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軍 敖德薩故事》是俄國“沉默派大師”伊薩剋·巴彆爾的代錶作。
《騎兵軍》是1920年巴彆爾以戰地記者的身份跟隨蘇維埃紅軍進攻波蘭,並根據徵戰經曆創作的一係列短篇小說。有戰場速寫,有軍旅故事,是關於人類社會文明與暴力、徵服與抵抗、殺戮與死亡的鮮活記錄。
在《敖德薩故事》中,作者用絢爛的語言、激越的筆調描寫瞭作者的故鄉、黑海海濱城市敖德薩的市井百態,種種奇人異事在巴彆爾筆下呼之欲齣,全書既洋溢著世俗的苦樂悲喜,又流淌著苦難的黑色詩意,傳達的體驗直抵人心。堪稱是又一部尚未被國內讀者認識的俄羅斯文學經典。
伊薩剋·巴彆爾(Исаак Бабель)
1894—1940
猶太裔俄國作傢,生於敖德薩。蘇俄國內戰爭時期曾參加布瓊尼騎兵師。作品構思獨特,長於刻畫生活細節。以短篇小說集《騎兵軍》《敖德薩故事》躋身世界文學巨匠之列。1939年被誣為間諜,被秘密處決,20世紀50年代恢復名譽。
戴驄
本名戴際安,江蘇蘇州人。1956年開始發錶譯作,長期在齣版界從事外國文學的編輯和翻譯工作,被中國翻譯傢協會授予“資深翻譯傢”榮譽稱號。譯有屠格涅夫、蒲寜、左琴科、布爾加科夫、阿赫瑪托娃等諸多俄語文學大師作品,獲得俄羅斯作協頒發的高爾基奬章。
我從不覺得能用字數判斷文章......但看完巴彆爾的,我覺得我還能更凝練些。
——海明威
它具有音樂性的風格,與幾乎難以形容的殘忍的場麵描寫形成瞭鮮明的對照。
——博爾赫斯
一位俄語的魔術師誕生瞭。
——康·格·帕烏斯托夫斯基
巴彆爾的雄文,似閃電,似不眨眼的目擊者。
——約翰·厄普代剋
騎兵軍
泅渡茲勃魯契河 / 3
諾沃格拉德的天主教堂 / 6
傢書 / 10
戰馬後備處主任 / 16
潘·阿波廖剋 / 19
意大利的太陽 / 28
基大利 / 33
我的第一隻鵝 / 37
拉比 / 42
通往布羅德之路 / 46
機槍車學 / 49
多爾古紹夫之死 / 53
二旅旅長 / 58
薩什卡·耶穌 / 61
馬特韋·羅季奧內奇·巴甫利欽柯傳略 / 67
科齊納的墓葬地 / 74
普裏紹帕 / 76
一匹馬的故事 / 78
政委康金 / 83
小城彆列斯捷奇科 / 88
鹽 / 92
夜 / 97
阿弗尼卡·比達 / 101
在聖瓦倫廷教堂 / 109
騎兵連長特隆諾夫 / 114
兩個叫伊凡的人 / 122
一匹馬的故事續篇 / 130
寡婦 / 132
劄莫希奇市 / 137
叛變 / 141
契斯尼基村 / 146
戰鬥之後 / 151
歌謠 / 156
拉比之子 / 160
韆裏馬 / 163
吻 / 170
敖德薩故事
敖德薩 / 179
國王 / 185
此人是怎樣在敖德薩起傢的 / 193
父親 / 204
哥薩剋小娘子 / 215
帶引號的公正 / 223
日薄西山 / 230
弗羅伊姆·格拉奇 / 243
養老院的末日 / 249
卡爾-楊剋利 / 259
我的鴿子窩的故事 / 269
初戀 / 282
童年·與祖母相處的日子 / 290
在地下室裏 / 297
醒悟 / 308
德·葛拉索 / 317
我的第一筆稿費 / 322
莫泊桑 / 333
路 / 343
“伊凡和瑪麗婭號” / 352
綫與色 / 366
Ø 星星重又升起
20世紀50年代,有個蘇聯作傢代錶團訪問美國,團長是位大名鼎鼎的作傢,蘇美作傢座談時,有位美國作傢問這位團長,何以長久不見巴彆爾發錶新作,也不見有關他的報道,他怎麼瞭?團長迴答說,巴彆爾挺好,我此次訪美前夕,還在蘇聯作協見到他,交談瞭好一會兒,他正在埋頭寫一部長篇小說。美國作傢見團長如此迴答,便把話題轉到彆的事上去瞭,因為他風聞巴彆爾已不在人世,死於肅反運動。這位大名鼎鼎的蘇聯作傢所編造的這個活靈活現的謊言成瞭笑柄,不僅在美國,更在後來的蘇聯。
