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對國傢治理的思想理論資源和當今我國經濟治理實踐問題所進行的研究,包括國傢整體治理的價值思想,現代組織管理的哲學理論,一般管理的哲學問題,當代中國經濟治理實踐的價值選擇四個方麵的內容。主要討論瞭中國古代孔子和孟子以德仁為核心的國傢治理思想,西方自由主義與共同體主義尤其是桑德爾與羅爾斯在國傢治理的價值問題上的尖銳爭論,現代重要管理哲學思想傢謝爾登、福利特、麥金太爾、科剋比對組織管理特彆是企業管理的多維思考,在一般管理維度上所需處理的辯證法和價值衝突問題,深入考察瞭我國經濟治理實踐的重要價值選擇,包括我國經濟製度的價值目的、市場經濟的本質與局限、我國實行經濟平等與經濟自由平衡發展的必要性、我國國有資源製度的公正安排等。這些成果對於當今我國國傢治理的改革和完善,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參照考量意義。
作者簡介
劉敬魯,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管理哲學、經濟哲學、現代西方哲學。1998年4月—1999年2月由“中國—歐盟高等教育閤作項目”資助,赴英國威爾士大學研究歐盟的決策體製。主持國傢、教育部、北京市多項基金課題。齣版《海德格爾人學思想研究》(修訂版)、《人?社會?文化》、《經濟哲學》、《西方管理哲學》、《現代管理重大問題哲學研究》等著作,在《新華文摘》、《哲學研究》、《哲學動態》、《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教學與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社會科學戰綫》、《學術月刊》、《天津社會科學》、《河北學刊》、《學術研究》、《道德與文明》等刊物上發錶論文60餘篇。
目錄
導 言......................................................................................................................................1
第一編 國傢整體治理的價值思想
第一章 孔子國傢治理思想的結構論分析及現實藉鑒意義...............................7
一、國傢治理的方嚮坐標:導之以德...............................................................8
二、國傢的秩序維係:禮主刑次......................................................................12
三、實現民眾基本生存:富之庶之..................................................................15
四、導之以德、禮主刑次、富之庶之的結構關聯.....................................19
第二章 孟子性善論的價值意蘊及其對社會治理的重要意義........................22
一、性善論—對於人性之價值事實的認定.............................................22
二、性善論的社會共存價值意蘊 .....................................................................29
三、性善論的價值意蘊對於社會治理的重要意義.....................................33
第三章 當代西方國傢治理研究的兩種價值取嚮及其意義.............................39
一、國傢治理研究的共同善目的理論.............................................................39
二、國傢治理研究的權利正義理論..................................................................46
三、兩種國傢治理理論的局限與意義.............................................................53
第四章 西方公民社會理念對我國社會管理創新的有限意義........................57
一、公民社會框架與我國社會管理的部分相關度.....................................57
二、公民社會價值理念對我國社會管理創新的有限適用性..................61
三、公民社會的價值觀實質對我國社會管理創新的非實質意義.........66
第五章 桑德爾和羅爾斯在正義與善問題上的對立以及批判式融閤的可能性..................................................................................................................70
一、在正義與個人善觀念的關係問題上的對立..........................................70
二、在正義與共同善的關係問題上的對立...................................................79
三、雙方對立的本質及一種批判式融閤的可能性.....................................83
第二編 現代組織管理的哲學理論
第六章 整體思維在現代管理理論中的凸顯及其知識論定位........................93
一、從科學管理理論的有限整體思維到社會閤作理論的整體視野...........................................................................................................93
二、關注組織與環境的整體曆史關聯...........................................................104
三、現代管理理論整體思維方式的知識論定位........................................114
第七章 謝爾登對管理的科學與人文維度的創造性探索及其現實意義......118
一、對管理哲學的理解.......................................................................................118
二、管理的人文維度與科學維度....................................................................121
三、工業管理所承擔的人性與社會性內容.................................................125
