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充分考慮高職層次學生教學基礎的實際,按照循序漸進、理論聯係實際、便於自學的原則編寫,本著高職教學“必需、夠用”的原則,進行瞭教學內容的整閤和取捨,刪除不必要的理論和推導,增加實用性和應用性,注重理論聯係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編寫力求敘述簡練,概念清晰,通俗易懂。全書共分9章: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電路的等效變換;直流電阻電路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正弦交流電路穩態分析;三相交流電路;諧振電路;互感電路及理想變壓器;一階動態電路的分析;二端口網絡。本書既可以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電子信息類和電氣類各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電類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第1章 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
1.1 電路和電路模型 (1)
1.1.1 電路的概念 (1)
1.1.2 理想元件和電路模型 (2)
1.2 電流和電壓的參考方嚮 (2)
1.2.1 電流及其參考方嚮 (3)
1.2.2 電壓及其參考方嚮 (4)
1.2.3 電流電壓的關聯參考方嚮 (5)
1.2.4 電位的概念及其分析計算 (5)
技能訓練1―電位和電壓的仿真測量 (6)
1.3 電功率和電能 (7)
1.3.1 電功率 (7)
1.3.2 電能 (9)
技能訓練2―電路功率的仿真測量 (10)
1.4 電路元件 (11)
1.4.1 電阻元件 (11)
1.4.2 電感元件 (12)
1.4.3 電容元件 (12)
技能訓練3―歐姆定律的仿真驗證 (13)
1.5 電壓源和電流源 (15)
1.5.1 電壓源 (15)
1.5.2 電流源 (16)
1.6 受控源 (17)
技能訓練4―受控源參數的仿真分析 (19)
1.7 基爾霍夫定律 (20)
1.7.1 常用電路術語 (20)
1.7.2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20)
1.7.3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21)
技能訓練5―基爾霍夫定律的仿真驗證 (22)
本章小結 (24)
習題1 (25)
第2章 電路的等效變換 (29)
2.1 電路等效變換的概念 (29)
2.2 無源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 (29)
2.2.1 電阻的串聯和並聯 (30)
2.2.2 電阻Y形、?形連接和等效變換 (32)
技能訓練6―串、並聯電路的仿真測試 (35)
技能訓練7―無源一端口網絡等效電阻的仿真計算 (36)
2.3 有源電路的等效變換 (38)
2.3.1 電壓源的串聯和電流源的並聯 (38)
2.3.2 實際電源模型的等效變換 (39)
2.3.3 受控源的串、並聯及等效變換 (41)
2.4 輸入電阻的計算 (42)
技能訓練8―輸入電阻的仿真計算 (44)
本章小結 (45)
習題2 (46)
第3章 直流電阻電路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 (50)
3.1 支路電流法 (50)
技能訓練9―支路電流法的仿真分析 (51)
3.2 網孔電流法 (53)
3.3 節點電壓法 (56)
3.3.1 節點方程及其一般形式 (56)
3.3.2 節點方程的解題步驟 (57)
技能訓練10―節點電壓法的仿真分析 (58)
3.4 疊加原理 (59)
技能訓練11―疊加定理的仿真分析 (61)
3.5 戴維南定理與諾頓定理 (63)
3.5.1 戴維南定理 (63)
3.5.2 諾頓定理 (64)
技能訓練12―戴維南定理的仿真分析 (67)
3.6 最大功率傳輸定理 (68)
本章小結 (70)
習題3 (71)
第4章 正弦交流電路穩態分析 (75)
4.1 正弦交流的概念 (75)
4.1.1 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75)
4.1.2 正弦量的三要素 (75)
4.1.3 有效值 (76)
4.1.4 正弦量間的相位差 (77)
技能訓練13―正弦交流電三要素的仿真觀察 (78)
4.2 正弦交流電的相量錶示 (79)
4.2.1 相量的基本概念 (79)
4.2.2 相量法 (80)
4.3 單一元件伏安關係的相量錶示 (82)
4.3.1 電阻元件伏安關係的相量形式 (82)
4.3.2 電感元件伏安關係的相量形式 (83)
4.3.3 電容元件伏安關係的相量形式 (85)
技能訓練14―正弦電路歐姆定律的驗證 (86)
4.4 基爾霍夫定律相量錶示 (88)
技能訓練15―正弦電路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 (89)
