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陸軍單兵裝備(修訂典藏版)

二戰德國陸軍單兵裝備(修訂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赫英斌 著
圖書標籤:
  • 二戰
  • 德國
  • 陸軍
  • 單兵裝備
  • 軍事曆史
  • 武器
  • 裝備
  • 曆史
  • 戰爭
  • 修訂版
  • 典藏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藝術與科學電子齣版社
ISBN:9787894292469
版次:3
商品編碼:1229728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單兵裝備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6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豐富的二戰研究材料,軍迷收藏品。
矢量曆史圖片資料,真實的軍需指南。

不一樣的軍事研究角度:資源與戰爭!



內容簡介

  

作為指文圖史巨著“二戰單兵裝備”係列的第二冊,我們將延續第一冊《二戰美國陸軍單兵裝備》的風格,奉上上韆幅圖片,圖文結閤,解析二戰德國陸軍單兵的裝備資料。
我們通過對普通德國士兵的一些製服、單兵裝備、個人生活用品等各個方麵的介紹,采用以實物照片為主,圖文並茂的方式為大傢展現曾經橫行歐陸的納粹德國士兵的戰鬥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本書中的裝備包括瞭德國士兵的槍支彈藥、鋼盔軍帽、刺刀彈盒、軍靴衣襪、水壺飯盒、背囊挎包、撲剋信件等等,尤其是在單兵裝備的一些細節方麵進行瞭*為忠實與詳盡的介紹。通過閱讀本書,我們能體會到戰爭對單兵裝備産生的巨大影響,另一方麵也讓我們不得不感慨德國人的精細。這種精細不僅僅體現在德國那些鐵甲怪獸、單兵武器上,還體現在單兵裝具的各個方麵。甚至是在士兵的個人生活用品等方麵,也能充分體現齣德國人嚴謹、一絲不苟及務實的特點。許多單兵用品的微小細節方麵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散發著智慧的光芒,正如今天德國製造的汽車一樣,處處體現著德意誌民族性格的獨特烙印。

作者簡介

赫英斌,1974年生人,從小對軍事有特殊的愛好,閱讀國內及港颱軍事書刊三十餘載,喜好從武器到戰史,近年尤其對製服、勛章及單兵裝備深感興趣。發錶過軍事題材文章,主要作品有《二戰德國陸軍單兵裝備》《二戰美國陸軍單兵裝備》《二戰蘇聯陸軍單兵裝備》《二戰日本陸軍單兵裝備》《二戰美國海軍陸戰隊單兵裝備》。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鋼盔
第二章 製服
第三章 鞋類
第四章 帶扣與腰帶
第五章 防毒麵具
第六章 作戰裝備
第七章 觀測用品
第八章 武器
第九章 補充用品
第十章 身份證件
第十一章 榮譽飾品
第十二章 健康與衛生
第十三章 食品
第十四章 宣傳
第十五章 音樂
第十六章 煙草

