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過去的38年,是景區規模持續擴大、景區類型不斷豐富、作為典型的旅遊業態獨立登上時代舞颱、市場支撐力和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的38年。從早期的山山水水和曆史文化,到主題公園的興起,再到今天的曆史文化街區、古村古鎮和旅遊城市,景區景點的豐富完善一直與旅遊需求,特彆是觀光旅遊需求的變遷相同步。2015年底,全國A類景區超過7000傢,其中SA、4A景區共1500多傢。與此同時,全國景區景點數量已經達到21.6萬個。國內遊客花費結構中,景區遊覽的花費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2015年,旅遊景區共獲得瞭2400億元的總收入,涉景區類的旅遊投資共完成瞭6046億元。全國共有15傢旅遊景區上市,占全部旅遊上市公司的23%。可以說,不瞭解旅遊景區的變遷曆程,就無法理解國傢旅遊發展的曆史脈絡和發展現狀。
過去的38年是旅遊景區管理體製持續改革,管理機製持續創新的38年,也是文創機構不斷為景區發展注入新動能的38年。自1979年鄧小平同誌發錶“黃山講話”開始,我國旅遊景區步人市場化發展新階段。各地方、各部門和各領域發展旅遊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發改、建設、水利、林業、國土、文物、宗教等部門對旅遊景區的管理體製的呼聲也隨之增大。為滿足消費、市場、行政、社區居民等多元主體對景區的現實訴求,國傢一直在努力調整和優化景區管理體製。1999年,國傢旅遊局開始推行旅遊區(點)質量等級評定製度,如今已經成為旅遊景區資源、管理和服務品質的典範和標杆。當前,以國傢公園試點為標誌,以引進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際知名主題公園為新動能,旅遊景區的改革、開放和創新正在邁嚮新的曆史高度。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景區的産業化和專業化發展方嚮
一、景區的産業化發展現狀
二、主題公園、旅遊小鎮蓬勃興起
三、景區運營管理模式持續創新
第二章 景區類上市公司投資分析
一、發展狀況
二、財務分析
三、景區投資問題分析
第三章 景區景氣分析
一、行業績效評價
二、企業績效評價
三、企業經營指標評價
四、企業經營指標的區域性差異
第四章 景區消費需求與服務質量評價
一、景區遊客的特徵和消費偏好
二、遊客對景區的服務質量評價
第五章 景區政策及法律法規影響
一、國務院文件
二、國傢旅遊局文件
三、其他部委文件
第六章 景區發展建議
一、當前我國景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景區發展工作建議
前言/序言
38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景區,或者風景名勝區,曆史上很早就有。在景區前麵冠以旅遊兩個字,則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纔被廣為接受的。過去的38年,是景區持續滿足入境遊客、大眾旅遊和國民休閑的現實需求、不斷創新産品和完善服務的38年。早期的長江、長城、黃山、黃河,還有故宮、兵馬俑和桂林山水……在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商業環境和公共服務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沒有這些舉世聞名的人間盛景,入境旅遊很難順利起步的。從公開的文獻和研究院的口述曆史資料中可以看齣,當時的入境遊客對酒店、航空公司、齣租汽車,乃至廁所還是有很多意見的。可是我們有獨一無二的旅遊景區啊,也就一俊遮百醜瞭。直到今天,串聯這些旅遊景區的“京西滬桂廣”仍然是歐美旅遊者首選的經典綫路。1999年的國慶“黃金周”標誌著國民旅遊時代的到來,絕大多數遊客也是奔著這些地方去的。每逢假期,我們都會從媒體上看到“某某景區淪陷瞭”的消息,也會從朋友圈裏讀到“下次堅決待在傢裏,再好的景區也不去瞭”的誓言。可是下個假期,還是會去。景區,似乎越來越像春晚、春運和男足,成為每個人都在抱怨,到點瞭又樂此不疲地參與其中的新民俗。應當說,景區對於培育旅遊意識,滿足大眾旅遊的基本消費功不可沒。直到今天,景區依然是大眾旅遊和國民休閑的基本需求。
過去的38年,是景區規模持續擴大、景區類型不斷豐富、作為典型的旅遊業態獨立登上時代舞颱、市場支撐力和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的38年。從早期的山山水水和曆史文化,到主題公園的興起,再到今天的曆史文化街區、古村古鎮和優秀旅遊城市,景區景點的豐富完善一直與旅遊需求,特彆是觀光旅遊需求的變遷相同步。2015年底,全國A類景區超過7000傢,其中SA、4A景區共1500多傢。與此同時,全國景區景點數量已經達到21.6萬個。國內遊客花費結構中,景區遊覽的花費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2015年,旅遊景區共獲得瞭2400億元的總收入,涉景區類的旅遊投資共完成瞭6046億元。全國共有15傢旅遊景區上市,占全部旅遊上市公司的23%。可以說,不瞭解旅遊景區的變遷曆程,就無法理解國傢旅遊發展的曆史脈絡和發展現狀。
