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当如魏象枢

做官当如魏象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俊才 著
图书标签:
  • 政治
  • 历史
  • 传记
  • 官场
  • 明朝
  • 魏象枢
  • 为官之道
  • 士大夫
  • 清官
  • 治国理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ISBN:97875174041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878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2
字数:2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言官,他敢讲真话,且以整肃纲纪为己任;作为能臣,他在整顿吏治方面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毕生誓绝一钱,甘愿清贫;作为学者,他求真务实,注重真才实学,主张经世致用……他就是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的魏象枢。
  《做官当如魏象枢》以文学化的笔法、评传的形式全方位展现了魏象枢作为一名古代监察官员乱世之时能够正确抉择,身逢盛世又能清白自守的历史形象,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借鉴,品读之余得到启迪和教益。

目录

序陈金陵
自序乱世抉择与盛世自守

第一编 人生得意与失意之间
1.生在一个大厦将倾的时代
2.避乱山中清白自守
3.江山易主之后的彷徨
4.当人生面临十字路口

第二编 仕途的起落与挫折
1.展示才能与文人操守
2.做官是一种"高危"职业
3.辞官回乡,远离斗争旋涡

第三编 人生的另一个侧面
1.做孝子,成家教
2.在家乡实现教育理想
3.谨慎交友的智慧
4.魏象枢的梦

第四编 二次出仕与仕途的顶峰
1.冯溥的鼎力推荐
2.康熙皇帝的青睐
3.三藩之乱中的密奏

第五编 誓绝一钱的自律精神
1.补过拾遗的监察御史
2.赈灾与惩贪两手抓
3.为国家建设廉政制度
4.坚持为国选贤
5.修正法典,完善法制

第六编 垂范后世的寒松老人
1.全身而退的官场智慧
2.安贫乐道的理学宗师
3.帝王钦赐匾额的殊荣
4.魏象枢诗词的价值
5.清廉之风感召后人

后记

精彩书摘

  《做官当如魏象枢》:
  从蔚州到江西新城路途遥远,因为薪俸太少,魏卿又不能带家眷前去任职,此时的魏家不得不面对骨肉分离的苦痛。
  考虑到魏象枢年纪太小,父亲只带了他的哥哥魏象悬前去江西,魏象枢只能跟母亲留在老家蔚州。这个时候,魏象枢已经到了启蒙读书的年龄,因为父亲在外赴任,外祖父李登科就主动承担起了对他的教育之责。“日应本家授章句,诱掖有法。”再加上魏象枢记忆力极强,“姿性亦颇能记诵”,三年的时间已读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他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外祖父就是他内傅的启蒙老师。
  魏象枢九岁时正式外傅,也就是出外就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上小学。蔚州的夏星台先生知识渊博,名望很高,家中就为他选择跟随夏先生学习《春秋》。后来到魏象枢十二岁的时候,“豁然心开,作文即能成篇”,令很多比他大的学生自愧弗如。夏先生预判他未来必成大器,从此他被同学们尊称为“魏生”,在蔚州之地被传为“神童”。
  三年后,魏象枢的父亲魏卿在江西任满,准备回乡。朝廷因为他在江西任上恪尽职守,为官廉洁,又晋升他为河南怀庆府经历,这个职位是一个七品府署的文官。这时的魏卿早已经厌倦了这种远离家乡亲人的宦游生涯,再加上兵荒马乱,他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所以没有去河南赴任,而是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蔚州。
  此时的魏象枢已经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日夜盼着父亲早点回来,那样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作为孩子,总期待远道归来的父亲能给自己带回一些新鲜的礼物,可是当父亲回来之后:他发现父亲只带了些简单的行李。他对父亲手中的箱子充满了好奇,于是就瞪着眼睛,想看看父亲的箱子里都有什么宝贝。当父亲把箱子打开之后,里面没有任何珍奇异宝,也没有什么礼物,只有几件父亲已经浣得发白的旧衣裳以及一些竹篦之类的生活用具。父亲的行为给年幼的魏象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予心以资政公抵家为喜,两袖清风,记忆甚悉”。父亲魏卿在江西任主簿整整五年,这个岗位虽然薪俸很少,但在明朝末年那样一个以贪腐为常态的社会里,即使官微职小的官员要想发财也是很容易的,当然唯一的途径就是在百姓身上揩油。主簿有一项重要工作是丈量田亩,也就是说,魏卿的职务其实是一个完全有机会贪腐的岗位。但是,魏卿却从没动过任何歪脑筋,他一心奉公,两袖清风,一千就是五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清官的本色。
  古人说:“圣人行不言之教。”对于家长来说,更是“言教不如身教”。魏卿做人、为官的态度给少年时代的魏象枢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