精彩書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統帥部指望在1915年的春天到來之前擊敗英法聯軍,迅速結束西綫作戰,從而騰齣手來專心對付東綫俄軍的打算落空,西綫戰場雙方仍處於相持狀態。1915年4月22日下午,在兩軍對峙的比利時伊伯爾地區,吹起瞭暖和的東南風。德軍前綫司令部的指揮官們,見此天氣喜齣望外,立即命令軍隊首先停止對英法聯軍的射擊,並嚮英法聯軍發齣信息,建議彼此休戰半天,好讓士兵歇息休憩一下。於是英法聯軍暫時偃旗息鼓,雙方陣地一時間齣現自交戰以來的罕見平靜。18點5分,正當英法官兵準備享用晚餐時,卻突見看見從德軍的前沿陣地上,升起瞭一道黃白色不透明的氣霧。氣霧由低處升高,並由稀變濃,迅速形成一道高約1.8米、寬約6000米的“煙牆”。“煙牆”完全阻隔瞭英法聯軍觀察德軍陣地的視綫,並以每秒約3米的速度在輕風的吹動下,嚮英法聯軍的陣地飄壓過來。英法聯軍剛開始時,還以為德軍施放的是大型煙幕彈,但事實迅速證明他們的判斷大錯特錯!英法官兵鏇即嗅到一股難以忍受的強烈刺激性怪味,官兵們連連打噴嚏,咳嗽不斷,淚流不止,胸悶、心悸、氣喘、頭暈目眩,很快便紛紛倒地不起……大約35分鍾後,口鼻纏捂著濕毛巾的德國士兵瘋狂地衝瞭過來。他們不費一槍一彈,未損一兵一員,如入無人之境,一下子就突破瞭英法聯軍6~8公裏的正麵防禦工事,並迅速占領瞭約5公裏的縱深陣地。據統計,德國人這次突然發動的“毒襲”,共動用瞭1600隻大型的吹放鋼瓶和4130隻小型吹放鋼瓶。德軍對準英法聯軍陣地,連續施放瞭多達180噸的混閤氯氣。結果導緻15000名英法聯軍官兵中毒,其中5000人當場死亡,其餘官兵均需要清毒療傷。除此之外,還有5000人做瞭德軍的俘虜,100門大炮及無數的軍用物資成瞭德軍的戰利品。這就是在世界化學武器史中重要的開篇之戰,舉世聞名的“伊伯爾毒氣戰”。從此化學武器,成瞭一把達摩剋利斯劍懸在瞭人類的頭頂上。

前言/序言

談起二戰中的參戰各國,相信不少二戰迷對德國情有獨鍾。二戰德軍那精密而復雜的武器、華美而實用的製服、精巧而細緻的勛章、紛繁而激蕩的攻防係統,無一不讓二戰迷們為之津津樂道。在這裏,我們不去追憶那曾經的硝煙與戰火,不去探求那過往的榮辱,也不去細評那些功過成敗。我們通過對普通德國士兵的一些製服、單兵裝備、個人生活用品等各個方麵的介紹,采用以實物照片為主,圖文並茂的方式為大傢展現曾經橫行歐陸的納粹德國士兵的戰鬥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敗北,簽訂瞭屈辱的《凡爾賽和約》,這個和約對德國軍事力量進行瞭嚴格限製,這也就是後來“10萬國防軍”的由來。魏瑪國防軍(或稱為帝國防衛軍,Richswehr)按照這個條約的規定,組建瞭7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這就是後來二戰中強大的德國軍隊的原始根基。然而《凡爾賽和約》的嚴厲製裁與懲罰措施反而激起瞭德國人的民族自負心理,使得德意誌人的民族主義惡性膨脹。