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思想理论资源和当今我国经济治理实践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国家整体治理的价值思想,现代组织管理的哲学理论,一般管理的哲学问题,当代中国经济治理实践的价值选择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讨论了中国古代孔子和孟子以德仁为核心的国家治理思想,西方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尤其是桑德尔与罗尔斯在国家治理的价值问题上的尖锐争论,现代重要管理哲学思想家谢尔登、福利特、麦金太尔、科克比对组织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的多维思考,在一般管理维度上所需处理的辩证法和价值冲突问题,深入考察了我国经济治理实践的重要价值选择,包括我国经济制度的价值目的、市场经济的本质与局限、我国实行经济平等与经济自由平衡发展的必要性、我国国有资源制度的公正安排等。这些成果对于当今我国国家治理的改革和完善,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参照考量意义。
作者简介
刘敬鲁,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管理哲学、经济哲学、现代西方哲学。1998年4月—1999年2月由“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资助,赴英国威尔士大学研究欧盟的决策体制。主持国家、教育部、北京市多项基金课题。出版《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修订版)、《人?社会?文化》、《经济哲学》、《西方管理哲学》、《现代管理重大问题哲学研究》等著作,在《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社会科学战线》、《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河北学刊》、《学术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目录
导 言......................................................................................................................................1
第一编 国家整体治理的价值思想
第一章 孔子国家治理思想的结构论分析及现实借鉴意义...............................7
一、国家治理的方向坐标:导之以德...............................................................8
二、国家的秩序维系:礼主刑次......................................................................12
三、实现民众基本生存:富之庶之..................................................................15
四、导之以德、礼主刑次、富之庶之的结构关联.....................................19
第二章 孟子性善论的价值意蕴及其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22
一、性善论—对于人性之价值事实的认定.............................................22
二、性善论的社会共存价值意蕴 .....................................................................29
三、性善论的价值意蕴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33
第三章 当代西方国家治理研究的两种价值取向及其意义.............................39
一、国家治理研究的共同善目的理论.............................................................39
二、国家治理研究的权利正义理论..................................................................46
三、两种国家治理理论的局限与意义.............................................................53
第四章 西方公民社会理念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有限意义........................57
一、公民社会框架与我国社会管理的部分相关度.....................................57
二、公民社会价值理念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有限适用性..................61
三、公民社会的价值观实质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非实质意义.........66
第五章 桑德尔和罗尔斯在正义与善问题上的对立以及批判式融合的可能性..................................................................................................................70
一、在正义与个人善观念的关系问题上的对立..........................................70
二、在正义与共同善的关系问题上的对立...................................................79
三、双方对立的本质及一种批判式融合的可能性.....................................83
第二编 现代组织管理的哲学理论
第六章 整体思维在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凸显及其知识论定位........................93
一、从科学管理理论的有限整体思维到社会合作理论的整体视野...........................................................................................................93
二、关注组织与环境的整体历史关联...........................................................104
三、现代管理理论整体思维方式的知识论定位........................................114
第七章 谢尔登对管理的科学与人文维度的创造性探索及其现实意义......118
一、对管理哲学的理解.......................................................................................118
二、管理的人文维度与科学维度....................................................................121
三、工业管理所承担的人性与社会性内容.................................................125
四、工业管理对共同体和工人的社会责任.................................................128
五、工厂的劳动力与生产管理的伦理要求.................................................133
六、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135
第八章 福利特的企业管理的融合统一理论.......................................................142
一、企业管理的根本检验:企业成为融合的统一体..............................143
二、组织内部冲突的建设性解决:愿望融合.............................................147
三、管理者与员工的权力共在:权力融合.................................................150
四、理论内容和价值取向评价.........................................................................156
第九章 麦金太尔对管理的有效性主张的批判...................................................160
一、管理的有效性主张的情感主义本质......................................................161
二、管理的“有效性”概念的道德虚构性质.............................................169
三、管理的有效性在道德或价值上并非中立.............................................176
第十章 科克比对企业管理的规范论分析............................................................182
一、彻底的规范视角............................................................................................183
二、彻底规范视角下的企业和领导者...........................................................187
三、领导人员需要具备的美德.........................................................................190
第三编 一般管理的哲学问题
第十一章 管理的多维辩证关系...............................................................................199