1953年斯大林撒手人寰後,蘇聯政府恢復瞭巴彆爾的名譽,世人方漸漸得知巴彆爾於1937或1938年被捕,罪名是“積極參與反蘇的托洛茨基組織的活動”,並充當“法國和奧地利政府的間諜”,在嚴刑拷打下,巴彆爾違心地承認瞭對他的莫須有的指控,但他在最後的陳述詞中申訴自己無罪。他說:“我是無辜的,我從未做過間諜。我對任何反蘇行動一直持反對態度??我隻請求一件事,讓我完成我的作品。”這個請求是天真的。他於1940年(愛倫堡在其迴憶錄中說是1941年)1月27日淩晨在蘇聯內務部盧布揚諾夫監獄(一說是西伯利亞監獄)中被槍決。終年四十七歲。
巴彆爾於1938年發錶瞭一篇對高爾基的簡短頌文後,就此在蘇聯文壇銷聲匿跡。他入獄後,他的作品包括他的名字在蘇聯被全部、徹底地封殺。後人大都已不知道世上曾有過一位名叫伊薩剋·埃曼努依洛維奇·巴彆爾的猶太作傢以及他寫的作品瞭。然而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初,巴彆爾在蘇聯是最引人注目的作傢之一。
他所以引人注目,首先因為他的兩個短篇小說集《騎兵軍》和《敖德薩故事》以及其他短篇小說無論就內容和形式而言,都有鮮明的個性,用愛倫堡的話說:“巴彆爾不與任何人類似,任何人也無法類似於他。他永遠按自己的方式寫自己的東西。”眾所周知,當時的蘇聯作品往往隻見森林,不見樹木,獨獨巴彆爾把作傢的觀察力投注到具體的樹木上。他以最嚴格意義上的現實主義手法(他的小說中有不少真人真事,甚至連姓名都是原封未動的)描繪戰爭中的士兵;不但寫他們把獻身革命事業作為一切的前提,而且淋灕盡緻地刻畫瞭他們身上人性的一麵,而這種人性有時是被殘酷的戰爭環境扭麯和病態化瞭的,他還雜以抒情的筆觸,描寫他們在長年纍月飢腸轆轆的行軍途中對幸福、和平與愛情的渴望。所以他筆下的主人公不是公式化的人物,而是瑕瑜兼備的活生生的人,真實的人。其次,巴彆爾的文體樸質無華,而又鮮活無比,用巴彆爾自己的話說,他的作品的語言“必須像戰況公報或銀行支票一樣準確無誤”。他的作品洗練、簡潔,沒有浮泛之筆,寥寥數句便勾勒齣瞭一個形神兼備的人物,塑造齣瞭一個色彩鮮明的性格。他隻需兩三頁的篇幅就可寫齣彆人需要一本書來寫的東西。能達到這樣境界的作傢,不少人認為除海明威外,恐怕隻有巴彆爾瞭。海明威讀過巴彆爾的作品,1936年他在一封信中說:“自從巴彆爾的第一篇小說譯成法語起,我便知道瞭巴彆爾,讀過他的《騎兵軍》,我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喜歡他作品的還有馬雅可夫斯基、愛倫堡和高爾基。高爾基於1926年對法國作傢安德烈·馬爾羅說,巴彆爾是俄羅斯當代最卓越的作傢。由此可見,他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文壇的“一顆耀眼的明星”(約翰·厄普代剋語)。
巴彆爾是個有春潮般旺盛活力的人,然而他又生性愛靜,“竭力迴避過於糾纏他的崇拜者”,“閉戶不齣,過著鼴鼠般的生活”(愛倫堡語),然而這個“離群索居”的人還是陷入瞭30年代後期蘇聯政治生活中齣現的肅反擴大化的噩夢。這顆明星就此隕落瞭,但是他的作品卻有巨大的生命力。1957年,他的《騎兵軍》及其他作品重新在蘇聯齣版,並譯成瞭二十多種文字,在蘇聯及國外廣為流傳,摺服著越來越多的讀者。1986年,意大利《歐洲人》雜誌選齣一百位世界最佳小說傢,巴彆爾名列第一。
2001年11月,美國諾頓齣版公司齣版瞭由巴彆爾的女兒娜塔莉婭經長年不懈的努力編輯而成的《伊薩剋·巴彆爾全集》。這個集子匯集瞭巴彆爾所寫的全部短篇小說、兩個劇本、日記、新聞報道及其他文稿,厚達一韆頁。《伊薩剋·巴彆爾全集》震動瞭歐美國傢的讀書界。美國亞馬遜網上書店給予他的《騎兵軍》以五顆星的最高評價,僅一傢書店便銷售瞭669, 281冊。約翰·厄普代剋在2001年11月5日的《紐約客》雜誌上撰文詳介巴彆爾的生平、創作道路及藝術特色,稱他的小說為“雄文”,“如閃電,如一眼不眨的目擊者”。20世紀的一代文豪博爾赫斯盛贊巴彆爾,說他的短篇小說《鹽》寫得很優美,享有散文難以企及,好像隻留給詩的榮耀。
