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1941-1945)》中,作為海軍曆史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傢,作者強調指齣這樣一個重要史實:盡管美軍是太平洋戰爭之中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但我們絕不能據此認為,太平洋戰場就是一個專屬美國人的戰場,英國皇傢海軍和澳大利亞皇傢海軍對於推動戰爭走嚮最終勝利,同樣作齣瞭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內容簡介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1941-1945)》詳細記錄瞭盟國與日軍之間所進行的海上戰爭。日軍憑藉強大的海上力量,纔得以對珍珠港發起毀滅性的軍事偷襲,而後嚮西、嚮南快速推進;同樣,正是憑藉強大的海上力量,盟國纔能夠有效遏製住日本人的迅猛攻勢,進而發起強力反攻,直至將戰爭推往日本本土。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1941-1945)》開篇,再現瞭遠東地區錯綜復雜的政治、軍事和外交場景,研究瞭促使日本人走嚮戰爭的決策過程,分析瞭在戰爭初期遭受瞭包括“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艦在內的主力艦的重大損失後,英國皇傢海軍所麵臨的種種嚴峻形勢。然而,經過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英國皇傢海軍就得以東山再起,嚮遠東地區派齣瞭其曆史上一支力量*強大、編組*閤理的艦隊,他們在攻擊日本石油設施、阻擊本土日軍增援硫磺島和衝繩的戰鬥中,扮演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這場戰爭中,我們還見證瞭澳大利亞皇傢海軍的成長曆史——如何從一支負責支援皇傢海軍在南半球作戰的小型兵力,逐漸發展成為一支力量均衡、指揮獨立的積極參與和影響地區事務的大型艦隊。
目錄
前言
術語解釋
1 我們將派齣一支強大艦隊——新加坡要塞
第一次世界大戰
剋羅內爾
力量標準
新加坡
創建海軍基地
2 競爭對手
殖民地力量
美利堅閤眾國
日本帝國
海軍力量的平衡
3 航空母艦和艦載機
攻擊型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母艦和輕型艦隊航空母艦
水上飛機母艦和載機潛艇
護航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
艦載飛機
美國航空母艦
日本飛機
4 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偷襲珍珠港
策劃戰爭
攻擊
後果
5 日軍嚮西推進
入侵馬來亞和暹羅
新加坡的陷落
菲律賓
荷屬東印度群島
“澳大利亞的珍珠港”
爪哇海戰
锡蘭海戰
6 發起反擊
“香格裏拉計劃”
珊瑚海戰役
日本的戰略分歧
中途島海戰
7 跨越太平洋
所羅門群島登陸
聖剋魯斯島戰役
占領新幾內亞和新喬治亞群島
進軍拉包爾
占領吉爾伯特島
進軍特魯剋群島
8 該死的丹尼爾斯——英國皇傢海軍重返遠東
“卓越”號航母返迴太平洋
英國太平洋艦隊
東方艦隊
巨港
9 萊特灣——最大規模的海戰
“馬裏亞納射火雞大賽”
美軍潛艇發現日軍航母
追擊敵軍
菲律賓
經典的海軍交戰——萊特灣海戰
艦隊交鋒
10 神風特攻隊
“神風”還是“大黃蜂”?
絕望的“神風”
攻擊之下的生活
神風特攻隊的末日
11 潛艇戰
日本人不懂得潛艇作戰
日本潛艇
美國潛艇戰的成功
潛艇戰
“刺鮁魚”號的戰爭記錄
12 從颱灣島到衝繩
衝繩海戰
第57特混艦隊
先島群島上空
衝繩戰役結束
拒絕投降
13 結果又會怎樣?
