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新版)

怪谈(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小泉八云 著,王新禧 译
图书标签:
  • 怪谈
  • 日式恐怖
  • 灵异
  • 推理
  • 短篇小说
  • 新版
  • 蒲松行
  • 经典
  • 文学
  • 悬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2351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07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怪谈》被誉为日本灵异文学的鼻祖,是小泉在竭力领悟日本文化的精髓后创作出的著名的作品,在读者中影响相当大。全书透过鬼眼看人生,描画了一个个在黑暗中或孤独或寂寞的故事,还有许多人与妖之间的爱情,似幻似真,迷离恍惚,深得日本文学之三味。




作者简介

小泉八云 爱尔兰裔日本作家,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小泉八云写过不少向西方介绍日本和日本文化的书,是近代史上有名的,现代文学的鼻祖,其主要作品有《怪谈》、《来自东方》等。



目录

1.无耳芳一 / 001

2.鸳鸯 / 012

3.阿贞的故事 / 015

4.乳母樱 / 020

5.计略 / 023

6.镜与钟 / 026

7.食人鬼 / 031

8.貉 / 036

9.辘轳首 / 040

10.被埋葬的秘密 / 048

11.雪女 / 051

12.青柳的故事 / 057

13.十六樱 / 066

14.安艺之助的梦 / 068

15.力马鹿 / 074

16.向日葵 / 077

17.蓬莱 / 080

18.幽灵瀑布的传说 / 084

19.茶碗之中 / 088

20.常识 / 093

21.生灵 / 097

22.死灵 / 102

23.痴女冈目的故事 / 105

24.巨蝇的故事 / 110

25.雉鸡 / 114

26.忠五郎的故事 / 118

27.风俗 / 124

28.食梦貘 / 127

29.守约 / 132

30.毁约 / 136

31.梅津忠兵卫 / 143

32.在阎罗殿上 / 147

33.果心居士的故事 / 150

34.兴义法师的故事 / 158

35.和解 / 164

36.普贤菩萨的传说 / 169

37.屏风里的少女 / 173

38.骑在尸体上的男子 / 177

39.弁天女神的感应 / 180

40.人鱼报恩记 / 186

41.振袖和服 / 191

42.牡丹灯笼 / 196

43.因果的故事 / 212

44.天狗的故事 / 216

45.人偶之墓 / 221

46.鸟取的被褥 / 225

47.洗豆桥 / 230

48.买麦芽糖汁的女子 / 231

49.地藏菩萨 / 233

50.弃子 / 235

51.弘法大师的书法 / 237

52.镜之少女 / 242

53.画猫的男孩 / 248

54.蜘蛛精 / 253

55.丢失饭团的老奶奶 / 256

56.穿武士服的小人儿 / 260

57.返老还童之泉 / 265

译后记 / 269


精彩书摘

1.无耳芳一[1]

距今七百多年前[2],在下关海峡的坛之浦海湾,平家一族与源氏一族之间长期的争斗[3]终于画上了句号。平家在这最后的决战中全军覆没,彼时在位的幼帝安德天皇与平家满门妇孺俱丧生于此役。此后的七百余年间,平家的怨灵就一直在坛之浦及附近的海边徘徊游荡……我曾在另一篇作品[4]里讲过,在那里有一种奇怪的蟹,它们被称为“平家蟹”,背壳上可以看到酷似后白河天皇,击败上皇一党。然而三年后的平治元年(1159),源义朝因未受重用,与平清盛结怨。十二月四日,源义朝趁平家离开京城参拜神社的机会,联合藤原信赖拘禁了上皇和天皇,史称“平治之乱”。在外的平清盛闻讯,立即集结重兵,于翌年正月大败义朝军,将义朝一族诛戮殆尽。源义朝嫡系一支,仅年方十三岁的长子源赖朝免于一死。平家势力由此全面上升,权倾朝野,炙手可热,被称为“不入平家休为人”。

