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真伪质量快速影像检定(下册)

中药真伪质量快速影像检定(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代贤,郭月秋 著
图书标签:
  • 中药
  • 真伪
  • 质量
  • 影像
  • 检定
  • 中药鉴定
  • 中药质量控制
  • 中药显微辨别
  • 中药速鉴
  • 中药药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4760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487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册包括100余个品种,涉及相关品种及掺伪品300余种。每个品种下逐项文字描述并附彩图,全书共收真、伪对照彩图约1000幅。每种药材收载内容有:药材名、药材拉丁名、别名、来源、采集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快速检定要点、主要特征比较表、性味功用等项。

目录

1.大黄
2.大皂角与猪牙皂
3.山楂与南山楂
4.川楝子
5.川乌、草乌与附子
6.马勃
7.马钱子
8.天花粉
9.天竺黄
10.云母石
11.木瓜
12.木香、川木香及土木香
13.五灵脂
14.瓦楞了
15.牛膝与川牛膝
16.牛蒡子
17.石膏
18.石斛与铁皮石斛
19.龙胆
20.白及
21.白术
22.白前
23.白薇
24.白石英
25.白附子
26.白茅根
27.白鲜皮
28.白花蛇舌草
29.白头翁、委陵菜、翻白草、漏芦及禹州
漏芦
30.瓜蒌子
31.冬凌草
32.冬葵果
33.弗朗鼠李皮
34.百合
35.肉桂
36.肉苁蓉
37.自然铜
38.合欢花
39.决明子
40.灯心草
41.安息香
42.防风
43.红粉、红丹与银朱
44.红药子
45.麦冬与山麦冬
46.赤石脂
47.芫花
48.花蕊石
49.芦根
50.连翘
51.牡丹皮
52.佛手
53.谷精草
54.羌活
55.灵芝
56.板蓝根与南板蓝根
57.罗布麻叶
58.垂盆草
59.金银花与山银花
60.金钱草与广金钱草
61.乳香与枫香脂
62.卷柏
63.细辛
64.珍珠母
65.草豆蔻
66.威灵仙
67.厚朴
68.砂仁
69.骨碎补
70.钟乳石
71.钩吻
72.重楼
73.胖大海
74.秦皮
75.凌霄花
76.高丽参
77.高良姜
78.海桐皮
79.浮石与浮海石
80.通草与小通草
81.桑枝
82.桑白皮
83.黄芩
84.黄连
85.黄精
86.黄药子
87.黄芪与红芪
88.菊花
89.银柴胡
90.猪苓
91.麻黄
92.鹿筋
93.密蒙花
94.雄黄与雌黄
95.紫菀
96.紫石英
97.锁阳
98.鹅管石
99.滑石
100.寒水石
101.蒺藜
102.蜂房
103.赭石
104.鹤虱与南鹤虱
105.藁本
106.蟾皮
参考文献
致谢
药名汉语拼音索引
拉丁名称索引
拉丁学名索引
《中药真伪质量快速影像检定(下册)》 前言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赖以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疗效与安全。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上的中药材种类日益繁多,来源复杂,伪品、劣品时有出现,给临床用药和消费者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传统的药材鉴定方法,如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分析等,虽然精准,但往往耗时较长,对操作者的专业技能要求极高,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高效的用药需求。 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在中药鉴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中药材的宏观、微观影像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能够更直观、更客观、更快速地揭示药材的内在特征,有效地区分真伪,评价质量。本册《中药真伪质量快速影像检定(下册)》在前册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和拓展影像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旨在为广大中药从业者、科研人员、监管机构及相关爱好者提供一套更为系统、实用的影像鉴定方法体系。 本书的编写,汇集了多位资深中药鉴定专家和影像技术专家的智慧与经验,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我们深知,中药的博大精深,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二者有机融合,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但也意义非凡的任务。本书的目标不仅仅是介绍几种影像技术,更是要构建一种基于影像的、智能化的、标准化的中药质量评价新范式,为保障中药质量安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一章:微观影像技术的深入应用与拓展 本章将聚焦于微观影像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更深层次应用。在前册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拓展了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并引入了更为精细的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 1.1 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在药材细胞结构鉴别中的突破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应用: 介绍LSCM如何通过光学切片技术,实现对药材细胞内部三维结构的精细观察,例如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基质的分布,以及细胞内共存物的精确成像。AFM则能提供纳米级别的表面形貌信息,对于观察植物细胞壁的微观纹理、晶体沉积形态、以及细胞膜的细微变化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在区分细微的细胞结构差异方面提供新的鉴定依据。 活体细胞染色与荧光标记技术在动态影像观察中的作用: 探讨如何利用特定的活体染色剂,如茜素红S(检测钙质沉淀)、苏丹Ⅲ/Ⅳ(检测脂肪)、碘液(检测淀粉)等,结合显微成像技术,观察药材细胞内特定物质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荧光标记技术,如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细胞内的关键蛋白质,能够对某些特殊的生理活性成分或病理变化进行可视化检测,为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更深入的线索。 数字全息显微术在三维细胞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介绍数字全息显微术如何实现对细胞的无标记、高分辨率三维成像,并进行动态的相位和幅值分析。这对于理解细胞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变化,如细胞壁的膨胀、收缩,细胞膜的皱缩等,提供精确的定量信息,对于区分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差异引起的细微形态学改变,以及某些人为处理的痕迹具有重要意义。 