美國評論傢辛西婭·奧捷剋在為《伊薩剋·巴彆爾全集》所寫的《導言》中說:“人們現在應該將巴彆爾和卡夫卡這兩位思想敏銳的猶太作傢放在一起考察??兩人可被視為20世紀歐洲具有同等地位的作傢。”在人類進入21世紀際,巴彆爾小說在世界文壇的地位牢牢確立瞭。巴彆爾這顆隕落的明星重又升起,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破雲而齣,持久地發齣晶瑩、清幽的光。
* * *
中譯本《騎兵軍》《敖德薩故事》齣版以後受到廣大讀者歡迎,上海雅眾文化、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總社為瞭滿足部分讀者閱讀和收藏需要,將兩冊閤為一本,希望讀者們能喜歡。
戴驄
補記於上海
2017年4月
這本小說集,光是翻開扉頁,那種撲麵而來的年代感和厚重感就讓人有點屏息。作者的筆觸,簡直就像是老電影的膠片,帶著微微的顆粒感和斑駁的光影。他描繪的世界,不是那種精緻雕琢的童話,而是充滿瞭泥土、汗水和血腥味的真實。你仿佛能聞到馬匹在烈日下奔騰揚起的塵土味,聽到那些戰士們粗糲的嗓音和沙啞的呼喊。閱讀的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不是因為情節多麼跌宕起伏,而是被那種強烈的氛圍感拽住瞭。那種獨特的敘事節奏,時而急促如衝鋒的戰鼓,時而又慢得像戰後漫長的沉寂,讓人在心跳加速和深深的喟嘆之間來迴拉扯。尤其是一些對細節的捕捉,比如夕陽下刀刃反射齣的詭異光芒,或者是在破舊營地裏彌漫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某種情緒,都顯示齣創作者對生活和曆史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力。這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場深入骨髓的感官體驗,讓人不得不去思考,在那樣一個鐵與火的年代裏,人性是如何被淬煉和扭麯的。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揭開曆史厚重帷幕的一角,露齣裏麵那些既殘酷又動人的底色。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去裝飾化”寫作典範。它沒有冗餘的形容詞,更沒有矯揉造作的抒情,一切都服務於它所要傳達的核心體驗。句子結構看似簡單,但組閤起來卻爆發齣驚人的能量,仿佛是精密的機械裝置,每一個齒輪都咬閤得天衣無縫。這種直接、甚至略帶粗糲的敘述方式,反而更能擊中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閱讀的過程,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置身於現場的旁觀者,不是被引導著去感知什麼,而是必須自己去努力拼湊齣事件的全貌和人物的動機。這要求讀者付齣更多的專注力,但迴報也是巨大的——你獲得的,是比被動接受信息要深刻得多的理解。尤其是一些場景的轉換,從一個喧囂的集市瞬間跳躍到寂靜的雪原,那種時空上的錯位感,處理得極為高明,讓人不得不贊嘆作者對節奏的精準拿捏。它證明瞭,真正的力量,往往蘊藏在最剋製、最精確的錶達之中。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分層的,初讀時,可能被那些激烈的場麵所吸引;但隨著反復品味,你會發現文字之下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和哲思底色。它所構建的世界觀,不僅僅是關於某一場戰爭或某個特定時期的記錄,更像是一個關於權力、忠誠與背叛的永恒寓言。作者構建的世界是如此完整和自洽,以至於讀者很容易相信,在另一個時空裏,生活真的就是這般模樣。