1933年1月30日,懷著強烈的復仇心理並將給德國帶來毀滅性災難的阿道夫·希特勒上颱掌權,開始重建新德國的武裝力量,使得德國軍隊迅速膨脹。國防軍的總兵力,到1934年10月已經擴充到30萬人;1935年鞦增加到40萬人;到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時;已經組建瞭22個軍,下轄53個師,共計300萬人;等到1943年則達到瞭1100萬人(注:人員數據來自前蘇聯國防部軍事齣版局齣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外軍部譯編的《軍事百科詞典》)!其中也包括瞭日後以震驚世界的“閃電戰”而名揚天下的德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盡管早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德軍就已經開始為日後的擴充做準備,但由於希特勒的野心,政局日益緊迫,導緻瞭德軍以遠遠超齣軍方和工業界預料的速度急速膨脹。如此之快的擴充速度給德軍的兵員補充、訓練、裝備等各個方麵都帶來瞭一係列問題。
在單兵裝備方麵,這些影響就包括瞭采用造價低廉的材料替代原先造價昂貴的原料,在製造工藝上進行簡化等。但就總體上來說,德軍單兵裝備的質量一直代錶瞭當時世界*先進的水平。德軍的單兵裝備設計優良、結構堅固、功能齊全而且普遍比較輕便,品種與品質比起當時許多國傢那少得可憐的裝備而言,那可是真正的“德國品質”!隨著戰爭的推移,戰時經濟萎靡不僅在武器裝備質量與製造方麵産生瞭重大的影響,在普通士兵的單兵裝具方麵造成的影響也日益嚴重。齣於節省製造原料與製造工藝等因素,各種降低造價與製造工時的減縮設計日益變得普遍。此外,戰爭造成的經濟緊縮不僅使德製武器裝備在品質上有所下降,在單兵裝具上也造成瞭普遍地惡化,尤其在戰爭臨近結束、德國各種資源已近枯竭之時——但是相對來說,此時德軍的單兵裝具仍然要比其麵對的對手要先進得多。
本書中的裝備包括瞭德國士兵的槍支彈藥、鋼盔軍帽、刺刀彈盒、軍靴衣襪、水壺飯盒、背囊挎包、撲剋信件等等,尤其是在單兵裝備的一些細節方麵進行瞭*為忠實與詳盡的介紹。通過閱讀本書,我們能體會到戰爭對單兵裝備産生的巨大影響,另一方麵也讓我們不得不感慨德國人的精細。這種精細不僅僅體現在德國那些鐵甲怪獸、單兵武器上,還體現在單兵裝具的各個方麵。甚至是在士兵的個人生活用品等方麵,也能充分體現齣德國人嚴謹、一絲不苟及務實的特點。許多單兵用品的微小細節方麵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散發著智慧的光芒,正如今天德國製造的汽車一樣,處處體現著德意誌民族性格的獨特烙印。
讀完本書,讀者還會有一個體會——那就是德國的強大。這種強大不隻體現在德國的昨天,在今天,如果我們仔細去探尋也依然會發現,原來德國的製造業擁有著如此之多的世界知名品牌,甚至頂級品牌。二戰德國的縱橫馳騁,不僅僅是因為當時德國軍事力量的強大,也是德國曆史、社會、經濟、文化等綜閤作用的結果。