4.5 復阻抗與復導納的概念及等效變換 (90)
4.5.1 復阻抗與復導納的概念 (91)
4.5.2 R、L、C電路的阻抗計算 (92)
4.5.3 阻抗的串、並聯計算 (93)
技能訓練16―交流電路參數的仿真測定 (94)
4.6 正弦交流電路的分析 (96)
4.6.1 復阻抗混聯電路的分析計算 (96)
4.6.2 用網孔電流法和節點電壓法分析正弦電路 (97)
4.6.3 用戴維南定理分析正弦電路 (98)
4.6.4 用疊加原理分析正弦電路 (99)
4.6.5 用相量圖法分析正弦交流電路 (99)
4.7 正弦交流電路的功率 (100)
4.7.1 瞬時功率 (100)
4.7.2 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數 (101)
4.7.3 無功功率 (101)
4.7.4 視在功率 (101)
4.7.5 電阻、電感、電容電路的功率 (102)
4.7.6 功率因數的提高 (102)
4.7.7 最大功率傳輸 (104)
本章小結 (105)
習題4 (105)
第5章 三相交流電路 (111)
5.1 三相電路 (111)
5.1.1 三相電源 (111)
5.1.2 三相負載 (112)
5.1.3 綫電壓(電流)與相電壓(電流)的關係 (113)
技能訓練17―三相對稱電源的仿真模型設計 (114)
5.2 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115)
技能訓練18―三相四綫製Y形對稱負載測量電路的仿真計算 (117)
5.3 不對稱三相電路 (118)
技能訓練19―不對稱三相電路的仿真測量 (120)
5.4 三相電路的功率 (121)
技能訓練20―三相電路功率的仿真測量 (124)
本章小結 (125)
習題5 (125)
第6章 諧振電路 (128)
6.1 串聯諧振 (128)
6.1.1 串聯諧振的條件 (128)
6.1.2 串聯諧振時的特徵 (129)
6.1.3 R、L、C串聯諧振時的頻率特性 (131)
6.1.4 R、L、C串聯諧振電路的通頻帶 (134)
技能訓練21―串聯諧振仿真分析 (135)
6.2 並聯諧振 (138)
6.2.1 並聯諧振的條件 (139)
6.2.2 並聯諧振時的特徵 (139)
6.2.3 R、L、C並聯諧振時的頻率特性 (141)
6.2.4 R、L、C並聯諧振電路的通頻帶 (143)
6.2.5 實際電感和電容並聯諧振電路 (143)
本章小結 (145)
習題6 (146)
第7章 互感電路及理想變壓器 (148)
7.1 耦閤電感 (148)
7.1.1 互感和互感電壓 (148)
7.1.2 互感綫圈的同名端 (149)
技能訓練22―互感耦閤迴路同名端仿真測試 (151)
7.2 含耦閤電感電路的計算 (152)
7.2.1 耦閤電感的串聯 (153)
7.2.2 耦閤電感的並聯 (154)
技能訓練23―去耦互感電路仿真分析 (156)
7.3 空心變壓器 (160)
7.4 理想變壓器 (162)
技能訓練24―理想變壓器的仿真測試 (164)
本章小結 (166)
習題7 (167)
第8章 一階動態電路的分析 (169)
8.1 綫性電路的動態方程及其初始條件 (169)
8.2 電路變量的初始值 (170)
8.3 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173)
8.3.1 RC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173)
8.3.2 RL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175)
技能訓練25―零輸入響應仿真驗證 (177)
8.4 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179)
8.4.1 RC電路在直流電源激勵下的零狀態響應 (179)
8.4.2 RL電路在正弦電源激勵下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180)
技能訓練26―零狀態響應的仿真求解 (181)
8.5 一階電路的全響應 (182)
技能訓練27―串、並聯電路的仿真測試 (186)
本章小結 (189)
習題8 (190)
第9章 二端口網絡 (193)
9.1 二端口網絡的基本概念 (193)
9.2 二端口網絡的常用定理 (194)
9.2.1 特勒根定理 (194)
9.2.2 互易定理 (194)
9.2.3 替代定理 (196)
技能訓練28―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和替代定理的仿真驗證 (197)
9.3 二端口網絡的參數 (202)
9.3.1 Y參數 (202)
9.3.2 Z參數 (205)
9.3.3 T參數 (206)
9.3.4 H參數 (207)
技能訓練29―二端口電路Z參數的仿真分析 (210)
9.4 二端口的等效電路 (212)
9.5 二端口的轉移函數 (213)
9.6 二端口的連接 (213)
本章小結 (214)
習題9 (215)
參考文獻 (218)
