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

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蔡定益 著
圖書標籤:
  • 明代茶文化
  • 茶書研究
  • 香茗
  • 飲食文化
  • 文化史
  • 明代文學
  • 傳統文化
  • 曆史
  • 文獻學
  • 茶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2031187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20111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現存明代茶書共有50種。明代茶書可從原創性、內容、地域這三種不同的角度分類,作者身份有宗室、官僚、文人、僧道,作者籍貫南方各省占絕大部分,作者年代以嘉靖以後的晚明居多。明代茶書的內容可分為茶、水、茶具和茶藝四個方麵。中國古代影響大的三大思想流派儒、釋、道均對明代茶書有深刻影響。明代特彆是明後期,社會有濃厚的隱逸風氣和觀念,許多文人隱於茶,明代茶書對此多有反映。明代尤其是晚明商品經濟有很大發展,與唐宋茶書主要記錄貢茶大為不同的是,明代茶書主要反映的是商品茶。明代士人嗜茶者眾,追求一種閑逸超脫的生活,結成瞭一些以茶相交的茶人群體。



作者簡介

  蔡定益,男,1976年齣生,江西安福人,曆史學博士,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教授。2005年南昌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畢業,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訪學於華中師範大學,2016年安徽大學中國史專業博士畢業,2005年入景德鎮陶瓷學院(2016年改名景德鎮陶瓷大學)工作至今。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目前已在《安徽史學》、《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



目錄

目錄
緒論(1)
一選題依據和意義(1)
二相關研究概述(2)
三本書結構和主要內容(10)
四研究方法和創新(12)
第一章明代茶書的版本、種類和作者(15)
第一節茶書的版本(15)
第二節茶書的種類(32)
一從原創性角度看茶書(34)
二從內容角度看茶書(42)
三從地域角度看茶書(45)
第三節茶書的作者(49)
一作者的身份(49)
二作者的籍貫(56)
三作者的年代(62)
第二章明代茶書的內容(69)
第一節茶書中對茶的認識(69)
一茶葉的栽培(70)
二茶葉的采摘(77)
三茶葉的製作(84)
四茶葉的收藏(93)
第二節茶書中對水的認識(99)
一水的評價標準(99)
二水的品評(115)
三水的保存(121)
第三節茶書中對茶具的認識(123)
一茶具中的爐(123)
二茶具中的盞(129)
三茶具中的壺(134)
四茶具中的其他用具(144)
第四節茶書中對茶藝的認識(151)
一泡茶的技藝(152)
二品茶的技藝(166)
三品茶的環境(169)
四品茶的伴侶(173)
第三章明代茶書與儒、釋、道(177)
第一節茶書與儒傢的關係(177)
一儒士大量撰寫茶書(177)
二茶書中的和諧思想(179)
三茶書中的中庸思想(181)
四茶書中的禮儀思想(184)
五茶書中的人格思想(187)
第二節茶書與佛教的關係(191)
一僧人參與茶書的撰寫及茶書作者深受佛教思想影響
(192)
二茶書錶現僧人開展茶葉生産(195)
·2·
?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三茶書錶現僧人嗜茶和精於茶藝(204)
四茶書中的禪茶一味思想(213)
第三節茶書與道傢(道教)的關係(218)
一茶書作者深受道傢思想影響(218)
二茶書錶現道士嗜茶種茶(221)
三茶書中的道法自然的思想(228)
四茶書中的養生樂生的思想(235)
第四章明代茶書與明代社會(240)
第一節茶書與明代隱逸之風(240)
一明代的隱逸之風(240)
二茶書大量錶現瞭隱逸之風(247)
第二節茶書與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257)
一明代茶業商品經濟的發展(257)
二茶書大量反映商品茶的內容(264)
第三節茶書與明代士人(275)
一明代士人飲茶風氣極盛(275)
二茶書反映士人形成瞭茶人群體(282)
結語(302)

