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項綜閤性研究。在內容上,涵蓋瞭化肥、農藥、畜禽糞便等zui主要的農業麵源緻汙因素;在分析對象上,包括瞭農業麵源汙染相關的製度、政策和技術等方麵;在方法和層次上,既有農戶層麵的微觀調查,也有流域範圍的計量檢驗,還有國傢尺度的政策分析和評估。全書資料翔實,論證嚴謹,對於讀者全麵瞭解中國農業麵源汙染狀況、趨勢和政策取嚮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書中提齣的很多政策建議也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前瞻性。本書可供“三農”政策決策和研究人員、農業資源環境管理人員、農業經濟和環境經濟領域的研究者和學生閱讀。
金書秦,1984年齣生,江西新建人,環境經濟學博士,現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著有《流域水汙染防治政策設計:外部性理論創新和應用》(獨著)、《農藥包裝廢棄物迴收管理:理論、模式、實踐》(閤著),發錶論文60餘篇,主持國傢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傢社科基金、農業部軟科學、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財政專項等課題十餘項。主持的國傢社科基金課題“基於農戶技術選擇視角的麵源汙染政策設計”被批準免於鑒定,成果“麵源汙染治理與糧食安全雙重約束下化肥零增長實現路徑和對策研究”獲2015年度農業部軟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第1獲奬人),“基於農戶行為的農業麵源汙染形成機理與治理政策研究”獲江蘇省農業科技二等奬(第二獲奬人)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 1
第二節 文獻迴顧………………………………………………… 5
一 現代農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 6
二 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發展研究動態 ………………… 8
三 基於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農戶技術選擇…… 9
四 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製度安排與
政策激勵 ……………………………………………… 12
第三節 研究範圍和內容 ……………………………………… 15
一 研究範圍界定 ………………………………………… 15
二 研究內容安排 ………………………………………… 17
第四節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 20
第五節 可能的創新與不足 …………………………………… 22
第二章 我國農業麵源汙染排放現狀和成因 ……………………… 24
第一節 農業麵源汙染的特徵和危害 ………………………… 24
第二節 中國農業麵源汙染總體形勢和來源分析…………… 25
一 化學投入品用量持續增長 …………………………… 26
二 畜禽、水産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 30
第三節 農業麵源汙染的形成機理 …………………………… 32
一 農業麵源汙染物排放特性及其對水質的影響……… 32
二 降水的攜帶作用與稀釋作用 ………………………… 33
第四節 農業麵源汙染的成因分析:基於新製度
經濟學視角 …………………………………………… 34
一 新製度經濟學的分析框架 …………………………… 35
二 文化、傳統、認知因素 ……………………………… 37
三 農業製度環境 ………………………………………… 38
四 農業經營方式 ………………………………………… 40
五 市場資源配置 ………………………………………… 41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42
第三章 我國農業麵源汙染管理和政策分析 ……………………… 44
第一節 管理機構變遷 ………………………………………… 45
一 國傢環境保護機構的嬗變 ……………………………… 45
二 農業農村環境管理機構變遷 …………………………… 46
第二節 政策演進………………………………………………… 47
一 1973—1979年:農村環境問題初步顯現,
政策分散………………………………………………… 47
二 1980—1989年:鄉鎮企業問題突齣,政策起步 ……… 49
三 1990—1999年:多層次的農村環境問題集中顯現,
政策關注度提高………………………………………… 51
四 2000—2013年:農業麵源汙染嚴重,引起重視 ……… 53
五 2014年以後:全麵構建農業環境治理體係 …………… 56
第三節 本章小結………………………………………………… 59
第四章 農戶化肥施用行為與麵源汙染:宏觀視角的檢驗 ………… 63
第一節 化肥施用對象及增量來源分析 ………………………… 63
一 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 65
二 主要結論………………………………………………… 66
第二節 化肥施用對水質影響的實證分析:以淮河為例 ……… 69
2 �� 農業麵源汙染治理的技術選擇和製度安排
一 數據來源………………………………………………… 70
二 描述性分析……………………………………………… 71
三 模型設定及估計方法…………………………………… 74
四 估計結果及解釋………………………………………… 75
五 結論與政策啓示………………………………………… 81
第三節 本章小結………………………………………………… 82
一 農業化肥減量路徑……………………………………… 82
二 農業化肥減量的對策建議 ……………………………… 85
第五章 農藥為什麼會過度使用
———基於農戶行為觀察的微觀解釋 ………………………… 87
第一節 問題的提齣……………………………………………… 8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91
一uR繽3__TuR 數據獲取辦法…………………………………………… 91
二 定義農藥用量…………………………………………… 92
第三節 結果與解釋……………………………………………… 94
一 農藥使用的總體狀況…………………………………… 94
二 農藥購銷關係…………………………………………… 94
三 信息傳遞和扭麯………………………………………… 96
四 信任作為從信息到用藥行為的聯結 …………………… 97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100
第六章 農戶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行為研究 ……………………… 103
第一節 我國畜禽養殖及其汙染總體狀況 …………………… 103
第二節 浙江省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 105
一 研究區域概況 ……………………………………… 106
二 研究方法……………………………………………… 107
三 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 107
四 調研啓示……………………………………………… 110
目 錄 �� 3
第三節 湖南省畜禽糞汙綜閤利用模式研究 ……………… 112
一 庭院養殖糞尿循環模式 …………………………… 112
二 中等規模生豬養殖場汙染防治模式 ……………… 113
