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包含489幅图片,其中大体解剖标本图片234幅,铸型标本图片12幅,术中截图102幅,术前、术后的影像学对照图片24幅,模式图72幅(有6幅是在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来显示脑池的,相较“纯粹”的模式图更直观),其他图片45幅,图表28 个。本书解剖学标本图片尤其是手术入路图片制作精美,且大部分是在Leica显微镜下放大6~25倍拍摄,细微之处清晰可辨;术中截图亦是经过精挑细选,这些图片堪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本书可供解剖学工作者、医学生和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医师参考与借鉴,也可作为神经外科职业医师规范化培训显微解剖操作的教材。
本书共分23章。第1~7章为与颅脑手术相关联的、基础的人体解剖学方面的知识,系统地介绍了颅骨、脑(端脑、小脑和脑干)、脑室系统、颅内血管、颅神经和脑池,为后续讲解各种手术入路作铺垫;其中对脑池作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在实物解剖标本上画模式图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第8章介绍了颅脑外科开颅术的一般原则, 为各种手术入路的共性部分。第9~20章则分述各种常规手术入路,就其适应证、手术方式、改良和扩展入路等进行叙述,并结合逐层解剖的标本图片与术中截图比对和对典型病例的分析等,便于初学者理解。第21章及作为补充材料的附录一、附录二, 对笔者所在的神经外科颅脑解剖学研究、专科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神经外科职业医师规范化培训显微解剖操作室的建设等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与总结,分享了其20余年来从事临床应用解剖学技术方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颅脑相关的解剖学技术的改良与革新方面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石瑾
副研究员。师从原中国人体解剖学会解剖学技术学组组长王兴海、副组长李忠华高级实验师,并得到现代临床解剖学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的亲自教诲。从事人体解剖学技术方法和神经应用解剖学方面的研究20余年,曾担任国家重点学科原第yi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技术组副组长多年;协助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漆松涛教授组建精准神经外科实验室。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第yi作者40余篇,SCI收录文章9篇); 参编专著8部(其中主编、副主编各1部);获科研成果3项,其中“外科应用管道铸型标本制作法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5年被评为“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第三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分别是第三、第二完成人);获广州市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1项;获行政奖励20余次;获原第一军医大学教学优秀二、三等奖各1 次;参与省市级课题近10项。
第一章 颅骨 1
第二章 端脑 22
第一节 端脑表面结构 22
第二节 端脑内部结构 28
第三章 小脑和脑干 36
第一节 小脑 36
第二节 小脑和脑干间的裂隙 42
一、第四脑室上顶壁和小脑中脑裂 42
二、第四脑室下顶壁和小脑延髓裂 43
三、外侧隐窝和小脑脑桥裂 43
第四章 脑室系统 45
第五章 颅内血管 49
第一节 脑动脉系统 49
一、颈外动脉 49
二、颈内动脉 52
三、椎-基底动脉 59
第二节 脑静脉系统 67
一、硬脑膜窦 67
二、大脑浅静脉 69
三、大脑深静脉 73
四、脑干及小脑的静脉 74
第六章 颅神经解剖 78
第七章 脑池 94
第一节 脑池的解剖 94
一、重要的脑池及分类 94
二、各脑池的解剖 94
第二节 重要的脑池内标志 100
一、终板池、视交叉池、脚间池、桥前池区 101
二、环中脑区 101
第三节 脑池的相互交通 104
第八章 颅脑外科开颅术一般原则 107
一、体位摆放 107
二、皮瓣成形 107
三、骨瓣成形 108
四、硬膜切开 108
五、关闭硬膜 108
六、还原骨瓣 108
七、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109
八、其他细节 109
第九章 额底入路及其扩展入路 111
第一节 额底入路 111
一、手术入路适应证 111
二、手术方式 111
第二节 额底入路的改良和扩展入路 114
一、眉弓锁孔入路 114
二、前纵裂入路 114
第三节 典型病例 116
第十章 额颞入路及其扩展入路 120
第一节 额颞入路 120
一、手术入路适应证 120
二、手术方式 120
第二节 额颞入路的改良和扩展入路 125
一、额外侧入路 125
二、额颞颧眶入路 125
第三节 典型病例 129
……
第二十章 颅脑急症手术入路 223
第一节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223
一、一侧额颞顶大骨瓣开颅操作技术 223
二、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操作技术 227
第二节 脑室外引流术 227
一、适应证 228
二、禁忌证 228
三、穿刺点选择及方法 228
四、脑室穿刺后颅内感染的预防 228
第三节 脑内(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 228
一、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 229
二、开颅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 229
第二十一章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标本技术方法的改良 233
一、标本防腐固定和保存液的改进 233
二、标本先期处理方式的改进 234
三、血管灌注剂(填充剂)的改进 235
四、标本解剖操作台及储存方式的改进 236
附录一南方医院精准神经外科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239
一、实验室规划和建设的原则 239
二、实验室的具体布局 239
三、实验室的行政管理 242
四、实验室的学术交流功能 242
五、南方医院精准神经外科实验室的特点与优势 243
附录二神经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显微解剖操作室的建设 244
一、标本储藏室 244
二、标本准备室 245
三、显微操作培训室 246
四、高级显微解剖操作室 247
五、学术会议室 248
附录三中文索引 249
附录四英文索引 270
