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華東解放戰爭 1945~1949

決戰:華東解放戰爭 1945~194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統 著
圖書標籤:
  • 解放戰爭
  • 華東戰役
  • 軍事曆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戰略戰術
  • 中共曆史
  • 國民黨曆史
  • 曆史軍事
  • 戰爭紀實
  • 1945-1949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4618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20250
包裝:軟精裝
叢書名: 解放戰爭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46
字數:65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鬥爭始末》作者、著名軍史專傢劉統說,《決戰》比《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鬥爭始末》還好看!他說,寫《決戰:東北解放戰爭1945~1948》的時候,純粹是有感而發的寫作。劉統能寫能說,開講座從來不用講稿。
  

  ◎以古代史的方法研究現代史——資深性、史料性強
  本叢書作者劉統、袁德金、金立昕,掌握一手資料,書中披露的細節也很多是專屬的。所以從史料價值上來說,是極其豐富的。本書作者之一、熱賣讀書《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鬥爭始末》作者劉統說“過去的著作著重於歌頌和宣傳,重理論而輕細節。我的方法是用古代史的方法去研究現代史,重細節,重考證。”
  ◎以當時眼光寫當時史——更新大眾曆史認知
  寫曆史,要從當時的環境和時代齣發,而不是看著現在的結論迴頭去論證結論的閤理。
  ◎以故事筆法抒寫正史——故事性、可讀性強
  本叢書作者劉統、袁德金、金立昕,均具有很強的文史功底,以寫故事的筆法寫曆史。書中很多細節及人物刻畫均十分活潑,充滿生趣及個性,對很多人物的塑造不再是單嚮度的,而是多嚮度、多角度刻畫,充滿瞭人性的真實感。具體戰役和事件的描寫張弛有度,不枯燥。

內容簡介

  

  上海人民齣版社建軍90周年獻禮書“解放戰爭”係列之一。此為《決戰:華東解放戰爭1945~1949》,作者為著名軍事專傢、《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鬥爭始末》作者劉統。講述瞭華東野戰軍通過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創新改造俘虜兵化敵為我、充分發揮群眾支援戰爭的優勢,以及通過情報、滲透、策反等工作,在華東戰場不可思議地吃掉國民黨軍的精彩過程。重點介紹瞭蘇中七戰七捷、萊蕪大戰、激戰孟良崮、山東大反攻、淮海戰役、嚮江南進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紫石英”號事件、戰上海等內容。

作者簡介

  劉統,著名軍史專傢,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著有《東北解放戰爭紀實》《中原解放戰爭紀實》《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鬥爭紀實》《中國的1948年——兩種命運的決戰》《跨海之戰:金門?海南?一江山》;編著有《親曆長徵:來自紅軍長徵者的原始記錄》《早年毛澤東:傳記、史料與迴憶》等。他是“解放戰爭”係列叢書的“總策劃”。他是《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鬥爭始末》的作者,2016年,他的講座《毛澤東一生中zui黑暗的時刻:長徵路上的戲劇性轉摺》在微信上瘋狂轉載,閱讀量10萬+。他能寫能說,開講座從來不用講稿。他認為,“曆史能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就是生動的情節。”

目錄

第1章 全綫齣擊 ……………… 1
我軍將領們乘美國軍用飛機返迴前綫———中央部署大反攻———陳毅受命迴華中———新四軍齣擊大江南北———上海起義計劃暫停———山東五路大軍進展神速———毛澤東決定去重慶談判———對江南地區的戰略考慮

第2章 “嚮北發展,嚮南防禦” ………… 11
重慶談判的交鋒———來自東北的好消息———中央下達戰略指示———林彪、陳毅的新任務———山東部隊北上———黃剋誠率3師遠徵———新四軍江南部隊再次渡江———東江縱隊到達煙颱

第3章 津浦路上爭奪戰………………… 23
山東形勢的新變化———破路阻敵北上———國民黨軍步步為營———陳毅到津浦路前綫指揮作戰———捨身炸碉堡的英雄陳金閤———攻剋滕縣———圍睏臨城———三個月戰鬥的成績

第4章 陰雲籠罩下的“和平” …………… 33
國共雙方宣布停戰令———蔣介石嚮王耀武麵授機宜———光明與陰暗的兩個世界———陳毅舌戰國民黨大員———國民黨製造摩擦———黃河歸故道的鬥爭———蔣介石整軍備戰———黨中央告誡各地堅持鬥爭,不怕分裂———內戰不可避免

第5章 蘇中七戰七捷(一) ……………… 47
鞏固蘇中根據地———蔣介石挑起全麵內戰———毛澤東籌劃南綫作戰———粟裕請求在蘇中先打幾仗———宣傢堡、泰興初戰告捷———如皋痛擊49師———毛澤東指示不打無把握之仗———我軍主動撤離海安

第6章 蘇中七戰七捷(二) ……………… 63
粟裕談改進我軍戰術———撤軍淮北還是堅持華中———抓住戰機奇襲李堡———丁堰、林梓殲滅交警總隊———邵伯保衛戰———如黃路上的大勝仗———粟裕總結集中優勢兵力殲敵經驗———毛澤東高度評價蘇中戰役

第7章 轉戰山東、淮北 ………………… 77
蔣介石發動全麵內戰———討逆戰役掃蕩僞軍———淮南失守———山東野戰軍主力南下———朝陽集首戰告捷———泗縣苦戰———陳毅承擔責任

第8章 兩淮失守 …………… 91
國民黨軍部署進攻兩淮———山野主力舉棋不定———毛澤東打算派徐嚮前到山東———山野未能識破敵軍企圖———74師突襲泗陽———陳毅憂心如焚———華中主力北上———兩淮失守———我軍指揮員對戰局的認識和看法

第9章 艱難的轉摺 …………………… 103
兩淮失利後的艱難局麵———陳毅寫信一吐鬱積———關鍵在於集中兵力———山野、華野商議閤並———魯南形勢驟然緊張———毛澤東確定在淮北作戰方針———張靈甫其人———漣水保衛戰挫敗74師

第10章 集中兵力宿北殲敵 …………… 117
毛澤東指示集中兵力打殲滅戰———陳師庵會議———陳毅的誓言———迴援魯南未能獲勝———陳毅、粟裕會閤———確定宿北作戰計劃———九縱來龍庵阻擊戰———一縱插嚮敵後———全殲69師———陳毅嚮毛澤東報告勝利———華東戰區局勢的轉摺

第11章 魯南戰役:“快速縱隊”的覆滅 …………… 131
確定魯南殲敵的作戰方針———國民黨軍的“快速縱隊”———馬勵武迴後方過年———坦剋陷入沼澤地———陳毅賦詩慶勝利———總結打坦剋戰術———嶧縣攻堅生擒馬勵武———再剋棗莊———魯南戰役勝利的意義

第12章 一麵打仗,一麵建設 ………… 147
短暫的平靜———部隊中存在的問題———陳毅在魯南乾部會議上作報告———組建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的十三個縱隊

第13章 生擒郝鵬舉 ………………… 161
陳誠部署“魯南會戰”———毛澤東指示誘敵深入———郝鵬舉叛變投敵———硃剋靖堅貞不屈———韋國清指揮討郝戰鬥———陳毅怒斥郝鵬舉

第14章 萊蕪大戰 …………………… 173
華野北綫作戰方針的確立———主動放棄臨沂———王耀武的疑慮———華野主力北上萊蕪———王耀武幾次變更部署———和莊殲滅77師———一縱拖住李仙洲集團———吐絲口攻堅戰———全殲李仙洲集團———蔣介石大罵王耀武———運動戰的勝利

第15章 兩位韓軍長的道路 …………… 193
韓練成與我黨接上關係———舒同深入46軍———陳毅嚮劉貫一麵授機宜———楊斯德協助韓練成脫險———周恩來嚮李仙洲說明真相———韓浚從共産黨員轉變為國民黨將領的經曆———萊蕪戰役韓浚被俘———人生道路由自己選擇

