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成贵,湖北浠水人,1954年生,历史学博士,研究员,湖北社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政治史,著有《中国工人运动史》第3卷(1998)、《刘少奇的峥嵘岁月》(2012)、《弄潮:鲍罗廷在中国》(2014)、《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许白昊》(2017)、《党史新得》(2010)、《党史论谈》(2011)、《党史写真》(2014),合著《北伐战争史》(1991)、《湖北新民主革命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卷》(2008),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70年》(1991)、《筑梦中国》(2014),合编《恽代英全集》第8、9卷(2014)等。
前言
第一章 十月风来
一 列宁和共产国际关注中国
1�笔�月革命前后列宁对中国的关注
2�毙律�共产国际的中国元素
二 十月革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
1�甭砜怂贾饕宥�渐中国
2�笔�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 早期共产主义者的道路选择
1�痹诮邮苈砜怂贾饕逯醒≡竦缆�
2�币钥蒲�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
第二章 群英结党
一 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
1�倍�亚书记处与革命局的成立
2�敝泄苍缙谧橹�的创设
3�敝泄苍缙谧橹�的活动
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敝泄惨淮蟮某锉�
2�敝泄惨淮蟮恼倏�
3�钡谝桓龈倭煊氲车慕ㄉ�
三 最低纲领和第一个党章的制定
1�惫膊�国际三大与远东民族代表大会的决定
2�敝泄捕�大的召开
3�倍�大后党的建设
第二章 气象初成
一 国共合作场域的党建初探
1�惫膊�国际发展中国党的不同理念
2�敝泄踩�大的召开
3�钡车慕ㄉ柙诖俳�国共合作中展开
二 群众党建设和布尔什维克化的起步
1�比褐诘辰ㄉ韬筒级�什维克化任务的提出
2�敝泄菜拇蟮恼倏�
3�备锩�高潮中群众党建设的推进
三 为着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发展
1�敝泄�革命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指向
2�敝泄参宕蟮恼倏�
3�苯ǖ骋岳醋钣辛Φ牡辰ù葱�
第三章 山重水复
一 苏维埃革命兴起中的党建局面
1�敝泄仓醒肓斓蓟�构改组
2�卑似呓艏被嵋楹褪�一月扩大会议
3�泵ざ�主义氛围中的党的改造
二 促进革命复兴的战略部署和党的建设
1�惫膊�国际否定“无间断的革命”
2�敝泄擦�大的召开
3�钡车淖橹�整顿和发展
三 反对“左”倾冒险主义和“机会主义—反对派”
1�惫膊�国际反右倾
2�狈炊浴盎�会主义—反对派”
3�本勒�“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四 苏区党建的新探索
1�币韵绱逦�中心
2�贝铀枷肷衔渥暗�
3�狈炊员颈局饕�
第四章 “左”陷大泽
一 “左”倾教条主义统治
1�绷�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2�狈炊月拚铝�派别
3�绷�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二 党组织和党内生活的创伤
1�狈⒄沟车牟渴鸷凸�统区党的损失
2�笨袢鹊乃喾炊氛�
3�狈炊浴奥廾髀废摺�
三 艰困中勉力撑持的正能量
1�敝醒胨涨�党建的举措
2�比鲜恫⒕植烤勒�“左”的错误
第五章 存亡之拐
一 挽救危亡的遵义会议
1�背ふ饕约白褚寤嵋榈淖急�
2�弊褚寤嵋榈某晒�
二 克服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行径
1�闭殴�焘分裂党和红军
2�笨朔�张国焘的分裂行径
三 苏维埃革命路线的转变
1�惫膊�国际路线的调整
2�蓖咭けせ嵋榈恼倏�
3�毕蜃趴谷彰褡逋骋徽较叩淖橹�转变
第六章 成功有道
一 抗战初期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工作
1�奔岢挚谷彰褡逋骋徽较咂熘南碌恼�治路线
2�奔俳韫�际的“半独立自主”
3�贝罅糠⒄沟吃焙痛笈�造就干部
二 保持政治路线和建党路线的战略定力
1�惫膊�国际支持中共政治路线
2�绷�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3�甭砜怂贾饕逯泄�化的阐明
三 党的建设的全方位展开
1�贝铀枷肷险�治上组织上巩固党
2�笨涨暗难�习运动
3�钡车难�说的集体性创新
四 整顿党的作风
1�闭�风的准备和发动
2�闭�顿学风党风和文风
3�背沟浊逅恪白蟆鼻懵废叽砦�
五 共产国际的解散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1�惫膊�国际完成历史使命
2�币悦�泽东为首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后记
《锤头镰刀旗下:中共建党之路与共产国际》这本书,对于我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逻辑脉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对于中共成立前,各种救亡图存思潮的梳理,以及不同革命派别之间的互动,为理解中共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史基础。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政党的诞生,更是关于一个民族在百年屈辱中如何寻找出路的艰难探索。共产国际作为当时一股强大的国际力量,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书中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并没有回避历史中的争议和复杂性,而是试图还原一个更为真实的历史现场。书中所引用的丰富史料,大量的文献和回忆录,让作者的论述显得尤为扎实可信。阅读这本书,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智力冒险,每一页都充满了新发现和新的思考。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无数次探索和牺牲的积累。