老实说,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之前也看过不少类似的解剖图谱,很多都只是流于表面,要么图片质量不高,要么标注不清,实在让人难以信服。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图片质量之高,让我惊叹不已。每一幅插图都像是精心绘制的艺术品,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关键的解剖结构都用醒目的颜色进行了区分,让你一眼就能抓住重点。更重要的是,它的标注非常到位,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结构都有清晰的名称,而且还附带了相关的解剖学描述。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手术入路的处理细节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复杂的脑干肿瘤,手术的难度非常大,需要选择最精准的入路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我当时就翻开了这本书,仔细研究了相关的章节。书中的图片和文字,为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帮助我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术后,患者恢复得非常好,这让我更加坚信,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手册”。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多年的“老伙计”了。我第一次拿到它的时候,还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对神经外科手术的入路选择总是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书里的图谱,那叫一个细致入微!无论是显微镜下的结构,还是术中可能遇到的关键点,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常常在晚上一个人对着书本,反复揣摩那些细微的解剖层次,脑海里一遍遍地模拟手术过程。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血管分支,一条不起眼的神经,在书中都被放大、标注,让我对它们的走行和变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像是我的“手术导航仪”,每一次翻阅,都仿佛置身于手术室,亲手操作一般。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肿瘤,位置非常隐蔽,我当时心里打鼓。拿出这本书,翻到相应的章节,那些清晰的解剖图瞬间点亮了我的思路。我跟着图上的线条,一步步地“规划”我的手术路径,感觉心中有底了许多。术后,看到患者顺利康复,我真的觉得,这本书功不可没。它让我从“纸上谈兵”真正走向了“运筹帷幄”,每一个精巧的入路,都凝聚着作者无数的心血和经验。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入路是个相当考究的学问,需要对解剖有极其透彻的理解。这本书,可以说是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最打动我的是,它不仅仅展示了静态的解剖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你理解这些结构在“动”起来时的关系,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动态变化。书中的每一张图,都经过了精心的构图和标注,让你能够清晰地辨认出每一块肌肉、每一条血管、每一束神经。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以及“适应症”都有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医生在术前进行决策非常有帮助。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为一位患者选择一个微创的手术入路,当时我在这两个入路之间犹豫不决。我翻阅了这本书,对比了相关的章节,书中的图示和描述,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两个入路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特定情况下的优势。最终,我选择了最适合这位患者的入路,手术非常顺利。这本书,让我对微创手术入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评分我通常不太喜欢过于理论化的书籍,尤其是涉及外科手术的,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直观展示手术过程和解剖细节的书籍。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每一页的插图都占据了大部分篇幅,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平面图,而是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能够让你清晰地看到不同层次的解剖结构是如何相互关联的。我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入路时,都会从宏观的入路选择,到微观的精细解剖,层层递进。比如说,当它介绍一个前路入路时,会先展示整个入路的大致方向,然后逐步放大,展示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关键结构的解剖细节,以及术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我记得有一次,在处理一个颅底病变时,我对于某个血管的走行不是很确定。当时我就翻阅了这本书,找到了相关的章节。书中对这个血管的走行、变异以及如何避开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图示和说明。这对我顺利完成手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感觉,我不是在阅读一本死板的教科书,而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对话”,学习他的手术智慧。
评分作为一个在神经外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我深知解剖学对于手术成功的重要性。这本书,真的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一页的布局都经过深思熟虑,让你在阅读的时候不会感到疲惫。我特别喜欢它对于每一个入路的“分步解析”,就像是庖丁解牛一般,将复杂的手术过程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对应的精美插图,让你能够清晰地看到术中需要暴露哪些结构,需要注意哪些危险区域。我曾经在一次高难度手术中,对于一个关键的神经束的走向感到一丝困惑。我当时就拿出这本书,仔细对照。书中的插图和文字提示,让我茅塞顿开,准确地避开了这个神经束,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并发症。这本书让我不仅巩固了我的解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解剖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如何选择最安全、最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它就像是我随身携带的“解剖百科全书”,任何时候遇到难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评分正版图书馆,值得
评分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铜版纸,内容也不错
评分非常值得买 很实用
评分正版图书馆,值得
评分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物流很快,快递小哥态度好。
评分照旧一个塑料袋……本身有塑封,没有损坏。内容丰富,图片清晰,对自己有帮助。
评分物流很快,快递小哥态度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