第16章 “耍龍燈”尋戰機 ……………… 203
大礦地會議———蔣介石對陝北、山東的重點進攻———陳毅坦埠遇險———攻剋泰安———在運動中尋求戰機———毛澤東囑咐不要分兵,不要性急———74師中央突進———陳毅、粟裕定下打74師的決心———“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第17章 激戰孟良崮 ………………… 217
我軍嚮74師背後穿插———獨立師搶占天馬山———李天霞打滑頭仗———湯恩伯要張靈甫“中心開花”———六縱飛兵占垛莊———廖政國頑強阻敵———陳毅命令不惜代價消滅74師———孟良崮大血戰———張靈甫之死———戰後雙方的總結

第18章 化敵為我 …………………… 233
陳毅會見74師軍官———融化俘虜補充我軍———審查甄彆工作———“解放戰士”的思想問題———老“解放戰士”現身說法———評功會上的民主氣氛———訴苦啓發階級覺悟———陳毅稱贊“解放戰士”

第19章 七月分兵 …………………… 247
坡莊會議———蔣介石調整重點進攻戰略———陝北甚為睏難———毛澤東指示外綫齣擊———華野兵分三路———南麻、臨朐戰鬥———粟裕承擔責任———陳毅對粟裕的信任和支持———西進兵團艱苦奮戰———總結經驗教訓

第20章 戰鬥在敵後 ………………… 263
管文蔚率部返迴蘇中———瀋竈、李堡之戰打開局麵———吳堡鄉民兵堅持鬥爭———淮北安峰山事件的教訓———淮南、淮北部隊戰鬥在洪澤湖畔———中央關於敵後鬥爭策略的指示———在江南的秘密鬥爭———敵後遊擊戰爭的星星之火

第21章 將戰爭引嚮蔣管區 …………… 277
陳毅、粟裕去魯西南指揮———毛澤東製定解放戰爭第二年戰略方針———西進兵團沒有打開局麵———葉飛報告戰鬥失利原因———粟裕認為隻有打勝仗纔能改變局麵———沙土集全殲57師———土山集戰鬥失利———我軍扭轉被動局麵繼續南下

第22章 挺進豫皖蘇 ………………… 291
毛澤東鼓勵華野進行無後方作戰———華野主力越過隴海路南下———新區的生存問題———開倉濟貧和籌款中的偏差———隴海路破擊戰———粟裕匯報新區工作問題———臨潁政工會議解決土改的“左”傾錯誤———毛澤東緻信粟裕:土改不能性急———平漢路破擊戰———戰略形勢的轉摺點

第23章 膠東保衛戰 ………………… 309
範漢傑奉命進攻膠東———陳粟指示東兵團集中兵力———諸城攻堅沒有打好———華東局和九縱跳齣包圍圈———毛澤東指示堅持膠東作戰———膠河戰役反守為攻———追擊敵人打海陽———萊陽攻防戰———東兵團認真總結戰術

第24章 戰略的抉擇 ………………… 325
陳毅到陝北———毛澤東構思躍進江南———蔣介石調整中原部署———大彆山局勢日見艱
難———毛澤東指示華野一兵團準備渡江———粟裕長電提齣戰略新建議———毛澤東召陳粟商議大計———決定華野在中原作戰

第25章 豫東之戰(一)攻剋開封 ………………… 339
華野一兵團濮陽整訓———硃總司令指示“釣大魚”———邱清泉不上鈎———粟裕指示陳唐兵團打開封———開封攻堅戰———我軍執行城市政策———迅速轉嚮下階段作戰

第26章 豫東之戰(二)血戰睢杞 ………………… 351
放棄開封迴擊區壽年兵團———總攻龍王店生擒區壽年———西綫阻擊邱清泉———十縱堅守桃林崗———中原野戰軍配閤作戰———帝丘店包圍黃百韜———邱清泉繞道東進———華野主動撤離———豫東戰役的輝煌戰績

第27章 山東大反攻 ………………… 367
山東兵團自膠東齣擊———九縱奇襲剋周村———濰縣攻堅戰———蔣介石拒絕放棄濟南———進軍魯西南配閤豫東戰役———攻剋兗州———嚴格執行城市紀律———追擊吳化文部———山東形勢的根本轉變

第28章 攻濟打援 …………………… 381
毛澤東催促進攻濟南———粟裕提齣攻濟打援方案———蔣介石調整部署組建機動兵團———王耀武加強濟南防務———華野麯阜作戰會議———毛澤東指示要敢於攻堅———集中兵力於西綫———王耀武求蔣介石增兵———濟南戰役打響

第29章 策動吳化文起義 ……………… 393
聶鳳智指示東集團猛攻———一夜攻剋茂嶺山、硯池山———解放戰爭初期對吳化文的爭取———李昌言打入吳傢———華東局指示濟南市委加緊地下工作———吳化文猶豫不決———軍事壓力迫吳起義———穿越火綫的聯絡———吳化文起義的意義

第30章 紅旗插上濟南城 ……………… 407
蔣介石命令王耀武死守濟南———三縱激戰商埠———聶鳳智命令東集團繞過曆城、韆佛山———坦剋衝開永固門———阻援集團嚴陣以待徐州之敵———73團登上濟南城———109團苦戰坤順門———“邊打邊補”的政治工作———攻剋濟南內城———壽光俘獲王耀武———濟南戰役的偉大勝利

第31章 從“小淮海”到“大淮海” ………………… 423
中共中央召開“九月會議”———粟裕建議舉行淮海戰役———毛澤東製定戰役方針———蔣介石改變戰略———華野麯阜會議———徐州國民黨軍擺開“一字長蛇陣”———白崇禧拆颱———劉鄧大軍收復鄭州———毛澤東指示華野精心組織戰役———國民黨“徐蚌會戰”計劃

第32章 圍追堵截黃百韜兵團 ………… 435
華野大舉南下———國民黨情報不靈———黃百韜在新安鎮等瞭兩天———擁擠的運河鐵橋———“十人橋”的故事———毛澤東指示擴大戰役規模———張剋俠、何基灃戰場起義———蔣介石命令在徐東決戰———曹八集追殲44師———華野主力閤圍黃百韜兵團———一縱窯灣殲滅63軍

第33章 徐東大血戰 ………………… 449
國民黨軍集結徐州準備決戰———碾莊外圍攻堅進展艱難———毛澤東指示堅決消滅黃百韜———邱李兵團大舉東進———徐東阻擊戰———蘇北兵團牽製敵軍———中原野戰軍攻剋宿縣———成立總前委———劉鄧建議統籌殲敵———總攻碾莊———黃百韜臨死前的哀鳴———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來之不易

第34章 “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 ……………… 471
黃維兵團嚮徐州增援———中野設下口袋陣———毛澤東鼓勵華野繼續作戰———雙堆集閤圍黃維兵團———廖運周戰場起義———中野攻堅受阻———華野阻擊南下北上之敵———蔣介石決心放棄徐州———杜聿明集團嚮西逃跑———華野全力追擊———蔣介石再令杜聿明南下———華野包圍杜聿明集團———壕塹作業與土造“飛雷”———總攻雙堆集———李延年兵團逃迴蚌埠

第35章 車輪滾滾支前忙 ……………… 499
解放區人民支前的光榮傳統———籌劃淮海戰役的後勤工作———條條乾綫上的支前隊伍———組織火車、船隻運糧———戰局多變,糧彈不繼———華中積極支前———運送豬肉慰勞部隊———科學運輸提高效率———山東老區的戰爭負擔———支前民工的英雄模範———人民支援是淮海戰役勝利的保證

第36章 風雪陳官莊 ………………… 515
華野追擊閤圍杜聿明集團———杜聿明部署嚮南突圍———孫元良兵團逃跑被殲———南阻北壓縮小包圍圈———華野戰場休整———總前委蔡凹聚會———人間地獄陳官莊———蔣軍官兵紛紛投誠———《敦促杜聿明投降書》———蔣介石元旦文告求和———毛澤東誓將革命進行到底———蔣杜密謀投毒突圍———華野總攻陳官莊———杜聿明被俘———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

第37章 嚮江南進軍 ………………… 539
華野賈汪會議———三野整編———蔣介石下野,李宗仁求和———毛澤東重申把戰爭打到底———長江天塹———渡江的各項準備工作———江南的政策問題———中共中央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國民黨的長江防綫———總前委製定《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

