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陳思和文集”之一種。全書分為《中國新文學整體觀》《新文學整體觀續編》《我們的學科》三輯,收錄瞭作者1980年代以來關於中國新文學史研究的專題文章。作者打破一元化視角的研究方式,重構現當代文學史。其研究另闢蹊徑,見解獨到,曾在學界産生過很大影響。這是一部難得的中國文學史研究佳作,也是一部齣類拔萃的高校中國新文學史教材。
陳思和,1954年齣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番禺。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傢教學名師。曆任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係係主任,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校務委員,校學術委員會、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作傢協會副主席等。著有《中國新文學整體觀》《人格的發展——巴金傳》《新文學傳統與當代立場》《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主編)等,主編“火鳳凰文庫” “火鳳凰新批評文叢” “逼近世紀末小說選”等,另有編年體文集十多捲。
第一輯·中國新文學整體觀
002 序:“新文學整體觀”的構想
———答林愛蓮問
009 中國新文學史研究的整體觀
026 中國新文學發展中的兩種啓濛傳統
052 中國新文學發展中的現實主義
093 中國新文學發展中的浪漫主義
108 中國新文學發展中的現代主義
128 中國新文學發展中的懺悔意識
149 中國新文學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以及演變
172 《中國新文學整體觀》再版後記
178 附錄:方法·激情·材料
———與友人談《中國新文學整體觀》
第二輯·新文學整體觀續編
184 試論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先鋒性
218 先鋒與常態
———現代文學史的兩種基本形態
240 簡論抗戰為文學史分界的兩個問題
245 當代文學觀念中的戰爭文化心理
263 民間的浮沉:從抗戰到“文革”文學史的一個解釋
290 民間的還原:“文革”後文學史某種走嚮的解釋
306 現代都市文化與民間形態
338 我們的抽屜
———試論當代文學史(1949—1976)的潛在寫作
358 共名與無名:百年文學管窺
373 從“少年情懷”到“中年危機”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一個視角
394 《新文學整體觀續編》後記
398 附錄:關於現代文學研究的一封信
第三輯·我們的學科
406 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發展概述
418 我們的學科:已經不再年輕,其實還很年輕
432 評“中國現代文學史多元共生新體係”
———範伯群先生的新追求和新貢獻
448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前言
463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485 附錄:上海文藝版《中國新文學整體觀》序(郜元寶)
《文集》第六捲主要收瞭我的兩本文學史論著。
第一輯《中國新文學整體觀》,1987 年由上海文藝齣版社齣版,整整三十年前的一本書。那時我纔三十三歲。上海文藝齣版社是一傢老牌齣版機構,專齣文藝類圖書。他們有一套“文革”前就開始齣版的現代文學研究叢書,還有一套在1986 年前後推齣的新的文藝理論叢書,叫“探索書係”,打頭的就是劉再復的《性格組閤論》,名重一時。同時還有兩種大型叢刊,一種是《美學》,另一種是《中國現代文學資料叢刊》,都發錶過重要的文獻和文章。我之所以今天還能細細地介紹這些書刊,可以想象,三十年前我是多麼喜歡這些齣版物,也希望自己的書能夠列入這些叢書齣版。但是在編輯老師看來,我畢竟太年輕,沒有資格進入高大上的殿堂,於是理論編輯室主任高國平老師就找我商量,他們想組織一個為青年批評傢服務的平颱,也就是集中齣版青年批評傢的小叢書。為瞭強調其“小”,高老師特意取瞭一個名字———“牛犢叢書”,有一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意思。還決定不讓作者自己寫序,由責編與作者做一場對話放在書前,以代替序,還請人畫漫畫來代替作者的照片,等等,裝幀設計都想好瞭。我聞之大喜,那時候我正在連續寫作一個係列文章,都是用“中國新文學發展中的……”為題,在學界有一點好的反響。原本計劃連續寫十篇,結果纔寫瞭七篇,就匆匆結集齣書,就是這本薄薄的《中國新文學整體觀》。大約七萬字,因為叢書的
要求就是七到十萬字。記得當時字數還有點不夠,我就把一篇原本不屬於這個係列的文章也編瞭進去,就成瞭八篇。那時的我是多麼急功近利!後來錢理群教授還給我寫瞭一封信,問我為什麼不再好好地寫下去,他在信裏不無諷喻地說,這大概就是海派吧。
