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8)

丝绸之路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宗哲,白宽犁,谷孟宾 著
图书标签:
  • 丝绸之路
  • 一带一路
  • 经济带
  • 发展报告
  • 中国经济
  • 区域经济
  • 国际合作
  • 贸易
  • 投资
  • 地缘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18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536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丝绸之路蓝皮书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字数: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推出的第四本丝路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8)》的主要内容即是盘点记录2017年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各项具体进展,并结合新的形势来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全书汇集了西北、西南地区社科院、大学和政府部门共20多位研究丝路经济带的学者专家的新研究成果,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实际工作和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观点的参考。

作者简介

任宗哲 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领域为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出版《中国地方政府研究》《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供给》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省部级三等奖4项。兼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等。

白宽犁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社会治理等。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00余篇,编辑出版著作2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项目20余项。兼任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会长。

谷孟宾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投资与地方金融。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势分析与展望【王晓娟】/001
  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丝路经济带建设不断深化/002
  二 政策沟通进展情况/006
  三 设施联通进展情况/009
  四 贸易畅通进展情况/012
  五 资金融通进展情况/015
  六 民心相通进展情况/017
  七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展望/020

Ⅱ 分报告
2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发展报告【郭普松】/025
3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合作发展报告【高云艳】/039
4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姜晓兵 曹 鹏】/049
5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性金融发展报告【杨 琳】/062
6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施互联发展报告【孙雅姗】/074
7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发展报告【张 燕】/088
8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合作发展报告【高云艳】/103
9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发展报告【邓 娟】/114
10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合作发展报告【段利民 李苗苗】/128

Ⅲ 国内合作篇
11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省际协作发展报告【张 涛】/141
12 西安与中亚国家丝绸之路旅游战略合作发展报告【张 燕】/148
13 2017年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发展报告【王宏丽】/168
14 2017年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报告【马继民】/186
15 2017年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报告【孙发平 戴 鹏 杨 军】/201
16 2017年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报告【尚亚龙】/213
17 2017年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报告【张贵凯 关鸿亮】/228