第38章 百萬雄師過大江 ……………… 557
毛澤東指示推遲渡江———國共開始和平談判———李宗仁幻想“劃江而治”———蔣介石秘密轉移資金———美國拒絕給國民黨貸款———27軍渡江偵察記———南京政府拒絕《和平協定》———毛澤東、硃德發布進軍命令———百萬雄師強渡長江———江陰要塞和海軍起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郎溪、廣德圍殲戰———解放杭州

第39章 “紫石英”號事件 ……………… 577
不速之客“紫石英”號闖入三野戰區———陶勇下令炮擊前來救援的英艦———“紫石英”號在鎮江被扣留———丘吉爾揚言“報復”———毛澤東起草抗議英艦暴行的聲明———中央軍委對英艦處理的靈活策略———“紫石英”號逃齣長江口———毛澤東透露當年內幕

第40章 彆瞭,司徒雷登 ……………… 587
司徒雷登留在南京不走———毛澤東要“打掃乾淨房子再請客”———35軍戰士闖入司徒雷登住宅———中共中央強調外交政策———司徒雷登看到我軍紀律嚴明———黃華與司徒雷登的接觸———美國政府拒不承認新中國———白皮書提供反麵教材———司徒雷登晚景淒涼

第41章 戰上海 …………… 597
解放上海是艱巨復雜的任務———部隊入城發生的問題———陳毅強調入城紀律———國民黨軍的上海防綫———三野決策先打吳淞———外圍戰鬥進展不順利———粟張指示改變戰術———浦東、高橋激戰———毛澤東指示先攻市區———劉昌義率部起義———國民黨軍大潰逃———我軍在上海露宿街頭———華東解放戰爭的勝利

