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

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段续 著
图书标签:
  • 冷冻干燥
  • 食品工程
  • 食品科学
  • 食品保鲜
  • 干燥技术
  • 低温技术
  • 食品加工
  • 设备工程
  • 食品储藏
  • 食品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570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60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4
字数:30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宜从事食品干燥以及保鲜的技术人员。
食品冷冻干燥技术是先进的食品干燥技术,可以极大限度的保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色香味,应用日趋广泛,成为各大加工企业的重要选择。《食品冷冻干燥技术及设备》汇集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对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介绍,对实践工作将有极大指导作用。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为了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色香味,食品加工工艺不断推陈出新,冷冻干燥技术脱颖而出,成为各大加工企业的。
《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汇集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对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介绍,对实践工作将有极大指导作用。
本书适宜从事食品干燥以及保鲜的技术人员。

作者简介

段续,男,毕业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获博士学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现任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农产品加工与保鲜技术的研究,在农产品高品质干燥技术、功能食品微胶囊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曾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26篇。目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项,洛阳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应邀担任10余个国际SCI刊物的审稿人。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冷冻干燥原理1
1.1.1冷冻干燥的简介1
1.1.2冷冻干燥的原理4
1.2冷冻干燥品质控制5
1.2.1冷冻干燥的过程5
1.2.2冷冻干燥的控制策略6
1.2.3冷冻干燥的温度控制原则8
1.2.4冷冻干燥的孔道结构控制原则10
1.2.5冷冻干燥产品的质量及应用12
1.2.6冷冻干燥的能源效率13
1.3食品冷冻干燥主要问题及对策14
1.3.1国内外农产品加工现状14
1.3.2食品冷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15
1.3.3食品冷冻干燥的主要问题16
1.3.4食品冷冻干燥的建议17
参考文献17

第2章 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及设备 18
2.1食品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及设备18
2.1.1真空冷冻干燥过程的三个阶段18
2.1.2升华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计算23
2.1.3食品冷冻干燥设备24
2.2典型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48
2.2.1牡丹花的冷冻干燥48
2.2.2红虾虾仁的真空冷冻干燥54
2.2.3龙眼的冷冻干燥61
2.3真空冷冻干燥节能过程的优化及节能降耗技术66
2.3.1冻干能耗的组成部分66
2.3.2节能方法的探讨66
2.3.3技术展望70
2.4超声波处理对冷冻干燥过程的影响70
2.4.1材料与方法70
2.4.2结果分析71
参考文献74

第3章 食品微波冷冻干燥技术与应用 75
3.1微波冷冻干燥技术原理及设备75
3.1.1微波冷冻干燥技术概述75
3.1.2食品微波冷冻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78
3.1.3食品微波冷冻干燥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79
3.2微波冻干过程的数值模拟81
3.2.1食品微波冷冻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82
3.2.2微波冷冻干燥质热传递数值模拟85
3.2.3微波冷冻干燥介电特性模拟90
3.2.4白蘑菇微波冻干数值模拟95
3.3微波冷冻干燥过程的品质控制技术101
3.3.1双孢菇微波冷冻干燥特性及干燥品质研究101
3.3.2基于褐变行为的双孢菇微波冷冻干燥策略的研究110
3.3.3基于孔隙率变化行为的双孢菇微波冷冻干燥策略的研究117
3.4典型食品的微波冻干技术123
3.4.1牛骨Ⅰ型胶原蛋白的微波冷冻干燥123
3.4.2苹果片的微波冷冻干燥130
3.4.3海参的微波冷冻干燥138
参考文献156

