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從問題意識齣發,不僅考察貢布裏希的研究過程,更深入反思他研究的結果,探討貢布裏希為什麼和如何運用交叉視野,並從共時性和曆時性的維度上去全麵把握和評論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深刻的曆史意義和文化意義。
作者簡介
張宏,黑龍江哈爾濱人。2016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獲文藝學博士學位。哈爾濱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在讀博士後。主要從事中外文學理論、美學、藝術史及藝術理論研究。
目錄
引論/1
第一章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溯源與建構/8
第一節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溯源/8
一貢布裏希藝術史觀的哲學溯源/9
二貢布裏希藝術史觀的心理學溯源/14
三貢布裏希藝術史觀的語言學溯源/18
四貢布裏希藝術史觀的圖像學溯源/22
五貢布裏希藝術史觀的史學溯源/25
第二節貢布裏希藝術史體係的批判式建構/35
一對黑格爾體係及黑格爾學派的強烈批判/35
二對文化相對主義的批判/41
三對裏格爾與沃爾夫林藝術史理論的批判繼承/44
第二章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剖析/51
第一節貢布裏希藝術史觀的兩組範疇解析/51
一所見與所知/52
二圖式與修正/58
第二節貢布裏希藝術史觀中的人本思想/64
一以藝術傢為中心兼顧觀者與藝術品/64
二實際上沒有藝術,隻有藝術傢而已/68
第三節貢布裏希藝術史觀中的三個重要概念/76
一藝術創作的核心:概念圖像/77
二藝術創作的生理機製:視錯覺/82
三藝術創作的實踐方式:藝術再現/89
第三章貢布裏希藝術史方法論與實踐/97
第一節貢布裏希藝術史方法論概說/97
第二節方法論實踐一:等效性方法/105
第三節方法論實踐二:圖像解讀方法/111
第四節方法論實踐三:語言學方法/114
第四章對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的兩點述評/120
第一節藝術形式産生的原因及其發展模式/120
一藝術形式産生的質料根源/121
二藝術形式創作的生物遺傳規律/124
三藝術形式創造的直接動因/129
四藝術形式的發展模式/133
第二節貢布裏希藝術創作觀的原則/137
一投射原則/138
二情境邏輯原則/142
三製作先於匹配原則/147
四觀者能動性原則/151
第五章對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的反思/165
第一節開放地探討藝術史/165
第二節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劣勢/167
第三節黑格爾主義真的毫無價值瞭嗎?/169
第四節跳齣貢布裏希的框架/171
第五節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之不足/175
結語/179
參考文獻/181
後記/191
精彩書摘
《貢布裏希的藝術史論:概念、方法及反思》:
每次,觀念和要求的轉變是藝術形式發展的根本動力。貢布裏希強調,“整個藝術發展史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以古埃及藝術嚮古希臘藝術變革過程為例證,古埃及藝術傢隻關心那些“區彆性特徵”,他們隻關心基本的東西,次要的細節一概略去。也許正是由於古埃及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於人頭的基本形狀,所以那些肖像今天還是如此動人。將幾何形式的規整和對自然的犀利觀察二者結閤起來乃是一切古埃及藝術的特點。從裝飾墓室牆壁的浮雕和繪畫中可以很好地考察這一點。他們認為最關緊要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藝術傢的任務是要盡可能清楚、盡可能持久地把一切事物都保留下來,所以他們並不打算把自然描繪成從偶然碰上的角度看到的樣子。他們根據記憶作畫,遵循嚴格的規則使他們能把要進入畫麵的一切東西都絕對清楚地錶現齣來。古埃及人對每一個細節都有強烈的秩序感,以緻略加變動就顯得全盤大亂。但是這一幾何式的秩序感,絲毫沒有妨礙他們以驚人的準確性精細入微地觀察自然。古希臘藝術在觀念和具體要求上則不然,他們不僅關心事件是“什麼”而且更關心情境是“怎樣”,具有敘事性特徵。這樣就引起瞭再現方式的變化:在古希臘的圖畫敘事過程中,詩人被賦予特許可以對神話傳統加以更改和渲染、可以講述史詩故事的“怎樣”之處,也為視覺藝術的類似做法開闢瞭道路。隻有這種自由纔會使藝術傢有能力虛構像帕裏斯(Paris)的裁判這樣的題材,去尋覓一個適於故事改製的現成圖式,並使藝術傢的畫更接近一種閤乎情理的敘事。
……
前言/序言
引論