參考書目……616
華東解放戰爭各戰略階段國共雙方序列錶……619
後記……642





精彩書摘

  孟良崮戰役不為人所知的細節
  1947年5月12日,華東野戰軍部署已定,準備組織孟良崮戰役,殲滅國民黨軍第74師。此時,74師師長張靈甫正按照兵團司令湯恩伯的命令,繼續嚮坦埠方嚮進攻。13日,74師經過一天猛烈進攻,占領大箭、馬山等地,距離坦埠不到10公裏。我九縱部隊堅決抗擊,遲滯74師的前進。就在張靈甫全力嚮前進攻的時候,13日夜裏,我華野一、六、八縱隊開始行動,嚮74師背後插去。
  一縱1師的任務占領曹莊附近的黃牛頂山、堯山等地,切斷濛陰的敵65師與74師的聯係。廖政國師長帶領隊伍齣發時,尚不清楚敵軍究竟占領著哪些山頭。他命令1團拿下堯山。1營、2營乘夜嚮堯山挺進。1營分路後即與團部失去聯係,14日拂曉時到達堯山下的小村莊,遭到敵軍射擊。1營前進受阻,隻好就地投入戰鬥。2營開始攻擊後,摸黑走瞭6裏地沒發現敵人。營長感覺不對,怕孤軍深入不利,派副營長帶5連搜索前進。天色微明,他們摸到堯山腳下一個村莊,立即猛撲上去,活捉一名國民黨軍勤務兵。供稱山上有敵軍一個連,天明後還有一個營增援。營長立即命令5連搶占堯山,並組織重迫擊炮朝山上轟。敵軍措手不及,慌亂起來。5連搶占山頭。但是連長有些大意,隻留一個班守衛,其餘下山去休息。結果敵軍組織反擊,堯山失守。團首長認為堯山得失關係重大,命令4連、5連堅決奪迴山頭,並組織炮火支援。4連1班長硃金林很有頭腦,他觀察地形後,與全班製定攻擊計劃。第一步衝過沙河,第二步占領莊子,第三步到達山下小高地,第四步攻占山間小廟,第五步迂迴到山頂,第六步打掉山頂敵軍地堡。在我軍炮火連續轟擊下,硃班長帶領戰士按計劃行動,僅用半個小時就衝上山頂。敵軍潰散,堯山再次被我軍占領。
  葉飛率領一縱2師和獨立師嚮孟良崮開進。葉飛在老鼠峪等候兩個師前來會閤,但從下午等到黃昏,獨立師纔趕到。原來他們沒有嚮導,完全是憑著指北針從山裏摸索到指定地點的。葉飛一看錶,已經比規定的齣發時間晚瞭幾個小時,行動的遲緩可能會産生嚴重的後果。獨立師沒有辯解,立即跑步前進,強行軍40華裏,在14日拂曉趕到天馬山。葉飛隨2師開進時,正逢74師也在嚮孟良崮收縮。兩軍靠得很近,74師走在山崗上,我軍走在山腳下。74師以為山下的部隊是25師,既不問口令,也不打槍。當時暮靄濃重,視綫不清。葉飛命令部隊堅決前進,不能停下。如果被敵軍發覺,火力嚮下一壓,一縱的處境就十分危險。就這樣,兩軍平行前進,我軍的行動沒有暴露。
  獨立師急行軍整整一夜,14日拂曉搶占瞭天馬山、蛤蟆崮、黃傢峪等製高點,切斷瞭25師與74師的聯係。在行軍中有兩個連隊因疲勞過度,休息時睡在路邊,乾部沒聽到集閤命令而掉瞭隊。占領天馬山後,獨立師1團又嚮垛莊飛速前進。在半路上發現瞭74師趕修的急造軍用公路。團首長認為這是敵軍的必經之路,命令搶占附近的285高地,切斷敵人的後路。2連、9連戰士以勇猛果敢的動作,迅速衝上山頂,迫使敵軍嚮孟良崮方嚮潰退。
  74師畢竟是國民黨軍隊中戰鬥力很強的部隊。14日中午,74師對285高地組織反衝鋒,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據獨立師戰後總結中說,74師戰術運用得相當熟練:“在進攻中,善於小群之迂迴動作。正麵以少數兵力佯動呐喊,另使用小集團兵力,從我兩側鑽隙前進。如其迂迴部隊得手,正麵佯攻部隊立即嚮我前沿攻擊。”“其班排乾部指揮熟練,善於掌握部隊,撒得開也收得攏。並能機動掌握情況,如發現我之弱點,立即乘隙突擊。部隊進齣,均極迅速。不戀戰,不窮追,占我一地,即行火力追擊。其進攻隊形疏散,善於采取分段分梯次交互前進。進攻道路之選擇亦極隱蔽。”“輕重機槍均能行交叉火力,善於尋找我防禦前沿與縱深之輕重機槍火力點,行壓製射擊,往往打壞我之機槍及射手。”“步兵每占一地,立即迅速改造工事,並插滿小旗,標示其到達位置。其攻擊部隊狡猾多端,常以鋼盔放於棱坎,僞裝停止,部隊由兩翼隱蔽運動。或以少數短兵火器隱蔽與於山腳設伏,主力故意暴露退卻,俟我反擊,即突然以短促火力殺傷我反衝鋒部隊。”但是74師最大的弱點是缺乏近戰的勇氣,不敢拼刺刀。14日下午他們對285高地連續組織13次衝鋒,均被獨立師1團2連、9連戰士用手榴彈和刺刀擊退。黃昏時乘我軍換防空隙,敵軍發起第14次攻擊,占領285高地。這時天色漸黑,後續部隊沒有到達,1團改嚮285高地以南公路兩側突擊,截獲敵軍輜重車百餘輛。從13日下午開始行軍到這時,獨立師已經連續戰鬥瞭30個小時。葉飛在戰後總結中對獨立師的頑強作風給予高度評價。
  第八縱隊在王建安司令員指揮下,越過沂河,繞過孟良崮嚮萬泉山、老貓窩發起攻擊,準備在垛莊與一、六縱會師,完成對74師的包圍。垛莊以南至青駝寺一綫是83師防區,他們的任務是配閤74師進攻沂水,並保護74師右側的安全。83師師長李天霞與張靈甫矛盾較深,李天霞是王耀武的黃埔同學,曾是張靈甫的上級。張靈甫作戰強於李天霞,得到蔣介石信任,李對此很是嫉妒。因而在配閤74師作戰時,慣打滑頭仗,以保存實力為原則。不僅李天霞如此,國民黨軍其他部隊也是如此,在戰場上互相觀望扯皮,誰也不願為彆人付齣代價。戰後據74師俘虜談起,他們嚮坦埠進攻時,張靈甫曾與11師師長鬍璉通話:
  張:“請你們一齊動!”
  鬍:“上級叫我們等你們動纔動。”
  張:“我們現在已經動啦。”
  鬍:“上級要我們等到你們打瞭纔動。”
  張:“那麼你們將動到哪裏呢?”
  鬍:“坦埠以北約80華裏的地方。”
  其實,鬍璉的11師在濛陰根本沒有動。張靈甫請李天霞的83師一起行動,湯恩伯也命令83師派一個旅到沂水西邊。李天霞陽奉陰違,派齣戰鬥力最弱的57團,僅用一個連的兵攜帶報話機一部,冒充旅的番號,同友鄰部隊聯絡,弄虛作假。57團團長羅文浪駐守在垛莊以南的老貓窩,掩護74師右後方。
  5月14日拂曉,情報部門嚮張靈甫報告:當麵共軍連夜調動前進,有積極反擊之企圖。張靈甫不相信,維持原來的決心,命令74師嚮指定目標進攻。清晨,74師58旅在馬牧池、王山莊的高地受到解放軍攻擊,被消滅一個連。58旅報告:解放軍的兵力有一個師以上。張靈甫猶豫起來,下令暫停對坦埠方嚮的進攻。10時,各下屬部隊紛紛報告:74師兩側的天馬山、覆伏山、萬泉山都受到共軍進攻,共軍有嚮垛莊進攻跡象。張靈甫這纔確信解放軍要包圍74師,下令74師迅速撤退到孟良崮、垛莊一帶。他嚮湯恩伯報告瞭情況,並要求友鄰的李天霞等給予支援。
  誰知李天霞的83師不僅沒有動作,在沂水西岸的陣地也很快被我軍突破,緻使74師的57旅被隔開。張靈甫打電話問83師57團團長羅文浪,沂水西岸是多少部隊。羅不敢直說,支吾其詞。張靈甫大怒道:“你們搞得什麼名堂?現在右翼齣瞭毛病,我們有一個旅沒有下來。共軍大部過瞭河,形成包圍。我已嚮國防部告瞭狀,齣瞭事,你們要負責。”他要羅轉告李天霞,馬上采取措施補救。羅文浪心裏十分不滿。57團在去年蘇中戰役中曾兩度被殲,現在是由僞軍改編的,裝備最差,士氣低落。而李天霞卻總是讓57團打頭陣,其用意是即使57團被消滅瞭,於83師實力無損,他還可以嚮上司交代,可見李天霞的狡猾毒辣。
  不一會,羅文浪又接到湯恩伯的電話,詢問垛莊情況。羅迴答垛莊還在74師手中,沒有發現共軍。湯囑咐要派兵確實占領垛莊,不能讓74師的後方齣問題。晚上,李天霞打電話詢問情況,指示羅說:“夜間作戰要多準備嚮導,特彆注意來往的路,要多控製幾條。”暗示如果發生戰鬥,就可以後撤。可是很快又接到旅長電話,說是奉師部命令,要57團堅守陣地,行動歸張靈甫指揮。羅心中暗想:“李天霞一麵公開下令叫57團歸張靈甫指揮,又暗示我後撤。很明顯,這是他的花招。一旦齣瞭問題,上邊追究責任,我就是犧牲品。”國民黨軍內部的勾心鬥角,在戰鬥中充分暴露齣來。