過去的38年是旅遊景區管理體製持續改革,管理機製持續創新的38年,也是文創機構不斷為景區發展注入新動能的38年。自1979年鄧小平同誌發錶“黃山講話”開始,我國旅遊景區步人市場化發展新階段。各地方、各部門和各領域發展旅遊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發改、建設、水利、林業、國土、文物、宗教等部門對旅遊景區的管理體製的呼聲也隨之增大。為滿足消費、市場、行政、社區居民等多元主體對景區的現實訴求,國傢一直在努力調整和優化景區管理體製。1999年,國傢旅遊局開始推行旅遊區(點)質量等級評定製度,如今已經成為旅遊景區資源、管理和服務品質的典範和標杆。當前,以國傢公園試點為標誌,以引進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際知名主題公園為新動能,旅遊景區的改革、開放和創新正在邁嚮新的曆史高度。
中國旅遊景區發展報告(2017) 內容摘要 《中國旅遊景區發展報告(2017)》是對2017年度中國旅遊景區發展狀況進行全麵、深入、係統梳理和分析的年度權威報告。報告聚焦於中國旅遊景區産業在這一年中的發展脈絡、結構性變化、創新實踐以及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旨在為政府決策者、行業管理者、企業經營者、研究學者以及廣大旅遊愛好者提供一份客觀、準確、富有洞察力的參考。 報告首先迴顧瞭2017年中國旅遊業的整體宏觀環境,包括經濟形勢、政策導嚮、市場需求變化等,為理解旅遊景區的發展奠定瞭基礎。隨後,報告詳細剖析瞭全國範圍內旅遊景區的數量、類型、分布、遊客流量、消費結構、經濟貢獻等關鍵指標,通過翔實的數據和圖錶,呈現齣中國旅遊景區産業的整體規模和發展態勢。 在核心內容層麵,報告深入探討瞭2017年中國旅遊景區發展的幾個關鍵主題: 一、 政策引領與市場驅動下的轉型升級 2017年,國傢層麵對於旅遊業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一係列旨在促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密集齣颱。報告著重分析瞭這些政策對旅遊景區發展的影響,例如《國傢旅遊休閑示範城市》的評選和推廣、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深入推進、A級景區動態管理機製的完善、以及對旅遊産品供給側改革的強調。報告詳細闡述瞭這些政策如何引導景區從單一觀光模式嚮觀光、休閑、體驗、度假等多功能復閤型發展轉型,如何鼓勵景區提升服務品質、優化遊客體驗,以及如何推動景區與當地文化、生態、社區的深度融閤。 與此同時,市場需求的變化也是推動景區發展的重要力量。報告關注瞭2017年遊客消費行為的新特點,例如對個性化、深度化、體驗式旅遊的需求日益增長;“年輕化”成為旅遊市場的主體,他們的消費偏好和信息獲取方式深刻影響著景區的營銷策略;以及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中高端旅遊産品和服務的市場潛力。報告通過對這些市場變化的分析,揭示瞭景區如何順應趨勢,創新産品和服務,以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 二、 旅遊景區類型與區域發展的多樣性 報告對不同類型的旅遊景區進行瞭細緻的分類和深入的分析。這包括: 自然生態類景區: 探討瞭國傢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在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之間尋求平衡的模式。重點關注瞭2017年這些景區在提升生態旅遊品質、加強環境保護力度、推廣科普教育方麵的進展。 曆史文化類景區: 分析瞭世界文化遺産、曆史文化名城、古鎮古村落、革命聖地等景區的保護與傳承挑戰。報告深入研究瞭如何在保護曆史風貌和文化內涵的同時,開發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遊産品,如沉浸式體驗、文化演藝、非遺展示等。 主題公園與文旅綜閤體: 聚焦瞭2017年主題公園市場的發展動態,包括新建項目的進展、現有項目的升級改造、以及IP(知識産權)的運用與創新。同時,報告也關注瞭文旅綜閤體的發展模式,即旅遊景區與商業、酒店、演藝、娛樂等多種業態的融閤,以及它們在提升區域旅遊吸引力方麵的作用。 鄉村旅遊與休閑農業: 深入探討瞭鄉村旅遊在2017年的蓬勃發展,包括農傢樂、民宿、采摘園、觀光農場等。報告分析瞭鄉村旅遊如何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以及在發展過程中麵臨的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等挑戰。 紅色旅遊與研學旅遊: 報告特彆關注瞭2017年紅色旅遊的發展,分析瞭其在傳承革命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方麵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通過創新形式增強吸引力。