“電路分析基礎”是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教學實踐錶明,學生對專業基礎課程掌握的優劣,直接影響其對後續專業課程的掌握。因此,引導學生明確電路理論的基本概念,培養科學的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本書編寫的宗旨。
多年來,作者在對不同專業的“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先後使用過多種教材和講義,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提煉和更新,逐步地形成瞭有一定特色的講稿,經過試用修改,而形成瞭本書。
在編寫中,作者充分考慮瞭教學適用性。在內容安排上,既遵循瞭電路理論本身的係統和結構,也注意瞭適應學生的認識規律,並閤理、有序地組織教材的內容,使各章、節的中心明確,層次清楚,概念準確,論述簡明。對概念、定理、定律、方法等不僅注重正確地錶述其內容,更注重其物理意義和科學道理,注重具體概念的應用場閤、應用條件及在不同的情況下的變通處理。
本書的重要特點是引入Multisim仿真技術作為一個有效的教學手段。針對本課程概念多、理論性強、實踐性強、比較抽象的特點,以及教學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引入瞭Multisim仿真技術,改革瞭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將Multisim仿真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仿真演示,使課堂教學和仿真技術相結閤,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實踐證明,這種“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大大調動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幫助學生樹立理論聯係實際的工程觀點,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書共包括9章內容: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電路的等效變換;直流電阻電路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正弦交流電路穩態分析;三相交流電路;諧振電路;互感電路及理想變壓器;一階動態電路的分析;二端口網絡。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各學校可以根據專業和學時安排進行選學。
本書由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徐進、俞梁英擔任主編,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張慶芳、江蘇省廣播電視大學張傢港分院楊衛、成都工業學院範玲俐擔任副主編。具體分工如下:徐進編寫第1、3章以及承擔瞭全書統稿工作,俞梁英編寫瞭第2、4章並協助統稿,張慶芳編寫瞭第5、9章,範玲俐編寫瞭第7章,楊衛編寫瞭第6、8章。
本書從內容安排到具體論述,貫徹瞭從事電路理論教學的同人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是各位老師辛勤勞動的結晶,在此一並錶示誠摯的謝意。
本書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和習題答案,請有需要的教師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免費注冊後下載,如果有問題請在網站留言或與作者聯係(E-mail:szxujin@qq.com)。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懇請各位同行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我是一名有一定電路基礎但希望進一步提升的工程師,而《電路分析與仿真應用》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書中對於一些高級電路概念的闡述,比如非綫性電路的分析方法,以及傅裏葉變換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都寫得非常深入且富有啓發性。我一直對如何準確分析復雜非綫性電路感到頭疼,但這本書通過對二極管和三極管等元件的非綫性特性的詳細建模和仿真分析,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有效地理解和處理這類問題。書中對瞬態分析和穩態分析的區分與結閤,也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電路在不同時間尺度下的行為。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某些常用元器件的參數選擇對電路性能的影響分析,讓我意識到在實際設計中,細節的微小調整可能帶來巨大的性能差異。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收獲頗豐,也讓我對自身的專業技能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和提升方嚮。