前言/序言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挖掘本地的历史名人,其目的在于开发各地的旅游资源。影视作品也在推波助澜,纪晓岚、和珅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可是,许多真实的、充满正能量的历史人物却无人知晓,他们在历史的纵深处被岁月的尘埃湮没……
  在许多被人遗忘的历史人物当中,就有清康熙朝的监察御史魏象枢。
  魏象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九月二十日未时,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七月三十日未时,字环极,号庸斋,他的名字取于《淮南子·原道训》中的"经营四隅,环返于枢"之语,寄托着长辈们期盼家道和国运与日俱兴之意。
  魏象枢的一生经历了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和清顺治、康熙两朝,这是由明末清初的乱世逐渐走向康乾盛世的一个时期。他在明崇祯十五年(1642)考中举人,后在清顺治三年(1646)考中进士,被选庶吉士,第一段仕途历任刑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詹事府主簿、光禄寺珍羞署署正、光禄寺寺丞。
  中间回蔚州侍奉母亲一十三年。
  第二次出仕历任贵州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顺天府尹、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刑部尚书衔,康熙二十三年(1684)以病乞休,康熙皇帝为魏象枢亲题匾额"寒松堂"。
  魏象枢作为顺治、康熙两朝的监察官吏,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作为言官,他敢讲真话,且以整肃纲纪为己任;作为能臣,他在整顿吏治方面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毕生誓绝一钱,甘愿清贫;作为学者,他求真务实,注重真才实学,主张经世致用。
《清流遗风》 序言 世事如棋,朝堂如戏。自古以来,多少人汲汲营营于功名利禄,多少人身不由己于时代洪流。在这错综复杂的权力漩涡中,总有一些身影,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尘埃,留下令人回味的力量。他们或许不曾站在权力的顶峰,但他们的品格与操守,却照亮了历史的某个角落,给予后人无尽的启迪。《清流遗风》便是这样一本,旨在追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以一身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却又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群像。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史书,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灵魂对话,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体悟他们的人生智慧。 第一章:初心如磐——凛然正气何处来? 本章将聚焦于几位出身寒门,却凭借自身才学和高尚品德,一步步登上仕途的清官。我们将深入探究他们早年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对他们性格形成的影响。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巍然不动?又是什么样的抱负,驱使他们甘愿为民鞠躬尽瘁? “茅屋出贤才”的坚韧: 选取一位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最终高中科举的士大夫。他如何克服物质上的匮乏,在艰苦条件下坚持读书?他的启蒙老师是谁?给他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教诲?我们将通过对文献史料的梳理,描绘出他早年艰辛求学,却从未放弃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的画面。 “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境界: 另一位清官,可能并非以武功赫赫著称,但他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对人生哲理的透彻把握,是他为官的根本。我们将探讨他如何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内化于心,并将其作为行为准则。他是否曾因坚持原则而遭受排挤?他又是如何化解矛盾,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一箪食,一瓢饮”的淡泊: 选取一位以生活简朴、不贪图享乐而闻名的官员。他的家境并不贫寒,但他为何选择了这样一种近乎苦行的生活方式?他是否将节省下来的钱财用于赈济灾民,或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我们将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他如何在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之间,做出清晰的选择。 这一章,我们将层层剥开人物的成长经历,探寻他们身上那份“初心如磐”的宝贵品质,是如何在早期就已深深扎根,并最终让他们在复杂的官场中,能够保持住那份难能可贵的清醒与正气。 第二章:宦海沉浮——浊浪中的不沉之舟 为官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本章将深入描绘这些清官在仕途上所经历的挑战、磨难与抉择。他们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自处?面对腐败的官场风气,他们是如何保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出淤泥而不染”的智慧: 选取一位身处腐败横行之地的官员。他如何识别身边的陷阱,如何与那些贪婪的同僚周旋?他是否曾有过无奈与挣扎?他又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不损害原则的前提下,巧妙地化解危机,保护自己和属下?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他的政治手腕和高超的应变能力。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担当: 选取一位因坚持原则而得罪权贵,甚至遭受贬谪的官员。他是否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他又是如何面对仕途上的起伏,如何调整心态,继续为民办事?我们将探讨他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对于“忠诚”与“公义”的理解。 “水至清则无鱼”的权衡: 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与腐败同流合污,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完全置身事外。本章还将探讨一些官员,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艰难的权衡。