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管理常用术语及缩略语解析 [Air traffic management general glossary and abbreviation analysis]

空中交通管理常用术语及缩略语解析 [Air traffic management general glossary and abbreviation analysi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海超,严勇杰,陈平 编
图书标签:
  • 空中交通管理
  • ATM
  • 术语
  • 缩略语
  • 航空
  • 民航
  • 空管
  • 航空术语
  • 航空安全
  • 飞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1390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0013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Air traffic management general glossary and abbreviation analysi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1
字数:2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空中交通管理常用术语及缩略语解析》共收录空中交通管理常用术语1076个、常用缩略语约1100个。涉及航空空域规划与管理、飞行流量管理、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机场运行、信息处理与服务、效能分析,以及空中交通管理过程中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等方面的常用中英文术语和词条,并给出释义。全书共分两部分,分别为常用术语和常用英语缩略语。
  《空中交通管理常用术语及缩略语解析》适合空中交通管理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部分 常用术语
第1章 通用术语
1.1 一般术语
1.1.1 空中交通
1.1.2 战时空中交通
1.1.3 空中交通管制
1.1.4 空中交通管理
1.1.5 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
1.1.6 协同空中交通管理
1.1.7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1.1.8 飞行情报服务
1.1.9 航行情报服务
1.1.10空城管理
1.1.11国家空域系统
1.1.12新航行系统
1.1.13通用空中交通
1.1.14空域
1.1.15机场
1.1.16机场交通
1.1.17机场资源
1.1.18航空器
1.1.19航空情报
1.1.20飞行情报
1.1.21飞行程序
1.1.22飞行规划
1.1.23空管运行
1.1.24运行需求
1.1.25航空数据
1.1.26航空作业
1.1.27运输资源
1.1.28人为因素
1.1.29航空服务
1.1.30门到门
1.1.31通信
1.1.32导航
1.1.33监视
1.1.34机载设备
1.1.35航空器适航
1.1.36协作环境下的信息
1.1.37设施服务
1.1.38网络中心
1.1.39飞行数据处理
1.1.40监视数据处理
1.2 相关单位
1.2.1 空中交通管制单位
1.2.2 空中交通服务单位
1.2.3 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
1.2.4 飞行情报中心
1.2.5 区域管制中心
1.2.6 终端(进近)管制中心
1.2.7 机场管制塔台
1.2.8 飞行服务站
1.2.9 空域用户
1.2.10航空公司
1.2.11通用航空企业
1.2.12援救协调中心
1.2.13地区区域预报中心
1.2.14世界区域预报中心
1.2.15国际航行通告室
1.2.16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1.2.17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1.3 航空类型
1.3.1 军事航空
1.3.2 民用航空
1.3.3 航空运输
1.3.4 公共航空运输
1.3.5 商业航空
1.3.6 通用航空
1.3.7 工业航空
1.3.8 农业航空
1.3.9 公务航空
1.3.10私人航空
1.4 机场类型
1.4.1 军用机场
1.4.2 民用机场
1.4.3 军民合用机场
1.4.4 国际机场
1.4.5 枢纽机场
1.4.6 干线机场
1.4.7 支线机场
1.4.8 主降机场
1.4.9 备降机场
1.4.10通用航空机场
1.4.11直升机场
1.4.12迫降场/迫降地带
1.4.13水上机场
1.4.14高原机场
1.4.15正规机场
1.4.16临时机场
1.4.17获证机场
1.5 航空器
1.5.1 国家航空器
1.5.2 民用航空器
1.5.3 通用航空器
1.5.4 试验航空器
1.5.5 重型航空器
1.5.6 中型航空器
1.5.7 轻型航空器
1.5.8 飞机
1.5.9 滑翔机
1.5.10直升机
1.5.11无人机
1.6 人员
1.6.1 空管人员
1.6.2 空管人员执照
1.6.3 飞行管制员
1.6.4 空中交通管制员
1.6.5 雷达管制员
1.6.6 助理管制员
……
第2章 航空器运行
第3章 空管运行
第4章 机场运行
第5章 空域管理
第6章 流量管理
第7章 飞行数据
第8章 效能分析
第9章 技术保障

第2部分 常用英语缩略语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随着国际航空运输领域和全球空管一体化的发展,空中交通管理作为保障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实现航空运输高效有序运行的主要手段,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和熟悉。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空中交通管理技术日渐成熟并开始走出国门,为世界航空运输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融合了交通运输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空中交通管理科学,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先进的卫星、信息、网络和自动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构建空天地一体的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力保障,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正极大地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空中交通管理理论和技术研究人员在翻阅国内外文献时,常会遇到一些术语或缩略语,因不知其意而无法有效理解文献原意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因此迫切需要一本既能覆盖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发展又能提供准确中英文名称和解释的工具书,这正是编写本书的初衷。