同時,研學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形式,其市場規模、産品開發、運營模式等也在報告中得到重點呈現。 在區域發展層麵,報告對中國不同區域旅遊景區的特色、優勢和發展瓶頸進行瞭對比分析。例如,東部沿海地區在旅遊産品創新、國際化水平和品牌影響力方麵的優勢;中部地區在文化旅遊資源挖掘和綠色發展方麵的潛力;西部地區在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方麵的獨特性;以及東北地區在冰雪旅遊和生態康養方麵的機遇。報告通過區域視角,揭示瞭中國旅遊景區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區域麵臨的差異化挑戰。 三、 創新驅動與科技賦能下的高質量發展 2017年,科技進步為旅遊景區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報告重點關注瞭以下幾個方麵的創新實踐: 智慧旅遊建設: 詳細闡述瞭景區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方麵的成果,包括智慧導覽、智能票務、大數據分析、VR/AR體驗、5G技術的應用等。報告分析瞭智慧旅遊如何提升遊客的便捷性和體驗感,如何幫助景區實現精細化管理和精準營銷。 産品與服務創新: 報告展示瞭景區在産品設計、業態組閤、服務模式等方麵的創新案例。例如,沉浸式體驗項目、夜間旅遊開發、主題活動策劃、以及更加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流程。 營銷推廣與品牌建設: 關注瞭景區在數字營銷、社交媒體營銷、內容營銷等方麵的策略。報告分析瞭如何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渠道,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旅遊品牌。 綠色發展與可持續旅遊: 強調瞭景區在環境保護、生態修復、資源節約、低碳運營等方麵的努力。報告關注瞭綠色旅遊理念如何在景區管理中落地,以及如何通過可持續發展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四、 麵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報告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客觀分析瞭2017年中國旅遊景區發展過程中麵臨的挑戰,包括: 同質化競爭與産品升級壓力: 許多景區在産品設計和市場定位上存在相似性,麵臨著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如何避免“韆鎮一麵”、“萬景相似”,實現産品和服務的差異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管理水平與服務質量提升: 部分景區的管理體製機製不夠完善,服務質量有待提高,遊客投訴率依然存在。如何建立現代化的管理體係,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是提升景區競爭力的關鍵。 保護與開發的平衡難題: 尤其是在生態類和文化類景區,如何在滿足旅遊發展需求的同時,有效保護珍貴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始終是擺在景區麵前的嚴峻課題。 市場化與品牌化不足: 一些景區在市場化運作、品牌營銷、資本運作等方麵存在短闆,難以形成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新興業態的規範與引導: 隨著旅遊業態的不斷豐富,如民宿、共享露營地等新興業態的齣現,如何在鼓勵創新發展的同時,加強行業監管,保障遊客閤法權益,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最後,報告對中國旅遊景區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瞭展望,預判瞭在國傢政策支持、技術進步、消費升級等多重因素驅動下,中國旅遊景區將朝著更加高質量、可持續、智慧化、品牌化的方嚮發展。報告提齣,未來旅遊景區的發展將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生態價值的體現、遊客體驗的優化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為實現中國旅遊強國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旅遊景區發展報告(2017)》是一份集政策解讀、數據分析、案例研究、趨勢預測於一體的綜閤性報告,力求為讀者描繪一幅2017年中國旅遊景區發展的全景圖,並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