  14日上午,74師的正麵遭到我軍四縱、九縱的猛烈進攻,側後又發現一縱、六縱、八縱的穿插,張靈甫感到事態嚴重,遂組織74師嚮後撤退。他本想撤迴垛莊,但撤退中得知垛莊已被我軍占領,隻得被迫退嚮孟良崮、蘆山等地。企圖憑藉山險固守待援。他嚮湯恩伯報告瞭情況,湯恩伯雖然感到震驚,但考慮到74師戰鬥力強,又占據孟良崮,可以進行防禦作戰。附近有眾多增援部隊,正是與我軍決戰的好時機。他電告張靈甫:“共軍來犯我,實難得之殲共軍良機。貴師為全局之樞紐,務希激勵全體將士堅強沉毅,固守孟良崮,並以一部占領垛莊,協同友軍予共軍痛擊,以收預期之偉大戰績。”湯恩伯命令74師吸引我軍主力,又命令新泰之11師、濛陰之65師、桃墟之25師、青駝寺之83師迅速嚮74師靠攏,並招呼較遠的5軍、7軍、9師、20師、48師、64師嚮濛陰、垛莊前進。國民黨統帥部企圖以74師為“磨心”,來個“中心開花”,以10個師(軍)的強大兵力對我華東野戰軍的5個縱隊進行反包圍,求得決戰的勝利。張靈甫自恃建製完整,外有援兵,錶示能夠堅守孟良崮,要求空投彈藥,依托山頭高地固守。但是74師的美式榴彈炮等重裝備無法拖上山,隻得拋棄於山下。
  孟良崮位於濛陰東南60公裏的蘆山山區。蘆山山區東西寬40到50公裏,南北縱深30到40公裏。萬泉山、雕窩、蘆山、孟良崮等山峰起伏相連,主峰孟良崮高500餘米。這一帶的山峰全是清一色的石頭山,山峰陡峭,怪石聳立,草木稀疏。這裏本來人口就少,國民黨軍到來之前,當地群眾早已堅壁清野,十室九空。74師到達孟良崮後,張靈甫部署58旅防守中心區域雕窩、蘆山、孟良崮,51旅防守西北方嚮的540、520、285等高地,57旅防守北麵的石旺崖、大碾等地。孟良崮山上石質堅硬,無法構築工事。74師士兵用石頭堆起圍牆,在山路上設瞭鹿砦和障礙物,以山溝和石縫為隱蔽處。
  14日夜裏,解放軍嚮57團發起猛攻,這是王建安指揮的八縱在嚮74師後方穿插。羅文浪指揮部隊抵抗瞭一陣,便瓦解逃竄。八縱占領老貓窩,切斷瞭74師與83師的聯係。羅文浪帶領57團殘兵逃到通往臨沂的公路上。他考慮瞭一下,自己的任務是保障74師後方的安全,現在74師還在孟良崮,57團如果跑迴去,必受軍法製裁。如果嚮74師靠攏,還有一綫生機。於是他命令部隊調頭,衝嚮垛莊以東的高地,與74師58旅會閤,防守西南陣地。
  王必成的六縱是粟裕安排的一支奇兵。12日六縱接到奪取垛莊的命令,王必成喜齣望外,立即收攏部隊,由百裏之外飛速前進。這一路多是山區,六縱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翻山越嶺,徒涉河流,14日拂曉到達距離垛莊20多裏的觀上、白埠,稍事休息,下午繼續前進,先頭部隊擊潰25師阻擊部隊後,到達垛莊外圍。黃昏時發起攻擊。垛莊是74師後方基地,隻留下運輸營和輜重營,在六縱猛烈攻擊下,很快就被解決。大量彈藥和軍用物資及上百輛卡車被六縱繳獲。當夜,六縱與西北的一縱、東南的八縱取得聯係。
  14日夜裏,我軍發揚夜戰特長,從幾個方嚮嚮74師盤踞的山頭發起連續攻擊。四縱、九縱經徹夜激戰,推進到唐傢峪、趙傢城子一綫,並一度占領當陽、雕窩。八縱23師經過8小時連續戰鬥,終於占領萬泉山。這樣,我軍進攻孟良崮的5個縱隊打通瞭聯係,將74師閤圍在孟良崮的狹小山區,並構成瞭阻擊25、83師的堅強防綫。當夜23時粟裕下達命令:“一縱已占覆浮山、天馬山及孟良崮兩山地,四縱部隊已過汶河南下,八縱部隊已抵萬泉山,敵已為我包圍,退路基本上已截斷。明日拂曉前3時發動總攻,以期盡可能於明日上午解決戰鬥。”
  戰役到瞭關鍵時刻。對我軍來說,一是能否迅速圍殲74師,二是阻援的4個縱隊能否檔住敵人援兵。陳毅當即發齣“殲滅74師,活捉張靈甫”的戰鬥號召。粟裕帶領指揮所由坦埠嚮前推移,來到前綫艾山腳下張林村的一個山洞裏,密切觀察和指揮戰鬥。各級指揮員的位置也前進到第一綫,準備15日發起總攻。
  在湯恩伯和南京方麵的督催下,15日晨國民黨軍25師、83師等嚮我軍阻援部隊發起攻擊,企圖嚮孟良崮靠攏,為74師解圍。25師在這次行動中與74師編在同一縱隊,由師長黃百韜負指揮之責。這天上午10時,黃百韜以兩個團的兵力,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嚮覆浮山、界牌、天馬山發動攻擊。黃百韜沒有打滑頭仗,25師在不間斷的炮火下,以“人海戰術”嚮我一縱1師陣地密集進攻。山坡上雙方展開肉搏,殺聲震天,屍橫遍野。在1師阻擊部隊傷亡殆盡的情況下,25師以重大傷亡占領瞭覆浮山和界牌,雖然隻前進瞭不到5公裏,但與74師隻隔一座天馬山,幾乎就要突破我軍防綫瞭。
  此時,一縱已將主力投入總攻孟良崮的戰鬥,抽不齣機動部隊來增援1師瞭。15日拂曉陳毅司令員打電話給葉飛:“黨中央和毛主席又來瞭指示,說不要貪多,首先殲滅74師,然後再尋戰機。現在敵人的10個整編師已經圍在我軍周圍,先後打響。當前你們的主要任務是協同兄弟縱隊把74師這個軸心敲掉,這樣,敵人就沒有巴望瞭,我們也就免得兩邊作戰瞭。如果拖延下去,情況的逆轉是可以預料的。”葉飛已經感到兩麵作戰的壓力,仍下定決心將多數兵力投入孟良崮方嚮,把防禦25師、65師的任務交給1師師長廖政國。廖政國從來沒有承擔過如此睏難的任務:他帶領1師的兩個團和剛由地方部隊升為主力的3團、9團,要守住60公裏長的陣地,擋住國民黨軍兩個整編師。但是他沒說二話,接受任務就齣發瞭。當25師攻占界牌後,黃百韜命令全力進攻天馬山。下午16時,天馬山陣地告急,國民黨軍已經攻到半山腰。廖政國已經用上所有的預備隊,葉飛正在指揮攻擊孟良崮的戰鬥,趕調部隊也來不及瞭。正在危急時刻,忽然看到一支部隊正沿山溝嚮孟良崮方嚮前進。廖政國攔住詢問,原來是四縱28團的一個營。廖對營長說:“我是1師師長,命令你們立即趕援天馬山。”營長說:“我營奉命跑步趕去攻擊孟良崮,任務緊急。”廖政國指著硝煙彌漫的天馬山說:“天馬山陣地得失,關係重大。如果敵人打通聯係,全局皆輸。我手裏隻剩幾個警衛員,隻有使用所有到達這個地區的部隊。”那營長考慮瞭一下說:“好,我執行你的命令。”這一營生力軍趕到天馬山,和1師同誌一起將25師擊退。黃百韜的努力在最後一步遭到挫敗。
  與此同時,國民黨軍83師、7軍在坦剋和炮火支援下,連續嚮我二縱、八縱桃花山、留田一綫發起攻擊,一度接近我軍包圍圈,距離74師隻有5公裏。李天霞用上瞭預備隊,也未能突破我軍的頑強阻擊。11師從新泰南下,受到我三縱的阻擊。鬍璉白天雖有進展,夜裏又遭到三縱襲擊,被阻擋在濛陰以北。七縱在7軍、48師背後積極佯動,牽製敵軍不敢大膽前進。華野阻擊部隊3天的頑強防禦,給主攻部隊最後殲滅74師提供瞭寶貴的時間。
  15日的孟良崮,戰鬥達到空前激烈的程度。陶勇指揮四縱嚮孟良崮西北麓的540高地攻擊。從山腳下望去,山麓上排列著7個逐漸上升的小山頭,很像階梯。四縱先頭部隊一個營從黎明開始發起攻擊。74師守備部隊在錯落的山坡上構築工事,圍上鹿砦。布置交叉火力封鎖大小道路和凹地。
  我軍先上去一個連,沿著山溝和凹地隱蔽前進。左右山坡上敵軍突然開火,我軍戰士倒下幾個。其餘戰士嚮旁邊隱蔽,又遭到交叉火力的襲擊。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第一次攻擊失敗。營長吳可如觀察地形後,認為應該集中兵力,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占領。我軍集中六零炮、八二無後座力炮嚮第一個山頭開火,摧毀敵軍工事。敵軍在岩石山上無處隱蔽,隻得嚮高處的山頭逃命。我軍戰士乘勢占領第一個山頭,炮火又嚮第二個山頭延伸射擊。就這樣,我軍一個一個地占領山頭,嚮540高地山頂前進。敵軍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跳齣工事進行反突擊。我軍迎上去與之肉搏,到下午3時,終於將七個小山頭占領。後續部隊和友鄰的一、六縱隊沿著這個“階梯”,直撲孟良崮。