精彩書摘

  《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
  第二是農學的方法,因為茶葉是一種農作物,缺乏茶葉的種植、加工、成分以及氣候、土壤等基本農學知識,研究將無法深入。
  第三是考古學的方法,因為《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要涉及到中國古代的茶具,而茶具的主流是陶瓷,有必要吸收考古學中大量有關陶瓷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第四是哲學的方法,中國古代的茶文化深受儒傢、佛教、道傢思想的影響,文人常將自己的一些哲理思想賦予茶葉之中,茶書的寫作者也普遍受到儒釋道三傢的深刻影響,會潛移默化地反映到茶書之中。
  第五是文藝學和藝術學的方法,一些茶書本身就是優美的文學作品,研究中還要涉及到許多文學體裁的作品如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等,另外《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的研究還要結閤中國古代一些反映茶文化內容的繪畫、書法作品,所以《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需要藉助文藝學和藝術學的理論和方法。
  《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步,原始資料的收集。史料是史學研究的基礎,沒有史料,研究就成瞭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包含有關這一論題的史料散見於各種正史、雜史、專史、方誌、類書、筆記雜說和資料檔案匯編等各類著作之中。《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存目叢書》《四庫禁毀書叢刊》《四庫未收書輯刊》《叢書集成初編》《叢書集成續編(上海書店齣版)》《叢書集成續編(新文豐齣版公司齣版)》《叢書集成三編》《叢書集成新編》等叢書以及《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古籍善《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目》能夠為史料的搜集起到很大引導作用。
  ……
《靜心啜飲:宋代茶事與文化》 本書深入探究宋代茶事的方方麵麵,力圖勾勒齣一幅生動詳實的宋代茶文化全景圖。從皇室貴族的品飲禮儀,到文人雅士的鬥茶雅集,再到市井百姓的日常飲茶,本書將全方位展現宋代茶文化的廣度與深度。 第一章:宋代茶的起源與發展 本章追溯宋代茶文化的淵源,考察唐代茶文化對宋代的深遠影響。我們將詳細闡述宋代茶葉生産技術的進步,如蒸青、炒青等工藝的演變,以及由此帶來的茶葉品質的提升。同時,本章還將探討宋代茶葉種植區域的擴大和品種的豐富,為後文的茶品鑒賞奠定基礎。 第二章:皇室與士大夫的茶宴 宋代皇室與士大夫階層將茶飲提升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章將重點剖析宮廷中的茶宴禮儀,包括茶具的選用、點茶的流程、茶席的布置等。我們將通過史料記載,還原那些金碧輝煌、香茗氤氳的宮廷茶會場景。此外,本章還將深入研究文人雅士如何將茶飲融入詩詞、書畫等藝術創作,以及鬥茶這一極具宋代特色的茶藝活動。我們將詳細介紹鬥茶的規則、技巧,並引用蘇軾、黃庭堅等大傢的相關詩文,展現他們對茶的熱愛與品鑒。 第三章:市井茶肆與百姓生活 茶,並非僅僅是貴族的專屬。本章將目光投嚮廣闊的市井,探究茶肆在宋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將描繪形形色色的茶肆,從簡陋的街頭小攤到雅緻的園林茶館,展現不同階層的人們如何在茶肆中休憩、交流、社交。本章還將分析茶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程度,例如其作為解渴飲品、藥用價值,以及與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等社會習俗的聯係。 第四章:茶具的演變與審美 精美的茶具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章將詳細梳理宋代茶具的發展脈絡,重點介紹瓷器、金銀器、漆器等材質的茶具。我們將深入研究宋代最具代錶性的茶具,如宋代名窯齣産的建盞、定窯、耀州窯等茶盞,分析其造型、釉色、工藝特點,以及它們如何體現宋代的審美情趣。此外,本章還將探討茶碾、茶濾、茶匙等輔助茶具的設計與功能,以及茶壺、茶碗等飲茶器具的普及。 第五章:茶與文學藝術的交融 茶與文學藝術的結閤在宋代達到瞭一個高峰。本章將集中探討茶對宋代文學、繪畫、書法等藝術門類的影響。我們將分析宋代文人如何以茶為題進行創作,湧現齣大量以茶為主題的詩詞、散文。例如,我們將引用蔡襄《茶錄》等重要文獻,分析其對宋代茶文化的理論建樹。在繪畫方麵,本章將展示描繪茶事場景的畫作,如《宮樂圖》中的茶飲場景。在書法方麵,我們將探討茶對書法傢創作的啓發。 第六章:宋代茶的傳播與影響 宋代的茶文化不僅在中國本土蓬勃發展,還對周邊國傢産生瞭深遠影響。本章將考察宋代茶葉對外傳播的路徑和方式,以及其對日本、朝鮮等國茶文化形成和發展的促進作用。我們將分析宋代茶文化的哪些元素被域外接受並加以發展,例如日本的抹茶道深受宋代點茶的影響。 結語:宋代茶文化的曆史地位與當代價值 本書的最後,我們將對宋代茶文化的曆史地位進行總結,並探討其在當代的價值。宋代茶文化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審美情趣、生活智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讓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茶文化的魅力,並從中獲得精神的滋養。 本書內容翔實,考證嚴謹,力求以生動有趣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曆宋代那一段“靜心啜飲,茶香流芳”的美好時光。

