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

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舒运国,张忠祥 著
图书标签:
  • 非洲经济
  • 经济发展
  • 非洲
  • 发展报告
  • 2016-2017
  • 经济分析
  • 区域经济
  • 发展中国家
  • 经济政策
  • 国际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130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833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8
字数:241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7年6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承办了“南部非洲工业化及中国与南部非洲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得到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的资助。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柯勤飞教授,外交部非洲司杨民大使,南非驻上海总领事陶博闻先生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非发展基金、南京大学、上海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国莫桑比克农业示范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还有《人民日报》、《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报、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联谊会、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林洋集团等企业界和媒体人士,以及来自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贝宁、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计60多人,出席了会议,就“南部非洲工业化的历史与现状、经验与教训”,“中国如何与南部非洲国家开展产能合作”,“个案研究及其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本报告刊登了部分与会嘉宾的论文,如外交部非洲司官员杨民大使在研讨上的致辞;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所长、上海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主任王健研究员的论文《“一带一路”视域中的中国与南部非洲的产能合作:机遇与挑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南的《中国与南部非产能合作的原则和路径》;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联谊总会会长褒姒海先生提供的《在非华商视野下的“南部非洲工业化”》。其余部分论文刊登于本中心另外一份出版物《非洲经济评论》(2017)。



作者简介

舒运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兼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亚非洲》编辑委员会委员。著有《非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失败的改革——20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结构调整评述》、《非洲史研究入门》、《20世纪非洲经济史》、《南非现代化研究》、《非洲通史》、《非洲黑人文明》、《亚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研究》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60多篇,并在《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上发表多篇评论文章。


张忠祥,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主要有中非关系、中国对非洲外交、非洲历史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译)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两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目录

目录

1舒运国2016年非洲经济述评

15杨民在“南部非洲工业化及中国与南部非洲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

21王健“一带一路”视域中的中国与南部非洲的产能合作:机遇与挑战31王南中国与南部非洲产能合作的原则和路径

48姒海在非华商视野下的“南部非洲工业化”

56胡雨霄郝睿

中非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麦肯锡《龙狮共舞》报告观点综述

69张忠祥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117[津巴布韦]塔坦达·普林斯·姆瓦罗沙·塞托韦著黄玉沛译

南非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报告

140[加纳]阿耶侬·弗里德里克·塔特斯著黄玉沛译 尼日利亚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报告

171赵亮宇译刘伟才校

非洲工业化的绿色发展(下)

——《2016年非洲经济报告》节选

205石海龙、张会杰、邢缘缘、王若琳、孙灿等整理



《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水资源管理:挑战与适应策略研究》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非洲次撒哈拉地区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严峻挑战及其区域适应策略的构建与实践。全书基于气候科学、水文学、环境经济学及区域发展研究的多学科交叉视角,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国际发展机构、科研人员及关注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与行动指南。 第一部分:气候变化对非洲水循环的深层影响 本部分聚焦于气候变暖对非洲大陆水文系统的多尺度、非线性影响。 第一章:全球气候模式变异与非洲降水格局重塑 本章首先回顾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模式(如ENSO、PDO、印度洋偶极子等)的长期演变趋势,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宏观气候驱动因子如何作用于非洲大陆。通过对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和高分辨率气候模型(CMIP6)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非洲不同生态区域(如萨赫勒、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降水总量、降水强度及季节性分布的显著变化。特别关注了极端降水事件(如洪水和暴雨)频率的增加,以及长期干旱时段的延长和空间蔓延趋势。详细讨论了水汽输送路径、对流层环流变化对区域性降水极值的影响机制。 第二章:地表水与地下水系统的耦合响应 本章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如何通过蒸散发速率的改变、地表径流模式的调整,进而影响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湿地)的补给与存续。重点分析了尼罗河上游、乍得湖流域以及津巴布韦等内陆河流系统的流量季节性波动与长期枯竭风险。此外,对地下水系统的响应进行了专门阐述。气候变化导致的地下水补给量下降、地下水位持续降低(特别是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以及过量开采加剧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危机。通过同位素水文学方法和地下水模型模拟,评估了气候驱动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区域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制约。 第二章:冰川消融与高海拔水塔的存亡 本章聚焦于非洲大陆高海拔地区的“水塔”——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和鲁文佐里山脉的冰川退缩现象。通过遥感监测数据和实地测量,量化了过去三十年冰川体积的损失率,并预测了未来数十年内这些冰川消失的时间点。阐述了冰川融水初期对下游河流流量的短期刺激效应,以及长期来看,冰川完全消失后对依赖冰雪融水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区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第二部分:水资源短缺与区域冲突风险 本部分将水资源压力与社会经济、地缘政治因素相结合,分析了气候变化如何转化为社会脆弱性和区域冲突的驱动力。 第三章:农业灌溉需求激增与粮食安全脆弱性 非洲农业对雨水依赖度极高,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不确定性直接冲击了传统耕作模式。本章详细分析了温度升高和蒸散发增加如何提高作物的需水量,以及灌溉需求的结构性增长。研究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粮食作物(玉米、高粱、木薯)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变化。通过对主要灌溉区(如尼日尔河三角洲、奥卡万戈三角洲周边)的案例研究,评估了水资源分配不均如何加剧农村贫困和粮食不安全水平。 第四章:城市水务系统压力与卫生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非洲城市面临着双重水安全挑战:一方面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不稳定;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和人口密度增加带来的需求激增。本章探讨了城市洪涝风险(由极端降水引起)与长期缺水并存的“水文悖论”。分析了城市供水系统(包括非正规住区的供水)在气候冲击下的脆弱性,以及水传播疾病(如霍乱、伤寒)风险的上升趋势。 第五章:跨界水资源治理的冲突潜能 非洲是世界上跨境河流系统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等水系涉及多个国家的主权与发展利益。本章运用冲突理论和制度分析方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导致的河流径流变化如何加剧现有水资源分配争端。重点分析了上游国家水坝建设与下游国家用水安全的博弈,以及在多边水资源合作框架(如尼罗河水资源开发组织)中,气候不确定性对建立公平、可持续共享机制的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适应策略、技术创新与政策框架 本部分着眼于“如何应对”,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证据的适应性管理策略和区域合作机制。 第六章:气候智能型水资源管理(CIWM)框架 本章系统介绍了气候智能型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原则和技术路径。强调了从“基于供给”的管理模式向“基于需求与韧性”的模式转变。具体技术包括:推广耐旱作物品种、优化灌溉调度技术(如滴灌、传感器监测)、发展雨水收集与微型水利工程。在区域层面,倡导建立气候敏感型的洪水预警系统和干旱响应机制。 第七章:生态系统为本的适应(EbA)路径 本章论述了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关键作用。重点分析了湿地恢复、河流廊道管理以及森林保护在涵养水源、调节洪水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协同效益。通过对赞比亚卢安瓜河谷和埃塞俄比亚高地水土保持项目的评估,展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增强区域水安全韧性方面的长期价值。 第八章:投融资机制与区域治理创新 成功的适应行动需要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治理结构。本章探讨了吸引气候融资(如绿色气候基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的策略。同时,分析了地方社区在水资源决策中的参与机制(社区水务管理),并提出了加强次区域经济共同体(如ECOWAS, SADC)在跨界水资源规划中合作的制度性建议,以期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具气候适应力的非洲水安全治理新格局。 结论:走向韧性与共享的非洲水未来 总结全书核心发现,强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非洲水资源治理必须摒弃孤立应对的思维,转向基于区域合作、技术创新与生态优先的综合性、前瞻性战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期待《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动态的视角来理解非洲经济。与其说是静态的描述,我更倾向于看到报告如何捕捉经济发展的“瞬间”与“过程”。例如,2016-2017年期间,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影响非洲的经济表现?报告是否能够呈现出不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轨迹,是持续上升,还是有所起伏?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关于非洲私营部门的发展状况,包括创业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以及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入情况。私营部门是非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重要引擎,了解其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此外,我希望报告能深入探讨非洲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通讯)方面的进展,以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实际影响。这些“软硬”基础设施的改善,往往是解锁非洲经济潜力的关键。

