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禅修指引 南传佛教大师禅修三部曲(1) 宗教与术数 书籍 |
| 作者: | (缅) |
| 译者: | 果儒 |
| 市场价: | 38元 |
| ISBN号: | 9787544349116 |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3-04-01 | 版次:1 | 页数:283 |
| 印刷时间:2013-04-01 | 印次:1 | 字数:200.00千字 |
| 温馨提示:出版时间超过3年的图书,因长时间储存可能会产生纸张缺陷,敬请谅解! |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根据焦谛卡禅师1997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禅修中心所讲的毗婆舍那禅(观禅)整理而成。 焦谛卡禅师从自己亲身培养内观智慧的经验着手,以简单直接的语言从禅修前的准备、禅修的基础和技巧,到*后证得涅槃的整个过程作了精辟的开示,仿佛为修行者提供了一幅简单明了的禅修地图。书中的这些叙述其实是作者经验的直接流露,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邃体验。书中提供许多有用的修行方法,以及切实的禅修指导,使初学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修行,逐步从禅修中获得切实的利益。 40本一件! |
| 作者简介 | |
| 焦谛卡禅师, 1947年生,缅甸人。1973年毕业于仰光理工学院,成为电机工程师,其后出家,受沙弥戒。1974年受比丘戒。禅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精进禅修,并多次前往亚洲、欧美各地弘法并指导禅修,著作等身,为GUO际知名的南传禅法传承者之一。 |
| 目录 | |
| 译者序/001 前言/001 **章禅修前的心理准备/001 禅修仿如耕种土地,深入观察你的心,努力锄草,因为杂草的 种子会进入你的心里,它们会生根。如果你让杂草的种子长时间 埋在土里,它们的根会变得*常坚固,这时很不容易把它们拔出 来;如果在杂草的种子发芽之前,你把它丢弃,这是*常有益的。 第二章禅修基本技巧与指导/015 你内心的平静也取决于你所交往的人,如果你与忠实、仁慈、 慷慨、有正念和内心平静的人交往,会有助于你的禅修;如果你 和没有正念、善变的人交往,和他们谈论事情,或与不友善、易 怒、浮躁不安、贪婪、骄傲的人交往,他们对你有负面的影响。 在曰常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影响我们 禅修。 第三章深入内观的方法/043 要学习基本的禅修技巧并不难,但是,要培养更深的定,你 必须有一位好老师,有慈心、知足、沉着、平静、解脱等特质的 老师,而且他有空教导你。 …… |
| 精彩内容 | |
| 我发现你们大多数是三十、四十和五十来岁。你们的人生经历应该相DANG*当丰富,你们有的事业有成,有的则沮丧失望。现在,我想你们已为更好的事情做了准备。事实上,你们一直想让事物更美好,想培养你们内在的品性和修身养性。由于今天是我们禅修的**天,所以将有个简介。 在禅修前,我们需要先准备。每DANG*当我们想要做某事时,我们需事先准备,这*常重要。事先准备是我很久以前学习到的,并用来教我的朋友和学生。如果你们将做某事,而能事先准备,你会发现事情的进展是多么自然和容易。就如农场的主人或园丁,想要种花或种任何庄稼时,首先需要准备土地。如果没有事先准备土地,便去田里播种,某些种子可能生长,但是不会结果,而且很快会枯萎,某些无法生根,因为没有足够的肥料、养分和水。同样的,想要禅修的人必须做相同的事,两者有许多雷同之处。 或许你知道巴利文bhavana的意思,其中一个意思是耕种,bhavana字面的意思是使某物增长。bhavana的字根bhu,指种植、栽培,亦即耕种。DANG*当你要种植某物时,你有种子,而不是谷粒或植物的枝条;如果你没有种子,你不能种任何东西。只有种子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准备土地;DANG*当你准备土地时,你必须拔草,然后翻土。对于杂草来说,生长是*常自然的。 深入观察你的生活方式,找出生命中的杂草。生命中的杂草一直存在着,并且根深蒂固,要铲除生命中的杂草,需要一些时间。例如服用麻醉品和酗酒等 ...... |
| 商品名称: 禅修心钥-禅修课之二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4-01 |
