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天才诗人叶青,生命最后的激烈告白。
在台湾的现代诗随着新媒体崛起而走向更浅白、平易之际,叶青以带有独特“感觉结构”的文字,通过这些日常近人的意象,已经先一步在社群网络上走入大众视野,成为深具代表性的新一代诗人。
叶青常说删去赘词,她的诗只剩三个字,“我爱你”。
特别收录台湾著名诗人夏宇赠诗,叶青知交王楚蓁序言,及叶青拍摄的影像作品。
本书收录叶青于辞世前两个月内密集创作的作品。诗集内容多描写生活中平凡常见的事物:雨、酒、茶烟、咖啡、音乐;笔调则探究人生中简单纯粹的情感:失恋、孤独、伤感。此外,诗集亦收录叶青后期创作的歌词化、散文化的作品。歌词化、散文化是叶青诗作的一大特色。因此,在叶青的文字中,我们虽然看不到复杂高深的形式,却能通过一首又一首浅白的文字,看到叶青对任何人事倾注的情感,感觉到在下雨的日子里,叶青她那颗已经又冷又累,但对这世界仍抱有热情的纯粹的心。
叶青(1979-2011),台湾女诗人,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坚决相信“清醒不是人生 的正途”。病后开始新诗创作,在网络上引起众多回响。累积作品逾千首,文字浅白,却触动人心。灵感多来自自身经历及所爱的人、事、物。逝后黑眼睛文化于台湾出版了她的诗集《下辈子更加决定》《雨水直接打进眼睛》。
我从来没有见过你/但我们一起去了一首诗到达的地方/在那里相视大笑/我们也在另外一首诗里遇见/然后分道扬镳——台湾著名诗人夏宇
从前常读到诗人想要变成恋人的贴身小物,例如梳子、镜子,希望能日日夜夜亲密厮磨。叶青却毫不犹豫地得寸进尺,喊出“很想成为你的身体”!用“你”的眼睛看着“你”、用“你”的双手环抱“你”……一方面这是“进入”对方身体的大胆比喻,另一方面则是借此躲避外界不认同的眼光,希望把两人的拥抱伪装成一个人沉思或等待的姿势。——台湾著名诗人鸿鸿
强壮的日子/夏宇
序/王楚蓁
1.折磨
2.来临
3.跟随
4.草稿
5.之后
6.一天
7.进行式
8.下雨
9.实话
10.拼凑
11.茶
12.戏
13.反义
14.不失恋间奏曲
15.投影的准确性
16.因果
17.无
18.好天气
19.斑马
20.不爱
21.哄骗
22.夜半
23.抹茶
24.迷惑
25.抹茶(改)
26.计算
27.乱语
28.而且
29.秘密
30.那天
31.期待
32.自欺
33.无可
34.一点理解——给小小
35.长久的一种形式——给小镜
36.忘记
37.茶友
38.布拉姆斯咖啡
39.无声
40.暮年
41.宣纸
42.父亲情人节
43.被迫当场挥毫的啦啦啦
44.深夜喝茶
45.烟的眼睛
46.无题之二
47.太迟
48.为了剪接
49.不
50.无言以对
等
1
折磨
你破了
碎片是否属于我
这不重要
我看见了
我会保存这个
2
来临
你不知道你很少
夕阳每天雨偶尔末日有时
虚构失去以后
回去是不可能的想念
一阵绝不存在的风雪中
我们各自等待不会到来的到来
3
跟随
送走你以后
没有看见任何的以后
是不一样的
你无所谓地离开这世界
比明天远 比今天近
谁治疗你藏得太深的地底湖泊
填补是不行的那土脏
水流掉是不行的那更失去
无可一切 奈何所有
桥在前面 你自己走
断裂掉落 我会忘记自己
你知道这个就好
4
草稿
没有可聊的尺和自动铅笔还是写字给你
因为能说的话当着你的面 都说完了这很正常
其它不能说的你已经知道什么时候你的雨会藏起来
落下 包围我们这种日子就不要散步了
拿出香槟杯喝粉红色半苦甜的缓慢晕眩
任意倒不完的真实气泡上升到酒的表面一阵停留被唇舌饮下
空瓶不用留着 有新的会过来
不来的时候只剩下想 我也是 不总是有你不确定你
轻轻松松说自己多余的绝望 你明白而无法勉强
心意由不得谁擅自敲定 错的 答了也无用
很长这些告白不到尽头不值得相信
终究必定的来到最后一行了我大概是不爱你的才会一再遇见
是你或不是你的烙印
5
之后
身体放松之后
伸出暖暖的触须跟着你也不跟着你
冷雨落下 你继续走在光晕里
远了 知道明确的温度是我是干燥是平坦
6
一天
骑几个小时的摩托车穿过那些风声
一点点下午的鲜冷阳光
寄掉给你的信
影印与你有关的诗集买了
牛皮纸袋是尚未封死的未来
纸烟是必须维系的呼吸
在光的掉落里 吞下安静的罐头拌面
有时候明天很远
听你的声音你不在
茶很烫口慢慢写着这些还没寄掉的琐碎
强壮的日子:挽歌赠叶青/ 夏宇
强壮的日子
挽歌赠叶青/ 夏宇
混了你的药你用那些诗
你微笑了你的睡眠是你的语言
只能去得很深为了庆祝生命
日日混着你的诗你的字你的药
你做了记号你狂爱着你睡觉
不可能更快乐了 她走向河边
口袋里装满石头“I feel certain that I am going mad again. I feel we can’t go through another of those terrible times.”
