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全球著名智库研究报告、评论、讲演、访谈等成果563篇、图表132幅,包括国际秩序、全球安全与挑战、国家集团防务政策与军事战略走向、军备发展、海洋、太空、网络、国际反恐战争等20多个重大议题。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一部既有研究价值又有可读性的军事政治图书。
梳理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美国兰德公司、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莫斯科卡内基中心、欧盟安全研究所、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印度地面战争研究中心、巴西伊加拉佩研究所等全球112家著名智库近年来发布的研究成果。
涵盖了国际秩序、美国霸权、全球安全威胁与挑战;美国、北约、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等主要国家/国家集团防务政策与军事战略走向;军备发展、核态势;海洋、太空、网络、极地等安全威胁与应对;阿富汗战争、乌克兰危机、中东和北非乱局、叙利亚和伊拉克乱战、国际反恐战争等20个重大议题。
收录了专著、研究报告、政策简报、研讨会摘要、论文、白皮书、备忘录、战略卷宗、工作草案、背景资料、证词、讲演、访谈、评论、书评、随笔、博客、新闻稿等各类成果563篇,以及图表132幅。
陈瑜,1985年2月出生,甘肃省陇南市人,工学学士、军事学学士、军事战略学硕士,陆军少校。研究领域为智库、军事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等,著有《世界著名智库的军事战略研究》《全球智库军事战略研究动态》。
目 录
第一章 国际战略环境与安全挑战……………………………………… 1
第一节 国际秩序………………………………………………… 2
第二节 美国霸权………………………………………………… 25
第三节 全球安全威胁与挑战…………………………………… 35
第二章 大国防务政策与军事战略走向………………………………… 57
第一节 美 国…………………………………………………… 58
第二节 北 约…………………………………………………… 83
第三节 欧 盟………………………………………………… 113
第四节 俄罗斯………………………………………………… 135
第五节 日 本………………………………………………… 155
第六节 印 度………………………………………………… 175
第三章 军备发展与核态势…………………………………………… 197
第一节 军备发展……………………………………………… 198
第二节 核态势………………………………………………… 233
第四章 海洋、太空、网络、极地等安全威胁与应对……………… 261
第一节 海 洋………………………………………………… 262
第二节 太 空………………………………………………… 289
第三节 网 络………………………………………………… 312
第四节 极 地………………………………………………… 331
第五章 武装冲突与军事危机管控…………………………………… 355
第一节 阿富汗战争…………………………………………… 370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 396
从“冻结的冲突”到“持久的冲突”……………… 416
第三节 中东、北非乱局……………………………………… 423
第四节 叙利亚、伊拉克乱战………………………………… 447
第五节 国际反恐战争………………………………………… 499
作为“非法国家”和全球性“圣战”网络的IS…… 519
全球体系濒临崩溃:迈向新常态之路
2016年2月5日,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战略远见倡议和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同发布了《全球体系濒临崩溃:迈向新常态之路》专著。现将专著主要观点编译如下:
世界正处于一个越来越危险的转折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即将来临的危险源于二战后国际体系的成功:冷战结束20年来,全球化——信息、金钱、货物和人的跨国流动――将经济体、人民与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并导致了目前财富、人口正在进行的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巨大的转移。全球化提供了许多机会,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风险。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过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其中一些认为自己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了――正在争夺权力,创造更大的不稳定和分裂。
展望2035年:
第一,大国之间(包括美国/北约与俄罗斯之间,中国与其邻国之间)冲突的风险在增长,同时二流大国之间的冲突(诸如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有可能演变成核战争。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教派冲突正在恶化,有可能引发按照宗教、民族、政治派别站队的大的战争。武装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增长,是另一个长期的不稳定因素。自冷战结束以来,冲突的发生率一直处于历史性的低点;它的逆转是对长期的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化本身的单一的最大威胁。
第二,发展中国家将越来越多地推动全球经济。人民币将加入美元、欧元的行列,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全球人口老龄化将引入一个新的风险因素,特别是如果它拖慢经济增长,并对公共财政造成沉重压力的话。到2035年,世界财富日益增长的份额将集中在远离美英金融中心的区域集群。
第三,全球能源部门将经历价格和投资的不确定。全球石油消费的峰值可能在2035-2040年达到,但可能加快――如果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超过预期以及印度经济无法达到高增长率的话。
第四,新技术,诸如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将从人们手中抢走更多的工作机会,从而引发对现存的国家与多边机构的社会与政治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新的、高薪的工作被创造以及教育、技能的增长,日益增长的国内不平等可能会减少。
