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范娟,张新建,鲁艳旻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基础
  • 电路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电子元件
  • 半导体
  • 电工学
  • 通信原理
  • 嵌入式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5469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51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机电工程类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7
字数:4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子技术基础》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和学生特点编写,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基础及稳压电路、放大电路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电子技术基础》在阐明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突出基本内容和基础知识,突出结论和结论的应用,减少理论推导和分析过程,注重实际应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及稳压电路
1.1 PN结
1.1.1 半导体基本知识
1.1.2 PN结
1.2 半导体二极管
1.2.1 二极管的结构
1.2.2 二极管的特性
1.2.3 二极管的参数
1.2.4 二极管的应用
1.3 特殊二极管
1.3.1 稳压二极管
1.3.2 发光二极管
1.3.3 光电二极管
1.4 双极型三极管
1.4.1 三极管的结构
1.4.2 三极管的特性
1.4.3 三极管的参数
1.5 场效应管
1.5.1 场效应管的结构与特性
1.5.2 场效应管的参数
1.6 直流稳压电源
1.6.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6.2 滤波电路
1.6.3 直流稳压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颢

第2章 放大电路基础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2.2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2.2.1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概述
2.2.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2.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2.4 分压式偏置稳定共射极放大电路
2.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2.3.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3.2 共基极放大电路
2.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5 多级放大电路
2.6 差动放大电路
2.7 功率放大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
3.1.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
3.1.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技术指标
3.1.3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3.2 反馈放大电路
3.2.1 反馈的基本概念
3.2.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态
3.2.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
3.2.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3.3.1 比例运算电路
3.3.2 加法和减法运算电路
3.3.3 积分和微分电路
3.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3.4.1 电压比较器
3.4.2 波形产生电路
3.5 集成运放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数字电路基础
4.1 数字电路概述
4.2 数制与码制
4.2.1 数制
4.2.2 编码与码制
4.3 逻辑代数基础
4.3.1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4.3.2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4.3.3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4.3.4 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
4.3.5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4.4 逻辑门电路
4.4.1 分立元件门电路
4.4.2 TTL集成门电路
4.4.3 CMOS集成门电路
4.4.4 集成门电路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组合逻辑电路
5.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5.2 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5.3 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
5.3.1 加法器
5.3.2 编码器
5.3.3 译码器
5.3.4 数据选择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触发器
6.1 基本RS触发器
6.2 同步RS触发器
6.3 主从触发器
6.3.1 主从RS触发器
6.3.2 主从JK触发器
6.4 边沿触发器
6.4.1 维持阻塞D触发器
6.4.2 边沿JK触发器
6.4.3 T触发器和T'触发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时序逻辑电路
7.1 时序逻辑电路概述
7.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7.2.1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7.2.2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7.3 寄存器
7.3.1 数码寄存器
7.3.2 移位寄存器
7.4 计数器
7.4.1 同步计数器
7.4.2 异步计数器
7.4.3 集成计数器
7.4.4 利用集成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8.1 施密特触发器
8.2 单稳态触发器
8.3 多谐振荡器
8.4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8.4.1 555定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8.4.2 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8.4.3 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8.4.4 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大规模集成电路
9.1 数模转换器
9.2 模数转换器
9.3 半导体存储器
9.3.1 概述