  空中交通管理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多类型等特点,同时也需要通信、导航、监视、气象、机载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技术支撑,因此本书收录了空域规划与管理、飞行流量管理、空管运行、机场运行、信息处理与服务、效能分析,以及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等方面的词条,力求对空中交通管理各个相关方面最新常用术语皆有所涉及和诠释。全书共收录常用术语条目1076项,常用缩略语条目约1100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业内最新科研文献资料,借鉴了国内相关书籍内容并吸收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此外,得到了作者所在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徐善娥、肖雪飞、鲍帆、胡雨昕、李印凤、杨尚文、肖英超等同事的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织未来: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宏观脉络与技术前沿 图书名称: 智能交通系统:从理论模型到工程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勾勒出现代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的宏大图景,深入探讨支撑这一复杂系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前沿算法及其在城市规划、运营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我们不聚焦于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解析,而是着力于构建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揭示如何通过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对交通流的精准感知、高效控制和优化决策。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层层递进,力求构建一个从宏观理念到微观实现的全景视图。 --- 第一部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范式与演进逻辑 本部分聚焦于ITS的理论基石和发展脉络。我们首先界定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目标——提升安全性、可靠性、效率和可持续性。探讨了交通流理论的经典模型(如Lighthill-Whitham-Richards模型、Greenshields模型)如何与现代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如基于个体的仿真)进行融合与迭代。 重点内容包括: 交通流动力学的再审视: 探究在非常规交通情境(如极端天气、突发事件)下,传统微观、中观交通流模型的局限性,并介绍如何利用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来理解和预测交通拥堵的自组织现象。 系统架构的层次化设计: 详细阐述ITS的典型分层架构,从最底层的感知层(传感器网络、边缘计算)到平台支撑层(数据中心、云计算),再到应用服务层(决策支持、用户交互)。这部分强调了信息集成和互操作性的关键性。 可持续交通的战略考量: 分析ITS在实现城市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包括能源效率优化、低碳出行鼓励机制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平衡机动化与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 第二部分:感知、通信与数据融合的核心技术栈 ITS的智能化建立在对现实世界交通状态的实时、精确把握之上。本部分深入解析支撑这一能力的关键技术环节。 下一代交通感知技术: 不仅仅局限于地磁、环路检测器,本书详细介绍了基于激光雷达(LiDAR)、高分辨率视觉(Computer Vision for Traffic Monitoring)以及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探讨了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模型从视频流中提取结构化交通信息,并解决遮挡、光照变化等实际工程难题。 车联网(V2X)的通信协议与安全挑战: 阐述了C-V2X和DSRC技术栈的差异与融合趋势。重点讨论了低延迟通信(URLLC)在紧急制动预警(AEB)和协作式自适应巡航(CACC)中的实现机制,并深入分析了数据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在开放V2X环境中的应对策略。 时空数据管理与预处理: 面对海量的实时GPS轨迹数据、传感器数据和社交媒体信息,本书介绍了高性能时空数据库的选型原则,以及如何利用数据清洗、插值和标准化方法,为上层应用提供高质量的输入。 第三部分:交通控制与优化的算法引擎 本部分是全书的技术核心,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控制理论和优化算法,实现交通网络的实时干预与全局最优控制。 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ATSC)的演进: 从传统的基于最大化绿信比的策略,过渡到基于区域协调控制的深度强化学习(DRL)框架。详细解析了DRL在多交叉口协调优化中的状态定义、奖励函数设计及收敛性分析。 需求侧管理的策略工具: 探讨如何通过动态定价(如拥堵收费、动态停车费率)和信息引导来平移交通需求。介绍复杂系统中的博弈论模型,用于分析个体出行者对价格信号的理性或非理性反应。 自动驾驶环境下的宏观交通管理: 展望在高度自动化的未来交通场景下,中心化控制系统(Centralized Traffic Orchestration)与去中心化协同控制(Decentralized Coordination)的集成方案。讨论如何管理混合交通流(有人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并存)的过渡期挑战。 第四部分:模拟仿真与性能评估体系 在实际部署大规模ITS解决方案之前,严格的仿真验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部分构建了一套严谨的评估体系。 多尺度交通仿真平台的构建: 详细对比分析微观(如SUMO, VISSIM)、中观(如MATSim)和宏观仿真平台的适用场景和数据接口要求。重点介绍如何将真实世界数据校准(Calibration)和验证(Validation)仿真模型的参数,以确保预测的有效性。 关键性能指标(KPIs)的量化: 确立一套全面的、跨尺度的评估指标体系,涵盖平均延误时间、行程时间可靠性、污染物排放量以及系统鲁棒性等。 A/B测试与后评估方法论: 探讨在真实交通网络中实施小范围试点项目(Pilot Projects)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何控制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利用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技术来精确衡量新控制策略带来的净效应。 第五部分:未来展望与交叉领域集成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ITS与其他前沿技术的融合点,描绘未来交通系统的蓝图。 城市物流与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智能化: 探讨无人机、自动驾驶货车在城市配送网络中的集成路径优化,以及城市物流信息平台(Urban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的构建需求。 