四、工業管理對共同體和工人的社會責任.................................................128
五、工廠的勞動力與生産管理的倫理要求.................................................133
六、理論貢獻和現實意義...................................................................................135
第八章 福利特的企業管理的融閤統一理論.......................................................142
一、企業管理的根本檢驗:企業成為融閤的統一體..............................143
二、組織內部衝突的建設性解決:願望融閤.............................................147
三、管理者與員工的權力共在:權力融閤.................................................150
四、理論內容和價值取嚮評價.........................................................................156
第九章 麥金太爾對管理的有效性主張的批判...................................................160
一、管理的有效性主張的情感主義本質......................................................161
二、管理的“有效性”概念的道德虛構性質.............................................169
三、管理的有效性在道德或價值上並非中立.............................................176
第十章 科剋比對企業管理的規範論分析............................................................182
一、徹底的規範視角............................................................................................183
二、徹底規範視角下的企業和領導者...........................................................187
三、領導人員需要具備的美德.........................................................................190
第三編 一般管理的哲學問題
第十一章 管理的多維辯證關係...............................................................................199
一、對組織成員個體的管理:整閤、凝聚個體的力量為組織
整體的力量.....................................................................................................200
二、對組織的人際對象的管理:管理他人與管理自己的統一...........205
三、對組織與環境關係的處理:對環境的適應、藉助和改變...........208
第十二章 管理所關涉的人的問題..........................................................................213
一、人性管理問題.................................................................................................213
二、利益關係管理問題.......................................................................................216
三、價值觀管理問題............................................................................................220
第十三章 共同體生活中價值衝突的正確管理...................................................225
一、共同體生活中價值衝突産生的必然性.................................................225
二、共同體生活中價值衝突正確管理的普遍原則...................................228
三、不同性質價值衝突正確管理的具體原則.............................................231
第四編 當代中國經濟治理實踐的價值選擇
第十四章 我國經濟製度安排的價值目的............................................................237
一、經濟製度何以具有價值目的....................................................................237
二、我國經濟製度構成要素各自的價值目的.............................................241
三、我國經濟製度的整體價值目的................................................................245
第十五章 市場經濟自由的限度及製度調節.......................................................249
一、市場經濟自由的本質內涵與曆史形態.................................................249
二、市場經濟自由的共時性限度:經濟平等與社會整體發展...........252
三、市場經濟自由的曆時性限度:曆史存在的非永恒性 ....................255
四、市場經濟自由的製度調節.........................................................................257
第十六章 國有資源産權的完善及其對建設和諧社會的意義......................260
一、資源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曆史辯證關係.............................................260
二、我國國有資源産權安排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式..........................265
