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频电子线路》(阳昌汉主编)的第2版,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新制定的“电子线路Ⅱ”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编写教材的依据,遵循“加强基础,强调功能,优选内容,便于学习”的原则,考虑国内外科技发展的需求,并结合编者这几年的教学改革的研究实践,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教材,在上一版教材基础上改编而成的。
《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以通信功能电路的“功能”为基点,从通信功能电路的输入信号频谱与输出信号频谱的变换关系出发,在理论上讲清楚各个通信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电路的基本方法。《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的内容以模拟通信功能电路为主,对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功能电路、频率合成技术和功率合成技术也有适当的叙述。
《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高频基础电路、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变频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各章后附有思考题与习题。
此外,《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还配有《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仿真与设计》可供参考。
《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频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电子线路Ⅱ”等课程的教材,还可供从事电子系统研制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阳昌汉,男,1939年3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1963年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分建后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任教。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教学督导委员会副总督学。长期从事高频通信与电子线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3次获黑龙江省教师奖;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频电子线路》和《高频电子线路学习指导》等教材6本。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2 无线信道及传播方式
1.3 无线电发送设备的基本组成
1.4 无线电接收设备的基本组成
1.5 高频电子线路的研究对象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高频基础电路
2.1 无源集总元件的电路模型及频率特性
2.1.1 电阻器的电路模型及频率特性
2.1.2 电容器的电路模型及频率特性
2.1.3 电感器的电路模型及频率特性
2.2 LC串并联谐振回路
2.2.1 电感、电容元件的高频等效
2.2.2 LC串联谐振回路
2.2.3 LC并联谐振回路
2.3 阻抗变换电路
2.3.1 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
2.3.2 并联谐振回路的耦合连接与阻抗变换
2.3.3 回路耦合连接的插入损耗
2.4 信号的功率传输与匹配网络
2.4.1 信号源到负载的功率传输
2.4.2 无相移的最大功率传输
2.4.3 阻抗匹配网络的要求与分类
2.4.4 L形匹配网络
2.4.5 π形匹配网络
2.4.6 T形匹配网络
2.5 滤波器
2.5.1 滤波器的分类及功能
2.5.2 LC滤波器
2.5.3 陶瓷滤波器与晶体滤波器
2.5.4 声表面波滤波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3.1 概述
3.1.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
3.1.2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与用途
3.1.3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2 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
3.2.1 晶体管的y参数等效电路
3.2.2 晶体管的混合π等效电路
3.2.3 晶体管的高频参数
3.3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3.3.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3.3.2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等效电路及分析
3.3.3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技术指标
3.3.4 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4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3.4.1 谐振放大器存在不稳定的原因
3.4.2 放大器的稳定系数及稳定增益
3.4.3 提高谐振放大器稳定性的措施
3.5 场效应管高频放大器
3.5.1 结型场效应管高频放大器
3.5.2 双栅场效应管高频放大器
3.6 线性宽频带集成放大电路
3.6.1 线性宽频带集成放大电路
3.6.2 线性宽频带集成放大器与集中滤波器构成选频放大器
3.7 放大电路的噪声与低噪声放大器
3.7.1 放大电路内部噪声的来源和特点
3.7.2 噪声电路的计算
3.7.3 线性网络的噪声系数及计算
3.7.4 接收机的灵敏度与最小可检测信号
3.7.5 低噪声放大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4.1 概述
4.1.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能
4.1.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分类与用途
4.1.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2 丙类(C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4.2.1 基本电路及其特点
4.2.2 工作原理
4.3 丙类(C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
4.3.1 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理想化及其解析式
4.3.2 丙类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及各次谐波电流
4.3.3 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功率与效率
4.3.4 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及三种工作状态
4.3.5 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
4.3.6 各级电压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4.4 丙类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4.4.1 直流馈电电路
4.4.2 阻抗匹配网络原理与计算
4.4.3 实际电路举例
4.5 丁类(D类)和戊类(E类)高频功率放大器
4.5.1 丁类(D类)高频功率放太器
4.5.2 戊类(E类)高频功率放大器
4.6 宽频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4.6.1 高频传输线变压器的特性及原理
4.6.2 传输线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
4.6.3 宽频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4.7 功率合成
4.7.1 高频功率合成的一般概念
4.7.2 功率合成与分配网络
4.7.3 功率合成电路
