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在原书基础上修订,质量较高,拟发稿。 《电路分析》特色:
全面系统地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以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为主线
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前后章节内容呼应
内容讲解联系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附录中有常用数学公式,方便查用
书中标*为参考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舍
内容简介
《电路分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分析方法,涵盖直流电路分析(第1~4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第5~9章)、动态电路分析(第11~12章)和非线性电路分析(第13章)四部分。在介绍基本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基础上,以线性直流电路为依托,讲解简单电路的等效变换分析法、一般电路的回路电流分析法、节点电压分析法以及应用电路定理等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部分重点介绍了相量分析法,进一步介绍了相量分析法在谐振电路、耦合电路、三相电路和非正弦电路等典型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动态电路分析部分介绍了时域分析法和复频域分析两种方法。非线性电路部分介绍了图解法、分段线性化和小信号分析等方法。双口网络(第10章)涉及直流电路、正弦电路和动态电路,从系统观点出发讨论双口网络方程、连接等。作者力图将抽象的电路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章有一节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应用。
《电路分析》是理工科高等院校教材,可作为电子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专科、成人教育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 电路及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1.5 独立电源元件
1.6 含源支路的欧姆定律
1.7 受控源
1.8 简单电路分析
1.9 应用——用电安全
习题及部分习题答案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分析法
2.1 等效及等效变换的概念
2.2 不含独立源的单口网络的等效
2.3 Y形和△形电阻网络的等效变换
2.4 含独立源单口网络的等效
2.5 应用——电阻应变片测力的电桥电路
习题及部分习题答案
第3章 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1 独立变量和独立方程
3.2 回路电流法和网孔法
3.3 节点电压法
3.4 应用——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
习题及部分习题答案
第4章 线性网络定理
4.1 齐性定理和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5 特勒根定理
4.6 互易定理
4.7 对偶原理
4.8 应用——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中叠加定理的应用
习题及部分习题答案
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
5.1 储能元件
5.2 正弦量
5.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5.4 电路的相量模型
5.5 阻抗、导纳、相量图
5.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5.7 最大功率传输
5.8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5.9 应用——试电笔原理
习题及部分习题答案
第6章 频率特性与谐振电路
6.1 网络函数及频率特性
6.2 谐振电路
6.3 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6.4 串并联谐振电路
6.5 应用——双音频电话及滤波器
习题及部分习题答案
第7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7.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7.2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
7.3 空心变压器的电路分析
7.4 理想变压器
7.5 一般变压器的模型
7.6 应用——各类电磁变压器简介
习题及部分习题答案
第8章 三相电路
第9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10章 双口网络
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12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第13章 非线性电路
参考文献
附录常用公式
前言/序言
电子、通信、控制、电力、测量、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学科领域都建立在电路理论基础上,电路理论研究电路分析、综合与设计基本规律。电路理论与数学、物理和拓扑学相结合形成了工程方法,即电路分析方法,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作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吸取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精华,编写了这本书。
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强调掌握、并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十分注重电路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解,尤其注意指出与已学物理和数学知识的联系。直流电路分析部分强调线性代数为数学基础;正弦稳态电路分析部分强调复数运算为数学基础;动态电路分析部分以微分方程求解为数学基础。
(2)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内容讲解注意联系工程实际;例题和习题尽量来自实际问题,采用实际中的数值;每章最后一节是本章相关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举例。
