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项综合性研究。在内容上,涵盖了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zui主要的农业面源致污因素;在分析对象上,包括了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的制度、政策和技术等方面;在方法和层次上,既有农户层面的微观调查,也有流域范围的计量检验,还有国家尺度的政策分析和评估。全书资料翔实,论证严谨,对于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趋势和政策取向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书中提出的很多政策建议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前瞻性。本书可供“三农”政策决策和研究人员、农业资源环境管理人员、农业经济和环境经济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阅读。
金书秦,1984年出生,江西新建人,环境经济学博士,现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著有《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设计:外部性理论创新和应用》(独著)、《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理论、模式、实践》(合著),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农业部软科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财政专项等课题十余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基于农户技术选择视角的面源污染政策设计”被批准免于鉴定,成果“面源污染治理与粮食安全双重约束下化肥零增长实现路径和对策研究”获2015年度农业部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1获奖人),“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与治理政策研究”获江苏省农业科技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第二节 文献回顾………………………………………………… 5
一 现代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 6
二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发展研究动态 ………………… 8
三 基于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农户技术选择…… 9
四 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制度安排与
政策激励 ……………………………………………… 12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内容 ……………………………………… 15
一 研究范围界定 ………………………………………… 15
二 研究内容安排 ………………………………………… 17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20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2
第二章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现状和成因 ……………………… 24
第一节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和危害 ………………………… 24
第二节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形势和来源分析…………… 25
一 化学投入品用量持续增长 …………………………… 26
二 畜禽、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 30
第三节 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机理 …………………………… 32
一 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特性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32
二 降水的携带作用与稀释作用 ………………………… 33
第四节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分析:基于新制度
经济学视角 …………………………………………… 34
一 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 35
二 文化、传统、认知因素 ……………………………… 37
三 农业制度环境 ………………………………………… 38
四 农业经营方式 ………………………………………… 40
五 市场资源配置 ………………………………………… 41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42
第三章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管理和政策分析 ……………………… 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变迁 ………………………………………… 45
一 国家环境保护机构的嬗变 ……………………………… 45
二 农业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变迁 …………………………… 46
第二节 政策演进………………………………………………… 47
一 1973—1979年:农村环境问题初步显现,
政策分散………………………………………………… 47
二 1980—1989年:乡镇企业问题突出,政策起步 ……… 49
三 1990—1999年:多层次的农村环境问题集中显现,
政策关注度提高………………………………………… 51
四 2000—2013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引起重视 ……… 53
五 2014年以后:全面构建农业环境治理体系 …………… 56
第三节 本章小结………………………………………………… 59
第四章 农户化肥施用行为与面源污染:宏观视角的检验 ………… 63
第一节 化肥施用对象及增量来源分析 ………………………… 63
一 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65
二 主要结论………………………………………………… 66
第二节 化肥施用对水质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淮河为例 ……… 69
2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选择和制度安排
一 数据来源………………………………………………… 70
二 描述性分析……………………………………………… 71
三 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 74
四 估计结果及解释………………………………………… 75
五 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第三节 本章小结………………………………………………… 82
一 农业化肥减量路径……………………………………… 82
二 农业化肥减量的对策建议 ……………………………… 85
第五章 农药为什么会过度使用
———基于农户行为观察的微观解释 ………………………… 8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87
第二节 研究方法………………………………………………… 91
一uR繽3__TuR 数据获取办法…………………………………………… 91
二 定义农药用量…………………………………………… 92
第三节 结果与解释……………………………………………… 94
一 农药使用的总体状况…………………………………… 94
二 农药购销关系…………………………………………… 94
三 信息传递和扭曲………………………………………… 96
四 信任作为从信息到用药行为的联结 …………………… 9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100
第六章 农户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行为研究 ……………………… 103
第一节 我国畜禽养殖及其污染总体状况 …………………… 103
第二节 浙江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 105
一 研究区域概况 ……………………………………… 106
二 研究方法……………………………………………… 107
三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107
四 调研启示……………………………………………… 110
目 录 �� 3
第三节 湖南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 112
一 庭院养殖粪尿循环模式 …………………………… 112
二 中等规模生猪养殖场污染防治模式 ……………… 113
三 大型生猪养殖场污染防治模式 …………………… 114
四 废弃物综合利用市场运营模式 …………………… 114
五 存在问题……………………………………………… 115
第四节 本章小结和政策启示 ……………………………… 117
第七章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清单及综合评估 …………………… 120