二戰德國陸軍單兵裝備(修訂典藏版):穿越硝煙,觸摸曆史的溫度 在波瀾壯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曆史長捲中,德國陸軍以其嚴謹的組織、精良的裝備和不屈的意誌,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構成這支強大軍事力量最基礎、最直接的組成部分,便是那無數身披鋼盔、手持步槍的普通士兵,以及他們身上攜帶的、陪伴他們穿越槍林彈雨的各式單兵裝備。本書《二戰德國陸軍單兵裝備(修訂典藏版)》並非僅僅是一部裝備圖錄,它是一次深入曆史肌理的探尋,一次與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進行跨時空對話的嘗試。我們希望通過對德軍單兵裝備的細緻梳理與深度解讀,讓讀者不僅看到冰冷的鋼鐵與皮革,更能觸摸到曆史的溫度,理解戰爭的殘酷,以及在極端環境下,人類所展現齣的堅韌與求生欲。 本書內容聚焦於1939年至1945年間,德國陸軍(Heer)在各個戰場、各個時期廣泛裝備使用的核心單兵物品,力求全麵、細緻地展現其設計理念、生産工藝、實際應用及其在戰場上的作用。我們不僅僅是列舉裝備的名稱與參數,更重要的是,我們會深入挖掘每一件裝備背後的故事。例如,為何一款鋼盔會經曆數次改版?不同型號的步槍在戰場上的錶現有何差異?士兵的製服為何會根據地域和氣候進行調整?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共同塑造瞭德軍士兵的形象,也深刻影響瞭戰爭的進程。 一、 視覺呈現:高清細節,真實還原 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便是其精美絕倫的視覺呈現。我們搜集瞭大量來自世界各地頂級私人收藏和權威軍事博物館的珍貴實物照片,並進行瞭高清掃描與修復。從鋼盔內襯的磨損痕跡,到步槍槍托上細微的劃痕,再到軍靴鞋底的泥土印記,每一處細節都力求真實再現。我們相信,直觀的視覺衝擊力能夠幫助讀者更直觀地感受裝備的質感和年代感,仿佛親手觸摸那段曆史。 此外,本書還收錄瞭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和插畫,這些圖像不僅展示瞭裝備在戰場上的實際使用場景,更捕捉瞭士兵們在戰壕、在行軍、在休息時的真實狀態。這些鮮活的畫麵,與精心拍攝的實物照片相互輝映,共同構建瞭一個立體而生動的二戰德軍單兵裝備世界。 二、 內容深度:從宏觀到微觀,全方位解讀 本書的結構設計,力求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閤,係統性與全麵性兼顧。 1. 製式服裝與個人防護: 我們將從士兵身上最直觀的“鎧甲”——製服和鋼盔開始。德軍的M35、M40、M42等型號鋼盔,其設計演變背後蘊含著怎樣的工業與軍事思想?不同兵種、不同地域的製服,如步兵的M36野戰服、傘兵的跳傘服、裝甲兵的皮夾剋,各自又有何獨特之處?本書將對這些服裝的材質、剪裁、顔色、標記等進行詳細介紹,並探討其在僞裝、防護和軍人身份認同方麵的作用。 2. 輕武器與火力支援: 步槍、衝鋒槍、手槍、輕機槍、反坦剋武器……輕武器是士兵的生命綫。本書將逐一剖析Kar98k步槍、MP40衝鋒槍、MG34/MG42通用機槍等經典輕武器的結構、性能、彈藥以及在戰場上的戰術運用。我們將探討其設計上的優點與缺點,以及在不同戰役中的錶現。同時,也會涉及一些不那麼為人熟知但同樣重要的輔助武器,如手榴彈、刺刀、火焰噴射器等。 3. 通訊與導航: 在信息傳遞至關重要的戰場上,通訊設備是贏得勝利的關鍵。本書將介紹德軍士兵使用的手搖電話機、信號旗、信號燈,甚至包括早期使用的步話機(Walkie-talkie)等。同時,也會探討地圖、指南針等基礎導航工具的使用,以及它們在復雜地形作戰中的重要性。 4. 日常生活與後勤保障: 戰爭不僅僅是槍炮的轟鳴,更是士兵們日復一日的堅持。本書將深入到士兵的日常生活,介紹他們的口糧(rations)、水壺、飯盒、煙盒、香煙,以及用於個人清潔的肥皂、毛巾等。我們還將詳述軍用背包(Tornister)、睡袋、毯子、行軍床等攜行裝備,以及其設計理念——如何在有限的負重下,滿足士兵在長時間行軍和野外駐紮的基本需求。 5. 醫療與急救: 生命的希望往往寄托在及時的醫療救助上。本書將詳細介紹德軍急救包(Erste-Hilfe-Tasche)的組成、綳帶、止血帶、嗎啡注射器等急救用品。我們還會介紹軍醫使用的便攜醫療器械,以及士兵在受傷後如何進行基本的自救和互救。 6. 特殊兵種裝備: 除瞭步兵,德軍的裝甲部隊、傘兵、山地部隊、海軍陸戰隊等特殊兵種,都擁有其獨特的單兵裝備。本書將對此類裝備進行重點介紹,例如,裝甲兵的頭盔和連體服,傘兵的降落傘和腿包,山地部隊的防滑鞋和冰鎬等,這些裝備的設計無不體現瞭兵種作戰需求的專業性。 7. 工具與附件: 鍬、鎬、斧頭、撬棍、彈藥包、刺刀鞘、工具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在戰場上卻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本書將對這些工具進行細緻的展示,並解釋它們在工事構築、裝備維修、戰場生存等方麵的實際功用。 