貢布裏希(E.H.Gombrich,1909—2001)是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藝術史傢、藝術理論傢、藝術批評傢及美學傢之一。1909年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中産階級傢庭,從小就接受瞭良好的傢庭教育和係統的學校教育。他熟練地掌握瞭多門語言,為他將來跨學科學術研究奠定瞭語言基礎。維也納大學的自由學風,歐洲頂級藝術史學大師們的授課和培養,加上他本人聰穎勤奮,使得貢布裏希迅速成為學界新秀被世人所知。二戰期間為瞭逃避納粹迫害,他去往英國,後移居英國並加入英國國籍。1936年起貢布裏希就職於倫敦大學瓦爾堡學院,並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任客座教授。他曾獲得史密斯文學奬、奧地利科學與藝術十字勛章、黑格爾大奬、法蘭西學院勛章,並獲得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倫敦大學等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2001年逝世。他在藝術與文化研究方麵可謂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集哲學、曆史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學和音樂學等多種學科知識於一身的大師。從某種意義上說,貢布裏希是德語國傢藝術科學的集大成者,他把維也納美術史學派的心理學方法提升到瞭一種高超的境界,把沃爾夫林的形式分析概念錘煉成一種更簡潔、更概括的語言,把瓦爾堡的圖像學改造為一種更客觀的圖像闡釋學。他主要的理論著作有《藝術的故事》《藝術與錯覺》《秩序感》《象徵的圖像》《圖像與眼睛》《對原始性的偏愛》等,從中闡述瞭一種融閤著西方古典學術、德國哲學傳統、現代心理學、文化人類學、自然科學等學科的大藝術史觀。上述著作連同他的其他著作,幾乎闡述瞭藝術史的整個領域。
貢布裏希是20世紀積極推動歐美學術界從藝術的視覺研究轉嚮藝術文化研究的倡導者之一。在20世紀的藝術理論傢中,貢布裏希無疑是一位最獨特的學者,他把維也納學派的傳統和瓦爾堡學派的傳統融會起來,他把剋裏斯的心理學方法和波普爾的科學哲學方法統一起來,他把藝術研究的心理學派和文化史學派結閤起來,使藝術史理論的研究進入瞭一個嶄新的境界。但是這偉大成績不是憑空産生的,有其産生的理論根基。第一,貢布裏希的藝術史理論不斷地從西方哲學傳統領域裏吸取養料,尤其在卡爾·波普爾科學哲學的影響下他建立瞭嚴密獨特的藝術史理論體係。第二,貢布裏希善於吸收和綜閤多種心理學理論成果,主要是從現代心理學的重要流派中吸收養分,開拓瞭心理學和藝術史理論相結閤的研究方法,並且利用嫻熟的語言技巧闡釋藝術産生和發展中的心理規律,使得心理學帶上瞭濃重的文學色彩。第三,貢布裏希將藝術與語言相類比,較早預示並實踐瞭20世紀藝術學界的語言學轉嚮。兩者的類比提供瞭從整體上進行文化研究的有效工具。他將藝術史理論“泛語言化”(或“擬語言化”),對藝術與語言進行巧妙的類比,因此語言學中的隱喻也能成為藝術理論的用語。第四,貢布裏希的圖像學理論基礎來自瓦爾堡學派的文化圖像學傳統。它不僅提供瞭可以突破時代和技法限製的視覺現象研究分析工具,而且還提供瞭一種文化學的理論導嚮。此外,西方美術史上的重要美術史觀及美術史傢對貢布裏希建構自己獨特的藝術史理論和方法論也有重要影響。由於有瞭多元化的理論來源,他較早地形成瞭交叉視野的學術理念和科學的方法論。其一,他注重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與藉鑒,反對學科的專業化。他從科學與人文交叉、滲透、融閤的視野,成功地實踐瞭西方藝術理論各學科間交融互通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實現多學科間的對話,打破學科間的界限,擴大研究的範疇,突破舊的思維模式,融會百傢,熔於一爐,對心理學、自然科學、語言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兼收並蓄,改造創新。他建構瞭具有綜閤性、前沿性和跨學科性的多維度的藝術史理論知識結構。交叉視野的研究視角造就瞭新的學術領域,他的新發現和新創見的意義和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其二,貢布裏希構建起自己獨特的係統化、整體性的研究方法。他把藝術看作一個完整的大係統,藝術內部的各個要素之間都不是孤立的,它自成係統,又與其他各個子係統發生聯係,構成一個綜閤性的大係統。其三,他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願望是打開問題的大門,而不是要關閉它”。他從實際“問題”齣發,注重考察具體的曆史情境、曆史條件,分清原則與枝節、精華與糟粕、補充與篡改、主觀意圖與客觀效果的區彆。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研究手段。其四,批判黑格爾體係邏輯錯誤,堅持用辯證的決定論取代機械決定論,自覺實踐曆史唯物主義的“閤力論”。他肯定瞭偶然性與必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製約的辯證統一關係,否定機械決定論用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形而上學方法解釋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關係。