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

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赫英斌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德国
  • 陆军
  • 单兵装备
  • 军事历史
  • 武器
  • 装备
  • 历史
  • 战争
  • 修订版
  • 典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ISBN:9787894292469
版次:3
商品编码:122972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单兵装备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丰富的二战研究材料,军迷收藏品。
矢量历史图片资料,真实的军需指南。

不一样的军事研究角度:资源与战争!



内容简介

  

作为指文图史巨著“二战单兵装备”系列的第二册,我们将延续第一册《二战美国陆军单兵装备》的风格,奉上上千幅图片,图文结合,解析二战德国陆军单兵的装备资料。
我们通过对普通德国士兵的一些制服、单兵装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的介绍,采用以实物照片为主,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展现曾经横行欧陆的纳粹德国士兵的战斗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本书中的装备包括了德国士兵的枪支弹药、钢盔军帽、刺刀弹盒、军靴衣袜、水壶饭盒、背囊挎包、扑克信件等等,尤其是在单兵装备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为忠实与详尽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体会到战争对单兵装备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的精细。这种精细不仅仅体现在德国那些铁甲怪兽、单兵武器上,还体现在单兵装具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在士兵的个人生活用品等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出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及务实的特点。许多单兵用品的微小细节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正如今天德国制造的汽车一样,处处体现着德意志民族性格的独特烙印。

作者简介

赫英斌,1974年生人,从小对军事有特殊的爱好,阅读国内及港台军事书刊三十余载,喜好从武器到战史,近年尤其对制服、勋章及单兵装备深感兴趣。发表过军事题材文章,主要作品有《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二战美国陆军单兵装备》《二战苏联陆军单兵装备》《二战日本陆军单兵装备》《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钢盔
第二章 制服
第三章 鞋类
第四章 带扣与腰带
第五章 防毒面具
第六章 作战装备
第七章 观测用品
第八章 武器
第九章 补充用品
第十章 身份证件
第十一章 荣誉饰品
第十二章 健康与卫生
第十三章 食品
第十四章 宣传
第十五章 音乐
第十六章 烟草

精彩书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统帅部指望在1915年的春天到来之前击败英法联军,迅速结束西线作战,从而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东线俄军的打算落空,西线战场双方仍处于相持状态。1915年4月22日下午,在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伯尔地区,吹起了暖和的东南风。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指挥官们,见此天气喜出望外,立即命令军队首先停止对英法联军的射击,并向英法联军发出信息,建议彼此休战半天,好让士兵歇息休憩一下。于是英法联军暂时偃旗息鼓,双方阵地一时间出现自交战以来的罕见平静。18点5分,正当英法官兵准备享用晚餐时,却突见看见从德军的前沿阵地上,升起了一道黄白色不透明的气雾。气雾由低处升高,并由稀变浓,迅速形成一道高约1.8米、宽约6000米的“烟墙”。“烟墙”完全阻隔了英法联军观察德军阵地的视线,并以每秒约3米的速度在轻风的吹动下,向英法联军的阵地飘压过来。英法联军刚开始时,还以为德军施放的是大型烟幕弹,但事实迅速证明他们的判断大错特错!英法官兵旋即嗅到一股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性怪味,官兵们连连打喷嚏,咳嗽不断,泪流不止,胸闷、心悸、气喘、头晕目眩,很快便纷纷倒地不起……大约35分钟后,口鼻缠捂着湿毛巾的德国士兵疯狂地冲了过来。他们不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员,如入无人之境,一下子就突破了英法联军6~8公里的正面防御工事,并迅速占领了约5公里的纵深阵地。据统计,德国人这次突然发动的“毒袭”,共动用了1600只大型的吹放钢瓶和4130只小型吹放钢瓶。德军对准英法联军阵地,连续施放了多达180吨的混合氯气。结果导致15000名英法联军官兵中毒,其中5000人当场死亡,其余官兵均需要清毒疗伤。除此之外,还有5000人做了德军的俘虏,100门大炮及无数的军用物资成了德军的战利品。这就是在世界化学武器史中重要的开篇之战,举世闻名的“伊伯尔毒气战”。从此化学武器,成了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悬在了人类的头顶上。