一、对组织成员个体的管理:整合、凝聚个体的力量为组织
整体的力量.....................................................................................................200
二、对组织的人际对象的管理:管理他人与管理自己的统一...........205
三、对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处理:对环境的适应、借助和改变...........208
第十二章 管理所关涉的人的问题..........................................................................213
一、人性管理问题.................................................................................................213
二、利益关系管理问题.......................................................................................216
三、价值观管理问题............................................................................................220
第十三章 共同体生活中价值冲突的正确管理...................................................225
一、共同体生活中价值冲突产生的必然性.................................................225
二、共同体生活中价值冲突正确管理的普遍原则...................................228
三、不同性质价值冲突正确管理的具体原则.............................................231
第四编 当代中国经济治理实践的价值选择
第十四章 我国经济制度安排的价值目的............................................................237
一、经济制度何以具有价值目的....................................................................237
二、我国经济制度构成要素各自的价值目的.............................................241
三、我国经济制度的整体价值目的................................................................245
第十五章 市场经济自由的限度及制度调节.......................................................249
一、市场经济自由的本质内涵与历史形态.................................................249
二、市场经济自由的共时性限度:经济平等与社会整体发展...........252
三、市场经济自由的历时性限度:历史存在的非永恒性 ....................255
四、市场经济自由的制度调节.........................................................................257
第十六章 国有资源产权的完善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260
一、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历史辩证关系.............................................260
二、我国国有资源产权安排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265
三、国有资源产权的公正安排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269
第十七章 我国实行经济平等与经济自由平衡发展的必要性......................273
一、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之间的三种可能关系........................................273
二、我国当前经济平等相对经济自由的滞后状况...................................277
三、我国实行经济平等与经济自由平衡发展的历史合理性................280
参考文献...............................................................................................................................285
后 记..................................................................................................................................292
前言/序言
导言
国家治理是人类社会自从国家产生以来所不断进行的重大实践过程。在当代中国,改革和完善国家治理已建成为一个事关民族振兴的重大时代任务。要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引,而这只有通过对国家治理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国家治理的实实际课题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才能做到。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治理是广义的,包括统治和管理两个方面。治理的这种内涵,主要不是来自这一概念的逻辑语义,而是来自人类国家治理历史的赋予。这从根本上是由国家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分析从古至今的中外国家治理实践,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从这一角度来看,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治理与管理的区别的讨论,主要是形式的而非实质的。由此来思考国家治理的内容层次,它既包括社会整体层次的治理,也包括一个社会中各种微观组织层次的治理或管理,特别是经济方面的企业组织的治理或管理。无疑,微观组织层次的治理由于具体环境的富于变化而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而且更易受到组织管理者的主观特征的影响,但从根本上看,微观组织的治理是由社会整体的治理方式所决定的,因而总是一个国家的治理实践的构成部分。
在这种意义上的国家治理方面,中外各民族的历史不仅积累了各具特色的实践经验,而且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思想理论。这些实践经验和思想理论,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国家治理制度来说,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重要资源,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借鉴意义。
仅就思想理论资源来说,如果我们主要关注中国和西方的国家治理思想的话,那么它们对于当今中国的国家治理改革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所形成的国家治理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以中国古代社会情境为基础,以自强不息、统一和谐、社会优先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当今中国国家治理的一种理念背景,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当今中国国家治理的变革进程。显然,要想成功地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的改革目标,就很有必要对于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进行深入反思。西方特别是西方现代以来的国家治理思想,产生于西方社会的特定历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内容特征与合理性,无疑,它主要适用于西方社会,但它对于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改进来说,也有许多值得认真分析、参考和改造的方面。
同时,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在本质上都是现实性的,都是实际地处理一个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这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治理,除了需要充分借鉴以往的思想理论资源之外,还必须直接面对和深入研究这个国家的现实问题,形成新的国家治理理论。因此,就我国国家治理的改革和完善来说,只有全面深入思考当今我国的国家治理实践,创造出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正确的治理理念,才能顺利指引我国国家治理的改革完善过程达到预定目的。
本著作是对我近年来关于中外某些重要思想资源和我国国家治理现实的某些领域所作思考的记录。在思想理论资源方面,多数篇章是对西方现代以来一些学者关于国家治理和组织管理的哲学研究的思考,包括对西方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尤其是桑德尔与罗尔斯在国家治理问题上的争论的分析,以及对现代几位重要管理哲学家的组织管理理论的讨论;另有两篇是对中国古代孔子和孟子的国家治理思想的初步思考。在现实实践方面,则主要是关于我国经济治理问题的,包括对市场经济的本质与局限、我国经济制度的价值目的、我国实行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相互平衡、我国国有自然资源制度安排等问题的探讨。