第4章 食品常压冷冻干燥技术与应用 158
4.1常压冷冻干燥原理与设备158
4.1.1常压冷冻干燥在食品中的应用159
4.1.2常压冷冻干燥的原理159
4.1.3常压冷冻干燥设备161
4.1.4常压冷冻干燥与其他冻干方法的比较163
4.2涡流管制冷常压冻干技术及过程控制163
4.2.1涡流管制冷常压冻干技术163
4.2.2涡流管制冷的分类及原理164
4.2.3涡流管制冷常压冻干技术的过程控制165
4.2.4多孔介质常压冷冻干燥质热耦合传递数值模拟174
4.2.5模型验证182
4.2.6涡流管制冷常压冻干技术小结184
4.3热泵除湿常压冻干技术及控制186
4.3.1热泵除湿常压冻干技术186
4.3.2热泵除湿常压冻干技术的控制187
4.3.3苹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对速冻过程的影响197
4.3.4基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常压冻干策略203
4.4常压冻干与各种冻干技术的比较209
4.4.1干燥试验209
4.4.2样品分析210
4.4.3结果与分析211
参考文献214

第5章 其他联合冻干技术 215
5.1海参的冻干-真空微波分段联合干燥工艺研究215
5.1.1材料与方法216
5.1.2结果与讨论220
5.2典型食品冻干-微波联合干燥技术232
5.2.1苹果的冻干-微波真空串联联合干燥233
5.2.2草莓的冻干-微波真空串联联合干燥235
5.2.3铁棍山药的冻干-微波真空串联联合干燥236
5.2.4重组果蔬食品的冻干-微波真空并联联合干燥239
参考文献243