总之,考虑到即将改变全球格局的变化的深度与广度,一个新的国际秩序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没有霸权力量可以塑造全球体系,并且,就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也没有达成共识。然而,减轻或避免未来风险的机遇确实存在。在面对和管理一系列的全球性挑战时,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远大于任何分歧。我们希望,侵蚀冷战后国际体系的基础的力量的知识,将作为制定一个包容性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秩序――该秩序将再度降低冲突的风险,同时为全球合作提供基础――时的指南。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为一篇关于新兴军事技术对传统军事学说的冲击的论文寻找灵感。说实话,我对“智库研究”这类题材往往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或者充满了术语堆砌的空洞说教。然而,这本书却出乎意料地展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叙事张力。作者似乎拥有高超的“翻译”能力,能将那些原本需要专业背景才能理解的复杂战略概念,用一种既保持专业性又不失通俗性的语言描绘出来。特别是关于网络空间和太空军事化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技术清单,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前沿领域如何重塑大国间的力量平衡和威慑理论。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全球顶尖战略家们的“对话”,他们的思考路径和逻辑推演清晰可见。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好的阶梯,让我得以攀登到更高的理论平台上去审视那些错综复杂的国际事件。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启发我们提出更深刻、更有穿透力的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层次分明,逻辑链条清晰得让人叹服。我通常阅读这类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会采取“跳跃式”阅读,先看目录和结论,再决定重点攻克哪些章节。但对于这本书,我发现自己竟然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读了下去,这在我的阅读经历中是很少见的。其魅力可能源于作者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拿捏。他懂得在关键的战略转折点设置悬念或提出尖锐的问题,吊足读者的胃口,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者“背后的推手是谁”。特别是对于一些冷门的、但极具潜在影响力的区域军事政策变化,作者的报道深入到了非主流媒体难以触及的层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内部视角。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那种沉稳而有力的,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每一个词语似乎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直击要害。它成功地将原本枯燥的战略分析,转化为一场引人入胜的智力博弈记录。
评分作为一个习惯于从纯粹技术角度分析军事问题的读者,这本书对我产生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它强迫我跳出单纯的装备性能和战术部署的思维定势,去思考“战略意图”和“决策心理”这些更深层次的要素。书中对不同国家领导人决策模型的分析,让我明白了军事行动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历史包袱的纠葛。这本书的论述风格非常注重“动态演变”这个核心概念,它反复强调,军事战略不是静止的蓝图,而是一个持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有机体。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意义。每读完一个部分,我都会忍不住合上书本,去联想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然后惊奇地发现,原来书中的逻辑模型已经预示了某些局势的走向。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提供一套强大的分析工具,帮助读者自己去解析和预判未来。它就像是一副高倍的显微镜,让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全球权力结构下那些细微但至关重要的脉动。
评分坦率地说,我最初买这本书是带着一种半信半疑的心态,毕竟“全球智库”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官方和宏大的气场,我担心内容会过于侧重于某一个特定阵营的视角。但翻阅下来,惊喜地发现作者的立场处理得相当老练和中立。它不是一篇简单的观点汇总,而更像是一份经过多方信息交叉验证的“情报分析报告”。书中对不同国家智库观点的对比和解构非常到位,它没有简单地褒贬是非,而是致力于揭示不同战略文化背景下,各国对“安全”和“威慑”的理解差异。这种多维度的观察角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回顾与现实展望之间的衔接时所展现的细腻笔触。他不是生硬地堆砌史实,而是巧妙地将历史的教训融入到对未来战略走向的预判之中,让人在读到震撼人心的现状分析时,也能有所思索和警醒。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值得任何严肃关注国际事务的人士拥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别具一格,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金色的书名,立刻就给我一种厚重、严谨的感觉。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这重量感十足,让人不禁对手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个人对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军事力量的演变,总觉得这是理解世界格局变化的关键。这本书的排版也相当用心,字体大小适中,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用数据和案例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近乎苛刻的考证态度,这使得书中的论述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宏大叙事框架的努力,试图将分散的区域冲突、技术革新和国家战略目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图景。这种全景式的观察视角,对于想全面把握当代军事思想脉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它不像某些流行的快餐式解读那样肤浅,而是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咀嚼,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探索一片新的知识疆域。
评分一个发票开具过了五天都还没开,整天给我说这一两天开具。一直拖着,这是什么意思,开个发票有这么难吗。一直开不出来,为什么不提前告知我。
评分一个发票开具过了五天都还没开,整天给我说这一两天开具。一直拖着,这是什么意思,开个发票有这么难吗。一直开不出来,为什么不提前告知我。
评分一个发票开具过了五天都还没开,整天给我说这一两天开具。一直拖着,这是什么意思,开个发票有这么难吗。一直开不出来,为什么不提前告知我。
评分一个发票开具过了五天都还没开,整天给我说这一两天开具。一直拖着,这是什么意思,开个发票有这么难吗。一直开不出来,为什么不提前告知我。
评分作者功夫是下到了,能够梳理出来不容易,但是如果能再出一版军事战略动态研究就更好了。这样才能提现学术水平。
评分作者功夫是下到了,能够梳理出来不容易,但是如果能再出一版军事战略动态研究就更好了。这样才能提现学术水平。
评分一个发票开具过了五天都还没开,整天给我说这一两天开具。一直拖着,这是什么意思,开个发票有这么难吗。一直开不出来,为什么不提前告知我。
评分好书 推荐
评分好书 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