然而,平家的骄纵跋扈,导致天下怨声载道。治承四年(1180),源赖朝在镰仓起兵,讨伐平家政权。

源氏大军在有“战神”美誉的源义经指挥下,屡战屡胜,终于在文治元年(1185)三月,将平家军逼退到坛之浦海湾。平家军虽然擅于海战,但决战之日潮流改变,源氏军顺流攻击,一举全歼平家军。平家的重要人物纷纷跳海自杀,年仅八岁的安德天皇也带着宝玺、神剑投海而死。长期纷争的源平合战至此结束,源氏复兴,平家连同锦绣一般的平安王朝一起灭亡了。从此,贵族统治日本的公家政治结束,日本历史进入了武家政治的镰仓幕府时代。

人脸的花纹。传说这些蟹就是平家武士的亡魂所变。许多怪异的事陆续发生在这一带的海岸边。每当夜幕降临,漆黑的坛之浦海面上总有数不清的青白色光球在漂荡燃烧,或者盘旋在浪涛之上飞舞——渔夫们管这叫“魔之火”或“鬼火”。狂风大作时,海上还会传来凄厉的号叫声,仿佛千军万马正在呐喊厮杀般,喧嚣扰攘。

据说在较早前,平家亡灵的狂躁、恐怖尤盛于今时。它们会在半夜里从夜航船只的船舷边突然冒出,把船弄沉;在该海域游泳的人,一个不小心,也会被窥伺的亡灵拖入海底溺死。地方上的民众为了平息这些鬼魂作祟,就在赤间关[1]营造了一座阿弥陀寺。寺院建好后,又依傍海岸,为投海的幼帝和平家重臣们设了墓地,立起刻有名衔的墓碑,并定期举办佛事,替往生者

祈冥福、求平安。自从佛寺和墓地造好后,平家亡灵比以前稍微平静了些,但仍然时不时会发生令人毛骨悚然之事。这说明它们尚未得到真正的安息。时光匆匆流逝,几百年弹指一挥间。赤间关来了一位名叫芳一的盲琵琶法师[2]。芳一从童年起就苦练弹琵琶之技,少年时技艺便超越了师长,成为一名职业的琵琶法师。他最拿手的节目,是弹唱以源平合战为主题的《平家物语》,在当时无人能及,相当出名。其功力已臻化境,连天地鬼神听了也难免为之动容。每当他和着琵琶,说唱平家一族在坛之浦英勇而悲壮的故事时,听众无不摧肝断肠,潸然落泪。

芳一刚出道时相当贫困,幸亏阿弥陀寺的住持喜好诗歌雅乐,经常邀请芳一到寺里弹奏吟唱。住持十分欣赏芳一的绝艺,干脆就让他长住寺里,免却了奔波流浪之苦。芳一满心感激,搬进阿弥陀寺的一间宿屋中安顿下来。从此他食宿不愁,作为回报,自然也竭尽全力为住持弹唱。住持一般都是在专门说唱《平家物语》的人,后来单独演变成“平家琵琶”这一流派。

晚间闲暇时,前来欣赏芳一的技艺。

某个夏夜,阿弥陀寺的住持带着小沙弥,去一位过世的檀越[1]家里做法事,寺中只留下芳一一人。当晚天气闷热,芳一独守空寺,颇觉无聊,便摸索着来到寝室前的走廊上乘凉,走廊正对着阿弥陀寺后进的一个小庭院。芳一在走廊上静静坐下,等着住持回来。为排遣自身的孤寂,他随手弹起了琵琶。弹着唱着,不觉过了子夜,住持还未归来,屋里又闷热得很,令人无法入眠,芳一只得继续留在走廊上。

忽然,后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有人正穿过庭院靠近走廊。这脚步声十分陌生,不像是寺里僧人的。芳一正疑惑到底是谁时,脚步声已在他面前停了下来。一个阴森粗鲁的声音叫道:“芳一!”这嗓门嘶哑低沉,口吻就像是武士在使唤下人。

芳一被这怪异的来人吓了一跳,一时说不出话来。那声音变得更严厉了:

“芳一!”