前言/序言

食品冷冻干燥(冻干技术)是将富含水的物料,先冷却至其共晶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使物料中的大部分水冻结成冰,其余的水分和物料成分形成非晶态(玻璃态),然后在一定条件下,使物料中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由于干燥是在低温下进行的,因此物料(食品)的热敏性成分损失很少;食品能保持原有的色香味,产品的等级和附加值高;冻干后的食品物料呈多孔状,复水性好。
近年来,我国出口的脱水食品已经占据世界脱水食品产量的1/3,脱水食品正在成为食品配料或终端产品中重要的流通形式之一。而目前国内外市场对脱水食品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公认的干燥品质最好的食品干燥技术,冻干技术虽然可提供最好的干燥品质,但其单位脱水能耗也是极高的,因此如何提高加工效率一直都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当前对食品冷冻干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①冷冻干燥过程的控制和优化;②冷冻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及强化措施;③以微波冷冻干燥和常压冷冻干燥为代表的新型冻干技术的研发;④结合其他干燥方式的组合式干燥技术。
本书著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产品干燥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在农产品高效节能干燥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针对提高脱水果蔬品质的问题,提出了用微波作为冻干热源代替传统加热板加热方式,着重解决微波冷冻干燥中的微波低压放电、电场分布不均匀等行业难题。近年来,著者承担的洛阳市科技项目“珍稀菌类高品质产业化干燥关键技术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果蔬高品质联合干燥技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基于热泵除湿的果蔬常压冷冻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介电特性作用下的果蔬微波冷冻干燥行为及机理(U12043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果蔬微波冷冻干燥中的孔道演变对其电磁行为和干燥过程的影响机制(316719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涡流管制冷效应的怀山药常压冷冻干燥机理及干燥行为控制机制(31271972)”取得了一系列关于食品新型冻干技术的研究成果。著者对食品冷冻干燥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入,本书也正是这些阶段性成果的初步总结。
综上所述,本书着重反映我们的研究成果,以供国内外同行交流学习,同时也包括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食品冷冻干燥的科技人员、研究生和本科学生。本专著实用性很强,辐射面很宽。该学科属于交叉性应用学科,既属于食品加工技术范畴,又涉及工程技术领域,同时还与环境工程、食品工业、农业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本书坚持科学研究与推广普及二者有机融合,在内容上充分考虑技术的前沿性,同时紧密结合生产实践。
本书主要包括: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食品微波冷冻干燥技术与应用;食品常压冷冻干燥技术及应用;其他食品联合冻干技术。在此书的撰写过程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黄略略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的任广跃教授,硕士生刘文超、庞玉琪、王月月、段柳柳、吴嘉欣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对于所有参与、支持、资助本书出版的个人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食品冷冻干燥技术涉及多个学科,且正处于深入发展的阶段,而著者水平有限,因此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恳请读者和有关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段续
2017年5月
烹饪的艺术:探索食材的天然风味与持久保存 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精湛烹饪技艺,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天然风味、营养价值,并延长其保质期的实用指南。我们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各种古老与现代的食材处理与保存方法,旨在帮助读者在家中或专业厨房中,轻松掌握这些能够让美食更持久、更美味的秘诀。 第一部分:解锁食材的天然密码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一同揭示不同食材最原始、最迷人的风味特征。从新鲜采摘的蔬果,到鲜活捕捞的鱼虾,再到精心挑选的肉类,我们将分析它们独特的化学成分,例如糖分、脂肪、蛋白质、挥发性芳香物质等,是如何共同构建出它们令人垂涎的口感与香气。 蔬果的芳华: 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蔬果在成熟过程中风味物质的生成与变化。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感官方法,准确判断食材的最佳成熟度,从而捕捉到其最完美的风味。例如,为什么某些番茄在阳光充足的夏季风味最浓郁?哪些香草在收获后能保持最清新的香气?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采摘和初步处理建议,以最大限度地锁住它们的鲜甜与芬芳。 肉类的醇厚: 分析不同种类、不同部位的肉类在风味上的差异。从牛肉的焦糖化香气,到猪肉的丰富脂肪香,再到禽类的细腻口感,我们将深入研究肌肉纤维、脂肪分布、结缔组织等如何影响烹饪时的风味表现。我们将探讨熟成(aging)过程对牛肉风味的深度影响,以及不同烹饪方式(如煎、烤、炖)如何激发肉类中不同的风味物质。 海鲜的鲜灵: 聚焦于鱼类、贝类、甲壳类等海鲜产品。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辨别新鲜海鲜,并分析其独特的海洋风味来源——例如,海水中的矿物质、海藻中的营养成分等。我们将探讨不同海鲜在烹饪过程中易受到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恰当的处理,保持其入口即化的鲜嫩口感和海洋的清新气息。 第二部分:智慧的保存,留住美味的时光 食材的美味固然重要,但如何将其长久留存,避免浪费,也是烹饪艺术的重要一环。本部分将为您呈现一系列经过时间检验且富有创新性的食材保存技术,让您能够一年四季都享受到新鲜食材的乐趣。 风味浓缩的艺术: 风干的智慧: 探讨传统风干技术如何通过水分的缓慢蒸发,浓缩食材的天然风味。我们将介绍不同食材的风干条件,例如温度、湿度、通风等,以及如何在家中简易地进行风干,例如制作风干番茄、风干香草、风干肉类等。我们将解析风干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化学变化,以及如何通过控制风干时间,获得不同的风味层次。 腌制的魅力: 深入研究盐、糖、醋、酒等腌制媒介如何改变食材的质地与风味。我们将介绍各类腌制方法,例如盐渍、糖渍、醋渍、酒渍等,以及它们在保留食材风味、抑制微生物生长方面的原理。从经典的法式腌肉,到日式的渍物,您将学到如何利用腌制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风味。 低温的守护: 冷藏的艺术: 详细介绍不同食材在冷藏过程中的最佳储存温度与湿度。我们将提供专业的建议,如何根据食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例如密封保鲜盒、真空包装等,以最大程度地延长其保鲜期,并减少水分流失,保持其口感与风味。 冰镇的奥秘: 探讨冰镇(chilling)在临时保存食材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避免食材在冷藏过程中产生“冷害”。我们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技巧,例如使用冰袋、制作冰浴等,来保持食材的鲜度。 能量的转化: 发酵的魔法: 探索微生物在食物保存与风味创造中的神奇作用。我们将介绍益生菌发酵如何改变食材的结构,产生新的风味物质,并提高其营养价值。从酸奶、泡菜,到发酵面包、酱料,您将了解发酵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家中尝试制作这些美味又健康的食品。 糖渍与蜜饯: 讲解高浓度的糖分如何通过渗透压作用,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赋予食材独特的甜美风味。我们将介绍制作糖渍水果、果酱、果脯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糖的浓度和烹饪时间,获得不同口感和风味的风味。 第三部分:烹饪的升华,创造无限可能 掌握了食材的特性与保存技术,我们便能更自由地在厨房中挥洒创意。本部分将引导您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菜肴。 风味重塑: 学习如何利用前面提到的保存技术,将食材的原始风味进行二次创作。例如,如何将风干的蔬果重新水合,并赋予其新的风味;如何利用发酵的基底,制作出更复杂的酱汁;如何将腌制的食材,与其他新鲜食材巧妙搭配。 跨界融合: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食材处理与保存方法,并将这些灵感融入您的烹饪创作中。学习如何将东方传统的风干与西式的低温慢煮相结合,创造出独具匠心的菜肴。 灵感与实践: 本部分将提供一系列精选的食谱,这些食谱不仅美味,更是对前两部分所介绍的技术的完美诠释。从简单的家常菜,到精致的宴客佳肴,您将有机会亲手实践,体验食材在巧手之下焕发的勃勃生机。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场关于食物的探索之旅。它将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食材,掌握保存美味的秘诀,并在烹饪的道路上,不断发现新的乐趣与灵感。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资深厨师,都能从中获益,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健康、更美味的饮食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简直是我最近工作中的“救星”。我一直对食品的加工过程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保持原汁原味,又能大大延长保质期的技术。冷冻干燥,作为一种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一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世界。书中对冷冻干燥基本原理的讲解,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升华”过程的描述,它详细解释了在真空和低温条件下,冰如何直接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对食品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书中还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展示了不同食品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这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不同食品种类,如水果、蔬菜、肉类、海鲜等,在冷冻干燥中的具体工艺参数和操作要点。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食品的预冻温度、干燥温度、真空度以及干燥时间等关键参数,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对最终产品品质的影响。这对于我日后在工作中尝试制作各种冷冻干燥食品,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此外,书中对各种冷冻干燥设备的介绍,包括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优缺点,也让我对市场上的设备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从中了解到,不同的设备适用于不同的生产需求,而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解答了我对冷冻干燥技术的种种疑问,更激发了我对食品加工创新的热情。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探索更多美味又健康的冷冻干燥食品。

