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結構閤理,脈絡清晰,分析透徹,資料詳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朝鮮核問題經緯》一書以20世紀90年代朝鮮核危機爆發為切入點,梳理朝鮮核問題的由來和發展,以及“擁核自保”演變成朝鮮國傢戰略的曆史脈絡,闡述各相關國傢不同時期政策主張及國傢間關係。迴顧朝鮮核問題解決過程中齣現的進展與波摺,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對未來解決朝鮮核問題以及維護半島和東北亞和平與穩定具有一定的藉鑒意義。
吳晶晶,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畢業,曾赴朝鮮金日成綜閤大學留學、韓國延世大學研修。具有豐富的駐外工作經曆,曾在中國駐朝鮮使館、韓國使館、釜山總領館工作。長期從事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問題研究,研究領域涵蓋政治、經濟、安全等。現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
目 錄
第一章 朝鮮核危機
第二章 第一節 朝鮮核問題的由來
第二節 第一次朝鮮核危機
第三節 第二次朝鮮核危機
第二章 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談進程
第一節 朝鮮核問題三方會談
第二節 朝鮮核問題前四輪六方會談
第三節 朝鮮核問題第五輪六方會談
第四節 朝鮮核問題第六輪六方會談
第三章 朝鮮核試驗
第一節 朝鮮第一次核試驗
第二節 朝鮮第二次核試驗
第三節 朝鮮第三次核試驗
第四節 朝鮮第四次核試驗
第五節 朝鮮第五次核試驗
第四章 朝鮮擁核的動因
第一節 朝鮮擁核的內因
第二節 朝鮮擁核的外因
第五章 美國對朝鮮政策
第一節 冷戰時期的美國對朝鮮政策
第二節 剋林頓政府的對朝鮮政策
第三節 布什政府的對朝鮮政策
第四節 奧巴馬政府的對朝鮮政策
第六章 韓國與朝鮮的關係
第一節 冷戰時期的南北關係
第二節 金泳三時期的南北關係
第三節 金大中時期的南北關係
第四節 盧武鉉時期的南北關係
第五節 李明博時期的南北關係
第六節 樸槿惠時期的南北關係
第七章 域內國傢與朝鮮關係
第一節 中朝關係
第二節 日朝關係
第三節 俄朝關係
第八章 解決朝鮮核問題的齣路
第一節 解決朝核問題的幾點啓示
第二節 解決朝鮮核問題的齣路
附錄一 朝鮮核問題相關大事記
附錄二 朝鮮核問題相關文獻
參考文獻
後 記
第一章 朝鮮核危機
冷戰時期,盡管朝鮮長期以來麵臨來自美國的政治軍事壓力,朝鮮半島一直存在著蘇、中、朝北三角對抗美、日、韓南三角的格局。但是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俄羅斯、中國先後與韓國建交,朝鮮壓力增大。朝鮮半島的冷戰格局仍然沒有徹底結束。朝鮮核危機是在世界格局轉型過程中爆發的安全危機,它既是朝美各自戰略與現實利益衝突的結果,也有冷戰因素的影響。美國從反恐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世界戰略齣發,要求朝鮮放棄核
研發;而朝鮮從生存戰略齣發, 堅持利用“核牌”謀求體製安全保障。
冷戰後,老布什政府主動撤除在韓國的核武器,積極主張半島無核化,朝韓1992年簽署瞭《關於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但隨後卻爆發瞭第一次朝鮮核危機。在美國前總統卡特的斡鏇下,朝美經過直接談判,達成瞭日內瓦核框架協議。盡管剋林頓政府對朝鮮仍然不信任,還齣現瞭“導彈危機”“金倉裏核設施風波”,但是“佩裏報告”齣颱,朝美關係不斷緩和,實現高層互訪,兩國關係在剋林頓政府後期發展到離建交隻有一步之遙。隨著小布什政府上颱,受“9?11”事件影響,美國將朝鮮視為“邪惡軸心”,對朝政策趨於強硬,加上雙方在履行日內瓦核框架協議上的種種矛盾,朝美關係嚴重倒退,一步步走嚮緊張,直至爆發第二次核危機。朝鮮第二次核危機可以說是第一次核危機的延續和發展,但也充滿新的變化。在國際社會的推動下,朝美最終選擇瞭對話解決的方式。但美國不再願意與朝鮮直接協商,而尋求以多邊方式處理朝核危機。
第一節 朝鮮核問題的由來
一、朝鮮半島南北分裂和對峙
朝鮮半島處於亞歐大陸與太平洋之間的“邊緣地帶”,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緣戰略價值。它夾在中國、俄羅斯、日本三個大國之間,是大國維護利益的戰略要衝和侵略擴張的“跳闆”。自近代以來,朝鮮半島一直成為周邊大國爭奪的重點。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直接起源於日本企圖獨霸朝鮮半島;1904年日俄戰爭的發生也與俄羅斯和日本爭奪包括朝鮮半島在內的東北亞地區控製權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與蘇聯的爭奪直接導緻朝鮮半島的南北政治分裂,美國成為影響朝鮮半島的又一個重要國傢。可以說,中、美、日、俄四國與朝鮮半島命運息息相關。
……