第一节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 120
一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概念 ………………………… 120
二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主要特征 …………………… 121
第二节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清单 …………………………… 123
一 种植业清洁生产技术 ……………………………… 124
二 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 ……………………………… 137
__________第三节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综合评估方法 ………………… 144
一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145
二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 145
三 评估指标体系的综合计算方法 …………………… 148
第四节 本章小结: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制约因素 ………… 151
一 制度约束……………………………………………… 151
二 市场约束……………………………………………… 152
三 技术约束……………………………………………… 152
四 个体约束……………………………………………… 153
第八章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 ………………………… 154
第一节 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经验 ………………………… 154
一 美国…………………………………………………… 154
二 欧盟…………………………………………………… 158
4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选择和制度安排
三 日本…………………………………………………… 163
第二节 畜禽污染防治国际经验 …………………………… 165
一 美国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 ………………………… 166
二 欧盟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 ………………………… 176
三 其他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 …………………… 179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80
第九章 研究总结:农户技术选择、政策安排与
面源污染防治 …………………………………………… 183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83
第二节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184
一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的历史性机遇 …………… 184
二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的持久性挑战 …………… 186
第三节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 189
参考文献……………………………………………………………… 194
这本书的章节逻辑组织得极其缜密,初读目录,便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宏大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非凡的结构化思维能力。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技术名词或政策法规,而是构建了一个从“问题诊断”到“技术路径选择”,再到“制度保障落地”的完整思考闭环。每一章之间的过渡都自然流畅,仿佛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学术对话,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对核心议题的剖析。我特别留意到,在介绍不同技术方案的对比分析时,作者没有采用简单的优劣对比,而是将其置于特定的地理、经济和社会情境中进行考察,这种辩证性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提升了论述的说服力和深度。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作者如何巧妙地将复杂的政策博弈与具体的技术可行性编织在一起,这种行文的高级感,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功底。
评分从行文的语气来看,作者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既具批判性又不失建设性的学者姿态。通篇不带丝毫的口号式宣传或片面的理想主义色彩,而是立足于现实的制约条件,用冷峻的笔触剖析当前实践中的痛点和难点。例如,在探讨某些先进技术的推广障碍时,作者没有停留在技术指标上,而是深入挖掘了经济激励机制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之间的复杂互动,这种洞察力,绝非普通政策研究者能够企及。语言风格上,它保持了一种沉稳而克制的专业性,偶尔出现的精辟总结和形象比喻,如同一颗颗精准的靶心,直击问题的核心,却又不会打断整体的学术氛围。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严肃性的同时,避免了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淖,使得即便是非纯粹的技术专家,也能从中汲取深刻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对案例的选取和使用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作用。它并未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的经验总结,而是跨越了不同的地域和管理体制,引入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进行横向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对于每一个案例的背景描述都详尽入微,从初始的政策动因到最终的效果评估,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治理图景。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失败”或“效果不佳”的案例时所持有的开放态度,这种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现实困境的勇气,是衡量一部高质量学术著作的重要标准。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原本抽象的技术指标和制度框架立刻变得立体和可操作化,为政策制定者和一线工作者提供了可借鉴的“路线图”与“避雷指南”,其工具书价值极高。
评分这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还在于它对“制度”与“技术”之间关系的深刻哲学探讨。它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手册或政策指南的范畴,将治理行动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变迁的宏大叙事之下。作者似乎在不断追问:何为最优的技术选择?这个“最优”标准究竟是谁来定义的?它巧妙地揭示了制度设计在技术采纳和效果维持中的基础性作用,强调了仅仅依靠技术升级而忽视体制机制创新的局限性。这种宏观视野的注入,使得阅读体验从知识的获取升华为思维的拓展。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环境保护治理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用什么技术解决什么问题”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如何构建一个能持续支持特定技术应用的社会契约”的高度,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学术的严谨和对内容的尊重。刚拿到手时,厚实的纸张手感就让人觉得分量十足,翻开扉页,那份对研究者严谨态度的致敬,也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用心,无论是图表的布局,还是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都遵循了极高的专业标准。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在如今浮躁的出版界中并不多见,它似乎在无声地告诉读者:这本书里的内容,值得你郑重对待。内页的排版清晰开阔,字体大小适中,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一本探讨复杂技术和制度议题的专著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阅读体验保障。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体现了出版方对于知识载体的专业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