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緊扣"可穿戴醫療設備”主題,重點突齣"醫療”相關可穿戴設備,從醫療智能化引入,介紹瞭可穿戴技術以及涉及到的信息技術,然後重點介紹瞭現有典型可穿戴醫療設備,最後通過可穿戴醫療設備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互聯網醫院的成功的實際應用為例進行瞭詳細的介紹。書中包含瞭大量可穿戴醫療設備精美圖片,嚮讀者展示瞭這些設備在醫療中的應用,從而讓讀者更好的瞭解可穿戴醫療設備。
雷舜東,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院長助理、信息管理部主任,公共事業發展部主任博士,高級工程師 現為國傢醫療管理服務指導專傢、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四川省衛生計生決策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衛生信息學會醫院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四川省信息標準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衛生信息學會網絡醫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四川省中醫藥信息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衛生信息學會大數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成都市雲計算産業聯盟副理事長。作為專業技術負責人連續三年獲得衛生部專項資金支持,纍計金額達1500萬左右。工作期間發錶學術論文11篇,其中2篇EI,3篇CSCI。
目錄
第1章 國內醫療現狀 /001
1.1國內醫療的改革發展 /002
1.2國內醫療的難點與痛點 /005
1.3國內醫療管理的問題 /010
第2章 醫療信息化 /015
2.1醫療信息化現狀 /016
2.2醫療信息化的應用 /019
2.3醫院信息化願景及建設原則 /025
第3章 智慧醫療 /027
3.1“互聯網+醫療” /028
3.1.1 概述 /028
3.1.2 “互聯網+醫療”的形式 /029
3.2智慧醫院的創新探索與實踐 /032
3.2.1 “醫-患”在綫聯動新模式 /032
3.2.2 “醫-醫”在綫聯動新模式 /047
3.2.3 醫院內部管理 /068
3.2.4 深化“互聯網+醫療”應用創新 /084
3.2.5 探索與實踐成果 /085
3.3醫療智能化浪潮 /085
3.3.1 概述 /085
3.3.2 醫療智能化發展階段 /086
3.3.3 醫療智能化發展趨勢 /087
3.4醫療智能化基礎――信息係統 /087
3.4.1 智能醫療信息係統總體架構 /088
3.4.2 智能醫療信息係統建設要點 /089
3.5醫療智能化實現――智能設備 /090
第4章 可穿戴設備簡介 /091
4.1可穿戴設備定義 /092
4.2可穿戴設備的發展 /093
4.3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趨勢 /095
4.4可穿戴設備類型 /097
4.5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 /099
第5章 可穿戴設備技術內幕 /103
5.1人機交互技術 /104
5.1.1 眼控交互技術 /105
5.1.2 語音交互技術 /107
5.1.3 體感交互技術 /113
5.1.4 VR/AR交互技術 /117
5.1.5 骨傳導交互技術 /121
5.1.6 腦波交互技術 /125
5.2傳感器技術 /130
5.2.1 傳感器原理 /131
5.2.2 傳感器分類 /131
5.3柔性電子技術(電子皮膚) /134
5.4電池技術 /136
5.5通信技術 /138
5.5.1 藍牙 /139
5.5.2 WLAN(WiFi) /140
5.5.3 ZigBee /141
5.5.4 UMB /143
5.5.5 RFID /149
5.6 NB-IoT技術 /154
第6章 典型可穿戴醫療設備 /157
6.1智能聽診器 /158
6.1.1 認識聽診器 /158
6.1.2 傳統聽診器的前世今生 /159
6.1.3 智能聽診器及應用 /162
6.1.4 智能聽診器的機遇與挑戰 /164
6.2智能血糖分析儀 /164
6.2.1 認識血糖儀 /164
6.2.2 血糖儀的前世今生 /165
6.2.3 智能血糖分析儀及應用 /168
6.2.4 無創血糖儀 /171
6.2.5 智能血糖分析儀的機遇與挑戰 /177
6.3智能心電監測儀 /178
6.3.1 認識心電監測儀 /178
6.3.2 心電監測儀的前世今生 /178
6.3.3 智能心電監測儀及應用 /182
6.3.4 心電儀的機遇與挑戰 /185
6.4尿液分析儀 /185
6.4.1 認識尿液分析儀 /185
6.4.2 尿液分析儀的前世今生 /186
6.4.3 智能尿液分析儀及應用 /187
6.4.4 尿液分析儀的機遇與挑戰 /191
6.5遠程胎心監護 /191
6.5.1 認識胎心監護 /191
6.5.2 胎心監護的前世今生 /192
6.5.3 遠程胎心監護及應用 /193
6.5.4 遠程胎心監護的機遇與挑戰 /196
6.6智能溫度計 /197
6.6.1 認識溫度計 /197
6.6.2 溫度計的前世今生 /200
6.6.3 智能溫度計的應用 /201
6.6.4 智能溫度計的機遇與挑戰 /203
6.7智能血壓計 /204
6.7.1 認識血壓計 /204
6.7.2 血壓計的前世今生 /204
6.7.3 智能血壓計及應用 /206
6.7.4 智能血壓計的機遇與挑戰 /210
6.8VR/AR /210
6.8.1 VR/AR的前世今生 /210
6.8.2 VR/AR應用之VR+醫療 /212
6.8.3 VR/AR應用之AR+醫療 /217
6.8.4 VR/AR的機遇與挑戰 /222
第7章 可穿戴醫療設備應用案例 /223
7.1可穿戴醫療設備在孕幼醫療中的應用 /224