(3)注意发挥电路分析方法理论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例题的透彻讲解和精心设置的习题,试图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注意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注意前后章节内容的呼应,强调以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为主线。
(5)本书附录中附有常用数学公式,每章习题后面紧接着本章习题答案,方便查阅。
书中标有“*”号的章节属于参考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舍。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董维杰(第1~4章)、白凤仙(第5~9章)、解永平(第10章)、王贻月(第11、12章)、周惠巍(第13章)。
敬请读者和同行对本书批评指正,电话0411-84706009-2405。
本书已被评为“十二五”辽宁省首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规划教材。
编者
2007年5月8a于大连
《迷雾之境:寻迹古老符文》 内容简介: 在名为“埃尔德里奇”的古老大陆上,流传着关于“迷雾之境”的传说。这片被浓稠、变幻莫测的迷雾笼罩的区域,是无数探险家魂牵梦绕的圣地,也是历史学家孜孜以求的谜团。据说,在迷雾的深处,隐藏着一套古老的符文系统,它们是失落文明“塞莱斯特”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改变世界格局的力量。 我们的故事,围绕着年轻的学者伊莱恩展开。伊莱恩并非出身于声名显赫的魔法学院,也非身怀绝技的战士。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古籍研究者,对历史的痴迷和对未知的渴望是她唯一的武器。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整理一位隐居学者留下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泛黄的、几乎被遗忘的手稿。手稿中零散地记录着关于迷雾之境的只言片语,以及一些模糊不清的符文图样。 这本手稿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伊莱恩内心深处对迷雾之境的渴望。她相信,那些符文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某种失落的语言,某种沟通天地万物的方式。她决定踏上旅程,前往那片充满危险与未知的土地,寻找失落的符文,揭开迷雾之境的真相。 伊莱恩的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她必须穿越被称为“寂静沼泽”的险恶之地,那里弥漫着腐蚀性的瘴气,潜伏着凶猛的沼泽巨怪。她需要在“回声山谷”中寻找正确的道路,那里的声音会扭曲和回荡,轻易地将旅人引入迷途。更重要的是,她还要面对迷雾本身带来的挑战,它不仅遮蔽视线,还能影响心智,让最坚强的意志者产生幻觉。 在旅途中,伊莱恩并非孤身一人。她遇到了性格古怪但技艺高超的向导——一位曾经深入迷雾数次的神秘老者,人称“幽灵”。幽灵对迷雾的习性有着深入的了解,他的经验和智慧成为了伊莱恩最重要的依靠。同时,他们也结识了来自不同地域的冒险者,其中有力量强大的雇佣兵,有精通草药的游侠,还有对古老传说充满好奇的吟游诗人。这些人各有目的,有的为了财富,有的为了荣耀,有的则像伊莱恩一样,是为了探寻知识。他们的加入,为原本孤独的旅程增添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的冲突。 随着深入迷雾,伊莱恩发现,她所寻找的符文并非随意散落的。它们似乎被巧妙地隐藏在自然环境中,与地形、植物甚至天气变化息息相关。她需要运用她的学识,解读那些隐晦的提示,将散落在各处的符文碎片拼凑起来。每一次的发现,都让她对塞莱斯特文明的智慧感到惊叹。她了解到,这些符文不仅仅是文字,它们更是一种能量的载体,一种能够引导和操控自然力量的媒介。 例如,在“月牙湖”的岸边,她发现了一枚刻有弯月符文的石碑。通过对符文的解读,她发现这个符文能够引导月光,在特定时刻汇聚成一股微弱的光束,照亮隐藏在湖底的洞穴入口。而在“风语森林”中,她则找到了一个刻有螺旋形符文的古树。当她按照手稿中的指示,用特定的音节呼唤时,符文发出了微光,一阵柔和的风吹过,将隐藏在树叶间的某个线索吹落。 然而,探索的过程也并非总是充满收获。伊莱恩和她的伙伴们遭遇了强大的守护者,它们是塞莱斯特文明为了保护符文而留下的机关或生物。这些守护者可能是由元素能量凝聚而成,也可能是早已被遗忘的远古生物。他们必须运用智慧和勇气,或是破解机关,或是与守护者周旋,才能继续前进。 在一次深入迷雾核心的探险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塞莱斯特遗迹。遗迹的设计精巧绝伦,墙壁上布满了精美的壁画和复杂的符文阵列。伊莱恩在这里找到了更多关于符文的线索,也逐渐理解了塞莱斯特文明为何要将符文隐藏起来。原来,这些符文蕴含的力量过于强大,一旦落入贪婪或邪恶之手,将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塞莱斯特文明似乎在预见到某种危机后,选择将这些知识封存,等待真正有智慧和责任感的人来重新发现。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伊莱恩成功收集到所有关键符文之后。她发现,这些符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符文网络。当她按照顺序激活这些符文时,迷雾的深处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变化。迷雾开始消散,露出隐藏在其后的壮丽景象——一座宏伟的、如同水晶般闪耀的城市,以及一座通天彻地的能量塔。 然而,就在她以为一切即将揭晓时,一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出现了。这是一个对符文力量觊觎已久的古老组织,他们一直以来都在暗中监视着迷雾之境,等待着有人能够打开那扇封印之门。这个组织的首领,一位拥有强大力量和阴险手段的法师,企图夺取符文的力量,实现他征服世界的野心。 一场围绕着符文力量的激烈对抗就此展开。伊莱恩必须运用她对符文的理解,以及她与伙伴们建立起来的信任,来对抗这个强大的敌人。她发现,符文的力量不仅仅是破坏性的,它同样能够用于防御、治愈,甚至能够与自然元素产生共鸣,召唤出强大的盟友。 最终,伊莱恩并非依靠蛮力,而是凭借着她对符文智慧的深刻理解,以及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成功地击败了敌人,并阻止了符文力量的滥用。她认识到,知识和力量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 《迷雾之境:寻迹古老符文》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冒险和探索的旅程,更是一次关于知识、责任与成长的深刻体验。它带领读者一同潜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跟随主角一起解开古老的谜团,感受失落文明的智慧,并最终思考人类与自然、与未知力量的关系。伊莱恩的故事,是对所有怀揣着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人们的致敬,它告诉我们,最伟大的宝藏,往往隐藏在最深邃的迷雾之中,等待着被勇敢的心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