坐失良機
指揮失誤
過度膨脹的野心
精彩書摘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1941-1945)》:
大英帝國和英國皇傢海軍與遠東和太平洋地區有著悠久的曆史淵源。至20世紀初期,作為大英帝國在該地區最大的殖民地,印度被冠以“皇冠上的寶石”之美譽,但它的重要地位很快便被馬來亞所替代,這是由於後者有著豐富的橡膠和锡礦産量以及新加坡和香港在殖民地貿易中所處的關鍵位置。
然而,對於許多英國人來說,太平洋地區真正需要關注的兩個地方卻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兩個國傢在空間距離上都遠離它們的宗主國,先後在1901年和1907年取得瞭自治地位,成為大英帝國屬下的自治領。這一政治格局的齣現,是由於英國人汲取瞭早年導緻美國獨立戰爭的經驗教訓,認識到與其直接統治一個遙遠的殖民地,不如允許殖民地人民實施自治,從而使他們繼續保持對於宗主國的效忠。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對於大英帝國的經濟發展極為重要,因為它們不但是廉價的農産品生産基地,更重要的是,它們不像其他殖民地那樣成為帝國沉重的經濟負擔,例如人口數量龐大、民生狀態赤貧、種群問題嚴重的印度。不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使像印度這樣經濟社會落後的殖民地,卻整天叫嚷著要求獨立。
與印度相比,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人口數量卻很稀少。其中,前者人口中的絕大多數聚集在沿海幾座城市,隻有少數幾個糧食産區散布在內陸地區。新西蘭的麵積與宗主國英國差不多,人口數量卻很少。澳大利亞有著豐富的鐵礦石、煤炭和農産品,新西蘭的礦産資源卻很稀缺。
保衛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自治領的負擔,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它們的宗主國,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地稀少的人口數量,使它們很難組織起一支行之有效的規模適中的武裝力量。然而,給大英帝國造成沉重防務負擔的並非隻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還有另外兩個國傢——加拿大和南非。在倫敦的政治傢眼裏,這兩個地方的政府從來就不打算承擔任何防務開支,根本不替宗主國分憂解愁,相反卻奉行更加強烈的獨立主張,拒絕為“帝國防務”齣一分錢,這種局麵與溫馴恭順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形成瞭鮮明對比。
到瞭19世紀末期,一邊是大英帝國防務負擔的日益加重,一邊是自治領和殖民地的日益繁榮,這種強烈反差導緻大英帝國政府要求各個屬地在帝國防務上尤其是海上防務方麵承擔重任。要知道,此時此刻,對於大英帝國而言,它與法國的傳統曆史恩怨已經讓位於對不斷崛起的新興德國和沙皇俄國的深深恐懼。
在遠東,直到19世紀末期,英國皇傢海軍還在為新興的日本帝國海軍提供各種資助和建議,英國造船廠嚮日本齣售各種作戰艦船。英國人此舉的背後,一方麵是為瞭追求商業上的利益,同時還有著在遠東地區抵製沙俄勢力擴張的用意。1904年,日俄對馬海戰中,被派往遠東與日本帝國作戰的沙皇俄國艦隊最終全軍覆沒。在此之前,大英帝國和沙皇俄國之間曾經幾乎走到戰爭邊緣,俄國人在北海海域炮擊瞭幾艘嚮南行駛的英國拖網漁船,因為其誤認為它們是日本人的魚雷艇,這一事件激起英國人的強烈不滿。因此,當俄國人在對馬海戰中慘遭失敗的消息傳來後,英國舉國上下很是幸災樂禍。
不過,這一時期的遠東,羽翼豐滿的日本帝國同樣野心勃勃,悍然啓動瞭自己的侵略擴張計劃,先是占領中國的遼東半島,緊接著將中國勢力從朝鮮半島驅逐齣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最初幾年,英國與日本的關係曾經有過一段蜜月期,英國皇傢海軍派齣一個軍官代錶團訪問日本,日本海軍航空兵的許多發展項目都與這個代錶團的建議和指導工作分不開,英國海軍飛機甚至以許可證的形式在日本進行生産。然而,即使在這樣一種熱烈交往的氛圍中,英國人對於日本人的真實意圖也開始擔憂起來。
20世紀的曆史大幕逐漸拉開的時候,英國海軍部已經非常清楚,自己正麵臨著來自德國海軍日益清晰的威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數年裏,英德之間展開瞭一場異常激烈的海軍競賽。麵對德國人的咄咄攻勢,英國海軍部的對策是在本土海域盡可能多地集中皇傢海軍兵力,禦敵於國門之外。根據這一政策,英國皇傢海軍組建瞭2支艦隊,一個是大艦隊,一個是地中海艦隊。
在蘇伊士運河的東麵,澳大利亞皇傢海軍於1911年正式建立。與此同時,一支新西蘭分艦隊也組建起來。這兩支海軍艦隊的指揮權逐漸被英國皇傢海軍軍官所掌握,英國人在德文郡達特茅斯港對澳新兩國的海軍軍官進行培訓。在印度,同樣也組建瞭一支印度皇傢海岸警衛隊。
……
前言/序言
1941年12月7日淩晨,美國海軍某一艘驅逐艦探測到一艘潛艇,隨即對其發起一次成功的深水炸彈攻擊,並迅速將此事上報給駐夏威夷瓦鬍島港口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在更為遙遠的西部,就在當地時間淩晨1時15分,日本海軍戰艦開始轟炸靠近暹羅(今泰國)邊界附近的馬來亞海岸,為日本陸軍的登陸行動鋪平道路。
就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到瞭太平洋。
早在十天前的11月27日,就在日本要求美國承認其在亞洲的地位遭到拒絕後的第二天,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哈羅爾德·斯塔剋海軍上將發電報給美國海軍亞洲艦隊司令托馬斯·哈爾特海軍上將和太平洋艦隊司令哈斯邦德·金米爾海軍上將:
“你們可以將這封信視作一個戰爭預警。為瞭爭取太平洋地區的穩定,我們與日本人進行的談判如今已經停滯,日本人未來幾天很可能發起攻擊……請做好必要防範……。”
此時,日本海軍聯閤艦隊已經在海上活動,正朝著珍珠港進發,他們甚至早在美日雙方談判破裂前就已經齣航瞭。
其實,早在11月24日,斯塔剋就已嚮他的艦隊指揮官們發齣瞭外交形勢日趨惡化的警告,他甚至提醒哈爾特和金米爾,日本人有可能發起一場突然襲擊,但襲擊的目標和方式尚不確定。
在斯塔剋看來,日本人的攻擊目標不是關島就是菲律賓。當時,沒有一個人能夠料到,日本人竟然會對珍珠港發起襲擊。
11月27日,斯塔剋再次認為,菲律賓、暹羅或者婆羅洲,最有可能成為日本人的攻擊目標。在夏威夷,金米爾堅信,“日本人的艦隊絕對不可能進入我們的地盤!”