评分

这本书《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我得说,它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的“甘霖”。一直以来,我对食品如何能在不损失营养和口感的情况下,实现超长保质期就充满了好奇,而冷冻干燥技术,无疑是这背后的“魔法师”。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冷冻干燥的理解,仅限于“把东西冻起来再弄干”,非常肤浅。但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地把我带入了这项技术的殿堂。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冻结”环节的细致讲解所吸引,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冻结速度对食品内部冰晶大小和分布的影响,以及这对后续干燥效果的决定性作用。我以前从未想过,一个简单的“冻”字,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多的科学学问。书中对“升华”过程的描述,更是让我惊叹于这项技术的巧妙之处。它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控制真空度来降低水分的沸点,让冰直接变成水蒸气,从而避免了液态水对食品结构的破坏。这种“物理直通车”式的脱水方式,简直是食品界的“黑科技”。此外,书中对各种冷冻干燥设备的介绍,虽然我不是设备专家,但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从最常见的箱式冷干机,到更大型的工业化设备,每一种的原理、特点和优缺点都被描述得清清楚楚。这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也理解了不同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让我对食品保鲜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食品加工的可能性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的出版,无疑为食品行业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一直对食品保鲜技术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那些能够长久保存却又能保持原有风味和营养的食品,总让我心生赞叹。冷冻干燥,作为一种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其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和工程实践,一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翻开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宏观的原理介绍,到微观的物质结构变化,再到具体的设备设计和操作流程,作者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阐述。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食品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章节,它详细描述了水分从冰晶状态到水蒸气状态的升华过程,以及这个过程对食品细胞结构、质地和风味的影响。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直观地展示了不同食品在不同冷冻干燥参数下的表现,这对于我理解和优化工艺参数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此外,关于设备的部分,书中对各种类型的冷冻干燥设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包括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这让我对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以及如何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激发创新的源泉。它让我看到了冷冻干燥技术在拓宽食品种类、提升食品附加值、以及解决食品储存和运输难题方面的巨大潜力。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探索更多美味又健康的冷冻干燥食品的可能性。