  許世友指揮九縱攻擊孟良崮東南的製高點雕窩。雕窩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控製它就可以直接打擊孟良崮陣地。九縱與74師在這裏展開反復爭奪。15日拂曉,九縱26師76團在炮火支援下嚮雕窩發起攻擊。在敵軍火力密集封鎖下,進展十分艱難。到11時,76團纔占領雕窩。立足未穩,74師一個營就來反衝鋒。雕窩又被敵人奪去。到16日黎明,我軍集中強大炮火猛轟雕窩,76團再次攻擊,僅用兩小時就再次占領雕窩。
  在我軍5個縱隊的猛攻下,74師傷亡慘重,國民黨軍被睏在孟良崮山上,斷水斷糧,飢渴難熬,戰鬥力和士氣大大下降。張靈甫的信心動搖瞭,他拼命嚮湯恩伯和南京方麵呼叫,要求附近各師前來解圍,並要求空投彈藥糧食。湯恩伯在15日中午緻電張靈甫,還在給74師打氣:“目前戰局,貴師處境最苦,而關係最重。黃(百韜)李(天霞)兩師並王淩雲師即嚮東齣擊,隻要貴師站穩,則可收極大之戰果,亦即貴師極大之功績。務希轉告全體將士一緻堅毅奮鬥,以達成此偉大任務。”但是張靈甫堅持不下去瞭,他命令74師各部全力突圍,爭取殺開一條路,和增援部隊會閤。15日下午,74師在飛機輪番轟炸掩護下,先嚮垛莊方嚮突圍,被六縱阻擊堵迴來。又改嚮西北方嚮突圍,被一縱打迴。後又轉嚮東突圍,一度重占雕窩,但也被九縱打迴。74師官兵居高臨下,依托巨石和山頭陣地,不斷發起反衝擊。我軍與敵軍展開肉搏,每一處陣地都經過數次乃至十幾次衝鋒和反衝鋒。短兵相接,刺刀見紅,戰鬥激烈程度,為解放戰爭以來所罕見。孟良崮上缺少水源,74師士兵在太陽暴曬下飢渴難忍。九縱控製的野貓圩山溝中有一眼山泉,74師發起集團衝鋒,與我軍爭奪水泉。九縱25師73團一個連固守陣地,打退敵軍20多次進攻,連隊乾部幾乎全部傷亡,仍堅持不退。敵軍死屍遍地,卻沒有得到一滴水。戰鬥到黃昏,74師傷亡慘重,被我軍壓縮到孟良崮、蘆山東西3公裏,南北2公裏的幾個山頭上,人員、馬匹、輜重等密集地擠在山頭上、山榖中,完全暴露在我軍的炮火之下。張靈甫等轉移到孟良崮600高地的一個山洞裏,74師參謀長魏振鉞用無綫電話呼叫:全師終日戰鬥,傷亡極為慘重,請求空投彈藥,並望援軍速進解圍。張靈甫親自與25師黃百韜師長通話,要他們占領天馬山,解救74師。湯恩伯則命令74師、83師共同嚮萬泉山方嚮突擊,求得會閤。但74師迴答:目前已無力攻擊萬泉山。
  15日這天夜裏,華野指揮部也無人入睡。陳毅考慮:在決定性的戰鬥中,要捨得拼。在關鍵時刻,要捨得本錢,纔能保住本錢。在殘酷的戰爭中,部隊不可避免要有消耗,隻有勇於承擔犧牲,纔能奪取勝利。現在孟良崮戰役好比騎虎,不能下背,下來就會被咬死。夜裏22時,陳毅打電話給葉飛說:“敵11師已靠近濛陰,5軍已到新泰,64師已到青駝寺。如果明天(16日)拂曉前不能全殲74師,我軍將陷入敵人包圍。”陳毅沉默半晌,口氣堅決地說:“無論如何要在16日拂曉前拿下孟良崮,消滅74師,我們就全盤皆活瞭。不論付齣多大代價,哪怕拼掉兩個縱隊,也要完成任務。”他授權葉飛統一指揮一、四、六、九縱隊,總攻孟良崮。粟裕下達總攻部署:九縱以兩個師攻擊520高地,然後嚮孟良崮發展;四縱以6個團猛撲540高地,會同九縱攻擊孟良崮;八縱以4個團攻蘆山;六縱自宮山嚮北攻擊;一縱以7個團嚮東攻擊。總攻時間定在16日淩晨1時。
  16日淩晨,各縱隊開始嚮74師發起全力猛攻。我軍集中全部炮火嚮孟良崮山上猛轟,把山上打得濃煙滾滾,血肉橫飛。炮彈打到岩石上,迸濺的碎石給密集的敵軍造成重大殺傷,一炮就打倒一片。74師的騾馬、輜重、傷員、非戰鬥人員擁擠在山崗上,傷亡慘重,部隊已呈混亂狀態,失去控製。炮火準備後,我軍幾路大軍殺聲震天,奮勇登山。敵軍睏獸猶鬥,與我軍白刃格鬥。我軍攻勢如潮,越戰越勇。陳毅、粟裕在指揮部裏,不斷收到各縱報告:
  3時:九縱爬上東540高地。
  3時30分:一縱占領西540高地,獨立師攻占600高地兩側。
  4時30分:八縱登上蘆山主峰。
  8時:四縱攻上540高地,將敵軍一個旅壓嚮東南榖地。
  10時:一縱嚮600高地攻擊。
  10時15分:九縱在孟良崮與雕窩之間山凹發現2000敵人,正在消滅中。
  就在我軍主力總攻孟良崮順利進展時,從西北方嚮傳來隆隆炮聲。這是國民黨25、65、83等師正在嚮我阻援部隊發起攻擊。蔣介石於16日8時下達命令:“山東共軍主力今晚嚮我軍傾巢齣犯,此為我軍殲滅共軍,完成革命之惟一良機。如有萎靡猶豫,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頓,定以畏敵避戰,縱敵害國,貽誤戰局,嚴究論罪不貸。”黃百韜、李天霞猶如刀架在脖子上,不能不拼命瞭。慣於保存實力的李天霞也用上瞭他的預備隊,但是我一、六縱部分擔任阻擊任務的部隊和二、三、七縱都錶現瞭頑強的戰鬥精神,與敵軍死纏爛打,反復爭奪,堅決不後退。遲滯瞭國民黨援軍的前進,為孟良崮戰役的勝利贏得瞭時間。陳毅、粟裕急於解決74師,每隔5分鍾就嚮各縱詢問一次。上午,陳毅打電話問九縱司令員許世友:“聚殲74師,成敗在此一舉!我們能爭得的時間已經不多瞭,你們情況怎麼樣?能不能把孟良崮拿下來?”
  許世友迴答:“現在已經打成這個樣子,還能讓敵人跑瞭!我手頭還有一個師沒用上,74師不要想從我這裏跑掉一個人,通通打完,把它消滅!”
  陳毅大聲說:“好!現在要不惜一切代價,把孟良崮拿下來。你們打掉一韆,我給你們補一韆;打掉兩韆,我給你們補兩韆。誰打下孟良崮,誰就是英雄!”
  許世友立即將陳老總的指示嚮各級傳達,同時命令把預備隊全部用上去,抽調機關人員補充到戰鬥部隊中。他命令25師蕭鏡海師長:“你們師長當團長,團長當營長,營長當連長,帶頭衝!”九縱打亂建製,乾部戰士不待命令,哪裏有敵人就往哪裏衝。到下午15時,我軍5個縱隊會師於孟良崮、蘆山山頂,74師官兵紛紛就擒。戰鬥基本結束。
  這時山雨欲來,滿山濃霧,能見度很低。各縱隊忙著打掃戰場,清點俘虜,收繳槍支彈藥。有的戰士高興地舉槍嚮天空射擊,錶達勝利的喜悅心情。但是華野指揮部監聽到孟良崮地區仍有敵軍電颱活動,陳毅、粟裕命令各縱隊立即清查上報斃傷俘虜敵軍的準確數字。首長們親自匯總核實,發現各縱隊所報殲敵數字與74師編製數相差甚大。即令各部不顧疲勞,組織部隊進行戰場搜索。陳毅囑咐:“不要放走張靈甫一兵一卒。”經過3個小時的協力搜剿,終於發現約有7000殘敵隱藏在孟良崮、雕窩之間的山榖中。這裏是我軍攻擊孟良崮的接閤部,攻擊部隊見他們沒有開槍,以為是我軍的友鄰部隊,沒有攻擊他們。當這股敵人被發現後,四、八、九縱馬上組織最後的攻擊,將其包圍全殲。到17時戰鬥全部結束,粟裕嚮陳毅報告瞭全殲74師的消息,陳毅興奮地說:“我在電話裏嚮全體將士祝酒緻敬。”說完,他如釋重負般地坐下來,長嘆一聲:“嗨呀,這三晝夜總算是熬過來瞭!”這時,電閃雷鳴,一場暴雨傾盆而下,像是在衝洗孟良崮的戰火硝煙,恢復它的平靜故態。
  華野首長曾計劃殲滅74師後,乘勝擴張戰果,再殲滅25師或83師。但因南北兩個方嚮敵軍全力嚮垛莊、孟良崮方嚮前進,已經密集靠攏,不易分割。我軍經三晝夜戰鬥,已經極度疲勞。陳毅、粟裕於16日深夜決定不再戀戰,各縱隊脫離戰場,後撤到坦埠、馬牧池、莒縣以北地區休整。國民黨軍占領垛莊,孟良崮後,已不見我軍蹤影。74師的滅亡令他們膽戰心驚,遂全部轉入防禦態勢。
  戰役結束後,陳毅最關心的是追查張靈甫的下落。5月16日18時30分四縱曾嚮野戰軍指揮部報告:張靈甫為30團所俘,後又失蹤,刻正清查中。第二天,得知張靈甫的屍體被抬下山來。有的說自殺,有的說在戰鬥中被擊斃。陳毅進行多方調查,纔知道戰鬥結束前,張靈甫和副師長蔡仁傑、參謀長魏振鉞等給蔣介石發齣最後一封電報,將團以上軍官姓名報告蔣介石,錶示要“集體自殺,以報校長培育之恩。”實際上他們都不想死,正猶豫間,四縱戰士衝進74師師部所在山洞,張靈甫等均被生俘。在押解途中,六縱特務團的乾部見到張靈甫,舊恨新仇湧上心頭,頭腦一熱,開槍擊斃張靈甫。然後讓俘虜兵抬著屍首隨部隊轉移,掩埋在沂水縣野豬旺村後的山岡上。墳前竪一木牌,上寫“張靈甫之墓”。
  ……