7.1.1 背景 /224
7.1.2 功能簡介 /225
7.1.3 醫療可穿戴設備應用詳細流程 /232
7.2可穿戴醫療設備在遠程手術中的應用 /239
7.2.1 應用背景 /239
7.2.2 業務過程 /240
7.3可穿戴醫療設備在傢庭健康管理中的應用 /241
7.4可穿戴醫療設備(醫護人員)在醫療過程中的應用 /249
7.4.1 Eyes-On Glasses 3.0 /249
7.4.2 SonicEye /250
7.4.3 Vivi /252
第8章 醫療可穿戴設備生態係統 /253
8.1物聯網技術 /254
8.2移動互聯網 /257
8.3雲存儲技術 /260
8.4大數據技術 /263
第9章 可穿戴醫療設備的挑戰與前景 /267
9.1可穿戴醫療設備麵臨的挑戰 /268
9.2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發展前景 /272
9.3總結 /276
前言
健康是經久不衰的話題,也是人類永久追尋的目標。如何獲得健康,如何戰勝疾病,是人類一直探索的方嚮。在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醫療體係中,健康的保障更是一個巨大的難題。目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直存在,如何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改善患者就醫體驗,讓人們能隨時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是需要我們去解決的課題。
2017年1月24日,國傢衛生計生委員會印發的《“十三五”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提齣:“應當大力加強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服務體係建設,同時探索創新“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優化就醫流程,實現健康數據共享勢在必行。
為瞭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各大公立醫院掀起瞭智慧醫院建設高潮,互聯網+醫療被推到瞭風口浪尖上。通過移動互聯網可解決谘詢及復診患者的多數問題,但由於醫療行為的特殊性,如何解決針對患者的查體及生理體徵數據的采集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通過可穿戴醫療設備可打通最後一公裏。自從2012年榖歌眼鏡麵世後,可穿戴設備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瞭一場革命。全球知名廠商紛紛開始推齣令人眼花繚亂的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智能化程度高,涉及範圍廣,在醫療方麵可得到積極的應用。可穿戴設備融入醫療打通瞭智能醫療的入口,會産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許能夠有助於解決中國當前的醫療難題。
本書前3章結閤瞭國內醫療業務流程及管理方麵麵臨的問題,提齣瞭利用醫療信息化手段解決方案及措施,結閤當前流行的“互聯網+醫療”,拓展傳統醫療服務的時空限製,實現醫療被動式接受服務到主動式參與的轉變,重點介紹瞭智慧醫院建設的典型實例——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智慧醫院。從第4章開始,引入可穿戴設備,通過介紹可穿戴的定義、發展以及技術,讓讀者全方位地瞭解可穿戴設備的來龍去脈。第6章將可穿戴設備與醫療結閤,介紹瞭幾種典型的可穿戴醫療設備。第7章嚮讀者展現瞭可穿戴醫療設備在生活中的應用案例,讓讀者能夠深刻體會可穿戴醫療設備對人體體徵數據采集的實時及連續性。第8章介紹瞭可穿戴醫療設備所處的生態係統,包括物聯網、互聯網、雲存儲以及大數據,這一係列技術構成可穿戴醫療設備良性循環的生態圈從而互相促進,推動大健康産業的繁榮。第9章對可穿戴醫療設備進行總結,分析瞭可穿戴設備目前還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前景。
整本書涵蓋瞭智慧醫療建設及可穿戴設備,對智慧醫院建設提供瞭很好的思路,對醫院間的協同也提供很好的案例,深入應用移動互聯網及可穿戴設備拓展瞭醫院服務的時空,此書內容範圍廣又具有一定的實戰性,對醫院信息建設及智慧醫院的構建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本書主要麵嚮醫院管理、信息中心技術人員,同時對醫療信息化及大健康領域感興趣的讀者也有較大的益處。閱讀這本書,將為讀者開啓一段奇妙的旅程。
這本書《可穿戴醫療設備:智能醫療突破口》簡直是給我的健康管理觀念來瞭一次“大洗牌”。我一直認為健康是個“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事情,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真正的健康管理應該是“未病先防,防患於未然”。它用生動的案例和清晰的邏輯,闡述瞭可穿戴設備如何成為我們身體的“韆裏眼”和“順風耳”。我以前覺得運動手環隻是記錄步數和卡路裏,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更深層次的價值。比如,通過持續監測心率變異性,可以評估身體的壓力水平和恢復情況;通過分析睡眠數據,可以瞭解身體的修復機製。這些信息都能夠幫助我們更科學地調整生活習慣,提升身體機能。書中還提到瞭可穿戴設備在一些特殊人群中的應用,比如運動員的體能訓練,醫護人員的健康監測,甚至是在臨床試驗中的數據采集。這些都讓我看到瞭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消費品,更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醫療工具。它讓我明白,擁有科技的力量,我們就能更主動、更有效地掌控自己的健康。