“在!”芳一被对方的威吓声吓住,战战兢兢地答道,“请问是哪一位?我的眼睛看不见。”

那人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不要怕,我就住在附近,来此有事相商。我家主公身份尊贵,这两日率家臣们出游,正好在赤间关驻留,游历坛之浦会战的遗迹。听说你是弹《平家物语》的名手,所以想请你去弹奏一曲。请立刻带上琵琶,随我去主公的府邸走一趟。”那个时代,平民百姓是不能违抗武士命令的。芳一只好穿上草鞋,抱起琵琶,和陌生人一道出发。

武士拉着芳一的手在前带路,芳一必须加快步伐才能跟得上。他感觉武士的手坚硬冰冷,似铁铸一般。伴随着大步行走的脚步声,武士身上还发出[1]“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的信众。铿锵咔嚓的声音,一听便知是身穿甲胄。芳一猜测,他可能是某位公卿贵藩府上的值夜武士吧?言念及此,芳一初时的恐惧平息了,反而有些受宠若惊——因为,他记得武士曾说过,主公乃身份非常尊贵之人。那么,要听他弹唱的人,地位绝不会低于第一流的大名!

不久,武士停住脚步,芳一细听周围动静,感觉好像是到了一扇大门前。他有点儿奇怪:这个镇里除了阿弥陀寺正门外,怎会另有如此巨大的门呢?真是蹊跷。

“开门!”武士喊道。跟着传来了门闩拉开的声音。武士牵着芳一走进门里,穿过宽阔的庭院,好像又在某个门口停了下来。武士大声喊道:“里面的人,还不快点儿出来迎接?我带芳一来了!”登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障子门滑动声、防雨窗开启声,以及女性交头接耳的低语声。从女子们的言谈中,芳一判断她们肯定都是大公卿府里的女侍。但到底自己身处何地,仍

然不知。不过也没时间容他多想了,他被人搀扶着走上石阶,一级又一级,到了最后一级时,被命令脱掉草鞋。一名女侍牵着芳一的手,引领他脚踩精心洒扫过的光滑地板,穿过一长段走廊,绕过柱子的转角,再通过空阔惊人的数间榻榻米房,终于来到一个地铺柔席、异香不绝的地方,似乎是一间宽敞的大厅。

芳一感到众多贵人正聚集于此,因为他听到只有高级丝绸才会发出的沙沙的摩擦声,就像森林中风拂叶落的声音。四周有不少人在低声交谈,说的都是宫廷里的文雅敬语。

有人在芳一面前铺上一张柔软的坐垫,芳一坐了上去,调好琵琶的音弦。一个苍老的女声说道:“请唱一段平家的故事吧。这是敝上最想听的曲子!”芳一听这口吻,揣测可能是府邸中统领女侍的高级女官,就恭恭敬敬地欠身问道:“平家的故事很长,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唱完,不知尊上想听哪一节呢?”

芳一领命,手挑琴弦,口中放歌,缓缓弹唱起来。弦音凄切,歌声悲凉,宛若此役重现目前。琵琶在他手里弹出了摇橹声,船只前进的破浪声,箭镞横飞的嗖嗖声,兵士奋勇厮杀的呐喊声、

践踏惨呼声,刀剑砍在兜鍪上发出的脆响声,被杀者坠入海中的扑通声……芳一周围时不时传来阵阵赞赏的低语:“真是太出色了!”“我在自己的领地内,还从未听过如此动人的弹奏呢!”

“普天之下,再没有像芳一这样优秀的歌者了!”