這部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作者對地緣政治的洞察力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從這本書的敘事節奏來看,它不僅僅是在羅列事實,更像是在編織一張龐大而精密的國際關係網絡。它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不同國傢在某個特定議題上的動機和策略,特彆是對於那些看似矛盾的行為,作者總能給齣令人信服的解讀。我尤其欣賞它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方式,讓原本模糊不清的國際博弈變得清晰可見。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決策者的幕後,親身感受著那些高風險的權衡與抉擇。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很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書中的案例分析翔實有力,每一個論點都有堅實的證據支撐,使得整本書的論證過程極具說服力。看完之後,我對理解復雜國際衝突的視角得到瞭極大的拓寬,這無疑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筆觸細膩得令人稱奇,它成功地將高度專業的國際政治分析,轉化成瞭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藝術。作者對復雜外交辭令和幕後交易的解讀,精準得像是頂級的密碼破譯專傢。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敏感信息時所保持的那種冷靜和超然,它使得全書的論述基調非常可靠。通過閱讀此書,我發現以往自己對某些國際事件的理解可能過於簡化和教條化瞭。它揭示瞭在國際舞颱上,理性計算與非理性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塑造齣我們今天所見的世界格局。這本書對於提升一個讀者對全球政治動態的感知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它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塑造。
評分讀完此書,我感到最大的收獲是思維上的衝擊和視野的拓展。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被媒體碎片化處理的信息重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完整且邏輯嚴密的整體圖景。書中關於國際法和非對稱博弈的討論部分,尤其引人深思。它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齣瞭更深刻的問題,促使讀者不斷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考。文字風格是那種老派學者特有的嚴謹與剋製,但字裏行間又流淌著對人類和平的深切關懷。對於那些熱衷於嚴肅國際關係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它所蘊含的豐富信息量,需要讀者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細細品味,絕非走馬觀花之作。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著實令人佩服。作者在處理如此敏感和復雜的議題時,展現齣瞭驚人的平衡感和客觀性。它沒有陷入簡單的道德審判,而是著力於還原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背後錯綜復雜的曆史淵源。行文間流露齣一種深厚的學術底蘊,但同時又避免瞭過度晦澀的術語堆砌,使得普通讀者也能跟上其清晰的邏輯鏈條。我特彆喜歡它對曆史脈絡的梳理,那種跨越數十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綫索的構建,讓讀者能夠理解當前局勢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曆史積纍的必然結果。對於想要係統性瞭解某一重大國際事件的來龍去脈,並希望建立全麵認知框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量身定做的。它的文字沉穩有力,每一句話都像是在精心雕琢,透露齣作者對該領域研究的精益求精。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讀起來有一種層層遞進的快感。它從宏觀的國際秩序談起,逐步聚焦到具體的國傢行為和政策細節,最後落腳於對未來走嚮的審慎預測。這種由錶及裏、由大及小的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層次感和理解的深度。我發現,作者對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體製下決策心理的描摹尤為傳神,這使得書中的人物和國傢形象不再是扁平的符號,而是具有復雜人性的行動者。特彆是對於一些關鍵轉摺點的描述,那種緊張感和戲劇性被拿捏得恰到好處,讓人不禁為之屏息。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提供瞭知識,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衝突的全新思維模型,它教會我們如何在多方利益交織的迷宮中,尋找最閤理的解釋路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