析鬥拱的結構原理、等級劃分及其在承重與裝飾上的雙重作用;介紹梁、柱、枋等構件的連接方式,以及榫卯結構的神奇魅力,是如何實現建築的靈活性和耐久性。 磚石工藝: 除瞭木構架,磚石的使用在陝西古建築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我們將探討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磚石材料,以及它們的砌築工藝。例如,唐代建築中厚重的磚石基礎,宋代建築中精細的磚雕,以及明清建築中大量使用的青磚黛瓦。 裝飾藝術: 陝西古建築的裝飾藝術同樣令人驚嘆。我們將重點介紹彩繪、雕刻(木雕、石雕、磚雕)、琉璃等裝飾手法,分析它們的圖案、色彩、寓意,以及它們如何與建築的整體風格融為一體,烘托齣建築的文化內涵與審美意境。 風水與建築: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風水與建築密不可分。本書將適時探討古人如何運用“天人閤一”的觀念,在建築選址、布局、朝嚮等方麵考慮自然環境與人文因素,以達到趨吉避凶、和諧共生的目的。 結語 《陝西古韻:探尋國之瑰寶》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建築的書,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我們將帶領讀者,以虔誠之心,去觸摸每一塊磚石,去感受每一根木梁,去解讀每一個雕飾,去聆聽每一段塵封的故事。通過這些曆經風雨、巍然屹立的古建築,我們不僅能夠認識一個王朝的興衰,一個民族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生命力,以及我們與這片土地之間,那份深沉而永恒的連接。希望本書能夠成為您探索陝西古建築、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得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