“就‘风雨坛之浦’这一节吧!那是平家诸曲中,最令人心伤肠断的一节。”女声答道。

芳一领命,手挑琴弦,口中放歌,缓缓弹唱起来。弦音凄切,歌声悲凉,宛若此役重现目前。琵琶在他手里弹出了摇橹声,船只前进的破浪声,箭镞横飞的嗖嗖声,兵士奋勇厮杀的呐喊声、践踏惨呼声,刀剑砍在兜鍪上发出的脆响声,被杀者坠入海中的扑通声……芳一周围时不时传来阵阵赞赏的低语:“真是太出色了!”“我在自己的领地内,还从未听过如此动人的弹奏呢!”



《怪谈(新版)》 一部关于遗忘与追寻的古老寓言 在尘封的文献深处,在被遗忘的角落,流传着一个关于“怪谈”的传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凝视,一种对生命中那些难以言喻、触不可及之物的遥望。它像是历史长河中被冲刷得光滑的鹅卵石,虽失去了棱角,却承载了无数的故事和岁月。 《怪谈(新版)》并非一本简单的故事集,也不是一曲对民间传说的歌颂。它是一扇门,通往一个充满回响的世界,在那里,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模糊,日常的碎片被重新组合,勾勒出前所未有的景象。这里的每一个片段,都如同夜空中遥远的星辰,微弱却执着地闪烁,引人驻足,令人思索。 翻开此书,你可能会遇到一位沉默的旅人,他背负着一个古老的行囊,里面装满了未曾言说的秘密。也可能窥见一个被遗弃的村落,那里的时间仿佛凝固,只有风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或许,你会撞见那些行走在人群中的陌生面孔,他们的眼神里藏着不为人知的过往,他们的言语间透露着某种古老的韵律。 《怪谈(新版)》探讨的,是生命中那些难以捕捉的幽灵——那些潜藏在心底的恐惧,那些消散在时光里的记忆,那些徘徊在理性边缘的臆想。它揭示的,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而是一种更深邃、更令人不安的存在感。这种不安,源于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天然好奇,源于我们对自身局限性的深刻认知,更源于我们对生命本质的永恒追问。 这本书不提供答案,它只抛出问题。它邀请读者进入一个由想象力构建的迷宫,在这个迷宫中,每一次转弯都可能遇见意想不到的风景,每一次回望都可能发现全新的线索。作者以一种近乎仪式性的笔触,编织出一幅幅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剥离表层的迷惑,触及那隐藏在事物深处的脉络。 “怪谈”的魅力,在于它对平凡事物的非凡解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别样的光泽。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的尘埃,也许就是某种古老契约的印记;夜色中偶尔响起的细微声响,或许是来自另一个维度的低语。这种将日常的荒诞与存在的虚无巧妙融合的手法,使得《怪谈(新版)》在阅读体验上独树一帜。 本书并非旨在猎奇,而是试图通过对“怪谈”的重塑,激发读者对自身生活和周遭世界的重新审视。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熟悉的环境中,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即使在最平凡的生命轨迹里,也可能交织着超乎想象的际遇。 《怪谈(新版)》是一次对传统叙事的挑战,也是一次对读者想象力的解放。它鼓励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感受那些超越理性界限的存在。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神秘的渴望,以及我们对自身存在的追寻。 如果你曾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寒意;如果你曾在人群中,突然感到一丝疏离;如果你曾对着某个熟悉的场景,产生一种陌生的困惑——那么,《怪谈(新版)》或许能与你产生某种共鸣。 它是一场静默的探索,一次未知的启程。在字里行间,你或许会发现,那些所谓的“怪谈”,并非来自遥远的地方,它们就潜藏在我们自己之中,等待被唤醒,等待被理解。 这本书,献给所有敢于凝视未知,敢于倾听内心低语的人。它将带你进入一个超越现实的维度,让你在字句的缝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怪谈(新版)》真的让我又爱又恨,读完之后,脑子里嗡嗡作响,久久不能平息。它的开篇就像一股突如其来的寒流,瞬间将我包裹,那种陌生的、冰冷的氛围感营造得非常到位。我以为自己已经对各种奇闻异事有所准备,但这本书的内容总能出乎意料地触碰到我最深处的恐惧,或者说,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有些事情,根本就不是我能够理解的。很多章节的叙事方式都极其碎片化,仿佛是某个角落里偶然拾到的残破日记,又像是风中飘散的耳语,断断续续,却又充满了暗示。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拼凑那些看似无关的细节,试图理清故事的脉络,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漏掉了什么关键的信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过多地去解释那些“怪谈”的来源,而是将一切的神秘感留给了读者自行想象,这种做法既是挑战,也是一种高明的技巧。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惊悚的片段时,会忍不住合上书本,深吸一口气,试图从那种压抑的情绪中抽离,但很快又会被书中那些难以言喻的吸引力拉回。这种被推着前进、又被重重阻碍的感觉,构成了我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奇特体验。