本章附录余弦脉冲分解系数表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正弦波振荡器
5.1 概述
5.1.1 振荡电路的功能
5.1.2 振荡电路的分类及用途
5.1.3 振荡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5.2 反馈型LC振荡原理
5.2.1 振荡的建立与起振条件
5.2.2 振荡的平衡与平衡条件
5.2.3 振荡平衡状态的稳定条件
5.3 反馈型LC振荡电路
5.3.1 互感耦合振荡电路
5.3.2 电容反馈振荡电路
5.3.3 电感反馈振荡电路
5.3.4 LC三点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
5.4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原理
5.4.1 频率稳定度的定义
5.4.2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的表达式
5.4.3 振荡器的稳频措施
5.5 高稳定度的LC振荡器
5.5.1 电容反馈振荡电路的频率稳定性分析
5.5.2 克拉泼(Clapp)振荡电路
5.5.3 西勒(Siler)振荡电路
5.6 晶体振荡电路
5.6.1 石英晶体的等效电路
5.6.2 石英谐振器的阻抗特性
5.6.3 晶体振荡电路与泛音晶体振荡电路
5.7 负阻振荡器
5.7.1 负阻的概念
5.7.2 负阻振荡原理
5.8 集成压控振荡器
5.8.1 压控振荡电路
5.8.2 MC1648集成压控振荡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
6.1 概述
6.1.1 普通调幅波的数学表示式、频谱及功率关系
6.1.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信号和单边带调幅信号
6.1.3 振幅调制电路的功能
6.1.4 振幅调制电路的分类及基本组成
6.1.5 调幅信号的解调电路的功能
6.1.6 调幅解调电路的分类与基本组成
6.2 低电平调幅电路
6.2.1 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
6.2.2 单二极管开关状态调幅电路
6.2.3 二极管平衡调幅电路
6.2.4 二极管环形调幅电路
6.3 高电平调幅电路
6.3.1 集电极调幅电路
6.3.2 基极调幅电路
6.4 单边带信号的产生
6.4.1 单边带通信的优点
6.4.2 单边带信号的产生方法
6.5 包络检波器
6.5.1 检波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6.5.2 二极管大信号检波电路
6.5.3 二极管小信号检波电路
6.6 同步检波器
6.6.1 同步检波器的工作原理
6.6.2 本地载波的产生方法及不同步的影响
6.7 数字信号调幅与解调
6.7.1 数字信号调幅的基本原理
6.7.2 数字信号调幅的实现方法
6.7.3 数字调幅信号的解调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
第7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第8章 变频电路
第9章 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频电子线路》(阳昌汉主编)的第2版,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本书第1版于2006年2月出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我们认为在教材内容上需要一些增补和删减,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的需求,并结合我们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的研究实践,提出了对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修订原则是坚持遵循“加强基础,强调功能,优选内容,便于学习”。将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最新制定的“电子线路Ⅱ”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编写教材的依据,以通信功能电路的“功能”为基点,从电路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的频谱关系出发,分析各个功能电路的输入频谱与输出频谱变换关系的特征,从理论上讲清楚系统各个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电路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功能电路在信息传输系统中的作用,增强对系统各部分内在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适应新器件、新技术不断更新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强调基本功能电路的“功能”,因为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述通信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对于大规模通信集成电路来说,它是由许多基本功能电路组成的,其中也包含基本的通信功能电路。基本的通信功能电路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及大规模集成系统等不同的实现过程,但基本功能电路的“功能”是没有变化的。也就是各个功能电路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频谱变换关系没有变化,电路构成的基本原理不变。通过基本“功能”电路的学习,让学生去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组建系统电路并探索、发现新的功能电路。本书以通信系统为主线,讲述了基本的通信功能电路,强调了基本功能电路的“功能”,加强了各功能电路内容的相互联系,除了对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构成的各功能电路进行分析介绍外,还对相应的大规模集成系统电路给予介绍,以供实践应用时参考。全书以功能电路的“功能”划分章节,共为9章,内容包括:绪论、高频基础电路、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变频电路以及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由于调制与解调的功能正好相反,并且有密切关系,因而与第1版不同的是:将原振幅调制电路(原第5章)和调幅信号的解调电路(原第6章)合并为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一章;将原角度调制电路(原第7章)和调角信号的解调电路(原第8章)合并为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一章。使功能概念更明确,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
2.当前射频电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广泛,考虑到高频电路教学向射频高频端的延伸,在高频与射频系统中最大功率传输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也就是在频率较高的功能电路组成系统应用电路时,功能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必须考虑阻抗匹配。在本书中增加元器件的电路模型与频率特性及LC阻抗匹配网络的相关内容很有必要,这也是高频和射频电路系统研制时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本书将无源集总元件的电路模型与频率特性、LC串并联谐振回路、阻抗变换电路、信号的功率传输与阻抗匹配网络以及滤波器等基础内容集中列入高频基础电路一章,因为这些基础内容多数在前面课程中不同程度地学过,学生有能力自学。基于课程教学学时有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学时的多少选择讲授内容以及要求学生自学内容。