交通与能源网的协同优化(T-E Integration): 分析电动汽车(EVs)的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并介绍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如何通过削峰填谷策略,实现交通需求与能源供给的平衡。 弹性与韧性(Resilience and Robustness): 鉴于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和安全威胁的增加,本书强调了ITS系统在面临部分或全部组件失效时的快速恢复能力设计。讨论冗余架构、故障隔离机制在关键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系统性梳理,本书旨在为交通规划师、系统工程师、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价值的参考。它不是一本简单术语的汇编,而是一部关于如何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未来交通系统的操作指南与理论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航空小白”来说,空中交通管理往往只存在于飞机起降的广播和偶尔的新闻报道中。那些关于“雷达管制”、“间隔管理”、“放行许可”的词汇,在我听来,总是带着一丝神秘色彩。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这扇神秘领域的大门。我期待它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例子,将那些枯燥的技术术语和复杂的运行规则变得鲜活起来。例如,我很好奇,在繁忙的空域中,飞机是如何被精确地间隔开,避免碰撞的?管制员是如何与飞行员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每一架飞机的安全运行?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核心问题?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术语汇编,更能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的空管运作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籍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桌上,它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传递着一种严谨的气息。作为一名对航空业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空中交通管理”这个概念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无处不在,是我们乘坐飞机时安全出行的根本保障;陌生是因为它的具体运作机制,背后的专业术语和缩略语,对于非行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层厚厚的迷雾。因此,当看到这本书时,我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激发了。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这片专业领域的丛林,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们赖以飞行的天空是如何被精心管理的。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那些看似晦涩的专业术语,让我不再仅仅是空中旅途的被动参与者,而是能够抬头仰望,心怀对那些默默守护天空秩序的智慧与技艺的敬意。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理解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评分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业性,都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体系之中。空中交通管理,作为一项高度复杂且要求极高的专业领域,自然也拥有自己一套严谨的术语和缩略语体系。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要理解它,首先就得跨越语言的障碍。这本书恰恰承担了这样的使命,它致力于解析这些“天书”般的术语和缩略语。我憧憬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缩略语背后的含义,了解它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场景,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共同构建起整个空中交通管理网络。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将这些原本只存在于行业内部的知识,以一种更加普及和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从而打破信息壁垒,让更多人能够走近并理解这项至关重要的航空基础设施。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并非空管行业的从业者,但我对航空运行的背后逻辑充满了好奇。每次乘坐飞机,我都会想象着,在那片无垠的蓝天之上,无数架飞机如何在看不见的指挥下,有序地穿梭,如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希望它能以一种更加系统、更加权威的方式,向我展示空中交通管理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那些看似简单的缩略语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智慧和技术。这本书,无疑是我探索天空奥秘的一张珍贵地图,指引我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扉页,一股扑面而来的信息量让我既兴奋又有些许挑战的预感。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涵盖了空中交通管理领域几乎所有的核心概念和常用缩略语,从基础的飞行情报区(FIR)到复杂的航线网络(ATS Route Network),再到各种管制席位(Controller Workstation)和管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每一个词条都像是一个待解的谜题。我尤其对那些听起来像是密码的缩略语充满了好奇,比如“SSR”和“ADS-B”,它们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技术原理和运行逻辑?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梳理的机会。我希望它能像一个耐心的老师,逐一解析,层层剥开,让我能够一步步建立起对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认知框架。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想定然是一场智力上的探索之旅,也是一次对航空领域专业知识的深度挖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