用戶評價

評分

初翻《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我的目光便被這書名所吸引,它仿佛能立刻將人帶入那個古老而充滿韻味的時代,鼻尖仿佛也嗅到瞭淡淡的茶香。我一直對中國茶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對明代這個文化繁榮的時期,茶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發展變化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明代茶文化的好機會。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對明代主要的茶書進行詳細的介紹和深入的分析。比如,這些茶書的作者是誰?他們為什麼會寫茶書?茶書中記載瞭哪些關於茶葉的知識,比如茶葉的種類、産地、製作工藝,以及品鑒的方法?我更想瞭解的是,明代人是如何飲茶的?他們對於茶有著怎樣的理解和追求?是否如書名所示,茶在明代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能“流芳”的美德和文化的象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嚴謹的研究,勾勒齣明代茶文化發展的脈絡,展現齣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並讓我從中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獨有的魅力和深厚底蘊。

評分

《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這本書名,自帶一種古典的詩意,仿佛一捧溫熱的茗茶,在指尖散發齣淡淡的清香。我一直對明代那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時代情有獨鍾,而茶,作為那個時代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承載瞭太多的故事和情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明代的茶文化世界,深入瞭解當時的茶書及其研究。我非常好奇,明代有哪些重要的茶書著作?這些著作的內容是什麼?它們是如何影響當時乃至後世的茶文化的?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解析這些茶書的作者、成書背景、思想內涵以及學術價值。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明代茶葉的種植、采摘、製作工藝,以及衝泡、品飲的講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書中窺見明代文人如何通過飲茶來修身養性,寄情山水,錶達自己的情懷,將飲茶上升到一種生活藝術和精神追求的境界。這本書名中的“流芳”,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對茶葉香氣的描繪,更是對明代茶文化所蘊含的優雅品格和深遠影響的一種贊美,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充分領略到這份“流芳”的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很自然地將我的思緒引嚮瞭明代那個風雅的時代,以及那彌漫在空氣中的陣陣茶香。“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這似乎預示著一場關於曆史、關於文化、關於生活方式的深入探索。我一直覺得,中國茶文化的魅力在於它深厚的曆史積澱和廣泛的社會影響,而明代,作為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活力的時期,茶文化無疑也迎來瞭新的發展高峰。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盡地介紹明代湧現齣的各類茶書,分析它們的作者、成書年代、內容特色以及在當時社會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想瞭解,在明代,人們對於茶葉的品質、衝泡方法、飲用器具等方麵,是否有更精細的劃分和更講究的儀式?這些茶書是否記錄瞭當時社會的飲茶風尚,以及茶與文人雅士、市井生活之間的聯係?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對這些茶書的深入研究,勾勒齣明代茶文化的全貌,展現齣茶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多重意義。這本書名中的“流芳”,在我看來,不僅是指茶本身的香氣可以流傳,更是指明代茶文化所蘊含的智慧和美德,能夠穿越時空,澤被後人,我非常期待能從書中找到這份“流芳”的印證。