然而,隨著日本海軍航母艦載機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起襲擊,歐洲戰爭隨即擴大成為世界戰爭,所有上述看法最終被證明是極其錯誤的。美國被迫對日本宣戰,德國隨即對美國宣戰。
珍珠港事件發生時,正值盟軍士氣普遍低落、戰爭前景暗淡的時刻。此時的“盟國”隻有英國及其所屬的自治領、殖民地以及那些在1940年春季被德國閃電攻勢所徵服國傢的自由力量,他們撤退到英國境內繼續抵抗。在北非,英軍地麵部隊和空中力量仍在浴血奮戰,誓死保衛蘇伊士運河。就在此時,關乎盟軍地中海交通綫生死存亡的馬耳他島也幾乎淪為一座孤城。
在海上,大西洋海戰發展到瞭白熱化的地步。1942年,喪命於德國u型潛艇之手的英國商船噸位大幅增加。除瞭在1939年年底擊沉德國海軍“施佩伯爵”號戰列艦、1940年11月突襲意大利海軍基地塔蘭托港、1941年5月擊沉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等微不足道的勝利外,盟軍方麵幾乎沒有任何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在英國皇傢海軍方麵,自從戰爭初期戰列艦“皇傢橡樹”號在奧剋尼郡斯卡帕灣錨地被德軍擊沉以後,又相繼損失瞭航空母艦“勇敢”號、“光榮”號以及更新型的“皇傢方舟”號。如果說德國人嚮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低地國傢和法國的閃電推進速度令人瞠目結舌的話,那麼日本人的進攻速度和規模則稱得上無與倫比。在短短幾個月內,日本軍隊占領瞭嚮西到達馬來亞和新加坡的大片土地,最遠距日本本島3000英裏,並在緬甸和新幾內亞等地與盟國交戰。
正當美國人尚未從突遭日本人偷襲的陣痛中解脫齣來的時候,大英帝國又相繼丟失瞭馬來亞和新加坡,成為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遭受的一係列沉重打擊之一。1942年年初,在日本人的迅猛攻勢麵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處境日益危急,它們與宗主國英國乃至美國之間的紐帶隨時有可能被切斷。
戰爭爆發之前,大英帝國曾經嚮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承諾,一旦他們遭受到日本人的威脅,英國皇傢海軍將派齣一支“強大的艦隊”前去保護他們。然而,當這種威脅真正變成嚴峻現實的時候,皇傢海軍卻無法兌現承諾,在缺乏有效的空中掩護的情況下,英軍戰艦無法派到那麼遙遠的地方。
本書詳細記錄瞭盟國與日本人之間所進行的這場戰爭。它主要是一場海戰,這是因為:
正是憑藉強大的海上力量,日本人纔得以對珍珠港發起毀滅性的軍事偷襲,而後嚮西、嚮南快速推進;同樣,正是憑藉強大的海上力量,盟國纔能夠有效遏製住日本人的迅猛攻勢,進而發起強力反攻,直至將戰爭推往日本本土。
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美軍以壓倒性的勝利徹底扭轉瞭交戰雙方的攻守態勢,終結瞭日本人企圖吞並全世界的狼子野心。接下來上演的萊特灣海戰,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交戰,美國人通過此役重新返迴菲律賓。
本書開篇,再現瞭遠東地區錯綜復雜的政治、軍事和外交場景,研究瞭促使日本人走嚮戰爭的決策過程,分析瞭在戰爭初期遭受瞭包括“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戰列艦在內的主力艦的重大損失後,英國皇傢海軍所麵臨的種種嚴峻形勢。然而,經過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英國皇傢海軍就得以東山再起,嚮遠東地區派齣瞭其曆史上一支力量最強大、編組最閤理的艦隊,他們在攻擊日本石油設施、阻擊本土日軍增援硫黃島和衝繩的戰鬥中,扮演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這場戰爭中,我們還見證瞭澳大利亞皇傢海軍的成長曆史——如何從一支負責支援皇傢海軍在南半球作戰的小型兵力,逐漸發展成為一支力量均衡、指揮獨立的積極參與和影響地區事務的大型艦隊。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1941-1945)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