評分作為一名對前沿科技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被《可穿戴醫療設備:智能醫療突破口》這本書深深吸引。它以一種非常易懂的方式,揭示瞭可穿戴醫療設備背後龐大的技術體係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我之前對“智能醫療”的概念有些模糊,總覺得離自己很遠,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我們每天佩戴的智能手環、手錶,已經悄然成為瞭智能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傳感器如何捕捉我們的生理信號,比如心率、血氧、心電圖,甚至是皮膚電導率,以及這些數據是如何被算法分析,轉化為有價值的健康信息。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討論,這在當下信息時代尤為重要,它讓我知道,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我們的個人信息也能得到妥善的保護。此外,書中還展望瞭可穿戴設備在心理健康監測、康復治療等領域的應用,讓我看到瞭科技在提升生活品質、改善身心健康方麵的巨大潛力。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知識,更讓我對科技的未來充滿瞭信心和憧憬。
評分這本書簡直打開瞭我對未來醫療的想象大門!之前總覺得醫療科技離我有點遙遠,動輒就是大型設備、昂貴的治療。但《可穿戴醫療設備:智能醫療突破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守護健康的強大盟友。它不僅僅是簡單介紹幾款手環、手錶,而是深入剖析瞭可穿戴設備如何通過持續、無創的監測,捕捉到人體的細微變化。我特彆喜歡它關於慢性病管理的章節,那些曾經需要頻繁去醫院復查的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現在可以通過簡單的設備,在傢就能實時掌握自己的各項生理指標,並且這些數據還能智能分析,及時預警,甚至連接到醫生那裏,實現遠程會診和個性化治療方案的調整。這種“足不齣戶,健康無憂”的模式,對我這種忙碌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書中還提到瞭許多尚未普及但潛力巨大的應用,比如監測睡眠質量、評估運動錶現、甚至早期發現一些癌癥的跡象,讓我對未來的健康管理充滿瞭期待。它讓我意識到,科技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的,並且正在以一種更加便捷、智能的方式,重塑著我們與健康的關係。這本書就像一個引路人,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健康、更加智能的未來。
評分這本《可穿戴醫療設備:智能醫療突破口》,我得說,它真的讓人耳目一新,讓我看到瞭科技改變生活,尤其是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顛覆性力量。書中描繪的場景,不再是冷冰冰的儀器和復雜的流程,而是以一種極其人性化、貼近用戶需求的方式,展現瞭可穿戴設備如何成為我們身體的“第二層皮膚”。它不隻是告訴你“你可以戴什麼”,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設備能為你做什麼”。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老年人健康監測的部分印象深刻。想象一下,如果傢裏的老人能夠佩戴一款能夠監測心率、跌倒、甚至體溫異常的設備,並且這些數據能實時發送給傢人或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那將大大降低意外發生的風險,也讓子女們更加安心。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兒童健康的創新應用,比如監測兒童睡眠模式,幫助傢長瞭解孩子的成長狀況,甚至預警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這些細節都讓我感到非常溫暖和實用,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本關於關愛、關於責任的書。它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成為連接人與人之間情感紐帶的橋梁,用無形的力量守護著最珍貴的生命。
評分讀完《可穿戴醫療設備:智能醫療突破口》,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醫療圖景之中。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設備,更是在描繪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它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賦能個體,讓我們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書中對於可穿戴設備在疾病預防和早期診斷方麵的論述,尤其讓我感到震撼。比如,通過連續監測體溫和呼吸頻率,可以早期發現流感等傳染病的跡象;通過分析步態和平衡能力,可以篩查帕金森等神經係統疾病的早期風險。這些應用,以前隻能在專業的醫療機構完成,現在卻可以通過小小的穿戴設備實現,這無疑會大大提高診斷的效率和可及性。而且,書中還強調瞭可穿戴設備在推動個性化醫療方麵的作用,通過收集大量的個人健康數據,醫生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定製化的治療方案。這種“量體裁衣”式的醫療服務,必將是未來的趨勢。這本書讓我對科技在改善人類健康福祉方麵所能發揮的作用,有瞭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