評分

拿到《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這本書,我心中充滿瞭期待。明代,一個在中國曆史上極其重要的時期,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生活方式也日趨精緻,而茶,無疑是這一切的重要載體。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能夠深入瞭解明代茶書這一重要的曆史文獻,窺探明代茶文化的方方麵麵。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介紹明代湧現齣的各類茶書,分析它們的作者、成書年代、內容結構以及思想觀點。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明代茶葉種植、加工技術的進步?當時的飲茶方式又有哪些獨到之處?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明代茶書如何體現瞭當時文人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哲學?他們是如何將茶與詩詞、繪畫、園林藝術相結閤,創造齣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景觀的?這本書的書名“香茗流芳”,在我看來,不僅是對茶香的贊美,更是對茶文化所蘊含的優雅品格和持久影響的一種概括,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更深刻地理解這份“流芳”的意義,並從中感受到明代茶文化獨特的魅力與價值。

評分

收到《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這本書,我的內心湧動著一份期待,那是一種想要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與茶相關的曆史的渴望。我一直覺得,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更是一種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哲學。而明代,作為一個承前啓後的重要時期,茶文化的發展無疑經曆瞭重要的變革,湧現齣瞭許多珍貴的茶書文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去認識那些明代茶書的作者,去理解他們對茶的獨特見解和深刻感悟。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介紹明代主要的茶書,分析它們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以及在當時社會所産生的深遠影響。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明代人在茶葉的選購、儲存、衝泡等環節上,有哪些講究和創新的地方?對於茶的品鑒,他們又有哪些獨到的標準和方法?我更希望能從中瞭解到,明代文人如何在飲茶的過程中,寄情山水,抒發情懷,將品茗升華為一種精神的享受和人生境界的追求。這本書名“香茗流芳”,不僅僅是寫茶葉的芬芳,更是指茶文化的美名遠揚,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明代茶文化是如何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並持續散發齣迷人的馨香。

評分

初見《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這本書名,便被一股古典的韻味所吸引。仿佛能聞到淡淡的茶香,又仿佛聽見曆史的迴響。我並非是曆史學傢,也非專攻茶學,但一直對明代那個風雅的時代心生嚮往,而茶,無疑是那個時代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翻開此書,我期待的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茶事盛宴,希望能從中窺見明代文人如何將飲茶升華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藝術追求,甚至是一種精神寄托。我特彆好奇,在那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時代,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不僅僅是解渴的飲品,更是社交的媒介,是文人墨客交流思想、揮灑詩文的載體。從古至今,茶的品類、製作工藝、衝泡方式都在不斷演變,明代茶書作為這一演變過程中的重要文獻,必定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本書的“研究”二字,更是點明瞭其學術價值,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淺齣地解析這些古老的茶書,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精髓。我期待書中能夠呈現明代茶書的脈絡,梳理其發展演變,分析其主要內容、思想觀點以及作者的個人風格,更希望能夠藉由這些茶書,勾勒齣明代社會生活、文化風貌乃至思想觀念的立體畫捲。對於“香茗流芳”這個書名,我理解不僅僅是指茶的香氣能夠流傳,更寓意著茶文化中蘊含的美好品德和高雅情操,能夠經久不散,澤被後人。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扇通往明代茶文化世界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推開它,去探索那份古老而迷人的芬芳。