前言/序言

  电子技术是高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书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非电类理工科专业而编写的,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进行有机组合,优化模拟电路的内容,增加数字电路的内容,在保留传统电子学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大量现代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增加了集成电路的应用。
  本书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其中,模拟电子技术内容以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主线,为此,将差分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内容提前,结合单管电压放大器内容,为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奠定基础;结合反馈放大器知识,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各种实际应用,包括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将振荡电路内容作为正反馈放大器应用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实例。数字电子技术内容以数字逻辑和集成电路应用为主线,为此,减少逻辑门内部复杂电路的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介绍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产生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书内容覆盖面较广,但难度较浅,适用面宽,可作为非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在编写时,本书尽可能保持每章内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便于依据不同学时的课程进行内容调节和删减。
  本书共分9章。其中,第1、2章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张新建编写,第3~5章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鲁艳曼编写,第6~9章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范娟编写,全书由范娟统稿、修改和定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的领导以及机电学部教务办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华中科技大学的孙亲锡教授、李元科教授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星辰大海的远航者:一部关于探索未知的史诗》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存在着无数我们尚未触及的奥秘,等待着勇敢的灵魂去揭示。本书并非讲述那些在实验室里闪烁着微光的电子元件,也不是描绘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抽象图景,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永不熄灭的探索精神,以及那些用智慧和勇气绘制宇宙地图的先行者们。 这是一部关于“发现”的史诗,记录了从仰望星空到漫步月球,从破解原子奥秘到遥望宇宙边缘的壮丽历程。我们将跟随那些伟大的探险家,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他们面对未知时的敬畏与激动,去理解他们为求索真理而付出的艰辛与牺牲。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那些古老的文明。当人类第一次将目光投向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便孕育了最初的宇宙观。那些朴素的观测,那些神话般的想象,虽然缺乏科学的严谨,却承载着人类对宏大世界的最初好奇。本书将描绘那些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仪器,虽然简陋,却已足够他们描绘出日月星辰的规律运行,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石。我们将走进埃及的金字塔,感受古埃及人对天象的崇拜,了解他们如何将天文知识融入建筑与信仰;我们将拜访巴比伦的观星台,体验他们如何记录星象的变迁,预测日食月食的发生。同时,本书也将探讨中国古代观星的辉煌成就,从李白仰望“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联想到“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想象,到张衡发明地动仪,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实践。 随着文艺复兴的曙光,科学的火种被重新点燃。哥白尼的“日心说”,如同划破黑暗的闪电,彻底颠覆了人类的世界观。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位波兰天文学家如何在宗教与传统的巨大压力下,凭借严谨的数学计算和细致的观测,勇敢地提出这一革命性的观点。我们将重现伽利略手持望远镜,观测月球环形山、木星卫星的激动人心时刻,感受他如何以事实为依据,挑战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我们也将了解开普勒如何从第谷积累的庞大数据中,提炼出精妙的行星运动定律,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铺平道路。这些科学巨匠们的思想火花,汇聚成了照亮人类文明前行的璀璨光芒。 17世纪,牛顿的出现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上的运动与地上的落体,为天文学和物理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本书将详细阐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原理,以及它如何解释行星的轨道、潮汐的涨落,甚至是如何预测彗星的回归。我们还将走进牛顿的思考世界,理解他的数学工具,他的物理实验,以及他那非凡的洞察力。 进入19世纪,天文学的触角向着更遥远的宇宙延伸。随着望远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得以窥探到更多的星系,发现恒星的化学成分,理解恒星的演化。本书将带领读者了解惠更斯、赫歇尔等天文学家,他们如何利用更先进的望远镜,绘制出更精细的星图,发现更多的天体。我们将一同感受,当斯皮策望远镜揭示出宇宙深处的红外世界,哈勃望远镜捕捉到遥远星系的壮丽景象时,人类的宇宙视野是如何被不断拓展的。 20世纪,是人类探索宇宙最为辉煌的时代。莱曼、鲍林、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我们理解宇宙的终极奥秘打开了大门。本书将简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奇妙世界,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何改变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认知。我们将探讨宇宙大爆炸理论,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而太空探索的兴起,更是将人类的足迹真正印在了宇宙之中。从斯普特尼克号的发射,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辉煌,再到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太空进军。本书将详细叙述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重现那些激动人心的发射时刻,讲述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的生活与工作,以及他们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脚印。我们将回顾“旅行者”号探测器穿越太阳系,向星际空间进发的伟大征程,感受人类好奇心驱动下的无限勇气。 进入21世纪,我们的探索并未止步。火星探测器在红色星球上寻找生命的痕迹,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观测宇宙的早期模样,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也在不懈地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信号。本书将展望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例如载人火星登陆、小行星资源开发,以及对系外行星的详细研究。我们将探讨,这些前沿的探索项目,如何可能改写我们对生命起源、宇宙规律的认知。 《星辰大海的远航者》并非一本枯燥的科学教科书,它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史诗。它将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以及那些充满智慧与激情的瞬间,展现人类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超越自我的勇气。这本书将让你重新审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激发你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让你明白,探索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新的世界,更在于认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作为智慧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的独特价值。 当你合上这本书,你会发现,你所看到的星空,不再是冰冷而遥远的孤点,而是充满了故事、充满了可能性的无限空间。你会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如同点点星光,正在汇聚成一片璀璨的星河,引领着我们,继续在这片星辰大海中,勇敢地远航。这本书,将是你开启这段星际之旅的引路灯,是你点燃心中探索火焰的火种。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电子技术一直抱有一种敬畏之心,总觉得那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不是我等普通人能够轻易掌握的。但是,自从我接触到这本书,我的这种看法彻底改变了。它用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电子技术的核心概念一一呈现。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那些看似复杂的电路图和枯燥的公式,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解读。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小贴士”或者“知识拓展”的部分,它们总能在关键时刻点醒我,让我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知识。我举个例子,书中在讲到某个元器件时,并没有止步于其功能介绍,而是延伸到了它的历史发展,以及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应用变化,这让我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对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种跨领域的知识融合,让我觉得学习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

作为一名希望提升专业技能的在校生,我对于能够帮助我巩固基础、拓展视野的学习材料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本书在这一点上,无疑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培养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引导我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探究其背后的本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疑难问题的剖析,作者总是能够抽丝剥茧,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然后逐一击破,直到我豁然开朗。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没有冗余的学术术语堆砌,也没有生硬的生词,读起来顺畅自然,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讲解一样。这种学习方式,让我感到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信心,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

我是一位对事物运作原理充满好奇的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对“电”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神秘力量感到着迷。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对电子技术知识的渴望。它的内容组织结构非常清晰,仿佛一条条精心铺设的脉络,将庞杂的电子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某个元器件工作原理的讲解,作者不仅罗列了理论公式,更重要的是,还配以大量生动的图示和实际应用案例,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加深理解。书中的例子也十分贴近生活,比如分析家电的电路原理,或者解释手机通信的底层技术,这些都让我觉得学习电子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知识。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感觉自己像是在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了新奇和惊喜,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所打动,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以及封面传递出的专业性和科技感,都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非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更侧重于引导读者去思考和理解。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清晰明了,有效地辅助了文字内容的理解,让那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个人非常喜欢书中关于某个关键理论的推导过程,作者的讲解逻辑严谨,步骤清晰,而且还会适时地给出一些类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辈交流,他会耐心地解答你的疑问,引导你走向正确的方向。每次阅读完毕,我都会感觉自己的知识库得到了扩充,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这种学习的成就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价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第一眼就吸引住了,那种简约而不失专业感的风格,让人立刻感受到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不错,厚实而光滑,印刷质量堪称一流,字迹清晰锐利,排版布局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丝毫不会感到疲惫。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引入方式,总能从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角度切入,然后再层层深入,引申出更复杂、更精妙的原理。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尝试过其他一些电子技术相关的书籍,但常常因为概念理解上的障碍而半途而废。而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电子技术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作者的语言表达也十分到位,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通俗易懂的生动性,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学习的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