你混了你的药用那些醒 你记得身体
发疯地摇动你记得你一次两次三次地叫喊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日日烤出来的面包何曾重复
夜夜相见相亲之人但愿不老
可你再也不想回收这个时间了
我知道你想说的是你让了
所有你爱的因为一切都难以置信
没有一切比这一切更好
更无效 混了时间
你用了药
There’s good in all of us and I think I simply love people too much, so much that it makes me feel too fucking sad.
你知道先走的人变成永远
活下来的人只能违背誓言
违背那种但求一快
极端生之忍耐 你混了你的药
用那些疯狂 你混你的爱
用那些药
你混了你的药用那些诗
你微笑了你的睡眠是你的语言
只能去得很深为了庆祝生命
日日混着你的诗你的字你的药
你做了记号因为你狂爱着你睡觉
一个个强壮的日子仍然等在前面
像刚烤出来的面包一样诱惑
我从来没有见过你
但我们一起去了一首诗到达的地方
在那里相视大笑
我们也在另外一首诗里遇见
然后分道扬镳
这是一本充满烟火气的作品,与那些高高在上的抒情诗截然不同。作者的目光紧紧地钉在日常生活的肌理上,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不屑一顾的琐碎细节,在他的笔下重新焕发出了不朽的光芒。清晨厨房里油烟机的嗡鸣声,邻里间一两句没有营养的寒暄,老旧家具上积攒的灰尘——所有这一切,都被赋予了时间的重量和情感的色彩。诗句的语言是朴素的,但这种朴素中蕴含着极大的力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去掩饰,反而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那些被遗忘的瞬间,那些平凡日子里悄悄流逝的温暖与遗憾。它教会我,真正的史诗往往就藏在最卑微的生活场景之中,不需要宏大的叙事背景,只需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和一个懂得共鸣的心灵。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向窗外行人的眼神都变得更加温柔和耐心了。
评分翻开这本诗集,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近乎于哲学的疏离感。这并非是冷漠,而是一种高悬于世的清醒观察。诗人似乎站在一个极高的视角,俯瞰着人世间的喧嚣与徒劳,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调剖析着现代生活的本质。诗歌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它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线性,更偏向于碎片化的记忆闪回和瞬间的顿悟。在那些看似不连贯的句子间,隐藏着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空”的描绘,那种对虚无的接纳与驾驭,使得诗歌摆脱了小我的缠绕,上升到了对普遍性困境的探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深吸一口气,去消化那些看似轻描淡写却重如千钧的词句。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角力,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专注力去重建诗人构建的内在秩序。它没有刻意迎合读者的情绪,而是以一种近乎挑战的姿态,邀请我们共同完成意义的构建。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叙事视角的不断转换和融合。诗人仿佛拥有多重人格,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局外人的冷眼旁观者,瞬间切换为事件最核心的参与者,甚至能化身为一件无生命的物体,去感知世界。这种视角的跳跃,使得诗歌的张力得以持续维持,避免了单一视角的局限性。例如,有一部分诗歌似乎是从历史长河的某个断点切入,探讨集体记忆的扭曲与重塑;而下一首可能又聚焦于一个极其私密、转瞬即逝的梦境片段。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体验的交织,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精神地图。它要求读者具备极高的适应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频道”。读完后,我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拓展,仿佛在短时间内体验了多个人生,这种丰富性是其他许多题材的作品难以比拟的。它不是在告诉你一个故事,而是在邀请你进入一个不断变化、永不稳定的感知场域。
评分这本诗集,初读之下,便被那股扑面而来的生命力所震撼。诗人似乎拥有某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奇异能力,笔下的意象,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还是低回婉转的溪流,都带着一种原始而未经雕琢的质感。读者的心绪仿佛随着诗句的起伏而跌宕,时而沉浸在对宇宙洪荒的冥想之中,时而又被细微的生活细节所触动,比如清晨窗台上那滴晶莹的露珠,或是午后阳光穿过树叶投下的斑驳光影。文字的密度极高,但绝非晦涩难懂,它更像是一种经过提纯的语言,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地嵌在它该在的位置,共同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又精微的内心世界。那种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对个体存在意义的追问,都以一种近乎坦诚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身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立体的,它不仅诉诸于视觉,更渗透到触觉和听觉,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穿过松林的低语。它需要的不是匆忙的翻阅,而是静谧的沉思,像品尝一杯陈年的佳酿,每一口都有不同的回甘。
评分该诗集的节奏感极其出色,如同上好的音乐作品,有着明确的起承转合和情绪铺陈。有些篇章短促而有力,犹如疾风骤雨,在极短的篇幅内完成了一次情感的爆发;而另一些则悠长舒缓,像是一段漫长的独白,在反复的咏叹中将情绪推向极致的深处。作者对句子的切割和断行的选择非常精准,这种形式上的处理直接影响了阅读时的呼吸节奏。我尝试着将几首诗朗读出来,便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音乐性带来的冲击力——某些重音的落下,某些停顿的留白,都精准地控制了读者的心跳频率。这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像是对声音和沉默的精心编排。对于那些追求文学形式美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盛宴,它展示了诗歌在结构美学上可以达到的高度。它不是供人消遣的轻松读物,而是需要用耳朵去“听”的作品。
评分弹尽粮绝了,京东活动就是厉害,下来几个月吃土吧!
评分618活动时买的几册书籍,感谢京东的活动。
评分618活动时买的几册书籍,感谢京东的活动。
评分学术权威思想沉淀百年经典精品收藏人文阅读学术权威思想沉淀
评分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非常棒的译本好书!
评分弹尽粮绝了,京东活动就是厉害,下来几个月吃土吧!
评分618活动时买的几册书籍,感谢京东的活动。
评分老实说,封面这首就是最佳了。
评分618活动时买的几册书籍,感谢京东的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