评分

《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这本书,在我看来,是食品加工领域的一部“宝典”。我一直认为,食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味道,更在于它所承载的营养和健康。而冷冻干燥技术,正是实现这些价值最大化保存的关键。书中对冷冻干燥原理的阐述,是极其严谨和全面的。从微观的晶体学到宏观的传热传质过程,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辅以大量的图表和数据,这让读者能够深刻理解这项技术背后的科学支撑。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升华”过程中能量传递的讨论,它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控制加热速率来避免食品结构受到破坏,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这对于实际操作中的工艺优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对不同食品种类,如高糖分水果、高脂肪肉类、以及易氧化变质的海产品等,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的特殊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的详细介绍,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从中了解到,针对不同性质的食品,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和干燥策略,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关于设备的部分,书中对箱式、隧道式、盘式、圆筒式等各种主流冷冻干燥设备的性能特点、结构组成、以及运行维护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书中关于设备选型、能耗分析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探讨,对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教材,更是一本能够激发创新灵感的宝库,它让我看到了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行业广阔的应用前景。

评分

在我看来,《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这本书,就像一本指导我如何“凝固时间,留住美味”的秘籍。我一直认为,食品的最终魅力在于它能够唤醒我们的味蕾,带来愉悦的体验,而如何将这份美味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保留,一直是食品加工领域的一大挑战。冷冻干燥技术,以其独特的工艺,为这一挑战提供了一种优雅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技术要点,而是以一种探索性的方式,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冷冻干燥背后的科学逻辑。从最初的食品预处理,到关键的冷冻过程,再到核心的真空干燥和后处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被作者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食品在冷冻过程中形成的冰晶结构对后续干燥效果影响的论述,这种对微观层面变化的深入解析,让我理解了为何预冻温度和速率如此关键。书中对真空度、温度、干燥时间等工艺参数的讨论,更是细致入微,并结合不同食品的特性进行了案例分析,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参数组合对最终产品品质的影响。当我读到关于不同类型冷冻干燥设备的介绍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设备展览馆,从箱式、隧道式到旋转式,每一种设备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场景都得到了清晰的描绘。书中对于如何根据食品特性和生产规模来选择合适设备的分析,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看到了冷冻干燥技术在提高食品货架期、方便运输、以及开发新型休闲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方面的巨大潜力。它不仅教会了我“怎么做”,更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启发性的知识,是我在追求食品创新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评分

作为一名在食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对《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这本书的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冷冻干燥技术是实现食品高品质、长保质期保存的“金钥匙”,但要真正掌握这门技术,并将其发挥到极致,还需要系统、深入的学习。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书中对于冷冻干燥工艺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热力学、质量传递等基础科学原理的层面。例如,关于“冷冻”环节,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冷冻方式(如接触式、喷射式、夹层式)对食品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冷冻速率来优化冰晶的形成,从而为后续的升华干燥奠定基础。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优化工艺以达到最佳效果的人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书中对于“升华”过程的描述,特别是关于传热和传质速率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真空度和加热温度来控制升华速率,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设备”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冷冻干燥设备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以及维护保养要点。对于如何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选择最经济、最高效的设备,书中提供了详尽的选型指南和对比分析。书中还涉及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应用,这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结合,让我在理论层面有了更扎实的根基,在实践层面也获得了更清晰的思路。它不仅解答了我多年来的一些技术疑问,更激发了我对冷冻干燥技术未来发展的思考。