前言/序言

  細節鑄就輝煌我寫解放戰爭
  劉統
  當年我開始學習曆史專業時,從沒想到會從事軍事曆史研究。
  1988年我在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讀完瞭博士研究生,一個偶然的機會,穿上軍裝,來到北京西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當時我的工作是《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編輯。
  我被帶進一個全新的領域,軍事曆史的研究使我增添瞭很多新知識,軍隊的鍛煉也把我從一個書生變成瞭一個軍人。我開始喜歡瞭這份工作。但是,除瞭日常編輯《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我的科研工作嚮何處去呢?
  當時與我同辦公室的是茅海建少校,工作之餘我們經常閑聊。他告訴我:軍事科學院收藏瞭大量的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曆史檔案,如果有興趣,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於是,我有空就鑽進圖書館,閱讀館藏的軍事檔案。
  當年葉劍英元帥創建軍事科學院時,為瞭編寫齣權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做瞭大量的資料積纍工作。各部隊都將他們的作戰電報、戰鬥總結、組織編製、後勤、政治工作等方麵資料全部上繳。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0年代,各軍都編寫瞭自己的軍史。編者都是當事人,作戰過程記錄得非常具體詳細。軍史曆史研究部在60年代編寫軍戰史時,采訪瞭許多高級將領,開瞭許多座談會,這些珍貴的史料生動地展示瞭中國革命的波瀾壯闊、艱難麯摺。這些原始史料,電報是抄在學生練習本上的,小冊子是油印的,總結是手寫的。我一邊閱讀,一邊嘆服這些前輩,他們的文字如此樸實,故事情節如此生動,絕大多數都是我前所未聞。閱讀過程中,我被深深地吸引瞭。前輩們的記錄,為我再現瞭那個炮火連天、齣生入死的戰爭年代。
  這麼多精彩的情節,為什麼我們過去齣版的曆史書沒有反映齣來呢?1987年軍事科學院齣版瞭三捲本《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這是軍事曆史研究部集體創作的成果。因為它是正史,要對解放軍的發展和戰爭作權威的論述,要顧及各個根據地、部隊,所以隻能作宏觀的敘述,不能包含很多細節。我突發奇想,我能不能從細節入手,來寫解放軍的曆史呢?
  解放戰爭是中國革命史上最輝煌的一幕。我在讀史料時,發現第四野戰軍的史料最豐富、最細緻。不僅因為四野打的仗最多,從東北打到瞭海南島。還因為每次戰役結束後,各部隊都要進行細緻的戰鬥總結,把作戰中的經驗、教訓都原原本本地記下來,打一仗就進一步。當年中共中央指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從各地派往東北的都是精英。這些大秀纔們把後方的工作,如土改、剿匪,也都寫得深入細緻。於是我白天做本職工作,晚上就在辦公室邊看史料邊寫作。到1996年,完成瞭第一部60萬字的《東北解放戰爭紀實》。
  當時,我還沒有齣版過一部專著,在學界是無名之輩。誰肯接受我這部書稿呢?我自不量力,找到瞭人民齣版社。馬列國際編輯室的王一禾編審把稿子推薦給瞭編輯部主任郇中建。他認為有新意,有價值,決定接受,並請人民齣版社副總編輯田士章先生終審把關。田先生以一個資深老編輯的眼光,給我提齣瞭細緻中肯的修改意見,使書稿成熟瞭許多。但是我還是不自信,第一版以“東方齣版社”名義於1997年齣版。
  《東北解放戰爭紀實》齣版後,許多四野的老同誌和後代反響很大,社會效果較好。郇中建先生提議以戰區為單位,寫一套完整的解放戰爭史。於是我繼續承擔瞭《華東解放戰爭紀實》和《中原解放戰爭紀實》。其餘三本,《華北解放戰爭紀實》、《西北解放戰爭紀實》和《中南解放戰爭紀實》分彆由我的同事袁德金、金立昕同誌撰寫。當這套書齣齊的時候,已經過去瞭十年。
  有讀者問我:你寫的這三本書,特點在哪裏呢?寫作過程中有什麼心得呢?我認為,我寫解放戰爭,追求的是原創性和曆史的細節。
  第一,戰爭是國共雙方的大決戰,沒有事先注定誰就該勝,誰就該敗。我們看到的三大戰役都是打起來的場麵,實際上戰前的謀劃運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階段。就遼瀋戰役來說,雙方統帥部的決心都沒有錯。蔣介石要東北國民黨軍全部撤離,毛澤東要林彪先打錦州,將衛立煌集團消滅在關外。而衛立煌不肯輕易放棄東北,林彪則擔心打錦州會孤軍深入,造成被動。為此,毛澤東和林彪商量瞭半年多,林彪纔指揮大軍包圍錦州。而蔣介石和衛立煌並未驚慌,國民黨軍部署瞭廖耀湘的西進兵團和侯鏡如的東進兵團,設想讓範漢傑堅守錦州,吸住林彪主力,然後兩麵反包圍林彪。如果範漢傑能夠堅守一周,黑山或塔山又守不住,戰局真的難以預料。但是無論廖兵團還是侯兵團,都沒有全力以赴去攻擊,而範漢傑僅僅兩天就當瞭俘虜。這說明,上級運籌是一迴事,底下執行又是一迴事。統帥部的正確決策和各級乾部戰士的英勇頑強,二者缺一不可。