三 大型生豬養殖場汙染防治模式 …………………… 114
四 廢棄物綜閤利用市場運營模式 …………………… 114
五 存在問題……………………………………………… 115
第四節 本章小結和政策啓示 ……………………………… 117
第七章 農業清潔生産技術清單及綜閤評估 …………………… 120
第一節 農業清潔生産技術的概念與特徵 ………………… 120
一 農業清潔生産技術的概念 ………………………… 120
二 農業清潔生産技術的主要特徵 …………………… 121
第二節 農業清潔生産技術清單 …………………………… 123
一 種植業清潔生産技術 ……………………………… 124
二 養殖業清潔生産技術 ……………………………… 137
__________第三節 農業清潔生産技術綜閤評估方法 ………………… 144
一 評估指標體係的構建原則 ………………………… 145
二 評估指標體係的構成 ……………………………… 145
三 評估指標體係的綜閤計算方法 …………………… 148
第四節 本章小結:農業清潔生産技術製約因素 ………… 151
一 製度約束……………………………………………… 151
二 市場約束……………………………………………… 152
三 技術約束……………………………………………… 152
四 個體約束……………………………………………… 153
第八章 農業麵源汙染治理的國際經驗 ………………………… 154
第一節 種植業麵源汙染治理經驗 ………………………… 154
一 美國…………………………………………………… 154
二 歐盟…………………………………………………… 158
4 �� 農業麵源汙染治理的技術選擇和製度安排
三 日本…………………………………………………… 163
第二節 畜禽汙染防治國際經驗 …………………………… 165
一 美國畜禽養殖業汙染治理 ………………………… 166
二 歐盟畜禽養殖業汙染治理 ………………………… 176
三 其他國傢畜禽養殖業汙染治理 …………………… 179
第三節 本章小結……………………………………………… 180
第九章 研究總結:農戶技術選擇、政策安排與
麵源汙染防治 …………………………………………… 18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83
第二節 農業麵源汙染治理麵臨的機遇和挑戰 …………… 184
一 農業麵源汙染治理麵臨的曆史性機遇 …………… 184
二 農業麵源汙染治理麵臨的持久性挑戰 …………… 186
第三節 加強農業麵源汙染防治的政策建議 ……………… 189
參考文獻……………………………………………………………… 194
從行文的語氣來看,作者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既具批判性又不失建設性的學者姿態。通篇不帶絲毫的口號式宣傳或片麵的理想主義色彩,而是立足於現實的製約條件,用冷峻的筆觸剖析當前實踐中的痛點和難點。例如,在探討某些先進技術的推廣障礙時,作者沒有停留在技術指標上,而是深入挖掘瞭經濟激勵機製與地方政府行為模式之間的復雜互動,這種洞察力,絕非普通政策研究者能夠企及。語言風格上,它保持瞭一種沉穩而剋製的專業性,偶爾齣現的精闢總結和形象比喻,如同一顆顆精準的靶心,直擊問題的核心,卻又不會打斷整體的學術氛圍。它成功地在保持學術嚴肅性的同時,避免瞭陷入晦澀難懂的泥淖,使得即便是非純粹的技術專傢,也能從中汲取深刻的洞見。
評分這本書對案例的選取和使用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範本作用。它並未局限於某一特定區域的經驗總結,而是跨越瞭不同的地域和管理體製,引入瞭多個具有代錶性的實踐案例進行橫嚮比較。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對於每一個案例的背景描述都詳盡入微,從初始的政策動因到最終的效果評估,勾勒齣瞭一幅幅生動的治理圖景。我個人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失敗”或“效果不佳”的案例時所持有的開放態度,這種不迴避矛盾、敢於直麵現實睏境的勇氣,是衡量一部高質量學術著作的重要標準。通過這些鮮活的案例,原本抽象的技術指標和製度框架立刻變得立體和可操作化,為政策製定者和一綫工作者提供瞭可藉鑒的“路綫圖”與“避雷指南”,其工具書價值極高。
評分這本書的引人入勝之處,還在於它對“製度”與“技術”之間關係的深刻哲學探討。它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手冊或政策指南的範疇,將治理行動置於更廣闊的社會經濟變遷的宏大敘事之下。作者似乎在不斷追問:何為最優的技術選擇?這個“最優”標準究竟是誰來定義的?它巧妙地揭示瞭製度設計在技術采納和效果維持中的基礎性作用,強調瞭僅僅依靠技術升級而忽視體製機製創新的局限性。這種宏觀視野的注入,使得閱讀體驗從知識的獲取升華為思維的拓展。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環境保護治理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用什麼技術解決什麼問題”的層麵,而是上升到瞭“如何構建一個能持續支持特定技術應用的社會契約”的高度,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沉穩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透露齣一種學術的嚴謹和對內容的尊重。剛拿到手時,厚實的紙張手感就讓人覺得分量十足,翻開扉頁,那份對研究者嚴謹態度的緻敬,也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上的用心,無論是圖錶的布局,還是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都遵循瞭極高的專業標準。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在如今浮躁的齣版界中並不多見,它似乎在無聲地告訴讀者:這本書裏的內容,值得你鄭重對待。內頁的排版清晰開闊,字體大小適中,即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對於一本探討復雜技術和製度議題的專著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閱讀體驗保障。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藝品,體現瞭齣版方對於知識載體的專業敬意。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邏輯組織得極其縝密,初讀目錄,便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宏大議題時所展現齣的非凡的結構化思維能力。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技術名詞或政策法規,而是構建瞭一個從“問題診斷”到“技術路徑選擇”,再到“製度保障落地”的完整思考閉環。每一章之間的過渡都自然流暢,仿佛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學術對話,層層遞進,不斷深化對核心議題的剖析。我特彆留意到,在介紹不同技術方案的對比分析時,作者沒有采用簡單的優劣對比,而是將其置於特定的地理、經濟和社會情境中進行考察,這種辯證性的分析方法,極大地提升瞭論述的說服力和深度。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迴味作者如何巧妙地將復雜的政策博弈與具體的技術可行性編織在一起,這種行文的高級感,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功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