评分

拿到《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这本书,我感觉像是发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它用清晰、严谨的语言,为我打开了食品冷冻干燥技术的大门。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定格”住食物本真味道的技术充满好奇,而冷冻干燥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这项复杂的技术呈现在我面前。从最基础的食品冻结原理,到水分升华的微观过程,再到整个干燥循环的控制,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食品在冷冻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描述,它解释了为什么快速冷冻能形成细小均匀的冰晶,以及这些冰晶如何影响后续水分的升华效率和最终产品的复水性。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深刻理解了“细节决定品质”在食品加工中的体现。书中对于不同食品(如水果、蔬菜、奶制品、咖啡等)的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的详细介绍,并结合了实际生产中的案例,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我从中了解到,并非所有的食品都适用一套固定的工艺,而是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性进行灵活调整。此外,书中对各种冷冻干燥设备的详细介绍,包括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性能优劣势以及适用范围,让我对市面上的各种设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设备选型和投资回报率的分析,这对于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让我掌握了冷冻干燥的技术知识,更让我对食品保鲜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我真心觉得,《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这本书,就像一本为食品行业从业者量身打造的“葵花宝典”。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一直面临着如何在高品质、长保质期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挑战,而冷冻干燥技术,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利器”。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书中对冷冻干燥原理的讲解,是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从最初的食品预处理,到关键的冷冻环节,再到核心的升华干燥,最后是后处理,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尽的解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升华”阶段的传热传质理论的阐述,它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精准控制温度和真空度,来达到高效的脱水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风味。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优化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产品质量的人来说,简直是“量体裁衣”般的指导。书中对不同食品种类,如水果、蔬菜、肉类、海鲜、以及一些特殊食品(如酶制剂、疫苗等)的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的归纳和分析,为我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践参考。我从中了解到,针对不同性质的食品,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冻方式、升华干燥条件以及后处理措施,才能获得最优化的产品。关于设备的部分,书中对各种类型冷冻干燥设备,如箱式、隧道式、连续式、以及微波辅助冷冻干燥设备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书中关于设备选型、操作维护、以及节能降耗的探讨,为我进行设备投资和日常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本书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为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让我对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作为一个对食品科技发展趋势保持高度关注的行业新人,我一直觉得冷冻干燥技术是实现食品“保鲜如初,营养不失”的关键。在接触《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个领域仅停留在模糊的认知层面,只知道它能让食品变得干燥且易于保存。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极为系统和深入的方式,将冷冻干燥的复杂过程层层剥开,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逐渐窥探到其中的奥秘。书中对基础理论的讲解,如相变理论、传质传热理论,都清晰易懂,配以大量的插图和公式,使得抽象的物理化学过程变得形象起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升华”这一核心概念的阐述,作者通过对比蒸发干燥,详细解释了冷冻干燥为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这种细致的对比分析,让我对这项技术的核心优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不同食品种类,如水果、蔬菜、肉类、海鲜乃至中药材的冷冻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归纳,这为我日后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例如,针对不同含水量和细胞结构的食品,作者给出了不同的冷冻温度、真空度以及干燥时间的建议,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实践的试错成本。此外,书中对各种冷冻干燥设备的分类、性能特点和选型依据的分析,也为我理清了市场上的各种设备,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理性判断。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设备节能和环保方面的探讨,这对于当前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冷冻干燥技术殿堂的大门,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食品科学的敬畏和对技术创新的热情。

评分

作为一个对食品科学充满热情的普通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让食物“穿越时空”保存下来的技术感到惊叹。《食品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种“魔法”的好奇心。它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揭示了冷冻干燥技术的奥秘。书中对冷冻干燥基本原理的讲解,从水的相变到真空环境下的升华,都解释得非常透彻。我特别喜欢书中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比如将冰晶比作微小的“气泡”,升华过程就像这些“气泡”直接变成了“蒸汽”逃逸。这种生动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食品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书中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食品,如水果、蔬菜、咖啡、茶叶等,在经过冷冻干燥后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工艺来获得更好的风味和口感。这让我了解到,冷冻干燥并非一成不变的工艺,而是可以通过精细的调控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关于设备的部分,书中对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冷冻干燥设备进行了介绍,并说明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设备工程师,但书中的介绍也让我对这些“高大上”的设备有了大致的了解,并认识到它们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本带领我探索食品科技的科普读物,它让我对食品的保存和加工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美味便捷的食品充满了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