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彆於傳統的詩話、詞話等,在吸納前人前說的基礎上,闡述瞭作者的“一傢之見”,因此,這是一本個性獨特的古典文學欣賞之書。“修辭立其誠”,不僅是做人的根本,且尤是學文的先導。本書於端誌、明誠等立身務本的精神,獨多闡發,這是應該著重說明的。
《發凡》的寫作是在作者的名作《中國文學欣賞舉隅》之後,所以不少內容都有作者新的理解與發揮,可以說是更進一境瞭。《發凡》第一章《文學與要素》可說是《發凡》《舉隅》兩書的總綱,也是作者文學欣賞的總依據。《發凡》與《舉隅》在有些內容上是可以兩相參證與互為補充的,比如《發凡》的《瞭解與欣賞》與《舉隅》的《精研與達詁》、《發凡》的《風格與人格》與《舉隅》的《善美與高格》、《發凡》的《深隱與卓秀》與《舉隅》的《辭意與隱秀》、《發凡》的《言辭與聲韻》與《舉隅》的《重言與音韻》等等。兩書可謂珠聯璧閤、若閤符契。
《中國文學欣賞發凡》采擷作者自《中國文學欣賞舉隅》齣版後直至1962年二十年間撰著的與文學欣賞相關的文章,匯為一編。仍因《舉隅》釐為廿六章,沒有簡單地將這些文章羅列匯編起來,而是將其編排在二十六個題目下,一是使全書整齊劃一,更具條理;二是內容上由淺入深,易於收循序漸進之效;三是與《舉隅》更易兩相參證,比並閱讀。
顧名思義,“發凡”者,乃是發凡起例,以明文學欣賞循序漸進的過程;“舉隅”則是給予欣賞的例說,希望讀者可以隅反的。《發凡》是以語體文寫作,更多適閤今天的讀者,而且,指齣欣賞須從自我人格的馴製開始。讀者由“發凡”而“舉隅”,從文字上說,是從語體而文言,對於言語的適應也會更加容易些;從內容上說,自“發凡”入手,由淺入深、由錶及裏,欣賞的眼界自然逐漸開闊,再讀“舉隅”的例說,會更容易把握其方法與脈絡。由《發凡》拾階而上、觀其大意;再到《舉隅》登堂入室、探驪得珠。
傅庚生教授(1910~1984),號肖岩,遼寜瀋陽人。曾執教於東北大學、華西大學、東北中正大學、遼東學院、西北大學等院校。先生是二十世紀我國著名的古典文學鑒賞傢、杜甫研究傢,著作有《中國文學欣賞舉隅》《中國文學欣賞發凡》《中國文學批評通論》《文學賞鑒論叢》《杜甫詩論》《杜詩散繹》《杜詩析疑》等。
書旨與敘錄 傅 光 1
一 文學與要素
二 瞭解與欣賞
三 研究與創作
四 明誠與端誌
五 授受與一貫
六 學思與兼通
七 咬文與嚼字
八 緣情與度理
九 深入與旁通
一 分析與綜閤
一一 情辭與本色
一二 風格與人格
一三 格調與趣味
一四 情景與意境
一五 醇美與含蓄
一六 深隱與卓秀
一七 夢幻與光影
一八 詩情與畫意
一九 言辭與聲韻
二 誦讀與吟詠
二一 神氣與靈感
二二 復古與革新
二三 漢賦與俳優
二四 抑李與揚杜
二五 秦李與三瘦
二六 新詩與前瞻
索引
後記 / 傅侃
文學與要素
文學批評者,憑依吾人對於文學作品品鑒之結果,而予之以定評;並說明文學之所以為卓爾者,實具某種要素,俾以促進讀者之理解力並激發其欣賞力者也。
“品鑒”雲者,謂對於文學之欣賞力也。吾人於披閱文學作品時,聳動感情,以契作者在心之誌;運用理智,以衡其發言之詩: 故品鑒實兼情知二者之用。唯批評之事,方其求索原理原則時,運其知而斂其情,固屬近於科學而遠於文學;方其品鑒作品時,首重情而次重知,則應以欣賞為本,而以品評為末也。
各憑主觀以恣意臧否,既非批評之正軌,則必發見普遍之原理,為品藻之準繩也。吾人既已叩諸創作之本身,藉歸納之方法,�r繹而知文學構成之要素,從而慎察其比較之價值,與相互之關係,則評論之原理著。執此客觀之標準以衡文,亦可以無大過矣。
文學之四要素中,以“感情”一目為其冠冕。感情奔放而乏理智以約束之者,雖不得謂為文學之極詣,然終不失其為文學創作也。若隻能錶達“思想”而不具訴諸感情之力,則屬於哲學科學之範圍,已不得謂為文學。然思想背後之理智恒為最高文學創作之栝,故思想在文學上之地位為感情之亞也。“想像”則與感情相將相生,尤為文學創作錶現之管籥,助長感情之萌動,而激蕩情感之共鳴,其在文學上之地位,實與思想相伯仲也。“形式”為內容之華葉,文質交互為用,且讀者領略作者之情思必藉形式為媒介也。情辭相稱者為優,情勝其辭者為中,辭勝其情者抑末已,故形式之於文學,其地位僅次於內容也。《夢溪筆談》:“舊說用藥有一君二臣三佐四使,其意以為藥雖眾,主病者專在一物,其他則節級相為用,大略相統製也。”今試以之狀文學四要素之性能與輕重,可以曰:
感情,其君也;思想則奉事感情而運籌帷幄,間亦拾遺補闕,感情之視思想則如人君之馭爭臣,敬而遠之,故思想為臣也;想像對於感情,輒希指而佞從,憂喜與共以廣君之意,感情之視想像則如人君之禦媵嬙閹尹,狎而近之,故想像為佐也;形式則如百官各司其職,效忠者褒之,懷貳者鋤之,入國者睹百官之良窳,可以窺測朝廷之仁不仁也,是形式為使矣。
衡文者能準此以度量之,察其感情之真僞、思想之奇正、想像之豐吝,與形式之工拙,則評騭之標準雲備,而欣賞之基礎已奠,餘唯學文者自盡其心焉。
文學作品既往往各有所偏,而理想中最上乘之創作,則必兼備諸長。陸機《文賦》雲:“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纔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在有無而俛,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遁員,期窮形而盡相。”《硃子語類》雲:“文字自有一個天生成腔子,古人文字自貼這天生成腔子。”凡所雲“窮形盡相”與“天生成腔子”者,即理想之文學最高標準也。然既“離方而遁員”,則形相何由以窮盡;腔子既屬天成,人力何緣以貼附耶?諸待人之悟入,立論者輒不詳及之矣。昔人不重評論之學,多不置慮於分析與綜閤之功夫,恒喜通渾以詮理,令人感捉摸之無從。討論文字者,或則不求甚解,或則以為可意會而不可以言傳;前者失之膚廓,而後者蹈於玄虛,皆不深研之過。今析之為四元素,而明其輕重與關係,執此矩矱,當可以度量榱桷矣。
1946年1月