三、國有資源産權的公正安排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269
第十七章 我國實行經濟平等與經濟自由平衡發展的必要性......................273
一、經濟自由與經濟平等之間的三種可能關係........................................273
二、我國當前經濟平等相對經濟自由的滯後狀況...................................277
三、我國實行經濟平等與經濟自由平衡發展的曆史閤理性................280
參考文獻...............................................................................................................................285
後 記..................................................................................................................................292
前言/序言
導言
國傢治理是人類社會自從國傢産生以來所不斷進行的重大實踐過程。在當代中國,改革和完善國傢治理已建成為一個事關民族振興的重大時代任務。要成功地完成這一任務,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引,而這隻有通過對國傢治理的一般規律和中國國傢治理的實實際課題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纔能做到。
需要指齣的是,這裏所說的治理是廣義的,包括統治和管理兩個方麵。治理的這種內涵,主要不是來自這一概念的邏輯語義,而是來自人類國傢治理曆史的賦予。這從根本上是由國傢的性質和功能所決定的。分析從古至今的中外國傢治理實踐,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從這一角度來看,近年來國內學者關於治理與管理的區彆的討論,主要是形式的而非實質的。由此來思考國傢治理的內容層次,它既包括社會整體層次的治理,也包括一個社會中各種微觀組織層次的治理或管理,特彆是經濟方麵的企業組織的治理或管理。無疑,微觀組織層次的治理由於具體環境的富於變化而需要更多的靈活性,而且更易受到組織管理者的主觀特徵的影響,但從根本上看,微觀組織的治理是由社會整體的治理方式所決定的,因而總是一個國傢的治理實踐的構成部分。
在這種意義上的國傢治理方麵,中外各民族的曆史不僅積纍瞭各具特色的實踐經驗,而且形成瞭豐富多樣的思想理論。這些實踐經驗和思想理論,對於改革和完善我國國傢治理製度來說,是值得認真對待的重要資源,具有廣泛和深刻的藉鑒意義。
僅就思想理論資源來說,如果我們主要關注中國和西方的國傢治理思想的話,那麼它們對於當今中國的國傢治理改革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中國古代所形成的國傢治理思想,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部分,以中國古代社會情境為基礎,以自強不息、統一和諧、社會優先為主要價值取嚮,在很大程度上構成瞭當今中國國傢治理的一種理念背景,有形無形地影響著當今中國國傢治理的變革進程。顯然,要想成功地實現中國國傢治理的改革目標,就很有必要對於中國古代的國傢治理思想進行深入反思。西方特彆是西方現代以來的國傢治理思想,産生於西方社會的特定曆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質、內容特徵與閤理性,無疑,它主要適用於西方社會,但它對於中國國傢治理的現代化改進來說,也有許多值得認真分析、參考和改造的方麵。
同時,任何一個國傢的治理在本質上都是現實性的,都是實際地處理一個社會所麵臨的各種問題的過程。這就是說,一個國傢的治理,除瞭需要充分藉鑒以往的思想理論資源之外,還必須直接麵對和深入研究這個國傢的現實問題,形成新的國傢治理理論。因此,就我國國傢治理的改革和完善來說,隻有全麵深入思考當今我國的國傢治理實踐,創造齣適閤我國現實國情的正確的治理理念,纔能順利指引我國國傢治理的改革完善過程達到預定目的。
本著作是對我近年來關於中外某些重要思想資源和我國國傢治理現實的某些領域所作思考的記錄。在思想理論資源方麵,多數篇章是對西方現代以來一些學者關於國傢治理和組織管理的哲學研究的思考,包括對西方自由主義與共同體主義尤其是桑德爾與羅爾斯在國傢治理問題上的爭論的分析,以及對現代幾位重要管理哲學傢的組織管理理論的討論;另有兩篇是對中國古代孔子和孟子的國傢治理思想的初步思考。在現實實踐方麵,則主要是關於我國經濟治理問題的,包括對市場經濟的本質與局限、我國經濟製度的價值目的、我國實行經濟自由與經濟平等相互平衡、我國國有自然資源製度安排等問題的探討。
本著作的成果雖然是針對國傢治理這一宏大主題的,但並不是專題形式的探討,而是對諸多散論成果的組閤。當然,我認為,這種形式的著作成果,應有其不同於專門著作的學術價值。
在本著作的結構方麵,依據我上麵對治理的廣義理解,同時,結閤我以往對國傢治理進行思考所形成的多方麵成果,我把本著作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國傢整體治理的價值思想,現代組織管理的哲學理論,一般管理的哲學問題,當代中國經濟治理實踐的價值選擇。
本著作的內容所討論的國傢整體治理、組織治理和中國經濟治理實踐問題,絕大多數屬於價值問題,因而本著作的分析視野也主要是價值性質的。這也是本著作取名為“價值視野下的國傢治理”的原因。
《重塑秩序:全球化時代的國傢理性與發展新範式》 內容概要: 本書深入剖析瞭在全球化浪潮席捲、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時代背景下,國傢治理所麵臨的深刻挑戰與轉型需求。作者從思想史、哲學理論、社會學視角齣發,追溯瞭現代國傢治理理論的源起與演變,考察瞭不同文明體係下國傢權力的運作模式與閤法性基礎,並著重探討瞭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傢如何重塑其理性內核,構築新的發展範式,以應對內部的結構性矛盾與外部的競爭壓力。全書旨在為理解和實踐新時期下的國傢治理提供一套具有前瞻性和啓發性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南。 第一部分:現代國傢治理的理論溯源與範式演進 本部分將追溯現代國傢治理理論的思想淵源,考察西方政治哲學中關於國傢起源、主權、閤法性、權力配置等核心概念的論述。我們將從霍布斯的“利維坦”到洛剋的“社會契約”,從盧梭的“公意”到黑格爾的國傢哲學,梳理國傢權力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構建的邏輯演變。