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因出版社原因,本书有江苏文艺和浙江人民两个版本,图书内容一致,封面一致,两个版本*发货,请读者知悉!
闾丘露薇、赵薇、任志强、蒋方舟、张力奋、宁财神、黄集伟、方泉倾情推荐
用醒来的文化唤醒沉睡的制度
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
对国家之顽固,对普通人之麻木,乃至知识分子之矜骄说"不"!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值得被反复和清晰地传递。"
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而本书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
刘瑜: 学者,作家,就职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著有《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
自序:春天里
观念o此处
素什么质
民意与伪民意
给理想一点时间
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恶之平庸
贵族范儿
迷人的愤怒
肩负自由的疲惫
告别印象主义
今天您施密特了吗
弹性的限度
怎样推销糖果
标签战
没来的请举手
法治何以可能
他也可以是我
合同异
权力的道德捆绑
观念的水位
观念o别处
倒霉的英国议员
提问时间到
过去的怎样让它过去
沉默罪
大家一起来算账
敲开最好的可能
让政治变得家常
绞死银行家
民主的裤衩
吵吵更健康
苏东巨变:20年之后
俄罗斯的徘徊
当"革命"成为家常便饭
"亚洲特色"的民主
当民主缺失中产阶级
历史螺旋式终结
选举式独裁
宪法这只兔子
我们在输出什么
有多少资本主义可以重来
新自由主义的两种命运
从更人道的到更霸道的
书
幸福的与被幸福的
当他们开始用脚投票
成圣又如何
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
那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
底线时分
超越那些"想当然"
当自由遭遇一丝微风
在黑暗中消失之前
重新发现我们自己
法治的"秘密"
你比你想象得更自由
诸善之间
像一滴水一样
从经典到经验
电影
愿像那水中浮木
快乐的可能
如此优雅的平庸
没有你们就没有他们
语言的贫困
爱是
善的理由
回到巴黎
剩下的
琥珀之城
记得当年草上飞
另一个高度
请别让我消失
兔子跑什么跑
最好的时光
诗的世界在每一个角落等待
在死亡的强光中
论时尚
那些剩下的东西
附录
国家转型多种样式
当"革命"成为家常便饭
2010年4月初,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又一次走上了街头,振臂高呼要求当权者下台。5年前他们就是这样把前总统阿卡耶夫赶下台的,并迎来了新总统巴基耶夫。5年后的今天,他们决定用同样的方式把巴基耶夫给赶下台去。
5年前的那场运动,史称"郁金香革命"。今天,当媒体上开始用"第二次郁金香革命"这个字眼来形容当下吉尔吉斯斯坦的街头政治时,我,终于"审革命疲劳"了。
此前我们已经听说太多的"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塞尔维亚的推土机革命、伊朗的绿色革命、缅甸的袈裟革命、黎巴嫩的雪松革命……当初它们发生时,曾经令当地民众--也令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欢欣鼓舞,因为这些"颜色革命"被看做这些国家向民主化飞跃的进步。几年过去,当乌克兰的橙色革命英雄尤先科今年2月以低于5%的支持率灰溜溜地被选下台去,当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领袖萨卡什维利在一次次的民众抗议中难以喘息,当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胜利者巴基耶夫被反对派民众追赶得下落不明,"颜色革命"这个词已失去昔日的光辉。事实上,各大媒体上都充满了这样的判断:颜色革命失败了。无论郁金香色还是玫瑰色,如今都变成了灰色。
也许比颜色革命是否失败了这个问题更值得追问的是:在这些国家,真的发生过所谓的"革命"吗?革命,顾名思义,意味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国,2003年以来的政治却往往是换汤不换药而已。拿吉尔吉斯来说,虽然操控选举、纵容腐败的阿卡耶夫被赶跑了,但事实证明,后来者巴基耶夫比阿卡耶夫还要阿卡耶夫:2009年的选举他照样操控选举、他的亲朋好友被封官加爵、2005年以来吉尔吉斯已有4个政治家被暗杀,国际透明度组织的腐败排名上,吉尔吉斯的腐败指数从2004年2.2退步到了2009年1.9。乌克兰的情况稍好,它至少保存了"公正选举"这个橙色革命遗产--今年2月的乌克兰选举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公正选举,但是橙色队伍内部的分裂延误了改革时机,乌克兰的政治腐败、钱权交易并未根本改善。
"自由之家"的民主指数则对颜色"革命"是否真的发生过作出了最直接的说明:从2003年到2007年,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的民主指数分别从4.83、4.71、5.67变成了4.68、4.25、5.68。也就是说,革了半天命,香槟也开了,喉咙也喊哑了,这些国家的民主程度基本没有变化。
有变化才怪。颜色革命的基本特点是:在一场大选中,现任执政者选举舞弊,反对派动员民众抗议示威,最后推翻选举结果,把执政者赶下台去。可以看出,这种革命着眼点是扫除选举舞弊,正是因此,学者麦克弗尔称之为"选举革命"。"选举革命"之所以无力一夜之间扭转政治乾坤,是因为选举只是民主制度这个庞大有机体中的一个部分,即使能够扫除选举舞弊,也只是为民主制度的改善提供了必要但绝不是充分条件,更何况很多选举革命甚至不能扫除选举舞弊本身。
我们知道,民主制度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机体,除了公正选举,还需要强大的公民社会、公正的司法机构、发达的政党体系、尊重规则的法治文化、有效的水平制衡、一定的经济基础等等,只有这一系列的要素同时运转,民主的齿轮才可能真正运转,民主才能成为一个连续过程而不是几年一次的"赶集",而选举革命对"选举"这个要素的重视虽然必要,却是不够的。有了相对公正的选举就指望民主制度变得完美无缺,就像一个人有正常血脂就指望自己无比健康一样--除了正常血脂,身体健康还需要正常血压、血糖、心肺功能、消化功能等等等等。
据说今年的乌克兰选举之前,乌克兰民众不但对这次选举、甚至对民主制度本身变得心灰意冷。"天下乌鸦一般黑,民主制度什么用都没有",很多人纷纷表示。不过我想,认为一个领袖面孔的改变,就可以一劳永逸地给社会带来幸福,这个想法本身是不是太幼稚了呢?民主制度并不是选民投下一张选票然后跷起二郎腿等待政治家给我们端茶倒水的"懒人"体制,而需要民众对政治经年累月地"巡逻"促成点滴改良及至水滴石穿。努力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努力降血脂并没有什么错,人们只是需要更加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和健康饮食,直到血压、血糖、心肺功能、消化功能等都达标为止。