本著作的成果虽然是针对国家治理这一宏大主题的,但并不是专题形式的探讨,而是对诸多散论成果的组合。当然,我认为,这种形式的著作成果,应有其不同于专门著作的学术价值。
在本著作的结构方面,依据我上面对治理的广义理解,同时,结合我以往对国家治理进行思考所形成的多方面成果,我把本著作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国家整体治理的价值思想,现代组织管理的哲学理论,一般管理的哲学问题,当代中国经济治理实践的价值选择。
本著作的内容所讨论的国家整体治理、组织治理和中国经济治理实践问题,绝大多数属于价值问题,因而本著作的分析视野也主要是价值性质的。这也是本著作取名为“价值视野下的国家治理”的原因。
《重塑秩序: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理性与发展新范式》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在全球化浪潮席卷、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所面临的深刻挑战与转型需求。作者从思想史、哲学理论、社会学视角出发,追溯了现代国家治理理论的源起与演变,考察了不同文明体系下国家权力的运作模式与合法性基础,并着重探讨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家如何重塑其理性内核,构筑新的发展范式,以应对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与外部的竞争压力。全书旨在为理解和实践新时期下的国家治理提供一套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现代国家治理的理论溯源与范式演进 本部分将追溯现代国家治理理论的思想渊源,考察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国家起源、主权、合法性、权力配置等核心概念的论述。我们将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到洛克的“社会契约”,从卢梭的“公意”到黑格尔的国家哲学,梳理国家权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逻辑演变。重点将放在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维护、公民权利保障等方面的角色变化,以及由此催生的不同治理模式,如自由放任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 同时,本部分也将引入非西方视角,探讨不同文明传统中关于“治国”的独特理念与实践。例如,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儒家的“德治”理念、法家的“法治”智慧,以及其他东方文明在集体主义、社会和谐、国家权威等方面的侧重,都将为我们理解多元化的国家治理模式提供丰富素材。我们将探讨这些思想资源如何与现代国家治理理念融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治理实践。 第二部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治理挑战与重塑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挑战。本部分将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主权边界的模糊与重构: 跨国资本、全球性议题(如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国际组织的崛起,都在不同程度上挑战着传统国家主权的概念。我们将分析主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被稀释”与“再定义”过程,探讨国家如何在开放与互联的环境中维护其核心利益与治理能力。 技术革命对治理的颠覆性影响: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国家获取信息、决策制定、公共服务提供、社会动员等各个环节。本部分将深入分析技术如何赋能治理(例如,提升效率、精准预测),又如何带来新的治理风险(例如,隐私侵犯、数字鸿沟、算法偏见)。我们将探讨国家如何构建适应技术发展的治理能力,以及如何利用技术创新实现治理的现代化。 社会结构转型与利益分化的加剧: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加剧、收入差距扩大、阶层固化等问题,深刻影响着社会稳定与国家认同。本部分将分析这些社会结构性矛盾如何转化为政治挑战,以及国家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利益协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式,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群体性诉求,维护社会凝聚力。 地缘政治博弈与大国竞争的常态化: 国际秩序的重塑、地区冲突的频发、意识形态的对立,使得国家治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本部分将探讨国家如何在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平衡内政与外交,维护国家安全,并寻求合作与共赢的道路。 第三部分:新发展范式下的国家理性与治理创新 面对上述挑战,国家需要构建新的发展范式,并在此基础上重塑国家理性。本部分将着重探讨: 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强调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全体人民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将探讨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构建更加包容、公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协同共治的治理机制: 认识到国家治理并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与市场、社会组织、公民个体等多元主体进行有效协同。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提升治理的整体效能。 前瞻性与适应性的政策制定: 面对快速变化的内外环境,国家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预测能力和灵活的政策调整能力。我们将分析如何构建科学的决策支持体系,运用数据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提升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和适应性,有效应对风险与挑战。 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本部分将探讨国家如何通过传承与创新,构建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与文化凝聚力,从而为国家治理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根基。 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 强调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作用。我们将分析国家如何在宏观层面进行战略引导、制度设计和资源配置,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治理: 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本部分将探讨国家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政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存空间。 第四部分:理论的实践意涵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把前述理论分析与现实治理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式,印证理论的普适性与解释力。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国家在应对全球化挑战、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同时,我们将对未来国家治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在技术持续迭代、全球格局演变、社会需求升级的驱动下,国家治理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如何不断革新治理理念与模式,以适应永不止步的时代变迁,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本书将试图提供一套富有洞察力的回答,为所有关注国家发展与治理的读者提供深刻的启迪。 总体而言,《重塑秩序: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理性与发展新范式》是一部深入探讨国家治理核心议题的著作。它不仅梳理了国家治理的悠久思想史,更聚焦于当下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并前瞻性地勾勒出未来国家治理的发展方向。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和构建新时期国家治理模式的宏大视角,并激发对于如何实现国家理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