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分析透彻,资料详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朝鲜核问题经纬》一书以20世纪90年代朝鲜核危机爆发为切入点,梳理朝鲜核问题的由来和发展,以及“拥核自保”演变成朝鲜国家战略的历史脉络,阐述各相关国家不同时期政策主张及国家间关系。回顾朝鲜核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进展与波折,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未来解决朝鲜核问题以及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晶晶,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毕业,曾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留学、韩国延世大学研修。具有丰富的驻外工作经历,曾在中国驻朝鲜使馆、韩国使馆、釜山总领馆工作。长期从事朝鲜半岛和东北亚问题研究,研究领域涵盖政治、经济、安全等。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
目 录
第一章 朝鲜核危机
第二章 第一节 朝鲜核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第一次朝鲜核危机
第三节 第二次朝鲜核危机
第二章 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
第一节 朝鲜核问题三方会谈
第二节 朝鲜核问题前四轮六方会谈
第三节 朝鲜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
第四节 朝鲜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
第三章 朝鲜核试验
第一节 朝鲜第一次核试验
第二节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
第三节 朝鲜第三次核试验
第四节 朝鲜第四次核试验
第五节 朝鲜第五次核试验
第四章 朝鲜拥核的动因
第一节 朝鲜拥核的内因
第二节 朝鲜拥核的外因
第五章 美国对朝鲜政策
第一节 冷战时期的美国对朝鲜政策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的对朝鲜政策
第三节 布什政府的对朝鲜政策
第四节 奥巴马政府的对朝鲜政策
第六章 韩国与朝鲜的关系
第一节 冷战时期的南北关系
第二节 金泳三时期的南北关系
第三节 金大中时期的南北关系
第四节 卢武铉时期的南北关系
第五节 李明博时期的南北关系
第六节 朴槿惠时期的南北关系
第七章 域内国家与朝鲜关系
第一节 中朝关系
第二节 日朝关系
第三节 俄朝关系
第八章 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出路
第一节 解决朝核问题的几点启示
第二节 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出路
附录一 朝鲜核问题相关大事记
附录二 朝鲜核问题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
后 记
第一章 朝鲜核危机
冷战时期,尽管朝鲜长期以来面临来自美国的政治军事压力,朝鲜半岛一直存在着苏、中、朝北三角对抗美、日、韩南三角的格局。但是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俄罗斯、中国先后与韩国建交,朝鲜压力增大。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仍然没有彻底结束。朝鲜核危机是在世界格局转型过程中爆发的安全危机,它既是朝美各自战略与现实利益冲突的结果,也有冷战因素的影响。美国从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世界战略出发,要求朝鲜放弃核
研发;而朝鲜从生存战略出发, 坚持利用“核牌”谋求体制安全保障。
冷战后,老布什政府主动撤除在韩国的核武器,积极主张半岛无核化,朝韩1992年签署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但随后却爆发了第一次朝鲜核危机。在美国前总统卡特的斡旋下,朝美经过直接谈判,达成了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尽管克林顿政府对朝鲜仍然不信任,还出现了“导弹危机”“金仓里核设施风波”,但是“佩里报告”出台,朝美关系不断缓和,实现高层互访,两国关系在克林顿政府后期发展到离建交只有一步之遥。随着小布什政府上台,受“9?11”事件影响,美国将朝鲜视为“邪恶轴心”,对朝政策趋于强硬,加上双方在履行日内瓦核框架协议上的种种矛盾,朝美关系严重倒退,一步步走向紧张,直至爆发第二次核危机。朝鲜第二次核危机可以说是第一次核危机的延续和发展,但也充满新的变化。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朝美最终选择了对话解决的方式。但美国不再愿意与朝鲜直接协商,而寻求以多边方式处理朝核危机。
第一节 朝鲜核问题的由来
一、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和对峙
朝鲜半岛处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边缘地带”,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缘战略价值。它夹在中国、俄罗斯、日本三个大国之间,是大国维护利益的战略要冲和侵略扩张的“跳板”。自近代以来,朝鲜半岛一直成为周边大国争夺的重点。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直接起源于日本企图独霸朝鲜半岛;1904年日俄战争的发生也与俄罗斯和日本争夺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东北亚地区控制权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的争夺直接导致朝鲜半岛的南北政治分裂,美国成为影响朝鲜半岛的又一个重要国家。可以说,中、美、日、俄四国与朝鲜半岛命运息息相关。
……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读起来有一种层层递进的快感。它从宏观的国际秩序谈起,逐步聚焦到具体的国家行为和政策细节,最后落脚于对未来走向的审慎预测。这种由表及里、由大及小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层次感和理解的深度。我发现,作者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下决策心理的描摹尤为传神,这使得书中的人物和国家形象不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具有复杂人性的行动者。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转折点的描述,那种紧张感和戏剧性被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不禁为之屏息。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知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冲突的全新思维模型,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多方利益交织的迷宫中,寻找最合理的解释路径。
评分这部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对地缘政治的洞察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从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来看,它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更像是在编织一张庞大而精密的国际关系网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国家在某个特定议题上的动机和策略,特别是对于那些看似矛盾的行为,作者总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读。我尤其欣赏它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式,让原本模糊不清的国际博弈变得清晰可见。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决策者的幕后,亲身感受着那些高风险的权衡与抉择。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很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书中的案例分析翔实有力,每一个论点都有坚实的证据支撑,使得整本书的论证过程极具说服力。看完之后,我对理解复杂国际冲突的视角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这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笔触细腻得令人称奇,它成功地将高度专业的国际政治分析,转化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艺术。作者对复杂外交辞令和幕后交易的解读,精准得像是顶级的密码破译专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信息时所保持的那种冷静和超然,它使得全书的论述基调非常可靠。通过阅读此书,我发现以往自己对某些国际事件的理解可能过于简化和教条化了。它揭示了在国际舞台上,理性计算与非理性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塑造出我们今天所见的世界格局。这本书对于提升一个读者对全球政治动态的感知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塑造。
评分读完此书,我感到最大的收获是思维上的冲击和视野的拓展。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被媒体碎片化处理的信息重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且逻辑严密的整体图景。书中关于国际法和非对称博弈的讨论部分,尤其引人深思。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更深刻的问题,促使读者不断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考。文字风格是那种老派学者特有的严谨与克制,但字里行间又流淌着对人类和平的深切关怀。对于那些热衷于严肃国际关系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它所蕴含的丰富信息量,需要读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味,绝非走马观花之作。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佩服。作者在处理如此敏感和复杂的议题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平衡感和客观性。它没有陷入简单的道德审判,而是着力于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行文间流露出一种深厚的学术底蕴,但同时又避免了过度晦涩的术语堆砌,使得普通读者也能跟上其清晰的逻辑链条。我特别喜欢它对历史脉络的梳理,那种跨越数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线索的构建,让读者能够理解当前局势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历史积累的必然结果。对于想要系统性了解某一重大国际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希望建立全面认知框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的。它的文字沉稳有力,每一句话都像是在精心雕琢,透露出作者对该领域研究的精益求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