1.2 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算法在微观影像分析中的优化 深度学习在细胞形态识别与分类中的应用: 深入介绍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深度学习模型如何通过大量样本的训练,自动学习和识别中药材细胞的关键形态特征,如细胞壁的厚度、形状、纹孔类型,细胞器的大小和分布,晶体形态的细微差异等。这将极大提高细胞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 纹理分析与形态学特征提取的高级方法: 讨论灰度共生矩阵(GLCM)、局部二值模式(LBP)、Gabor滤波器等纹理分析方法在药材表面和切片图像中的应用。结合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图像分析技术,提取细胞核的形状、大小、长宽比、傅里叶描述符等形态学特征。这些特征能够更客观、量化地描述细胞的形态特征,为构建精准的鉴定模型提供基础。 多模态影像融合与特征增强技术: 探讨如何将不同微观影像技术(如LSCM、AFM、电子显微镜)获得的影像进行融合,利用多模态信息互补的优势,提高鉴定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介绍图像增强技术,如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去噪等,以突出关键的细胞结构和细节,减少干扰。 1.3 特定药材的微观影像鉴定案例分析 以常见的根、茎、叶、花、果实类中药为例, 详细分析如何利用上述微观影像技术,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对这些药材的细胞特征进行深入鉴定。例如,对黄芪根的导管、木纤维、淀粉粒特征,丹参茎的维管束排列,薄荷叶的腺毛特征,菊花的花瓣结构,枳壳果皮的油室等进行精细分析。 探讨如何通过微观影像特征区分同名异材、异名同材、掺伪、劣变等问题。 例如,如何通过细胞壁厚度、导管直径、晶体形态等差异,区分伪品人参与掺有桔梗的“人参”;如何通过薄壁细胞的淀粉含量和形态,评估白术的炮制程度和质量。 第二章:宏观影像技术的智能化与标准化 宏观影像鉴定是中药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关卡,本章将重点关注如何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和智能化算法,提升宏观鉴定的效率、准确性和标准化水平。 2.1 高光谱影像技术在药材整体成分与结构分析中的突破 高光谱影像技术原理及其在中药鉴定中的优势: 介绍高光谱影像技术如何同时获取药材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每个像素都包含一条完整的光谱曲线。这使得我们能够“看到”人眼无法识别的隐藏信息,例如药材内部的色素分布、水分含量、矿物质含量等,以及不同化学成分对特定波段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特性。 高光谱影像在药材表面特征、内在成分与生长环境关联性分析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高光谱影像区分药材的“产地”特征,如土壤成分、气候等因素可能对药材色素、挥发油含量产生的微妙影响。通过分析光谱特征,可以辅助判断药材的生长周期、成熟度、储存条件,从而间接评估其内在质量。 高光谱影像在区分伪品与掺假药材中的应用: 很多伪品和掺假药材在表面颜色、质地等方面可能与真品相似,但其化学成分的光谱特征往往存在差异。高光谱影像可以捕捉这些光谱差异,从而实现精准的识别。例如,区分染色的假川黄连、掺杂淀粉的假淫羊藿等。 高光谱影像数据的高效处理与模型构建: 介绍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支持向量机(SVM)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高光谱影像数据降维和分类中的应用。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高光谱影像在药材种类识别、真伪鉴别、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预测模型。 2.2 三维成像与结构光扫描在药材形态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三维成像技术(如CT、MRI)在药材内部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介绍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如何实现对药材内部结构的非破坏性扫描。这对于观察药材内部的纹理、空腔、维管束分布、以及是否存在虫蛀、霉变等内在缺陷具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对珍贵药材或需要进行深度分析的样品。 结构光扫描技术在药材表面形态与体积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探讨结构光扫描仪如何通过投射结构光图案并分析其变形,快速、高精度地获取药材的三维表面模型。这可以实现对药材的尺寸、形状、体积、表面粗糙度等宏观形态参数的精确测量。例如,对于某些以块状或颗粒状为主要形态特征的药材,可以通过三维扫描进行体积和密度的定量分析,为质量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结合三维模型与传统鉴定特征的综合分析: 强调三维影像数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与显微影像、光谱影像等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药材质量评价体系。例如,通过三维模型识别药材的整体形状,再结合微观影像分析其内部细胞结构,将宏观与微观信息有机结合,提高鉴定精度。 2.3 智能影像识别系统与标准化数据库建设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影像自动识别系统: 介绍如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出能够自动识别中药材种类、区分真伪的智能系统。通过海量高清宏观影像数据集进行训练,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来样进行初步的自动鉴别。 建立标准化中药材影像数据库: 强调构建一个包含真品、伪品、不同质量等级药材的高质量、标准化影像数据库的重要性。数据库应包含多角度、多模态的影像数据,并附带详细的鉴定信息、光谱数据、化学成分信息等。该数据库是训练和优化智能识别系统的基础,也是未来中药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支撑。 面向实际应用场景的智能化影像鉴定流程设计: 探讨如何将上述技术整合,设计出面向实际应用场景的智能化影像鉴定流程。例如,在药材流通环节,可以通过手机APP或便携式扫描设备,快速获取药材影像,并通过云端智能系统进行初步识别和预警。 第三章:多模态影像融合与智能诊断平台 本章将进一步深化对不同影像技术之间协同作用的探讨,并介绍如何构建集成的智能诊断平台,实现中药质量的全面、高效、智能评估。 3.1 多模态影像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方法 不同影像模态的互补性与冗余性分析: 深入分析宏观影像、微观影像、高光谱影像、三维影像等不同模态影像信息之间的互补关系。例如,宏观影像提供整体外观,微观影像揭示细胞结构,高光谱影像反映化学成分,三维影像展示内部结构。理解这些互补性有助于设计更全面的鉴定策略。 特征级、决策级和像素级影像融合技术: 详细介绍不同层级的影像融合技术。特征级融合是在提取各模态影像的特征后进行融合;决策级融合是将各模态独立形成的鉴定结论进行整合;像素级融合则是直接将原始影像数据进行叠加或变换。探讨各种融合方式在中药鉴定中的适用性。 