评分

最近偶然间翻到了这本《怪谈(新版)》,说实话,起初是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复古又带着点诡异的风格,很容易勾起人的好奇心。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发现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文学性的细腻描写,又带着一股子市井的粗粝感,仿佛作者就坐在我身边,娓娓道来那些发生在寻常人家身边的离奇故事。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比如一段对话中的语气,一个场景中的光影变化,这些细微之处都构建出了一个真实可信又充满不安的氛围。有些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其带来的冲击力却异常强大,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其中,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些阴森的巷陌,或是古老的宅院,感受着那种无处不在的未知。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一点是,它并没有刻意制造惊吓,而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恐惧植入人心。我读完一本,还会忍不住回头去品味其中的一些片段,越品越觉得味儿足。

评分

我承认,我是一名“怪谈”爱好者,但《怪谈(新版)》的出现,还是让我耳目一新。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很少从正面去描写那些“怪诞”本身,而是通过一些旁观者的视角,或者是一些被卷入事件的普通人的回忆,来展现那些不可思议的片段。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反而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我喜欢作者那种冷静的叙事语调,即使是在描写最恐怖的场景,也透着一股子不动声色的淡然,仿佛那些已经是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这种反差感,反而让故事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有些故事的结局,更是让我意想不到,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又夹杂着一丝荒谬和悲凉。这本书的文笔也相当考究,许多句子都如诗一般,充满了画面感,即便是在描绘黑暗和恐惧,也带着一种别样的美学。我常常会在某个瞬间停下来,回味作者的措辞,感慨于文字的力量。

评分

坦白说,《怪谈(新版)》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至今仍未完全消退。它的内容并非那种直白的惊悚,而是更倾向于一种心理上的压迫和对未知的好奇。作者仿佛是一个善于挖掘人性深处黑暗面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进那些我宁愿不去触碰的角落。我喜欢它那种若隐若现的神秘感,有时候,一个看似普通的物件,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在后续的叙事中被赋予一种诡异的含义。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让我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猜测着下一个会发生什么。书中有些故事,甚至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究竟哪些才是真实,哪些又只是我们大脑的臆想。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感到一种强烈的疏离感,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那种不确定性,正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它不是为了吓唬你,而是为了让你思考,让你在恐惧中,去审视自己的内心。

评分

我必须要说,这本《怪谈(新版)》给我带来的体验简直是坐过山车。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鬼故事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的深度远不止于此。书中有些篇章的处理方式非常大胆,完全打破了传统叙事的线性结构,我常常需要在字里行间来回跳跃,才能勉强抓住一点点线索。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但也正因如此,每一次的“顿悟”都显得格外珍贵。作者仿佛在玩一场智力游戏,将各种奇妙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让你在解谜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独特的阅读乐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心理方面的功力,那些在极端恐惧或困惑下的人物反应,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会因为太过投入而产生幻觉,总觉得房间的角落里有什么东西在盯着我。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快餐式”的读物所无法比拟的。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挖掘的书,它回报给你的,绝不仅仅是几个吓人的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