| 作者:班迪达尊者 | 译者:果儒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2.00 | 页数:239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44349109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内容简介《禅修心钥》(又名《就在今生》)一书是蜚声国际的班迪达尊者依循佛陀的教义、缅甸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的传统写成的。他将纯正的毗婆舍那(内观)实修操作技巧。正确且精确地介绍、奉献给热爱禅修的人。此书着重于实际修行的操作方法。热忱于出世间法的修行者们,阅读此书将收益匪浅。至于尚未禅修的人,阅读此书也会增加对禅修的了解,并培养起兴趣。本书英文版已被译成十一种语言,深受全球修行者的喜爱。
作者简介班迪达尊者(Sayadaw U.Pandita),当代颇富国际声望的内观禅修大师。1921年出生于缅甸,12岁剃度出家,20岁受具足戒。尊者自小就在缅甸上座部佛教传统里熏习佛法。他是已故的马哈希尊者的继承者,他训练和指导了众多的西方马哈希禅修系统老师和弟子。他也是缅甸仰光班迪达禅修中心的住持长老。著有《就在此生》、《解脱道上》、《宁静安乐之路》、《炎炎夏日的雨水》等。
译者简介果儒,中兴大学中文系毕业,法光佛研所毕业,斯里兰卡Ke}an}ya大学文学硕士、哲学硕士,著有《佛国之旅--斯里兰卡见闻记=》。译有《观禅手册》、《禅修心钥》、《不存在的阿姜查》、《阿姜查的内观禅修开示》、《生活的佛法》等、
书名:深度禅修(《观呼吸》作者德宝法师新作)
定价:30.00元
作者:(斯里)德宝法师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4434909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k
本书是继德宝法师的畅销书《观呼吸──平静的**堂课》之后又一经典之作,带领你亲身体验禅定的感受,进入深刻的平静、喜悦、强而有力的禅修状态,享受深度专注所带来不可思议的心灵平静
“本书是一本直截了当、条理分明,能够加深止观层次的禅修指南,读来法喜充满,是给我们所有人的赠礼。”
──约瑟夫?葛斯坦(Joseph Goldstein),美国内观禅修协会老师
“本书是继畅销书《观呼吸──平静的**堂课》之后的禅修经典之作。德宝法师的解释具有实际可行的逻辑性和令人惊异的常识感,引领读者平顺地走过禅定修行的各种阶段。”
──阿姜阿玛洛比丘(Ajahn Amaro),Abhayagiri Monastery住持。
德宝法师继续以幽默、清新、活泼的语调,详细讲述了修习禅那的步骤,禅修时会遇到的障碍,以及获得禅那的利益。在书中,德宝法师将帮助禅修者进入正念禅修的下一阶段──“”正念分明。
关于作者前言章 禅定第二章 禅定与禅那第三章 修禅那的准备第四章 自他圆满第五章 观呼吸第六章 为什么不能在当下深入禅定?第七章 禅修的目的第八章 禅那境界第九章 近行定第十章 初禅第十一章 二禅和三禅第十二章 四禅第十三章 无色界禅第十四章 出世间禅词释
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真正提升我日常专注力的书籍,因为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很容易被各种信息碎片打断。我手头拿到的这本关于心智训练的书籍,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建立稳定的坐姿开始,逐步过渡到对身体感受的细致扫描,最后才是对心绪波动的观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如何处理昏沉与掉举”的章节。通常书籍会简单地说“保持警觉”,但这本却细致地拆解了这两种状态的生理和心理成因,并提供了相应的技巧——比如在昏沉时,通过轻微调整姿势或增强对特定身体部位的感知来唤醒心神;在思绪纷飞时,则不是粗暴地压制,而是温柔地“标记”那个念头,然后将注意力重新锚定。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体现了作者对禅修实践中常见障碍的深刻理解。读完这些部分,我立刻尝试在午休时进行了十分钟的练习,发现以前难以坚持的安静状态,现在似乎更容易维持了。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循循善诱,而非冷冰冰的理论灌输。
评分我一直对各种冥想流派的差异性很感兴趣,想知道不同传统在侧重点上是如何体现其独特视角的。这套我正在研读的系列丛书,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清晰地勾勒出了一种强调“内观”与“亲身体证”的实践路线。与其他侧重于引导语或曼陀罗的著作不同,它似乎更注重的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系统地、分阶段地培养对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辨识能力。这种将宏大哲学概念拆解为可操作的日常观察任务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实践信心。