读到《观念的水位》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片宁静的湖泊,湖面平静如镜,偶尔泛起涟漪,那是观念的涌动。我常常感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就像湖水一样,有时清澈见底,有时浑浊不堪,有时高涨,有时低沉。这本书似乎能够解答我内心长久的疑问:是什么让我们的观念如此变幻不定?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深度和广度?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剖析观念形成的复杂过程,从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哲学等多个维度,为我揭示隐藏在“水位”背后的驱动力。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那些被社会主流观念所淹没,或者被少数人所坚守的“低水位”观念?它们是如何被边缘化,又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价值?又或者,当我们被“高水位”的观念所裹挟时,我们又会失去什么?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引人深思的视角,帮助我理解自己以及他人观念的形成,从而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锚点,不至于随波逐流。
评分《观念的水位》这个书名,瞬间勾起了我对于“思考”这个行为背后机制的无限好奇。我总觉得,我们的脑袋里就像一个蓄水池,里面储存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判断和看法,而这些“观念”的多少、深浅,就如同水位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视野和决策。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个精密的仪器,为我解析这个“蓄水池”的运作原理?是什么样的“水源”在不断地注入新的观念?又是什么样的“蒸发”和“渗漏”让某些观念逐渐消失?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关于那些普遍存在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集体行为,又是什么导致了观念的“水位”差异。这本书是否会探讨,我们如何才能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观念水位?是提升“水位”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还是降低“水位”以专注于更深刻的洞察?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思维的流动,并因此学会如何更明智地进行判断和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观念的水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脑袋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观念,它们像潮水一样涌入,又悄无声息地退去,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我总是在想,这些观念究竟是怎么在我们脑海里形成的?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它们的“水位”高低?是教育?是社会环境?是个人经历?还是某种我尚未察觉的内在机制?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带我深入探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们思考和行为的“观念”。我想知道,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轨迹?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工具,帮助我们辨别那些有益的观念,过滤掉那些有害的?或者,它会揭示出观念背后更深层的原因,让我们对人性的复杂和思想的流动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渴望在这种探寻中,找到一些可以指导自己如何更清晰、更理性地认知世界的方法,也许还能因此找到提升自己思维品质的钥匙。
评分《观念的水位》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一个关于“内在世界”的比喻。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仿佛藏着一个水位计,记录着各种思想、信念和认知的盈亏。我一直对人类的思想是如何形成、演变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感到着迷。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挖掘这些“观念”的源头,探究它们是如何在我们的大脑中扎根,又如何随着时间和经历而发生改变?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涉及的“观念改变”机制感到兴趣。当外界的压力、新的信息或者深刻的个人体验到来时,我们的观念水位会如何波动?是否有一些普遍的规律可循?它会提供一些方法论,教导我们如何有意识地管理和调整自己的观念水位,让它变得更加健康和理性?还是它会更侧重于一种哲学式的探讨,让我们理解观念“水位”的高低所象征的意义,以及这种“水位”对我们人生选择和命运的影响?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自身思想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一种可能改变我认知方式的启示。
评分《观念的水位》——这个书名,像一把钥匙,在我对“思想”这个抽象概念的探索之旅中,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常常感到,自己的思想就像一条河流,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涓涓细流,时而又被泥沙裹挟,变得浑浊不堪。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耐心的地理学家,为我描绘出这条思想河流的源头、流经的地貌,以及最终汇入的汪洋大海?我期待它能揭示出,是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无论是社会文化、教育背景,还是人际关系——塑造了我们观念的“河道”。而那些“水位”的涨落,又是否象征着我们对某一类观念的接受程度、理解深度,甚至是信仰的坚定程度?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有趣的视角,去理解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观念,是如何在我们的意识中升腾或沉淀的。它是否会探讨,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观念水位”保持在一个既有深度又不失开阔的高度?我渴望在这本书中,获得一种更具象化的理解,去把握那些抽象的思想脉络,并因此更清晰地审视自己和他人。
评分帮女儿买的,希望适合用。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纸质、印刷、排版和装订都很好。书的封面有点胶,封面稍有破损。
评分喜欢在金中买书,方便快捷价格优惠很不错?
评分包装很不错的 完好无损
评分也是听别人介绍说这本书写的不错,买回来看看
评分刘瑜的书还是值得看的,打算购齐。
评分早就听说这本书了,终于收入囊中
评分包装完整,促销时购买很划算,平时多多读书蛮好的,很不错的书籍
评分刘瑜的作品,超级喜欢,观点深刻犀利,一针见血,正如草葳说的她总有一种一句话就把**干趴下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