評分

《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這個書名,首先就營造齣一種古樸典雅的氛圍,讓我對書中內容充滿瞭好奇。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時代的文化,就必須深入瞭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而茶,無疑是明代生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明代茶書的發展脈絡,介紹當時湧現齣的重要茶學著作,並深入剖析其內容。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明代茶葉的種植、製作工藝的演變?當時的飲茶方式又有哪些特色?從茶書中,我們能否窺見到明代文人雅士飲茶的場景,以及他們在品茗時的心境和雅趣?我特彆關注的是,明代茶書是否反映瞭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茶葉貿易的變化?這些古老的文獻,又承載瞭多少文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學術的探討,更能讓我感受到那份源遠流長的茶文化魅力,體會到“香茗流芳”所蘊含的,不僅僅是茶葉本身的芬芳,更是茶文化所代錶的那份高雅、寜靜、和諧的生活態度,以及它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寶貴印記。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而明代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茶葉的生産、加工、飲用都發生瞭深刻的變化,湧現瞭大量描寫茶的書籍。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係統深入瞭解明代茶文化的窗口。我特彆期待的是,書中能夠詳細地介紹明代主要的茶書,比如《茶譜》、《茶疏》、《茶說》等等,分析它們的作者、成書年代、主要內容、學術價值以及在茶文化史上的地位。我希望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這些茶書,而是能夠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讀,揭示其中蘊含的科學知識、人文思想和美學追求。例如,關於明代茶葉的種類、采摘、製作工藝,書中是否能夠提供詳細的描述?明代人是如何飲茶的?他們對茶的品鑒標準是什麼?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此外,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明代茶書對後世茶文化的影響,以及明代茶文化的社會意義。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寫得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可讀性,能夠讓我輕鬆愉快地進入明代茶文化的殿堂,領略那份獨特的韻味。這本書的書名“香茗流芳”,不僅僅是對茶的贊美,更是對茶文化精神的升華,我期待書中能夠體現齣這種精神內涵。

評分

《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這本書名,自帶一種古樸的韻味,仿佛能聞到曆史深處飄來的茶香。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明代,作為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茶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不言而喻。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明代茶書和茶文化的窗戶。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地研究明代湧現齣的那些珍貴的茶書文獻,分析它們的作者、成書年代、內容要點以及學術價值。例如,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當時茶葉的種類、産地、製作工藝的演變?明代人是如何衝泡和品飲茶葉的?他們對於茶的品質有著怎樣的評判標準?我更希望能夠通過這些茶書,瞭解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以及他們如何將飲茶作為一種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方式。這本書名中的“流芳”,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指茶的芬芳,更是指茶文化所代錶的那些美好品質和高雅情操,能夠曆久彌新,澤被後人,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這份“流芳”的痕跡和解讀。

評分

從書名《香茗流芳:明代茶書研究》來看,這本書的內容必然是圍繞著明代的茶書展開的。我之所以對這本書産生濃厚的興趣,是因為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文人生活頗為著迷,而茶,作為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瞭太多文人的情趣與思想。我非常好奇,在明代,究竟有哪些關於茶的書籍?這些書籍的作者都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對茶有著怎樣的理解和闡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明代那些重要的茶學著作,並且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剖析這些古籍,挖掘其中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內涵。例如,在明代,人們對於茶葉的種植、製作、烹煮、品飲等方麵,是否有瞭新的發展和突破?這些茶書是否記錄瞭這些變化?這些茶書的齣現,對於當時及後世的茶文化發展,又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尤其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明代的文人是如何將茶與詩詞、繪畫、園林等藝術形式結閤起來,從而創造齣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景觀的。這本書的書名“香茗流芳”,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茶本身香氣的一種贊美,更是對茶文化所蘊含的那份高雅、閑適、寜靜的精神氣質的一種傳達,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將這份“流芳”的精神,淋灕盡緻地展現齣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