它不是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严谨的探索工具。我特别喜欢它对“心念”作为一种能量流动的描述,这让原本抽象的“心性”问题有了一个可触碰的维度。每当我在练习中感到迷茫时,回翻到相关章节,总能找到精准的校准点,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指引我穿越迷雾。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套关于深度觉察的书籍,其文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非常出色。它不像许多教条式的书籍那样,充满了生硬的指令和刻板的术语,而是充满了诗意的哲思。比如,作者在描述入定状态时,会使用到“如镜止水”、“寂静之光”这样的词汇,这些描绘不仅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它为读者设定了一个清晰的、值得向往的内在体验目标。我发现自己读完某一章后,会不自觉地将书本合上,尝试去感受作者所描述的“清明与定力”之间的微妙平衡。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启发性,是我在其他同类读物中很少遇到的。它鼓励读者去质疑、去体验,而不是盲目相信。书中对“智慧的生起”过程的描述尤其精彩,它将之描绘成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突破,这极大地缓解了我在修行初期求速成的焦虑感。总而言之,这是一套既有深度哲学基础,又极具可操作性的实践宝典。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而富有质感的封面,拿在手里就感觉心也跟着安静下来。我一直对东方哲学和冥想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介绍性的书籍往往流于表面,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玄乎,让人抓不住重点。然而,我翻阅的这本关于静心与觉察的入门指南,却提供了一种非常扎实且易于理解的路径。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放松”,而是深入剖析了我们内心世界的运作机制,比如念头的产生、情绪的附着点,以及如何以一种“观察者”的姿态去面对它们。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用了很多贴近日常生活的比喻,比如将散乱的心比作一只停不下来的猴子,这种具象化的描述极大地帮助了初学者建立起对禅修场景的认知。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正念呼吸”的基础练习部分的讲解,它不是生硬的步骤罗列,而是融入了对呼吸本身微妙变化的觉知训练,让我明白了每一次吸气和呼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当下心境紧密相连的整体。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对“活在当下”这个口号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可以切实操作的技能。
评分我对传统智慧中关于“放下执着”的概念一直感到困惑,觉得那似乎是不近人情、要求自我麻木。然而,阅读这本关于情绪智慧与解脱的书籍时,我的看法被彻底颠覆了。作者并没有要求我们“不要去爱”或“不要去感受痛苦”,而是提出了一个极具洞察力的观点:痛苦的根源不在于事物本身的好坏,而在于我们对“好”的贪恋和对“坏”的抗拒。书中用了很多篇幅来探讨“无常”的真谛,不是要让人陷入虚无主义,而是要让人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快乐的巅峰还是低谷,它们都只是暂时的访客。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反而带来了一种强大的内在稳定感。我记得有一段描述,说“每一个放下,都是为下一次更自由地拥有腾出空间”,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宽容的心态去接纳生活中的变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深沉的慈悲,读起来不觉得压抑,反而是获得了一种面对现实的勇气。
评分宝贝儿收到了,好!
评分质量非常好……非常完美……会再次购买
评分质量非常好……非常完美……会再次购买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好
评分质量非常好……非常完美……会再次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