3.集成电路的发展很快,学习应用集成电路构建系统电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有效的。本书增选部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过实践证明性能良好的集成电路的应用实例,期望扩展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提供应用参考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图书简介 引言 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高频电子线路,作为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支,更是承载着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电视以及现代工业控制等诸多前沿领域的实现。从微弱的信号传输到复杂的数据处理,高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能力,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性能上限。本书《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正是致力于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高频电子线路知识体系,帮助您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理解其精髓,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之中。 本书内容精要 本书以严谨的学术理论为基础,结合大量工程实践案例,系统性地阐述了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分析与应用。我们力求在传达知识的同时,激发读者对高频电子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高频电路基础理论 在深入探讨具体电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起坚实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将带您回顾和强化高频电路设计所必需的电磁场理论、传输线理论以及集总参数与分布参数电路的区分。 电磁场基础回顾: 我们将简要回顾麦克斯韦方程组及其在低频和高频情况下的简化应用,重点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边界条件。理解电磁场的行为是掌握高频信号传播特性的关键。 传输线理论: 随着信号频率的升高,导线的长度与信号波长相比不可忽略,此时就需要传输线理论来描述信号的传播。我们将深入讲解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特性阻抗、传播常数、电压驻波比(VSWR)、反射系数以及阻抗匹配等核心概念。这部分内容是理解高频电路中信号完整性、功率传输效率的基础。 集总参数与分布参数电路的过渡: 明确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的适用范围,理解为何在高频下必须采用分布参数模型来分析电路。 第二部分:高频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是高频电子线路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单元之一。本书将从不同角度剖析高频放大电路的特性与设计。 高频晶体管模型与参数: 介绍在高频下适用的晶体管模型,如混合-π模型及其高频参数(如 $f_T$, $f_{alpha}$, $f_{eta}$)。理解这些参数如何影响晶体管在高频下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单级高频放大器: 详细分析不同组态(共发射、共基、共集)高频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增益、输入输出阻抗以及稳定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器件和元件来优化放大器的性能。 多级高频放大器: 学习如何设计多级放大器以获得更高的增益和更好的频率特性。重点讲解级联方式、负载匹配以及对总频率响应和增益的影响。 带宽的限制与拓展: 深入分析导致放大器带宽受限的原因,如极点、零点、寄生电容等。介绍补偿技术,如频率补偿、负反馈补偿等,用于拓展放大器的带宽,提升稳定性。 失配与匹配: 在高频电路中,阻抗匹配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功率传输效率和信号反射。我们将详细讲解匹配网络的原理与设计,包括L型匹配、π型匹配、T型匹配以及使用史密斯圆图进行阻抗匹配的技巧。 第三部分:高频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是产生稳定频率信号的关键。本书将深入讲解各类高频振荡电路的原理、设计与应用。 振荡器基本原理: 阐述振荡器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即巴克豪森准则(幅度和相位条件)。 LC振荡器: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LC振荡器,如哈特莱振荡器、科莱皮兹振荡器、西蒙斯振荡器等,分析其电路结构、工作原理、频率稳定性以及优缺点。 RC振荡器: 探讨RC振荡器在高频应用中的局限性,但也会介绍一些适用于特定场合的RC振荡器。 石英晶体振荡器: 重点介绍石英晶体在高频振荡器中的应用,分析其等效电路模型,以及晶体振荡器的高精度、高稳定性优势。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与起振条件: 深入分析影响振荡器频率稳定性的因素,如温度、电压、负载变化等,并介绍提高频率稳定性的方法。 第四部分:高频开关电路与混频器 在通信系统和信号处理中,开关电路和混频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高频开关电路: 讲解如何利用晶体管等有源器件构建高频开关电路,分析其开关速度、损耗以及在调制解调等应用中的作用。 混频器: 介绍混频器的基本原理,即利用非线性器件将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混合,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和频、差频)。详细分析各种类型的混频器,如二极管混频器、晶体管混频器、平衡混频器等,讨论其隔离度、上变频/下变频性能。 第五部分:高频功率放大器 在无线通信、雷达等领域,需要将信号功率放大到足够大的水平。 功率放大器分类与特性: 介绍不同类别的功率放大器(A类、B类、AB类、C类、D类、E类、F类等),分析它们的效率、线性度、功率输出以及适用于的场合。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匹配: 重点讲解在高频下,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匹配网络设计,以及如何考虑其大信号特性和效率优化。 第六部分:现代高频电子线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高频电子线路技术应运而生,本书也将对其进行介绍。 集成电路中的高频设计: 讨论在单片集成电路(IC)中如何处理高频信号,包括寄生效应、衬底效应以及片上器件的模型。 射频识别(RFID)技术简介: 简要介绍RFID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应用。 噪声在HFC中的影响与抑制: 讲解高频电路中的噪声来源,分析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介绍抑制噪声的技术。 本书特色与优势 内容全面且深入: 涵盖了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的核心内容,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力求讲解透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量引入工程实例和典型电路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配有大量的电路图、波形图和性能曲线图,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读者学习。 重点突出,难点解析: 对于高频电路设计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详细的讲解。 紧跟技术发展: 适当引入了当前高频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些新趋势和应用。 适合读者群体广泛: 无论是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科研人员,还是从事电子工程设计的工程师,都能从本书中获益。 结语 《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旨在成为您在高频电子学领域学习和实践的得力助手。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您将能够深刻理解高频信号的传播机理,掌握高频电路的设计原则和分析方法,并能初步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高频电路问题。希望本书能为您的专业发展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石,助您在蓬勃发展的高频电子技术领域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