评分

对于《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我最看重的是其作为决策参考的价值。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超越学术性的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以及关注非洲发展的各方人士提供切实可行的洞见。报告中关于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进展,例如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的构建和初期运作情况,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这种区域合作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报告是否能够分析不同国家在参与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此外,我也期待报告能够对非洲的金融市场发展、包括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以及普惠金融的现状进行评估。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是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报告中关于非洲人力资本的投资,例如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也让我充满好奇,希望能够了解这些领域的投入与产出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撑经济的长期发展。

评分

我抱着一种审慎而乐观的态度来阅读《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非洲经济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戏剧性,既有令人振奋的增长时期,也不乏挑战和波动。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如实反映这些复杂性,而不是一味地描绘美好前景。报告中关于非洲面临的宏观经济风险,例如通货膨胀、债务水平、汇率波动以及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是我特别关注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对这些风险的清晰评估,以及相关国家为应对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同时,我也关注报告对非洲在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以及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探讨。在当前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下,非洲经济如何在其发展进程中兼顾环境保护和气候韧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报告中关于非洲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转型以及服务业发展等领域的分析,也让我充满期待,希望能够了解这些关键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潜力。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脑海中浮现的并非刻板的数字和枯燥的图表,而是非洲大陆那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土地。封面设计虽朴实,却隐约透露出报告内容的厚重感,仿佛预示着一场深入的经济探索之旅。我被这份报告吸引,是因为我对非洲这片大陆的未来发展充满好奇,想了解在2016-2017这个关键时期,非洲经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在孕育着怎样的希望。我想知道,那些曾经被视为“潜力股”的国家,是否真正迎来了腾飞的曙光,还是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新的瓶颈。报告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宏观的视角,让我期待能够从宏观层面解读非洲经济的脉络,理解其增长的驱动力、面临的风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可能涉及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化表现。是哪些因素在推动某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另一些国家举步维艰?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这本报告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评分

作为一名对非洲经济发展有长期关注的读者,我深切理解这份《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所承载的信息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系列深入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的宏观数据,而是能够细致剖析特定国家或特定行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例如,尼日利亚的石油经济转型、肯尼亚的科技创新浪潮、埃塞俄比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南非的经济结构性调整,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希望报告能够深入挖掘这些案例背后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探讨是哪些政策、制度或外部因素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我也关注报告中对于非洲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年轻劳动力市场的分析。这些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们往往是孕育新机遇或带来新挑战的根源。此外,报告中关于非洲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化,以及其与主要贸易伙伴(如中国、欧盟、美国)之间关系的演变,也都是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的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