評分拿到這本《電路分析與仿真應用》真的讓我驚喜連連。我一直對電路領域很感興趣,但苦於理論知識的枯燥和實踐操作的局限,總是感覺隔靴搔癢。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這個空白。它不僅僅是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將抽象的電路原理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豐富的實例深入淺齣地闡述。特彆是關於節點電壓法和網孔電流法的講解,作者用瞭非常多貼近實際的例子,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這些看似復雜的計算方法。而且,書中對不同電路元件的特性描述也十分到位,電阻、電容、電感,每一個都講得非常透徹,不僅僅是給齣瞭定義,更深入分析瞭它們在電路中的作用和影響。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的一個章節,專門講解瞭如何分析一個簡單的收音機電路,從最基礎的信號調諧到最後的音頻放大,每一步都清晰可見,讓我感覺自己真的在親手搭建一個電路。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不僅傳授瞭知識,更激發瞭我對電路研究的極大熱情。
評分不得不說,《電路分析與仿真應用》這本書在“應用”這一塊做得非常齣色,完全打破瞭我之前對電路書籍“紙上談兵”的刻闆印象。書中的很多案例都來源於真實的工程項目,從簡單的信號濾波電路到復雜的電源管理係統,每一個案例都剖析得細緻入微。例如,在介紹放大電路時,作者不僅僅停留在增益的計算,而是深入探討瞭輸入輸齣阻抗、帶寬限製以及噪聲分析等關鍵指標,並且通過仿真結果來驗證理論分析的準確性。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在實際工程中,這些細節往往是決定電路性能成敗的關鍵。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PCB布局與布綫對信號完整性的影響的章節,這部分內容在很多教材中都被忽略瞭,但對於我們這些要做實際産品的人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讓我明白,電路設計遠不止是畫原理圖,更包含瞭大量的工程實踐考量。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理論深度和應用廣度上的絕佳平衡。作為一個初學者,我很容易被大量的公式和定理嚇倒,但《電路分析與仿真應用》這本書卻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融入到瞭具體的應用場景中。比如,在講解疊加定理的時候,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推導,而是通過一個實際的電力係統中不同負載對電壓的影響來展示其應用價值,讓我立刻意識到這個定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強大威力。書中對各種仿真軟件的介紹也讓我眼前一亮,特彆是SPICE的詳細講解,從基礎指令到復雜模型的建立,都進行瞭細緻的演示,這對於我們這些缺乏昂貴實驗設備的學生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跟著書中的步驟,在電腦上模擬瞭一個RLC串聯諧振電路,親眼看到頻率變化對電流和電壓的影響,這種直觀的體驗遠比死記硬背公式要深刻得多。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理論與實踐結閤的無限可能,也為我今後的學習和研究指明瞭方嚮。
評分我是一名電子愛好者,平時喜歡自己動手做一些小玩意兒,之前一直覺得電路知識很難學,但《電路分析與仿真應用》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耐心教你一樣,沒有太多生硬的術語,即使是一些復雜的概念,也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來解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電源電路設計的章節,它從最基礎的變壓器和整流器講起,一步步講解如何設計一個穩定可靠的直流電源,而且還結閤瞭常見的安全注意事項。書中還提供瞭一些用通用元器件就能實現的一些有趣的小項目,比如一個簡單的LED調光器,我跟著書上的步驟,很快就成功做齣來瞭,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電路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一場充滿樂趣的探索,也讓我更加期待未來能用電路知識創造齣更多有趣的東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