重點將放在考察不同曆史時期國傢在經濟發展、社會秩序維護、公民權利保障等方麵的角色變化,以及由此催生的不同治理模式,如自由放任主義、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等。 同時,本部分也將引入非西方視角,探討不同文明傳統中關於“治國”的獨特理念與實踐。例如,中國傳統的“大一統”思想、儒傢的“德治”理念、法傢的“法治”智慧,以及其他東方文明在集體主義、社會和諧、國傢權威等方麵的側重,都將為我們理解多元化的國傢治理模式提供豐富素材。我們將探討這些思想資源如何與現代國傢治理理念融閤,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治理實踐。 第二部分:全球化時代的國傢治理挑戰與重塑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國傢治理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性與挑戰。本部分將聚焦於以下幾個關鍵維度: 主權邊界的模糊與重構: 跨國資本、全球性議題(如氣候變化、網絡安全、公共衛生)、國際組織的崛起,都在不同程度上挑戰著傳統國傢主權的概念。我們將分析主權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被稀釋”與“再定義”過程,探討國傢如何在開放與互聯的環境中維護其核心利益與治理能力。 技術革命對治理的顛覆性影響: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正在深刻改變國傢獲取信息、決策製定、公共服務提供、社會動員等各個環節。本部分將深入分析技術如何賦能治理(例如,提升效率、精準預測),又如何帶來新的治理風險(例如,隱私侵犯、數字鴻溝、算法偏見)。我們將探討國傢如何構建適應技術發展的治理能力,以及如何利用技術創新實現治理的現代化。 社會結構轉型與利益分化的加劇: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加劇、收入差距擴大、階層固化等問題,深刻影響著社會穩定與國傢認同。本部分將分析這些社會結構性矛盾如何轉化為政治挑戰,以及國傢如何通過政策調整、利益協調、社會保障體係建設等方式,應對日益增長的社會群體性訴求,維護社會凝聚力。 地緣政治博弈與大國競爭的常態化: 國際秩序的重塑、地區衝突的頻發、意識形態的對立,使得國傢治理麵臨著更加嚴峻的外部環境。本部分將探討國傢如何在復雜的國際政治格局中,平衡內政與外交,維護國傢安全,並尋求閤作與共贏的道路。 第三部分:新發展範式下的國傢理性與治理創新 麵對上述挑戰,國傢需要構建新的發展範式,並在此基礎上重塑國傢理性。本部分將著重探討: 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 強調國傢治理的最終目的在於提升全體人民的福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我們將探討如何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於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構建更加包容、公平、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協同共治的治理機製: 認識到國傢治理並非“單打獨鬥”,而是需要與市場、社會組織、公民個體等多元主體進行有效協同。本部分將探討如何建立健全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機製,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提升治理的整體效能。 前瞻性與適應性的政策製定: 麵對快速變化的內外環境,國傢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精準的預測能力和靈活的政策調整能力。我們將分析如何構建科學的決策支持體係,運用數據分析、情景模擬等方法,提升政策製定的前瞻性和適應性,有效應對風險與挑戰。 文化自信與國傢認同的構建: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與碰撞日益頻繁。本部分將探討國傢如何通過傳承與創新,構建具有獨特魅力的民族文化,增強國傢認同感與文化凝聚力,從而為國傢治理提供堅實的思想文化根基。 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戰略: 強調科技創新在推動經濟增長、産業升級、提高國傢競爭力的核心作用。我們將分析國傢如何在宏觀層麵進行戰略引導、製度設計和資源配置,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高質量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治理: 認識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非對立關係,而是相輔相成。本部分將探討國傢如何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政策,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存空間。 第四部分:理論的實踐意涵與未來展望 本部分將把前述理論分析與現實治理實踐相結閤,通過案例分析、比較研究等方式,印證理論的普適性與解釋力。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國傢在應對全球化挑戰、推進現代化進程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 同時,我們將對未來國傢治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在技術持續迭代、全球格局演變、社會需求升級的驅動下,國傢治理將麵臨哪些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應如何不斷革新治理理念與模式,以適應永不止步的時代變遷,最終實現國傢的長治久安與繁榮發展?本書將試圖提供一套富有洞察力的迴答,為所有關注國傢發展與治理的讀者提供深刻的啓迪。 總體而言,《重塑秩序:全球化時代的國傢理性與發展新範式》是一部深入探討國傢治理核心議題的著作。它不僅梳理瞭國傢治理的悠久思想史,更聚焦於當下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戰,並前瞻性地勾勒齣未來國傢治理的發展方嚮。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和構建新時期國傢治理模式的宏大視角,並激發對於如何實現國傢理性與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