烽火連天,英雄兒女奏響勝利凱歌: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 這是一段被曆史長河鎸刻下深深烙印的崢嶸歲月,是一場決定中國命運走嚮的偉大鬥爭,是一麯由無數熱血兒女用生命與信仰譜寫的壯麗史詩。在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年代,中華民族曆經瞭前所未有的考驗,而那些挺身而齣的英雄們,用他們的智慧、勇氣和堅韌,為我們贏來瞭光明與新生。 時代的召喚與民族的覺醒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盡,然而,中華民族的苦難並未終結。曆經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國人民付齣瞭巨大的犧牲,贏得瞭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初步勝利。然而,長久以來籠罩在中國上空的陰霾並未完全散去,國內矛盾的激化、民族解放道路的探索,將中華民族再次推嚮瞭曆史的十字路口。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股強大的力量正在凝聚、正在崛起。這股力量,來自韆韆萬萬渴望和平、渴望安定的普通中國人民,來自飽受壓迫、渴望翻身的工農大眾,更來自那些懷揣著救國救民理想、誓為民族解放事業奮鬥終身的革命者。他們深知,真正的獨立與自由,需要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纔能實現。他們肩負著民族的重托,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毅然踏上瞭改變國傢命運的徵程。 民族解放的壯麗畫捲:一場決定未來走嚮的較量 這是一場決定中國未來走嚮的偉大較量。一方,是代錶著人民意誌、代錶著曆史進步方嚮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另一方,則是代錶著舊勢力、代錶著反動統治的國民黨軍隊。雙方力量對比懸殊,戰略態勢復雜多變,然而,人民軍隊憑藉著堅定的信念、高昂的士氣、靈活的戰略戰術以及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在戰場上創造瞭一個又一個奇跡。 這場鬥爭,不僅僅是槍炮與戰術的比拼,更是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殊死搏鬥。它考驗著領導者的智慧與決斷,考驗著戰士們的勇氣與犧牲,更考驗著全體人民的意誌與選擇。在這場波瀾壯闊的鬥爭中,湧現齣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無數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它們共同繪製瞭一幅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壯麗畫捲。 人民的力量:軍隊的靈魂與勝利的基石 人民的力量,是這場鬥爭中最強大的武器,是軍隊的靈魂,更是取得勝利的堅實基石。人民軍隊的建立與發展,始終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緊密相連。他們深入農村,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正是有瞭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人民軍隊纔能在艱難睏苦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纔能不斷壯大,纔能在戰場上無往不勝。 翻山越嶺,穿梭於敵後遊擊區,戰士們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建立瞭深厚的革命情誼。當戰士們需要糧食和掩護時,人民群眾毫不猶豫地伸齣援手;當敵人企圖剿滅革命力量時,人民群眾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築起瞭堅實的屏障。這種魚水情深的聯係,構成瞭人民軍隊不可戰勝的強大力量。 智慧的較量與戰術的創新 在這場殊死搏鬥中,領導者們展現瞭卓越的軍事智慧和高超的戰略眼光。麵對強大的敵人,他們並沒有選擇硬碰硬的消耗,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戰術。從戰略的圍追堵截,到戰術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從運動戰的機動靈活,到陣地戰的堅守待援;從攻其不備的奇襲,到誘敵深入的策略。每一次軍事行動,都充滿瞭智慧的火花。 尤其是在復雜的地理環境中,如何在山巒疊嶂、河流縱橫的地區展開作戰,如何在城市廢墟與鄉村田野中展開拉鋸,如何在兵力與裝備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以劣勝優,以少勝多,這些都對指揮員提齣瞭極高的要求。無數次的戰鬥,既是體力的消耗,更是智慧的較量。正是憑藉著超凡的智慧和創新的戰術,人民軍隊剋服瞭重重睏難,一步步走嚮勝利。 英雄的足跡:遍布神州大地的勝利篇章 無數英雄兒女,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在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上,書寫瞭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他們是戰場上英勇無畏的戰士,是後方默默奉獻的支前民工,是傳遞情報、策反敵人的地下工作者,是堅守信仰、慷慨赴死的革命烈士。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背景和經曆,但他們擁有共同的目標:為民族的解放,為人民的幸福,為國傢的獨立而奮鬥。他們有的在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用血肉之軀築起前進的道路;有的在嚴酷的環境中忍飢挨餓,用堅韌的意誌支撐著戰鬥的弦;有的在敵人麵前堅貞不屈,用生命捍衛著革命的尊嚴。 他們的足跡,遍布瞭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從南到北,從西到東,他們用自己的行動,點燃瞭燎原的火焰,譜寫瞭一麯麯蕩氣迴腸的勝利篇章。他們的名字,或許不為人熟知,但他們的貢獻,卻永遠銘刻在民族的史冊上,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曆史的迴響與未來的啓示 迴顧那段烽火歲月,我們不禁為那些英雄兒女的犧牲與奉獻而深深感動,為他們所創造的輝煌成就而由衷贊嘆。那段曆史,不僅僅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部關於信仰、關於選擇、關於人民、關於國傢命運的史詩。 它告訴我們,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告訴我們,堅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意誌,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它告訴我們,為瞭民族的獨立與解放,為瞭國傢的富強與安寜,我們必須團結一心,為之不懈奮鬥。 那段曆史的迴響,穿越時空的阻隔,依然在我們耳邊激蕩。它提醒著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發展。它激勵著我們,傳承革命先輩的精神,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這段波瀾壯闊的史詩,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閃耀著不朽的光芒,指引著我們走嚮更加光明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那個時代中國所經曆的巨大變革感到著迷,而解放戰爭無疑是其中最核心、最激烈的篇章之一。這本書的書名“決戰:華東解放戰爭 1945~1949”,直接點明瞭它的核心內容,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理解,為什麼“華東”會被稱為“決戰”的舞颱?在那四年間,華東地區究竟發生瞭哪些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軍事行動,它們是如何一步步地將中國推嚮一個新紀元的?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詳細描繪當時的戰場態勢,分析參戰雙方的優勢劣勢,以及關鍵的戰略轉摺點。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較量,我也希望能夠深入瞭解戰爭背後錯綜復雜的政治鬥爭和國際影響。那些曾經在曆史書上讀到的名字,在書中是否會以更生動、更鮮活的形象齣現?他們的決策背後,究竟是怎樣的考量和博弈?這本書,如果能讓我透過戰爭的硝煙,看到曆史發展的必然與偶然,那就太令人興奮瞭。

評分

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個吸引我的就是它那頗具時代感的封麵設計。那是一種充滿力量的視覺語言,仿佛能將人直接拉迴到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封麵上的元素,比如那些模糊卻堅毅的軍人剪影,以及背景中隱約可見的戰火硝煙,都暗示著書中將要講述的,是一段充滿艱辛與奮鬥的戰爭史詩。我尤其對“華東解放戰爭”這幾個字感到好奇。華東地區,自古以來便是兵傢必爭之地,在這場決定中國未來走嚮的解放戰爭中,它扮演瞭怎樣舉足輕重的角色?書中是否會著重描寫那些在華東大地上發生的,對整個戰局産生深遠影響的重大戰役?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羅列戰役名稱和傷亡數字,而是能夠深入挖掘戰爭背後的政治、經濟、社會因素,展現不同力量的博弈,以及人民在戰爭中的真實處境。我想看到那些鮮活的人物,他們的決策,他們的掙紮,他們的犧牲,以及他們的勝利。這本書,在我看來,應該是一部關於勇氣、智慧和犧牲的宏大敘事,是理解中國近現代史不可或缺的一環。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上那幾個大字,"決戰:華東解放戰爭 1945~1949",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華東地區,那片土地經曆瞭多少戰火與重生。書名裏的“決戰”二字,更是讓我聯想到無數驚心動魄的戰役,無數在命運十字路口上的抉擇。我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齣當年那些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的身影,他們肩負著怎樣的信念,又承受著怎樣的犧牲?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深入剖析這場戰爭的戰略布局,還原那些關鍵時刻的決策過程,讓我得以窺見曆史洪流中的那些“決戰”是如何被書寫,又是如何改變瞭中國的命運。同時,我也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瞭解不同派彆的力量是如何在這種宏大的曆史敘事中交織、碰撞,最終走嚮各自的結局。那些曾經的戰場,如今的故土,它們身上承載著怎樣的故事,又留下多少值得我們深思的印記?我迫切地想翻開書頁,去探尋那段蕩氣迴腸的歲月,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

評分

坦白講,我對“華東解放戰爭”這段曆史的瞭解,之前一直有些零散,多半是從一些口述曆史或者零星的紀錄片中得來。所以,當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眼前一亮。它似乎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讓我能夠係統地、深入地去瞭解那段關鍵時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的曆史細節,比如在1945年到1949年之間,華東地區究竟發生瞭哪些標誌性的戰役?這些戰役的起因、過程和結果又是怎樣的?是否會有對戰役指揮官的生平事跡和戰略思想的深入分析?我非常好奇,在那個物質條件極為艱苦的年代,參戰各方是如何組織兵力、調動資源,並最終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下做齣決策的。除瞭宏大的軍事層麵,我也希望能瞭解戰爭對普通民眾生活的影響,他們是如何在這種動蕩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他們的希望和絕望又是怎樣的。這本書,如果能讓我對那段曆史有一個更立體、更具象的認識,那就太有價值瞭。

評分

光是看到“華東解放戰爭”這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濃厚的興趣。我總覺得,那段曆史,尤其是發生在像華東這樣人口稠密、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大規模戰役,一定蘊含著極其豐富和復雜的內容。書名中的“決戰”,更是讓我聯想到無數驚心動魄的時刻,那些可能改變曆史走嚮的關鍵性戰役。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地描繪1945年至1949年間,華東地區解放戰爭的宏大圖景。我希望能讀到關於具體戰役的生動描述,瞭解當時雙方的軍事部署、戰術運用,以及在殘酷的戰場環境下,指揮官們是如何做齣艱難抉擇的。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軍事層麵,更能深入探討戰爭的政治背景、社會影響,以及普通民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想瞭解,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人們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堅持下來?這本書,如果能讓我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有一個更深刻、更全麵的理解,那將是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

評分

活動期間買的很實惠,京東自營,值得信賴。

評分

寶寶喜歡。不錯

評分

好書,很有意思

評分

書很不錯,京東物流非常給力,還會再來買的。

評分

彆的不說,就衝這快遞服務,也給個好評!

評分

非常好的書,描述生動,詳實,讀來很享受,讀完對那段曆史會有很真切的感受和瞭解,書的質量很好,印刷、排版、紙張一流,很贊!

評分

書是全新的,送貨速度很快。關注這套書很久瞭,這次趕上送滿兩百減八十的券,就買瞭。

評分

書的內容挺好,就是薄薄的一層膠害怕不結實

評分

紀念建軍九十周年,隆重推齣,精彩經典,物流也很給力,必須大贊一下!好!很好,相當地好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