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读《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十四讲》,尤其对其中关于“少阴病”的论述印象深刻。过去对于少阴病的理解,总觉得它症状复杂,虚实夹杂,辨证困难。但这本书从“阴阳两虚”或者“阴盛阳衰”的角度来阐释少阴病,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书中详细讲解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真武汤”的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麻黄、附子、细辛为主药,辛温大热,用于少阴病,身体疼痛,四肢冰逆,脉微细。它侧重于温阳散寒,祛风止痛,解决的是寒邪郁闭、阳气被遏的局面。而真武汤,以附子、白芍、茯苓、生姜、芍药为主,重在温阳利水,化气行水,用于少阴病,身体衰弱,不能动弹,但咽中响,小便不利。它强调的是阳气不足,水湿内停,不能蒸化,导致一身虚肿。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少阴热化”的案例,指出少阴病并非都是虚寒,也有可能出现热象,这时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别寒热虚实,灵活运用方药。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伤寒论》的经典条文与现代的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让读者在理解病机、掌握方药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宝贵的临床经验。
评分我刚入手这本《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十四讲》,才翻了几页,就被书里对“阳明病”的论述给吸引住了。不同于一般教材那种简单划分“里热证”和“热入营血证”的写法,这本书从六经气化入手,把阳明病看作是“气机郁遏,郁而化火”的过程。它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阳明病会出现潮热、谵语、脉洪大等症状,认为这都是体内阳气升发太过、郁滞于内的表现。书中还特别提到了“白虎汤证”,不只是讲白虎汤的组成,而是深入分析了石膏、知母、粳米、甘草这四味药在清热、生津、泻火方面的作用机理。他认为,白虎汤是针对阳明郁热、津液耗伤严重的证候,通过大量石膏的辛寒,直折阳明之火,同时知母的甘寒能够养阴生津,粳米和大枣的甘温则起到缓和药性、保护胃气的作用。书里还举了一些“阳明中风”的案例,指出有时候阳明病并非纯粹的实证,也可能夹杂着风邪,这时候就需要辨证论治,不能一概而论。这本书的逻辑性很强,层层递进,把复杂的病机讲得清晰易懂,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中医基础薄弱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
评分这本《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十四讲》我看了大概有三分之一了,感觉确实是老中医在实战中的经验总结,不是那种学院派空谈理论的书。书里讲到太阳病,特别强调了“桂枝汤证”的辨证要点,不只是背诵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桂枝汤里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这几味药的配伍目的,以及它们在人体气机升降中的具体作用。比如,他讲到太阳中风,邪气在表,卫气被郁,桂枝的作用是宣散在表的卫气,让它得以运行,解除肌表的拘急;而麻黄是强制性的宣肺、开腠理,是针对表实证的,所以用桂枝汤时,麻黄不能轻易加,否则容易耗伤卫气,使得病机更复杂。他还举了很多自己实际接诊的案例,有时候病人虽然符合太阳病的脉象,但因为身体素质、饮食习惯或者之前用药不当,会出现一些“变证”,这时候就不能死守条文,而是要根据六经气化的整体观来调整方药。他反复强调,仲景方是活的,不是死的,关键在于理解病机,把握气机升降的动态变化。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坐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先生旁边,他一边给你讲《伤寒论》,一边给你示范怎么用方,很多我之前理解不透的地方,在他的讲解下豁然开朗,真的是受益匪浅。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六经气化学说”这个概念有点模糊,总觉得有点玄乎,但读了这本《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十四讲》之后,我的想法完全改变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它不是枯燥地讲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临床实例,将抽象的“气化”概念具象化。比如,在讲到“少阳病”时,书中详细阐述了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这几味药在和解少阳、调畅气机方面的作用。他强调,少阳病的关键在于“枢机不利”,也就是肝胆气机升降失常,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他举了一个案例,病人出现了典型的少阳证,但因为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用柴胡汤后效果不佳,最后通过调整方药,加入疏肝解郁的药物,才得以痊愈。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精髓在于“理法方药”的统一,而“气化”正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它不是独立的学说,而是理解《伤寒论》方剂配伍和临床应用的金钥匙。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医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层次,看待疾病也有了更宏观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伤寒六经气化学说十四讲》我读到“太阴病”的部分,感觉真是大开眼界。过去我对太阴病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腹满而吐,食不下”这种简单的症状描述上,总觉得这个证候不常见,或者很难把握。但这本书从气化角度切入,把太阴病解释为“脾阳虚衰,湿浊内生,升降失司”。它详细分析了“理中丸”和“四逆汤”在治疗太阴病中的不同适应证。比如,理中丸以干姜、人参、白术、甘草为主,重在温中散寒,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阳气虚衰,寒湿内盛的证候;而四逆汤则以附子、干姜、甘草为主,辛热大壮,回阳救逆,适用于脾阳虚极,阴寒内盛,阳气欲绝的危重证候。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太阴阳明合病”的案例,指出有时候太阴病和阳明病会出现夹杂,这时候就需要辨别主次,进行兼顾治疗。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讲理论,更重视临床实践,通过分析药方的配伍原理和实际应用,帮助读者真正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根本。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想要深入学习伤寒论、提升临床疗效的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剁手了,剁手了,剁手了,剁手了,
评分这书稍薄,但有塑封,纸质一般。JD在双十一之前,先是把图书的价格提上去,然后到双十一再用券加满减,看起来减免了很多,其实你们买到的都是原来的优惠价。有些库存少或者比较珍贵的书,就直接下架成无货,让你想买也买不到。真想买你就等优惠促销结束后,恢复成原价自然就有货了,懂吗??这绝对是良心真相大爆料。。。另外诚交湛江地区的中医爱好者,扣扣:一五四五八六二零五八欢迎本地医友联系,交流提高,一起学习中医,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评分非常好,内容丰富,值得推荐。
评分内容不错,对学习伤寒论很有帮助
评分不错,很好中医书,知识新,临床实用强?
评分雒主任很少出书,而且我们这边就他伤寒理论可以说的一道一道的,向他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