融合算法在提高鉴定准确性与鲁棒性中的作用: 阐述影像融合如何通过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减少单一模态的局限性,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例如,通过融合光谱信息和显微结构信息,能够更有效地识别掺假,即使掺假物质在单一维度上表现相似。 3.2 智能诊断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平台整体架构与模块化设计: 介绍一个集成化的智能诊断平台应具备的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模型推理模块、结果展示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等。强调平台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以便未来集成更多新的技术和算法。 基于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综合诊断模型: 探讨如何利用集成学习、迁移学习、多任务学习等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构建能够综合利用多模态影像信息的诊断模型。该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不同类型的影像数据,并输出全面的鉴定报告,包括真伪判断、质量等级评估、潜在风险预警等。 用户交互界面设计与结果可视化: 设计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上传影像数据、选择鉴定项目、查看鉴定结果。通过多样化的可视化手段,如热力图、散点图、三维模型渲染等,清晰地展示鉴定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分析结果,增强用户对诊断结果的理解和信任。 3.3 实践应用与未来展望 平台在药品监管、中药生产、临床应用中的示范应用: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该智能诊断平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例如在药品检验所的质量抽检、中药制药企业的原辅料把关、医院药房的用药审核等场景。 标准化建设与行业推广: 探讨如何推动该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行业内的推广应用,建立统一的鉴定规范和流程,为中药质量的全国性、国际性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望: 展望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在中药鉴定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更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更精密的定量分析方法、更智能化的预测模型、以及在早期疾病诊断和个性化用药方面的潜在应用。 结语 《中药真伪质量快速影像检定(下册)》的完成,是我们对中药质量保障不懈追求的又一实践。我们坚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必将为中药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守护好这份宝贵的中华医药遗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与支持,更离不开广大读者对我们工作的关注与期待。我们诚挚地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在中药影像鉴定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迈向新的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怀有深厚感情的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中药的奥秘。在翻阅《XX》这本书之前,我对中药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药用价值”和“功效”层面,但对于如何辨别中药的真伪和质量,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摒弃了那些枯燥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复杂的显微鉴定,转而聚焦于通过直观的影像信息来快速鉴别中药。书中的图片,可以说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它们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涵盖了各种常见中药的真实影像,从微观的细枝末节到宏观的整体形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同一味中药,不同来源、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影像对比,这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品质差异,并且学会如何通过这些差异来做出判断。作者在讲解时,也融入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例如,在描述某种动物类中药时,会详细说明其炮制前后的影像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变化来判断其炮制是否到位。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药的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拿到《XX》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精心设计的版式和精美的图片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如何真正鉴别中药的真伪和质量,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市面上很多关于中药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让我望而却步,要么内容简单,缺乏深度。而这本书,则恰好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将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巧妙地融入中药鉴别之中,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了各种中药的真实形态。书中大量的图片,就像是为读者量身定制的“眼睛”,让你能够轻松地看到肉眼难以察觉的细节。作者在讲解时,更是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具体的视觉信息,例如,在描述某种矿物类中药时,会详细指出其结晶形态、颜色变化以及敲击时的声音,并通过精美的图片一一展示,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更令我赞叹的是,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从基础到进阶,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辨别中药的诀窍。这本书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我对中药的认知水平,更激发了我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动力。