三、 曆史背景與戰術分析:裝備背後的故事 每一件裝備的齣現,都與特定的曆史背景和軍事戰術息息相關。本書不僅僅是靜態的裝備展示,更將深入挖掘裝備背後的“為什麼”。 工業生産與經濟因素: 德國在二戰期間的工業生産能力如何影響瞭其軍備的製造?不同時期、不同型號裝備的生産數量和質量有何差異?本書將適時地穿插一些關於裝備生産的背景信息,幫助讀者理解裝備的時代烙印。 戰術理念的演變: 閃電戰、防禦戰、城市巷戰……不同的戰術要求催生瞭不同的裝備需求。例如,衝鋒槍的廣泛使用與德軍在戰爭後期強調近距離作戰的需求緊密相連。本書將通過對裝備的介紹,側麵反映德軍戰術思想的變化。 戰場環境的影響: 東綫嚴寒的鼕季、北非炎熱的沙漠、諾曼底潮濕的海岸……不同戰場環境對德軍單兵裝備提齣瞭截然不同的挑戰。我們將分析裝備在不同地域的適應性,以及由此引發的裝備改進。 士兵的實際體驗: 我們將嘗試通過曆史資料,還原士兵在使用這些裝備時的真實感受。裝備是否舒適?是否易於操作?是否可靠?這些主觀體驗,對於理解裝備的價值至關重要。 四、 修訂典藏的意義:精益求精,價值永存 “修訂典藏版”的名稱,寓意著本書在內容上的精益求精和其作為珍藏品的價值。在修訂過程中,我們對原有的文字內容進行瞭更為嚴謹的考證和更新,力求數據的準確性和描述的權威性。同時,我們吸取瞭讀者反饋,對圖片質量進行瞭進一步的提升,並新增瞭部分珍貴稀有的裝備照片。 本書並非要歌頌戰爭,也無意渲染暴力。它旨在以一種客觀、審慎的態度,去研究和呈現一段復雜的曆史。通過對德國陸軍單兵裝備的深入剖析,我們希望能夠引發讀者對戰爭的思考,對曆史的敬畏,以及對和平的珍視。 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通往曆史的窗口,一個觸摸過去的機會。翻開它,您將不僅僅是看到一組組冰冷的裝備,更能感受到那段波瀾壯闊歲月裏,無數普通士兵的堅韌、勇敢與平凡。這是一次值得您細細品味,並將其作為珍貴藏品的曆史文獻。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對戰爭的進程固然著迷,但更讓我著迷的是那些構成戰爭機器的微小齒輪——士兵們使用的每一件裝備。這本《二戰德國陸軍單兵裝備(修訂典藏版)》似乎就滿足瞭我對這種“微觀戰爭史”的窺探欲。我還沒來得及細看,隻是憑著對這類書籍的經驗,可以預見的是,它不會僅僅羅列裝備名稱和圖片。我希望看到的是對每一件裝備背後故事的挖掘,例如某種型號的頭盔為何會在戰場上如此普及,它的設計理念是什麼?又比如,一件看似普通的軍靴,在嚴寒的東綫戰場上,它的保暖性能和耐磨性是否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探討裝備的研發曆程、生産廠商、以及在實際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和改進。是否會有關於德軍士兵如何保養和維護他們武器裝備的細節描述?這對於理解士兵的日常和軍隊的管理都非常有幫助。我特彆想瞭解那些不太為人熟知的裝備,比如士兵們隨身攜帶的工具、野營用品、甚至是通訊設備(如果適用的話)。這些細節更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士兵,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是如何憑藉著手中的工具和自己的意誌,去完成任務的。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關於冷冰冰的金屬和布料,更是關於那個時代士兵的生存智慧和戰爭的殘酷現實。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軍事裝備尤其是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武器和裝備都抱有極大的興趣,並會主動去搜集相關的資料。《二戰德國陸軍單兵裝備(修訂典藏版)》這本書的齣現,無疑讓我眼前一亮。盡管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僅從其厚重感和標題中的“修訂典藏版”來看,就足以證明其內容的豐富性和權威性。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呈現齣德軍陸軍士兵在不同戰場、不同氣候條件下所使用的各類單兵裝備。例如,關於鼕季裝備,我特彆想看到德軍士兵如何應對嚴寒的東綫戰場,他們的棉衣、靴子、手套、帽子等保暖裝備的特點和防護能力。同時,對於北非戰場,我也會關注他們在炎熱乾燥環境下的著裝和裝備,比如是否會佩戴特殊的防曬頭巾或使用特殊的飲水容器。我還會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德軍士兵的夜視裝備(如果存在)和通訊器材的介紹,這些在現代戰爭中至關重要的元素,在二戰時期是如何體現的,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未知領域。另外,我也希望能看到關於德軍士兵如何根據任務需求,對自己的裝備進行個性化改造或攜帶額外裝備的案例分析,這能夠更生動地展現士兵的能動性和戰場適應性。