前言/序言

谈起二战中的参战各国,相信不少二战迷对德国情有独钟。二战德军那精密而复杂的武器、华美而实用的制服、精巧而细致的勋章、纷繁而激荡的攻防系统,无一不让二战迷们为之津津乐道。在这里,我们不去追忆那曾经的硝烟与战火,不去探求那过往的荣辱,也不去细评那些功过成败。我们通过对普通德国士兵的一些制服、单兵装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的介绍,采用以实物照片为主,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展现曾经横行欧陆的纳粹德国士兵的战斗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败北,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和约》,这个和约对德国军事力量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也就是后来“10万国防军”的由来。魏玛国防军(或称为帝国防卫军,Richswehr)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组建了7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这就是后来二战中强大的德国军队的原始根基。然而《凡尔赛和约》的严厉制裁与惩罚措施反而激起了德国人的民族自负心理,使得德意志人的民族主义恶性膨胀。1933年1月30日,怀着强烈的复仇心理并将给德国带来毁灭性灾难的阿道夫·希特勒上台掌权,开始重建新德国的武装力量,使得德国军队迅速膨胀。国防军的总兵力,到1934年10月已经扩充到30万人;1935年秋增加到40万人;到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时;已经组建了22个军,下辖53个师,共计300万人;等到1943年则达到了1100万人(注:人员数据来自前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局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部译编的《军事百科词典》)!其中也包括了日后以震惊世界的“闪电战”而名扬天下的德国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尽管早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军就已经开始为日后的扩充做准备,但由于希特勒的野心,政局日益紧迫,导致了德军以远远超出军方和工业界预料的速度急速膨胀。如此之快的扩充速度给德军的兵员补充、训练、装备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在单兵装备方面,这些影响就包括了采用造价低廉的材料替代原先造价昂贵的原料,在制造工艺上进行简化等。但就总体上来说,德军单兵装备的质量一直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平。德军的单兵装备设计优良、结构坚固、功能齐全而且普遍比较轻便,品种与品质比起当时许多国家那少得可怜的装备而言,那可是真正的“德国品质”!随着战争的推移,战时经济萎靡不仅在武器装备质量与制造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普通士兵的单兵装具方面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出于节省制造原料与制造工艺等因素,各种降低造价与制造工时的减缩设计日益变得普遍。此外,战争造成的经济紧缩不仅使德制武器装备在品质上有所下降,在单兵装具上也造成了普遍地恶化,尤其在战争临近结束、德国各种资源已近枯竭之时——但是相对来说,此时德军的单兵装具仍然要比其面对的对手要先进得多。
本书中的装备包括了德国士兵的枪支弹药、钢盔军帽、刺刀弹盒、军靴衣袜、水壶饭盒、背囊挎包、扑克信件等等,尤其是在单兵装备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为忠实与详尽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体会到战争对单兵装备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的精细。这种精细不仅仅体现在德国那些铁甲怪兽、单兵武器上,还体现在单兵装具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在士兵的个人生活用品等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出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及务实的特点。许多单兵用品的微小细节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正如今天德国制造的汽车一样,处处体现着德意志民族性格的独特烙印。
读完本书,读者还会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德国的强大。这种强大不只体现在德国的昨天,在今天,如果我们仔细去探寻也依然会发现,原来德国的制造业拥有着如此之多的世界知名品牌,甚至顶级品牌。二战德国的纵横驰骋,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德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是德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穿越硝烟,触摸历史的温度 在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长卷中,德国陆军以其严谨的组织、精良的装备和不屈的意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构成这支强大军事力量最基础、最直接的组成部分,便是那无数身披钢盔、手持步枪的普通士兵,以及他们身上携带的、陪伴他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各式单兵装备。本书《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并非仅仅是一部装备图录,它是一次深入历史肌理的探寻,一次与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进行跨时空对话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对德军单兵装备的细致梳理与深度解读,让读者不仅看到冰冷的钢铁与皮革,更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理解战争的残酷,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类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求生欲。 本书内容聚焦于1939年至1945年间,德国陆军(Heer)在各个战场、各个时期广泛装备使用的核心单兵物品,力求全面、细致地展现其设计理念、生产工艺、实际应用及其在战场上的作用。我们不仅仅是列举装备的名称与参数,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深入挖掘每一件装备背后的故事。例如,为何一款钢盔会经历数次改版?不同型号的步枪在战场上的表现有何差异?士兵的制服为何会根据地域和气候进行调整?