评分阅读《锤头镰刀旗下》的过程中,我时常被书中洋溢的革命激情所感染,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书中对中共建党初期的艰难处境,以及早期党员们如何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描绘,读来令人扼腕叹息,却又倍感振奋。那些为了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年轻生命,他们的故事,比任何宏大的理论都更能触动人心。我常常在想,在那个时代,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真的能够支撑起一场如此规模的革命吗?书中对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也为理解中共的诞生和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共产国际的影响固然巨大,但中共自身的独立探索和发展,也是其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根壮大的关键。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在探索中找方向,最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也是一种历史的启示,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评分终于有幸拜读了《锤头镰刀旗下:中共建党之路与共产国际》这本书,内心激动万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作者对中共早期党史的梳理堪称巨细靡遗,从星星之火的萌芽,到组织建立的艰辛,再到革命道路的探索,每一个节点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聚焦于宏大的历史叙事,更深入挖掘了那些为革命献身的普通党员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熟知,但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却构成了那段历史中最动人的篇章。共产国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书中也做了详尽的分析,它既是革命的指导者,也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多角度的呈现,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段历史的复杂性。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人物与当今时代的社会变迁联系起来,思考历史的必然与偶然,以及那段历史对我们当下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革命者的初心与使命,也启发我们去思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以及肩负的社会责任。
评分总而言之,《锤头镰刀旗下:中共建党之路与共产国际》是一部极具分量的作品,它以其扎实的史料、深刻的分析和宏大的视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命运紧密结合,让冰冷的史实变得有温度,有情感。我常常在阅读时,被书中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普通人所深深打动,他们的名字或许已经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却永不磨灭。书中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共早期党组织之间关系的阐述,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它并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充满了迂回、曲折和反复。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梳理了历史事件,更在于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历史的意义,去理解那段历史对当下中国的重要启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更加坚定了对国家发展道路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共产国际与中共早期党组织互动这一块,可以说是拨开了许多我过去的迷思。以往阅读相关历史,总感觉共产国际的指示如同圣旨一般,直接作用于中共的决策。然而,《锤头镰刀旗下》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致的分析,揭示了这种互动并非单向的灌输,而是充满了博弈、借鉴、甚至是矛盾。共产国际的经验固然重要,但中共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也并非完全照搬,而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国际内部思想的分歧,以及这些分歧如何影响到中共的战略决策,都做了非常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支部建在连上”等一些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追溯其与共产国际之间复杂联系的描写感到惊叹。它让我认识到,历史的进程,往往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并非某个单一因素能够独立决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简单的二元对立,呈现了一个更为 nuanced 和 nuanced 的历史图景,引人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