他们是否会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而暂时采取一些“曲线救国”的方式?他们的选择是否会受到后世的争议?我们将客观地呈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做出选择时的考量。 在这一章,我们将看到,这些清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曾面临人性的考验,面临艰难的抉择。但正是他们在浊浪中的不沉之舟,才更显其人格的伟大与闪光。 第三章:为政以德——清廉之光照万家 为官之道,最终体现在其执政理念和具体行动上。本章将聚焦于这些清官在任期间,如何将清廉的思想付诸实践,如何真正为民办实事,赢得百姓的爱戴。 “一钱不取”的廉洁: 选取一位以严格自律,从不收受贿赂而著称的官员。他如何做到“一钱不取”?他的生活开销是否完全依靠俸禄?他是否会因为生活拮据而产生动摇?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现他如何将廉洁视为一种人生信条,并将其贯彻到底。 “爱民如子”的仁政: 选取一位在任期间,致力于改善民生,兴修水利,减轻赋税的官员。他是否真正了解百姓的疾苦?他又是如何将百姓的福祉放在首位,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我们将描绘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并用自己的行动回应百姓的期待的画面。 “清官断案”的公正: 选取一位以公正严明,断案如神而闻名的官员。他如何做到不偏不倚,不畏权势,将法律的公平体现在每一个案件中?他是否曾因为公正而得罪权贵?他又是如何平衡法律的严苛与人情的温暖?我们将呈现他作为一名司法者,是如何坚守正义,守护百姓的权益。 “不留痕迹”的功德: 一些清官,并非追求名垂青史,而是默默无闻地为民服务,他们的功德,体现在百姓的口碑和社会的进步中。我们将探讨他们如何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融入执政,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只求为一方百姓带来福祉。 本章,我们将看到,清廉并非只是口号,而是贯穿于为官始终的实际行动。这些清官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为百姓描绘出一幅幅充满希望与温情的画面。 第四章:精神传承——遗风犹存,世代敬仰 时间的长河滚滚向前,但那些闪耀着清廉与正义光辉的人物,他们的精神却能够跨越时空,影响后世。本章将探讨这些清官的品格与操守,是如何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并被后人所传承和敬仰。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胸怀: 探讨这些清官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展现出的独特智慧。他们如何在要求他人遵守规矩的同时,也能够体谅他人的不易?他们是否能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和影响他人?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观: 分析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对物质享受的淡漠,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种人生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 强调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驱使他们不断进取,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遗风”的现代启示: 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探讨这些清官的精神,对于现代社会的官员,以及普通民众,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他们的品格,如何将这份“清流遗风”发扬光大? 结语 《清流遗风》的篇章至此,我们仿佛与历史上的那些高尚灵魂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他们或许不曾留下显赫的战功,不曾拥有至高的权势,但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清廉、正直、担当与仁爱,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幕上。《清流遗风》的价值,不在于歌颂功绩,更在于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美好品德的向往,在于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愿这份“清流遗风”,能够穿越古今,滋养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美好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本书的创作,旨在呈现历史长河中那些值得我们铭记的人物群像,他们的故事,或许并不轰轰烈烈,但却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细致描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体悟人性的光辉,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做官当如魏象枢》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其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作者并非将魏象枢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神话人物,而是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真实个体。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魏象枢在做出每一个重要决定时的纠结与挣扎。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也显得十分独到,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魏象枢的功过是非。书中对清初政治格局的分析,为理解魏象枢的政治生涯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史实论证上的严谨,每一点分析都似乎有着充分的史料支撑,这让我对书中的观点深信不疑。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政治运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官场”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更是通过这个人物,去理解一段宏大的历史进程。它引发了我对权力、责任以及历史选择的深入思考,这种启发性的阅读体验,是许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