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共同塑造了德军士兵的形象,也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一、 视觉呈现:高清细节,真实还原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其精美绝伦的视觉呈现。我们搜集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顶级私人收藏和权威军事博物馆的珍贵实物照片,并进行了高清扫描与修复。从钢盔内衬的磨损痕迹,到步枪枪托上细微的划痕,再到军靴鞋底的泥土印记,每一处细节都力求真实再现。我们相信,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装备的质感和年代感,仿佛亲手触摸那段历史。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插画,这些图像不仅展示了装备在战场上的实际使用场景,更捕捉了士兵们在战壕、在行军、在休息时的真实状态。这些鲜活的画面,与精心拍摄的实物照片相互辉映,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二战德军单兵装备世界。 二、 内容深度: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解读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系统性与全面性兼顾。 1. 制式服装与个人防护: 我们将从士兵身上最直观的“铠甲”——制服和钢盔开始。德军的M35、M40、M42等型号钢盔,其设计演变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工业与军事思想?不同兵种、不同地域的制服,如步兵的M36野战服、伞兵的跳伞服、装甲兵的皮夹克,各自又有何独特之处?本书将对这些服装的材质、剪裁、颜色、标记等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伪装、防护和军人身份认同方面的作用。 2. 轻武器与火力支援: 步枪、冲锋枪、手枪、轻机枪、反坦克武器……轻武器是士兵的生命线。本书将逐一剖析Kar98k步枪、MP40冲锋枪、MG34/MG42通用机枪等经典轻武器的结构、性能、弹药以及在战场上的战术运用。我们将探讨其设计上的优点与缺点,以及在不同战役中的表现。同时,也会涉及一些不那么为人熟知但同样重要的辅助武器,如手榴弹、刺刀、火焰喷射器等。 3. 通讯与导航: 在信息传递至关重要的战场上,通讯设备是赢得胜利的关键。本书将介绍德军士兵使用的手摇电话机、信号旗、信号灯,甚至包括早期使用的步话机(Walkie-talkie)等。同时,也会探讨地图、指南针等基础导航工具的使用,以及它们在复杂地形作战中的重要性。 4. 日常生活与后勤保障: 战争不仅仅是枪炮的轰鸣,更是士兵们日复一日的坚持。本书将深入到士兵的日常生活,介绍他们的口粮(rations)、水壶、饭盒、烟盒、香烟,以及用于个人清洁的肥皂、毛巾等。我们还将详述军用背包(Tornister)、睡袋、毯子、行军床等携行装备,以及其设计理念——如何在有限的负重下,满足士兵在长时间行军和野外驻扎的基本需求。 5. 医疗与急救: 生命的希望往往寄托在及时的医疗救助上。本书将详细介绍德军急救包(Erste-Hilfe-Tasche)的组成、绷带、止血带、吗啡注射器等急救用品。我们还会介绍军医使用的便携医疗器械,以及士兵在受伤后如何进行基本的自救和互救。 6. 特殊兵种装备: 除了步兵,德军的装甲部队、伞兵、山地部队、海军陆战队等特殊兵种,都拥有其独特的单兵装备。本书将对此类装备进行重点介绍,例如,装甲兵的头盔和连体服,伞兵的降落伞和腿包,山地部队的防滑鞋和冰镐等,这些装备的设计无不体现了兵种作战需求的专业性。 7. 工具与附件: 锹、镐、斧头、撬棍、弹药包、刺刀鞘、工具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在战场上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本书将对这些工具进行细致的展示,并解释它们在工事构筑、装备维修、战场生存等方面的实际功用。 三、 历史背景与战术分析:装备背后的故事 每一件装备的出现,都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军事战术息息相关。本书不仅仅是静态的装备展示,更将深入挖掘装备背后的“为什么”。 工业生产与经济因素: 德国在二战期间的工业生产能力如何影响了其军备的制造?不同时期、不同型号装备的生产数量和质量有何差异?本书将适时地穿插一些关于装备生产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理解装备的时代烙印。 战术理念的演变: 闪电战、防御战、城市巷战……不同的战术要求催生了不同的装备需求。例如,冲锋枪的广泛使用与德军在战争后期强调近距离作战的需求紧密相连。本书将通过对装备的介绍,侧面反映德军战术思想的变化。 战场环境的影响: 东线严寒的冬季、北非炎热的沙漠、诺曼底潮湿的海岸……不同战场环境对德军单兵装备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挑战。我们将分析装备在不同地域的适应性,以及由此引发的装备改进。 士兵的实际体验: 我们将尝试通过历史资料,还原士兵在使用这些装备时的真实感受。装备是否舒适?是否易于操作?是否可靠?这些主观体验,对于理解装备的价值至关重要。 四、 修订典藏的意义:精益求精,价值永存 “修订典藏版”的名称,寓意着本书在内容上的精益求精和其作为珍藏品的价值。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对原有的文字内容进行了更为严谨的考证和更新,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描述的权威性。同时,我们吸取了读者反馈,对图片质量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并新增了部分珍贵稀有的装备照片。 本书并非要歌颂战争,也无意渲染暴力。它旨在以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去研究和呈现一段复杂的历史。通过对德国陆军单兵装备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思考,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和平的珍视。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历史的窗口,一个触摸过去的机会。翻开它,您将不仅仅是看到一组组冰冷的装备,更能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岁月里,无数普通士兵的坚韧、勇敢与平凡。这是一次值得您细细品味,并将其作为珍贵藏品的历史文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二战德国的军事文化非常好奇,而单兵装备无疑是其中一个最直观的体现。《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这个书名本身就勾起了我的购买欲。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阅,但“修订典藏版”这几个字就说明了它的价值和内容的严谨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德军陆军的各个兵种,比如步兵、装甲兵、炮兵、伞兵等,在不同时期(例如战争初期、中期、末期)所配备的差异化单兵装备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我就可以了解到,不同兵种的士兵在执行任务时,他们所依赖的“战友”——那些装备,会有怎样的不同。例如,装甲兵的特种服装、伞兵的降落伞和伞兵刀,这些都会是很有意思的章节。而且,我希望书中不仅有宏观的介绍,更有微观的细节。