《陳思和文集:新文學整體觀》是一部關於思想的文集,而不僅僅是關於文學的。陳思和先生的文字,充滿瞭對中國現代文化命運的深沉關懷。他通過對新文學的研究,實際上是在梳理和反思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思想曆程。他對“文學如何介入現實”、“作傢如何承擔社會責任”等問題的追問,至今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擔當,也讓我看到瞭文學作為一種思想載體,在塑造民族精神、推動社會進步方麵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深入思考的書。
評分《陳思和文集:新文學整體觀》帶給我的,是一種對文學的全新感知方式。陳思和先生的論述,常常能夠跳齣單一的文學範疇,將文學置於更廣闊的文化場域中進行考察。他談論小說,會觸及哲學;他分析詩歌,會關注曆史;他梳理文學思潮,還會牽扯到社會製度和意識形態。這種跨學科的視野,極大地拓展瞭我閱讀文學作品的維度。我開始意識到,理解一部作品,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字本身,更要去探究其背後所承載的時代精神、文化基因以及作者所處的復雜語境。《整體觀》恰恰提供瞭一個這樣的大框架,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現代文學的來龍去脈。
評分初次翻閱這套《陳思和文集:新文學整體觀》,著實被其厚重感和豐富的內涵所摺服。陳思和先生作為中國新文學研究的泰鬥,其學識之淵博、洞察之深刻,在這套文集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整套書並非零散的學術論文集,而是圍繞著“新文學整體觀”這一核心理念,編織成瞭一幅宏大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畫捲。他不是簡單地梳理某個時期、某個作傢、某個流派的成就,而是試圖勾勒齣新文學從誕生、發展到演變的內在邏輯和外部關聯。這種“整體觀”的視角,讓我看到瞭文學史背後更為宏觀的社會、文化、思想變遷,體會到瞭文學與其他學科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
評分閱讀《陳思和文集:新文學整體觀》,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現代文學精神深處的窗戶。陳思和先生在書中對“現代性”的探討,尤其令我著迷。他不僅僅將現代性理解為一種外在的社會轉型,更深入到文學的內部,剖析瞭現代性如何影響作傢的個體經驗、藝術觀念以及審美取嚮。他對“啓濛”與“幻滅”、“個體解放”與“集體睏境”等議題的細緻梳理,讓我看到瞭新文學在追求現代文明過程中所經曆的掙紮、反思和矛盾。這種對復雜性的呈現,使得他對文學史的論述更加立體、真實,也更能引發讀者自身的思考。
評分讀《陳思和文集:新文學整體觀》的過程,像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深度對話。陳思和先生的文字,既有學者嚴謹的考據精神,又不乏文學傢敏銳的感受力。他對於魯迅、瀋從文、茅盾等大傢的作品,不僅進行瞭深入的文本分析,更著力於挖掘他們創作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根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新文學”的定義和理解,並非拘泥於形式上的革新,而是強調其精神內核——對民族命運的關切、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對啓濛精神的追求。這種追溯和辨析,讓我對“新文學”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不再是簡單地標簽化,而是看到瞭其復雜性、豐富性和延續性。
評分對名著的重新閱讀,很實用。
評分我覺得非常好完全沒問題,推薦大傢購買,真的,相信我
評分完美,支持京東完美,支持京東完美,支持京東
評分感受巴金的魅力,很好!
評分東西很好,我很喜歡。快遞給力。
評分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評分陳思和老師是當代評論傢裏當之無愧的佼佼者,這次能夠買到陳老師的文集(十分厚重的大開本七本),十分開心,好書推薦給大傢( ?∀ ?)!
評分買書是件很神奇的事情,對於愛書人來說,有些書印得不是很多,喜歡就要趁早,要不,你懂的。SO,早買早享受,晚買哭著求;買瞭悔三天,不買悔三年;當時不入手,事後貴如狗。因此,就成瞭典型的鬆鼠癥患者!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病,得治啊!買書太多,無法對內容進行點評,所以無法在這裏給其它親有效的評價參考,目前隻能從外觀包裝上來作評,把囤積的書認真讀完後再一一追評瞭。SO,本書外包裝完好,派送速度挺快的,書沒有破損汙漬情況齣現。
評分618買的,特彆劃算,有點過分優秀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