评分

最近入手了这本《XX》,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并非药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长久以来对中医药的浓厚兴趣,促使我不断寻找能够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得懂、学得进的入门书籍。市面上关于中药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要么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实践指导。而《XX》则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一种非常亲民的方式,将中药的鉴别技巧娓娓道来,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循循善诱。书中对于每一种药材的讲解,都不仅仅停留在文字描述,而是通过大量的精美插图,将药材的形态特征、颜色、质地等关键信息一一呈现。这些图片不仅清晰锐利,而且角度刁钻,仿佛能让你亲手触摸到药材一般。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讲解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特征,而是巧妙地将这些特征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例如,讲述某种药材的“气味”时,会解释这种气味可能带来的药理作用,或者在鉴别时需要注意的细节。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的有效性,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不少辨别中药的“独门秘籍”。

评分

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一直觉得中药的鉴别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掌握,所以一直不敢轻易尝试。但《XX》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让我这个“小白”也敢于去探索。它不像很多专业书籍那样,需要你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看懂,而是从最基础的影像特征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书中的插图真的太棒了,非常清晰,而且细节丰富,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中药师面对面教学一样。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充满了趣味性。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实战案例”的讲解,它会用实际的图片,告诉你如何通过一些细微的差别来区分真伪,以及如何识别那些常见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想要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选购中药时,能够擦亮眼睛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中药鉴别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技能,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的实用知识。

评分

说实话,拿到《XX》这本书的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能否真正解决我在中药鉴别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平时喜欢在一些传统的中药店里淘点药材,但往往因为自己对药材不够了解,买回来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有时甚至会买到以次充好或者混杂的。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正是我急需的那一剂“良方”。它并没有像一些教科书那样,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鉴别方法都罗列出来,而是聚焦于那些最实用、最快速、最容易掌握的影像学方法。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细节处理得一丝不苟,让你能够清楚地看到药材表面的纹理、切面的构造,甚至是一些细微的颜色变化。作者在描述这些影像特征时,语言也十分精准,没有丝毫的含糊其辞,例如,在描述某种植物类中药时,会详细指出其根、茎、叶、花、果的典型形态,以及在不同生长时期可能出现的细微差异,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鉴别依据。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陷阱”和“误区”的讲解,提前预警了我们在鉴别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并且提供了规避这些问题的方法。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我们普通人学习中药鉴别的门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