評分

我一直對二戰德國的軍事文化非常好奇,而單兵裝備無疑是其中一個最直觀的體現。《二戰德國陸軍單兵裝備(修訂典藏版)》這個書名本身就勾起瞭我的購買欲。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閱,但“修訂典藏版”這幾個字就說明瞭它的價值和內容的嚴謹性。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對德軍陸軍的各個兵種,比如步兵、裝甲兵、炮兵、傘兵等,在不同時期(例如戰爭初期、中期、末期)所配備的差異化單兵裝備進行詳細的介紹。這樣我就可以瞭解到,不同兵種的士兵在執行任務時,他們所依賴的“戰友”——那些裝備,會有怎樣的不同。例如,裝甲兵的特種服裝、傘兵的降落傘和傘兵刀,這些都會是很有意思的章節。而且,我希望書中不僅有宏觀的介紹,更有微觀的細節。比如,一枚紐扣的材質、肩章的固定方式、甚至是一些軍用地圖的摺疊方式,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能反映齣當時德國工業製造的特點以及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此外,我也很關注那些被盟軍繳獲後,被模仿或藉鑒的德軍裝備,如果書中能提及一些相關的曆史淵源,那就更好瞭。我對這種能夠從微觀角度解讀曆史的書籍情有獨鍾,相信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很多新的認識。

評分

在我看來,一本好的軍事裝備書籍,不應該僅僅是裝備的圖錄,更應該是一部活生生的曆史。我最近偶然間看到瞭《二戰德國陸軍單兵裝備(修訂典藏版)》這本書,雖然還沒來得及細緻閱讀,但光是這個書名就足以讓我充滿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德軍陸軍士兵在不同戰役中的裝備演變。比如,在戰爭早期,德軍可能擁有相對充足的物資和先進的裝備,而到瞭戰爭後期,隨著資源的匱乏,士兵們被迫使用一些替代品或老舊裝備,這種裝備上的變化,往往也反映瞭戰爭的進程和德國的國力衰退。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多角度的圖片展示,不僅有裝備的正麵照,更要有側麵、背麵、甚至分解的特寫,這樣纔能讓我更清晰地瞭解每一處細節。此外,我也很想知道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德軍士兵的個人故事,這些故事可以將冰冷的裝備與鮮活的個體聯係起來,讓我感受到戰爭對每個人的影響。比如,某位士兵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憑藉著一件特殊的裝備,奇跡般地完成瞭任務,或者因為缺乏某種關鍵裝備,而付齣瞭慘痛的代價。這樣的敘述,纔能真正觸動人心,讓我對那段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我一直對軍事曆史,尤其是二戰時期的德軍裝備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逛書店的時候,偶然間看到瞭這本《二戰德國陸軍單兵裝備(修訂典藏版)》。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從書的裝幀和目錄來看,我就已經被深深吸引瞭。厚實的紙張,精美的封麵設計,還有那密密麻麻的章節列錶,無不透露齣作者在內容上的用心。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德軍步兵在不同戰場上(例如東綫、西綫、北非)所使用的具體武器裝備的介紹。我希望能看到像Kar98k步槍、MP40衝鋒槍、MG42機槍這樣的標誌性武器的詳細圖文解析,包括它們的性能參數、生産細節,甚至是戰場上的使用心得。當然,我也很想瞭解德軍士兵的個人防護裝備,比如頭盔、防毒麵具、軍服的材質和樣式,以及一些輔助裝備,如背包、工兵鏟、水壺、急救包等等。很多模型玩傢在製作二戰德軍模型時,都會對細節有非常高的要求,我相信這本書能為他們提供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我聽說這次是“修訂典藏版”,這通常意味著在內容上有更新和補充,或許會有一些之前版本沒有的珍貴史料或更詳盡的考證,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驚喜。總之,還沒開始讀,就已經充滿瞭期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