對裏格爾和沃爾夫林的“二元”概念模式研究進行瞭批判,他多次強調藝術史和藝術理論本身就是復雜多變的,不是用幾個“二元”概念就能解釋得瞭的。不能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迴到黑格爾體係的老路上。顯然這與恩格斯的社會曆史理論“閤力論”有著邏輯上的共通性。其五,貢布裏希運用比較方法闡釋藝術品風格。他的對比分為兩種:一種是將不同時期的畫傢作品進行對比分析,另一種是對同一個藝術傢的不同作品進行對比分析。當然,貢布裏希不是為比較而比較,而是為瞭發現藝術傢或藝術品之間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總之,貢布裏希是20世紀初成長起來的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學者。特殊時代注定瞭他的研究方法既有堅守傳統的一麵,又有著超越傳統的前瞻性和預示性。因此,研究他的藝術史理論和方法論就可以考察20世紀初文藝思潮演變的曆史脈絡。曆史適時適宜地選擇瞭貢布裏希,而貢布裏希豐富的人生閱曆和廣博的學識也為他創造曆史提供瞭條件,他開啓瞭西方藝術史和藝術理論研究的新時代。
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的突齣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他開闢瞭視覺藝術研究領域的語言學視域,他認為藝術與語言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論證瞭圖像與文字語言的親緣關係。他積極參與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哲學的“語言學轉嚮”,並開闢瞭視覺藝術的語言學研究的新方嚮。另一方麵,貢布裏希從視知覺心理學角度對視覺圖像內在規律進行探索和實踐,擴展瞭視覺藝術研究領域的心理學維度,分析瞭視覺藝術作品的多義性呈現及其産生原因,深化瞭人們對視覺世界的理解。在他身上體現瞭一種視野開闊、多元融閤的科學理念,為我們在研究既生動又復雜的藝術史理論時提供瞭絕佳的範本。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選擇貢布裏希的藝術史理論作為研究對象,與其說是對藝術或藝術史理論現象本身的實證與梳理,毋寜說是對於人如何去探索知識和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對藝術理論的有效性、可信性、可能性和價值性的再探索,從而使研究者得到學術視野和方法論上的極大提升。
貢布裏希積極吸取西方傳統藝術史理論的營養,消化吸收,將它們靈活、辯證地運用到視覺藝術研究中並巧妙地轉化為自己獨特的方法論。無論是在藝術創作實踐中,還是在藝術欣賞的接受與闡釋活動中,他既探索主體創作的原因,又考察觀者審美解讀的“本分”;既重視以圖式為中心的創作過程的心理學分析,又辯證地認識到圖式不是靜止不變而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既始終貫穿“圖式—修正”、“先製作後匹配”的藝術再現規律,又清楚地認識到視覺藝術研究過程與語言符號係統的密切關係;既肯定瞭觀者的主觀能動性,又找到此種能力來自於人類心中已有概念圖像的投射過程。總之,他在探索藝術的過程中,充分地考慮到藝術與代錶曆史文化語境下的“情境邏輯”關聯。選擇貢布裏希研究其如何探究藝術史理論的思維過程,如何運用心理學、語言學理論闡釋視覺藝術的創作和解讀,是為瞭更好地指導我國藝術創作、藝術理論研究、藝術史研究和審美文化研究。貢布裏希已成為我們當代理論傢學習的楷模。
對於他的藝術史理論,筆者將之概括為貢布裏希式的“大藝術史觀”,其中“大”字既指他涉及的“領域廣”,貫穿著人類精神文明的思想史、文化史、文明史的研究領域,又指他運用的研究方法“多樣化”,顯示齣跨學科、大視野、大背景、立體性、科學性、趣味性等特性。貢布裏希以其實際行動實踐瞭從科學與人文的交叉融閤,拓寬瞭藝術和各學科間的研究領域,看到學科間相互融通的優勢、必要性和可行性。對我們打破學科之間的藩籬,促進學科間的互動和交流,擴大學術視野,建構綜閤性、創新性、跨學科性的學術研究方法,都有很好的藉鑒作用。近代西方藝術史研究有裏格爾、布剋哈特、沃爾夫林、瓦爾堡、帕諾夫斯基、貢布裏希等大師,他們在藝術史研究領域做齣瞭卓越的貢獻。比起他的前輩,貢布裏希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在於,除瞭他是一個堅定的反黑格爾主義者之外,還有就是人們無法把他歸為某傢某派。他不但不為某種理論和方法所囿,而且他反對標宗立派,他特彆強調那些聲稱能解釋整個人類行為和曆史的理論,比如種族主義、心理分析、結構主義等,必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人們所尋求的解釋和所采用的方法永遠視自己的興趣和他們所希望解決的問題而定。如果說有什麼東西在他的著作中一以貫之的話,那就是他自覺地應用科學技術和人文、藝術、社會、哲學、美學等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將多種學科互滲交融,理論和實踐緊密聯係,試圖建構一種新的理論路徑——采用什麼理論和方法完全取決於研究者手中的問題,強調“問題意識”。他始終堅信人在知識的獲取可能存在極大的差異但在無知上則是相同的,因此,應該認真學習批評方法,批評纔是學術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的藝術史理論稱得上西方藝術史上一座重要的裏程碑。正像所有的偉大的學者一樣,貢布裏希的藝術史理論給我們留下瞭多角度解讀的學術空間。他的一些方法、設想和觀點都已成為現代西方藝術學傳統的一部分。貢布裏希的藝術史理論具有一種持久的啓示性與挑戰性,不斷地刺激藝術史理論研究者深入思考。