读完《做官当如魏象枢》后,我脑海中久久回荡的,是作者对于魏象枢为官准则的细腻描摹。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功绩,而是深入剖析了魏象枢在面对复杂政治局面时的决策逻辑和心路历程。例如,书中对于魏象枢如何平衡朋党之争、如何在皇权与士大夫阶层之间斡旋的论述,都显得尤为精彩。作者没有回避官场中的黑暗与腐败,反而通过魏象枢的视角,展现了他如何“出淤泥而不染”,坚守底线。这种在逆境中保持清醒和原则的品质,在当下社会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魏象枢与同僚、与下属之间的交往细节,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品格。作者的叙述语言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仿佛能将读者带入那个时代,亲身感受魏象枢的为官生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审视“官德”的独特视角,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效仿的为官之道。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权力的本质与人性的光辉。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做官当如魏象 সৃ 》,纯粹是被书名吸引。近些年,历史题材的书籍层出不穷,但“魏象枢”这个名字,对于我这样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却有些陌生。正因这份陌生,我带着几分探究的心态,想要了解这位“做官当如”的标杆人物,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书的装帧很典雅,拿到手里很有分量,纸张的触感也十分舒适,这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一抹惊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开篇就点明了时代背景,让我能够迅速地进入到那个波诡云谲的清初官场。从文字的行文来看,作者显然是下了不少功夫去考究史料,字里行间流露出严谨的态度,这让我在阅读时倍感踏实。我很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看到一个鲜活的魏象枢,他如何在那个时期 navigate 权谋、平衡各方势力,最终又留下怎样的政治遗产。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官场生态,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性百态。我相信,通过深入阅读,我能从中汲取到不少关于为官之道,乃至人生智慧的启示。

评分

从《做官当如魏象枢》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对“君子”品格在官场中如何实践的深刻探讨。魏象枢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冰冷的史料记载,而是一位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政治家。书中对魏象枢“慎独”功夫的刻画,以及他在纷繁复杂的官场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思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语言风格颇具特色,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乏文学作品的温度,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魏象枢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部分,他如何做到“事上以敬,事君以忠,事僚友以信,事下以仁”,这些看似寻常的道理,在那个时代却显得尤为难能可贵。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为官的哲学,一种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自我、赢得尊重的智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为官”的意义,不再仅仅是追求权力与利益,更是一种对责任的担当和对道义的坚守。

评分

《做官当如魏象枢》这本书,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重新解读了“清官”的内涵。作者在叙述中,并没有将魏象枢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他作为凡人,在时代洪流中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魏象枢在具体政务处理上的细节描写,例如他如何处理财政、如何整治吏治,这些实践性的内容,让“做官”这个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可触碰。作者的文字功底十分扎实,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让读者能够很容易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魏象枢的政治理念和实践。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证明了即使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依然可以有正直、有能力的官员存在,并且他们的存在能够对历史产生积极的影响。它鼓励我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秉持原则,尽职尽责,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追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于理想官僚品格的现代启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