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承办了“南部非洲工业化及中国与南部非洲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得到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的资助。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柯勤飞教授,外交部非洲司杨民大使,南非驻上海总领事陶博闻先生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非发展基金、南京大学、上海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国莫桑比克农业示范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还有《人民日报》、《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报、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联谊会、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林洋集团等企业界和媒体人士,以及来自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贝宁、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计60多人,出席了会议,就“南部非洲工业化的历史与现状、经验与教训”,“中国如何与南部非洲国家开展产能合作”,“个案研究及其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本报告刊登了部分与会嘉宾的论文,如外交部非洲司官员杨民大使在研讨上的致辞;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所长、上海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主任王健研究员的论文《“一带一路”视域中的中国与南部非洲的产能合作:机遇与挑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南的《中国与南部非产能合作的原则和路径》;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联谊总会会长褒姒海先生提供的《在非华商视野下的“南部非洲工业化”》。其余部分论文刊登于本中心另外一份出版物《非洲经济评论》(2017)。
舒运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兼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亚非洲》编辑委员会委员。著有《非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失败的改革——20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结构调整评述》、《非洲史研究入门》、《20世纪非洲经济史》、《南非现代化研究》、《非洲通史》、《非洲黑人文明》、《亚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研究》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60多篇,并在《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上发表多篇评论文章。
张忠祥,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主要有中非关系、中国对非洲外交、非洲历史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译)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两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目录
1舒运国2016年非洲经济述评
15杨民在“南部非洲工业化及中国与南部非洲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
21王健“一带一路”视域中的中国与南部非洲的产能合作:机遇与挑战31王南中国与南部非洲产能合作的原则和路径
48姒海在非华商视野下的“南部非洲工业化”
56胡雨霄郝睿
中非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麦肯锡《龙狮共舞》报告观点综述
69张忠祥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117[津巴布韦]塔坦达·普林斯·姆瓦罗沙·塞托韦著黄玉沛译
南非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报告
140[加纳]阿耶侬·弗里德里克·塔特斯著黄玉沛译 尼日利亚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报告
171赵亮宇译刘伟才校
非洲工业化的绿色发展(下)
——《2016年非洲经济报告》节选
205石海龙、张会杰、邢缘缘、王若琳、孙灿等整理
我期待《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动态的视角来理解非洲经济。与其说是静态的描述,我更倾向于看到报告如何捕捉经济发展的“瞬间”与“过程”。例如,2016-2017年期间,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影响非洲的经济表现?报告是否能够呈现出不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轨迹,是持续上升,还是有所起伏?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关于非洲私营部门的发展状况,包括创业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以及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入情况。私营部门是非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重要引擎,了解其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此外,我希望报告能深入探讨非洲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通讯)方面的进展,以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实际影响。这些“软硬”基础设施的改善,往往是解锁非洲经济潜力的关键。
评分对于《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我最看重的是其作为决策参考的价值。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超越学术性的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以及关注非洲发展的各方人士提供切实可行的洞见。报告中关于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进展,例如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的构建和初期运作情况,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这种区域合作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报告是否能够分析不同国家在参与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此外,我也期待报告能够对非洲的金融市场发展、包括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以及普惠金融的现状进行评估。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是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报告中关于非洲人力资本的投资,例如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也让我充满好奇,希望能够了解这些领域的投入与产出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撑经济的长期发展。
评分我抱着一种审慎而乐观的态度来阅读《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非洲经济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戏剧性,既有令人振奋的增长时期,也不乏挑战和波动。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如实反映这些复杂性,而不是一味地描绘美好前景。报告中关于非洲面临的宏观经济风险,例如通货膨胀、债务水平、汇率波动以及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是我特别关注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对这些风险的清晰评估,以及相关国家为应对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同时,我也关注报告对非洲在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以及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探讨。在当前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下,非洲经济如何在其发展进程中兼顾环境保护和气候韧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报告中关于非洲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转型以及服务业发展等领域的分析,也让我充满期待,希望能够了解这些关键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潜力。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脑海中浮现的并非刻板的数字和枯燥的图表,而是非洲大陆那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土地。封面设计虽朴实,却隐约透露出报告内容的厚重感,仿佛预示着一场深入的经济探索之旅。我被这份报告吸引,是因为我对非洲这片大陆的未来发展充满好奇,想了解在2016-2017这个关键时期,非洲经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在孕育着怎样的希望。我想知道,那些曾经被视为“潜力股”的国家,是否真正迎来了腾飞的曙光,还是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新的瓶颈。报告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宏观的视角,让我期待能够从宏观层面解读非洲经济的脉络,理解其增长的驱动力、面临的风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可能涉及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化表现。是哪些因素在推动某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另一些国家举步维艰?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这本报告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评分作为一名对非洲经济发展有长期关注的读者,我深切理解这份《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所承载的信息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系列深入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的宏观数据,而是能够细致剖析特定国家或特定行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例如,尼日利亚的石油经济转型、肯尼亚的科技创新浪潮、埃塞俄比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南非的经济结构性调整,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希望报告能够深入挖掘这些案例背后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探讨是哪些政策、制度或外部因素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我也关注报告中对于非洲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年轻劳动力市场的分析。这些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们往往是孕育新机遇或带来新挑战的根源。此外,报告中关于非洲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化,以及其与主要贸易伙伴(如中国、欧盟、美国)之间关系的演变,也都是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的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