老實說,我之前對“文學鑒賞”這類書籍一直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裏麵充滿瞭僵硬的教條和枯燥的理論分析。然而,這本“發凡”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行文風格非常活潑,甚至帶著一種近乎辯論式的探討精神,尤其是在評價某些爭議性較大的文學現象時,作者的觀點獨到且有理有據,讓人忍不住想拿起另一本書來反駁,但最終又會被其強大的邏輯說服。我尤其喜歡它穿插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識,比如某個朝代的社會風氣如何反作用於文人創作,這些宏觀的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們理解作品的維度。它不隻是教你“好在哪裏”,更告訴你“為什麼好”,這種探究根源的態度,纔是真正的學術精神的體現,非常適閤那些不滿足於錶麵閱讀的深度愛好者。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結構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雖然涉及的篇幅很廣,從上古的神話傳說一直聊到近現代的文學思潮的萌芽,但整體閱讀體驗卻齣奇地連貫和平順,就像是看一部精心製作的紀錄片,知識點密集卻不讓人感到壓力。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一流,時而用詞考究,體現齣對傳統韻味的把握,時而又用現代的思維去解構那些古老的主題,使得閱讀過程充滿趣味性。特彆是對於不同文學體裁之間的差異性探討,分析得極具洞察力,比如小說敘事與戲劇衝突之間的張力轉換,被闡述得極其到位。它就像是一把萬能鑰匙,幫助讀者打開瞭理解中國文學多重麵嚮的大門,無論是想係統學習,還是僅僅想提高自己的品味,都能從中獲益匪淺。
評分讀完這本“發凡”,我簡直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那些我過去在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摸索不清的門道,一下子都有瞭清晰的參照係。它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學術著作,而是真正做到瞭“引人入勝”。我最欣賞它的地方在於,它沒有止步於簡單的作品介紹或作者生平羅列,而是著重於“欣賞”的藝術——教你如何去感受,去體會,去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比如它解析某位詩人如何運用煉字手法來營造特定的意境時,那種細緻入微的推敲,簡直就像是把一塊璞玉在燈光下細細打磨,讓人看到那些平日裏容易忽略的微小光芒。這種深入骨髓的解讀,讓我對那些耳熟能詳的篇章,重新燃起瞭探究的激情,感覺自己不再是隔著一層紗看風景,而是真正走進瞭那片文學的園林之中。
評分我嚮來對那些空泛贊美文學的作品感到不耐煩,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是一份實在的、可操作的“欣賞指南”。它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可遷移的分析框架,而不是簡單地給齣結論。例如,書中關於意象的符號學解讀部分,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同樣的“月亮”,在不同的詩人筆下會承載完全不同的情感重量。作者沒有使用那些故作深奧的術語,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對比,讓我們自己去領悟其中的奧妙。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次充滿啓發性的思想漫步,它激發瞭我重新去翻閱那些塵封已久的名著,帶著新的視角和理解力去重新審視那些文字的魅力。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咀嚼、常讀常新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文人墨客的瑰寶,我本來以為這隻是一本普通的入門讀物,沒想到裏麵對中國古代文學的闡述竟如此深刻而又不失親和力。作者仿佛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文人軼事和詩詞典故講得活靈活現。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魏晉風度那一部分的剖析,那種超脫塵世的灑脫與對生命本真的追尋,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讓人讀完後仿佛也感受到瞭一絲清風拂麵的暢快。書中對不同時代文學風格的演變脈絡梳理得清晰無比,從先秦的質樸渾厚,到唐詩的盛世氣象,再到宋詞的婉約細膩,每一個轉摺都銜接得自然流暢,絲毫沒有生硬的堆砌感。那種對文字背後蘊含的情感和時代精神的洞察力,讓人不禁拍案叫絕,覺得自己的文學素養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評分好書 超好
評分京東的書不錯物流也很快,下車還會再來光顧的。
評分大傢風範。
評分京東的書不錯物流也很快,下車還會再來光顧的。
評分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
評分好
評分因《舉隅》一書讀後大好,又買瞭這本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