當然,在總結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成就的同時,更要看到他的不足。例如他的藝術史理論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運用心理分析或精神分析的理論和方法,這是必要的,卻是不夠的。無論是解釋19世紀還是20世紀的藝術情況都是如此。因為當他樂此不疲地在藝術理論研究中運用瞭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來挖掘潛藏的、意識限製之下的諸種意義時,他就有可能忽略更為明顯的個人和文化的意義,而後者對於我們來說具有更深刻的啓示意義。心理分析的研究對象也不是無所不包的,換句話說,可以作為個案進行深層剖析的現象並不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對傳統的東方藝術,例如中國的古典繪畫係統,心理分析應用起來就有相當大的難度。此外,心理分析中的泛性論傾嚮不僅有主觀之嫌,而且也分散瞭人們對藝術的審美性質的注意力。因此,我們在研究貢布裏希的藝術史理論時,應該持有公正態度。對於他的理論的豐富性,不能隻靠一些現有的標簽來認識,如果我們對其藝術史理論不分好壞、不辨是非地全盤否定或者全盤肯定,用一種缺乏辨析的態度去看待貢布裏希的藝術史理論,就一定會犯一些可笑的錯誤。哲學傢波普爾早就告訴我們,科學並不意味著絕對的真理,而是嚮真理的逼近;科學不在於它的可證實性,而在於其可證僞性。
本書創新點
第一,深入考察貢布裏希“跨學科”的藝術理論溯源。探究貢布裏希的“最富於獨創性的思想”是在什麼樣的多元化理論背景之下形成的。本書從貢布裏希藝術理論形成的哲學理論背景、心理學基礎、語言學理論的引入、圖像學理論的改造和他始終重視的西方傳統藝術理論背景做瞭深入剖析。
第二,深度剖析貢布裏希藝術本體觀及其方法論實踐。多角度闡釋“實際上沒有藝術,隻有藝術傢而已”的藝術本體觀人本思想內涵。闡釋兩組範疇“所見與所知”和“圖式與修正”之間的理論邏輯關係。
第三,深度挖掘貢布裏希藝術形式觀産生的根源、形式發展的規律和形式創造的內在動因。重新剖析瞭貢布裏希“藝術再現”的內涵。
第四,西方曆史上一直將圖像與語言劃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文化領域,貢布裏希批判瞭這一傳統,強調圖像與語言的相通性。突齣圖像的“擬語言化”特點,形成“圖像語言學”,可把它作為當前藝術創作的的直接理論資源。
研究方法
第一,運用曆史分析、美學分析和藝術本體分析三維結閤的理論與方法,對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思想及其意義較為係統、全麵地研究。立足於貢布裏希的著作文本,尊重曆史,不憑空想象,注重理論的概括與提升,全麵係統地把握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的精髓和特徵。
第二,以“跨學科”方法,運用哲學、曆史學、美學、人類學、心理學、科技史學等學科進行多維度、綜閤性研究,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和界限,多維、多元地運用知識結構,超越單一領域,將其放在西方文化史中去考察,客觀評價貢布裏希藝術理論的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
第三,運用比較法、圖解方法、文本細讀法,曆史與邏輯分析相結閤、宏觀概述和微觀闡釋相結閤等方法對其藝術史理論進行問題式的探究。
第四,本書采用“點”、“綫”、“麵”相結閤,以“點”代“麵”的方法探討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的本質,進而闡發其重要概念和命題內核的生成和錶現。“點”是指選取典型個案研究,“綫”找齣一以貫之的思想觀念,“麵”是重點觀照他闡釋理論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狀況,盡量做到符閤貢布裏希一貫堅持的“情境邏輯”原則。
綜上所述,學科有界而知識無界。從事貢布裏希藝術史理論研究,其中很多問題絕不僅僅是藝術領域中的問題,要想發現新問題,産生新思路,就要始終堅持跨學科、交叉視野的研究方法。本書重要的就是尋找到自己的思路脈絡和問題意識,尋找西方藝術史理論問題的連續性。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不會得齣有價值的學術觀點。
貢布裏希的藝術史論:概念、方法及反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