比如,一枚纽扣的材质、肩章的固定方式、甚至是一些军用地图的折叠方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当时德国工业制造的特点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此外,我也很关注那些被盟军缴获后,被模仿或借鉴的德军装备,如果书中能提及一些相关的历史渊源,那就更好了。我对这种能够从微观角度解读历史的书籍情有独钟,相信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很多新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军事历史,尤其是二战时期的德军装备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逛书店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的装帧和目录来看,我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了。厚实的纸张,精美的封面设计,还有那密密麻麻的章节列表,无不透露出作者在内容上的用心。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德军步兵在不同战场上(例如东线、西线、北非)所使用的具体武器装备的介绍。我希望能看到像Kar98k步枪、MP40冲锋枪、MG42机枪这样的标志性武器的详细图文解析,包括它们的性能参数、生产细节,甚至是战场上的使用心得。当然,我也很想了解德军士兵的个人防护装备,比如头盔、防毒面具、军服的材质和样式,以及一些辅助装备,如背包、工兵铲、水壶、急救包等等。很多模型玩家在制作二战德军模型时,都会对细节有非常高的要求,我相信这本书能为他们提供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我听说这次是“修订典藏版”,这通常意味着在内容上有更新和补充,或许会有一些之前版本没有的珍贵史料或更详尽的考证,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惊喜。总之,还没开始读,就已经充满了期待!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军事装备尤其是二战时期各国军队的武器和装备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并会主动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让我眼前一亮。尽管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从其厚重感和标题中的“修订典藏版”来看,就足以证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权威性。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呈现出德军陆军士兵在不同战场、不同气候条件下所使用的各类单兵装备。例如,关于冬季装备,我特别想看到德军士兵如何应对严寒的东线战场,他们的棉衣、靴子、手套、帽子等保暖装备的特点和防护能力。同时,对于北非战场,我也会关注他们在炎热干燥环境下的着装和装备,比如是否会佩戴特殊的防晒头巾或使用特殊的饮水容器。我还会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德军士兵的夜视装备(如果存在)和通讯器材的介绍,这些在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在二战时期是如何体现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未知领域。另外,我也希望能看到关于德军士兵如何根据任务需求,对自己的装备进行个性化改造或携带额外装备的案例分析,这能够更生动地展现士兵的能动性和战场适应性。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对战争的进程固然着迷,但更让我着迷的是那些构成战争机器的微小齿轮——士兵们使用的每一件装备。这本《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似乎就满足了我对这种“微观战争史”的窥探欲。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只是凭着对这类书籍的经验,可以预见的是,它不会仅仅罗列装备名称和图片。我希望看到的是对每一件装备背后故事的挖掘,例如某种型号的头盔为何会在战场上如此普及,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又比如,一件看似普通的军靴,在严寒的东线战场上,它的保暖性能和耐磨性是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装备的研发历程、生产厂商、以及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是否会有关于德军士兵如何保养和维护他们武器装备的细节描述?这对于理解士兵的日常和军队的管理都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想了解那些不太为人熟知的装备,比如士兵们随身携带的工具、野营用品、甚至是通讯设备(如果适用的话)。这些细节更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士兵,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凭借着手中的工具和自己的意志,去完成任务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冷冰冰的金属和布料,更是关于那个时代士兵的生存智慧和战争的残酷现实。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军事装备书籍,不应该仅仅是装备的图录,更应该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我最近偶然间看到了《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这本书,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致阅读,但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德军陆军士兵在不同战役中的装备演变。比如,在战争早期,德军可能拥有相对充足的物资和先进的装备,而到了战争后期,随着资源的匮乏,士兵们被迫使用一些替代品或老旧装备,这种装备上的变化,往往也反映了战争的进程和德国的国力衰退。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多角度的图片展示,不仅有装备的正面照,更要有侧面、背面、甚至分解的特写,这样才能让我更清晰地了解每一处细节。此外,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德军士兵的个人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将冰冷的装备与鲜活的个体联系起来,让我感受到战争对每个人的影响。比如,某位士兵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凭借着一件特殊的装备,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或者因为缺乏某种关键装备,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样的叙述,才能真正触动人心,让我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