我尤其欣賞其中那種含而不露的諷刺,它不直接批判,而是通過精妙的場景設置和人物對話,讓讀者自己得齣結論,這種“引導式”的思考過程,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愉悅。它迫使你跳齣既有的認知框架,去用一種更原始、更本質的方式去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終,這本書留給我的印象是:它不是那種讀完後可以輕鬆閤上的讀物,它會像一種緩慢發酵的酒,在你未來的思考中,時不時地散發齣它的餘味。
評分讀完這冊書,我的腦海中浮現的不是具體的故事情節,而是一係列色彩和聲響的碎片,它們交織成一種難以言喻的史詩感。作者對於環境的渲染達到瞭近乎於魔幻的程度,但這種“魔幻”並非憑空捏造,而是源於他將日常的瑣碎與宏大的背景無縫銜接的能力。你會發現,在最殘酷的時刻,那些最細微的人類情感——或許是一句無心的玩笑,或許是對一杯熱茶的渴望——反而顯得異常的真實和珍貴。這種對比,構成瞭作品強大的張力。我特彆欣賞他處理人物命運的方式,沒有刻意去樹立英雄,也沒有一味去貶低惡人,每個人物都帶著他們那個時代賦予的復雜性,像是一塊未經打磨的礦石,閃爍著各自獨特的光芒。那種充滿生命力的錶達,使得即便是描繪消亡和潰敗,字裏行間也跳動著不屈的火花。這本書更像是某種儀式,它邀請讀者放下現代的濾鏡,去直麵那些被時間掩埋的、充滿生命原始力量的場景。讀罷,需要很長時間纔能從那種強烈的曆史沉浸感中抽離齣來,重新適應日常的平靜。
評分如果說大多數曆史題材作品是在講述“發生瞭什麼”,那麼這本小說集更像是深入探討“在那種情境下,人會變成什麼樣”。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似乎對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忽略的邊緣人物和瞬間懷有深切的同情與興趣。那些在混亂中求生存的小人物,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卑微,以及偶爾閃現齣的、近乎神性的堅韌,被刻畫得入木三分。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今天所珍視的道德和規範,在極端的壓力下會如何崩塌或重塑。書中的許多段落,充滿瞭強烈的宿命感,但又巧妙地避免瞭徹底的虛無主義。即便知道結局的悲劇性,角色們依然在行動,這種內在的驅動力,纔是作品最引人入勝之處。讀完後,我感到瞭一種沉甸甸的敬畏,不是對曆史事件本身的,而是對人類精神在極端考驗下所展現齣的復雜韌性的敬畏。
評分巴貝爾的小說挺不錯,老被人推薦過,買來看看,發貨快
評分快遞給力,包裝完整,價格實惠
評分巴彆爾是戰地記者,跟著布瓊尼參加瞭蘇芬戰爭,後來也被鎮壓瞭,這本書《騎兵軍》算是紀實文學瞭。
評分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也有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至少85分以上,而比較垃圾的産品,我絕對不會偷懶到復製粘貼評價,我絕對會用心的差評,這樣其他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會作為參考,會影響該商品銷量,而商傢也會因此改進商品質牌質量非常好,與賣傢描述的完全一緻,非常滿意,真的很喜歡。
評分這次齣瞭精裝本,都又買瞭一本
評分想看『鹽』,這個版本看著收錄的短篇不少~
評分時代烙印,反應瞭大革命是的青年思想和行為
評分戴驄的譯本一直是大愛,不管是巴烏斯托夫斯基還是蒲寜,戴譯都水平非常之高
評分優質的短篇小說集,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