Ⅳ 国际合作篇
18 2017年中国—中亚共建丝路经济带发展报告【王富忠】/239
19 2017年中巴经济走廊发展报告【李景峰】/260
20 2017年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发展报告【姜 涛】/277
21 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营发展报告【张奇韬】/287
22 2017欧亚经济论坛发展报告【贾兆阳】/300
现代丝绸之路的时代回响:全球互联背景下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年份的年度报告,而是深入剖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自提出以来,在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深度重塑背景下的长期发展脉络、内在逻辑与未来趋势。它着眼于宏观战略视角,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分析框架,旨在为理解这一宏伟倡议的复杂性提供一套连贯而深刻的理论工具与实证基础。 第一部分:战略愿景与历史回溯——从概念到实践的跨越 本书首先追溯了“一带一路”概念的理论渊源,将其置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我们认为,该倡议并非简单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旨在重塑全球经济地理的长期发展战略。 1.1 历史的镜鉴与现实的需要: 探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遗产在当代语境下的激活意义,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寻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驱动力。重点讨论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如何指导实践,以及其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内在契合点。 1.2 宏观战略的框架解析: 详细解构了“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对政策文件的细致梳理,揭示了不同“通”之间的相互促进机制,以及如何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目标。 1.3 区域经济地理的重构: 本部分着重分析了“一带”与“一路”在地理空间上的差异化定位。陆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如何聚焦于内陆腹地、能源通道和产业转移;海上合作倡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如何着眼于港口集群、海洋经济和航运安全。分析表明,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相互支撑的复合型网络体系。 第二部分:基础设施联通的挑战与成就——硬联通的深度透视 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倡议最直观的体现,但其背后的复杂性远超工程技术本身。本部分聚焦于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践。 2.1 跨国铁路与多式联运网络: 深入研究了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标志性项目的运营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了“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难题,包括标准兼容性、海关清关效率以及边境口岸的物流瓶颈。特别关注了新型物流组织(如数字口岸建设)如何提升整体联通效率。 2.2 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 探讨了油气管道、跨境电网建设在保障区域能源供应安全中的作用。同时,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绿色发展理念如何融入能源项目,分析了沿线国家在能源结构转型压力下,对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电)合作模式的需求与潜力。 2.3 数字丝绸之路的兴起: 评估了5G网络、光缆铺设、数据中心建设等新型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探讨了数据跨境流动、网络安全与主权原则在国际合作中的平衡艺术。 第三部分:贸易投资与金融创新——软联通的机制构建 如果说基础设施是骨架,那么贸易、投资和金融机制就是支撑其运转的血脉。本书详细分析了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贸易便利化的实际进展。 3.1 贸易结构的演变与优化: 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自贸协定(FTA)的谈判进展及其对区域产业链的重塑效应。关注点在于如何从传统的资源型产品贸易转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贸易的增长。 3.2 投融资体系的多元化探索: 系统梳理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丝路基金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作用,并对比分析了主权财富基金、商业银行银团贷款等不同融资工具的风险控制机制。重点探讨了“债务可持续性”在项目评估中的核心地位。 3.3 监管协调与标准对接: 阐述了在推进贸易畅通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互认(如检验检疫标准、工程质量标准)的协调工作,这对降低跨国交易成本至关重要。 第四部分:人文交流与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依赖于社会包容性与环境责任。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民心相通”的实践路径及项目面临的风险管理。 4.1 社会影响评估与本地化策略: 分析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在当地社区中引发的社会反应,包括土地征用、就业机会分配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强调了通过本地人才培养、社会责任项目(CSR)实施,实现项目“利益共享”的重要性。 4.2 环境风险与生态安全: 考察了跨国界生态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管理和跨境污染防治。评估了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EIA)中的执行力度,并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合作模式。 4.3 地缘政治与非传统安全风险: 本章对倡议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进行了审慎分析,包括沿线国家的政治不确定性、恐怖主义威胁、以及大国博弈对合作项目带来的压力。提出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多边安全合作框架的必要性。 总结与展望:迈向高质量共建的新阶段 全书最后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十余年间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并指出其正从追求“规模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的关键转型期迈进。未来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机制的完善、标准的统一以及对包容性增长的承诺。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跨国企业高管以及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审慎而全面的分析工具,以期应对新时代全球互联互通的复杂挑战,共同绘制现代丝绸之路的未来蓝图。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保持关注的读者,我一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理解当前世界经济演进逻辑的一个关键视角。而“蓝皮书”这种形式,通常意味着一份深入、权威且具备前瞻性的研究报告。因此,我对《丝绸之路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8)》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它能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帮助我更清晰地梳理出2018年这一年中,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项发展动态、政策调整以及区域间的互动联系。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揭示出不同国家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和利益诉求,以及中国在推动这一倡议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任何一份优秀的报告,都应该能够超越简单的信息堆砌,提出有深度、有洞见的观点,甚至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我脑海中构建起一幅生动而准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全景图,让我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宏大倡议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丝绸之路蓝皮书》的选材和角度都显得颇具匠心,仿佛作者们并非仅仅满足于罗列数据和事实,而是试图从中提炼出一种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叙事。我尤其好奇它会如何解读“发展”这个词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语境下的多重含义。是纯粹的经济增长指标,还是包括了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甚至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考量?蓝皮书的“蓝”字,或许也象征着一种前瞻性与战略性,它可能并非仅仅是对过去一年成就的回顾,更包含着对未来方向的指引。我想象中,书中会穿插一些生动的案例研究,比如某个曾经的内陆小镇如何因新丝绸之路而焕发新生,某个传统手工艺如何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走向世界,又或者不同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创新合作模式。这样的内容,会让冰冷的数据变得有温度,让宏大的战略变得触手可及,从而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具体地改变着现实世界,以及这些改变所蕴含的长远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的活力。深邃的蓝色底色,如同夜空中广袤无垠的丝绸之路,其上蜿蜒的金线勾勒出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线路,更象征着文明的交融与经济的脉络。书名“丝绸之路蓝皮书”几个字,字体典雅而不失力量,让人在瞥见的第一眼就感受到一种权威与专业。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8)”则明确地指出了其聚焦的核心——即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作为古老丝绸之路在当代的新生——经济带的发展。2018这个年份的标注,也暗示了其内容的时效性,它将我们带回那个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连接的宏大叙事正在深入展开的关键时期。我能想象,打开这本书,就如同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既能感受到古老东方智慧的余韵,又能触摸到现代全球化浪潮的脉搏。我对其中可能包含的对沿线国家经济政策、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借此书的视角,更清晰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为参与各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连接古今、沟通东西方的强大想象空间。丝绸之路,这个承载了千年历史文化交流与商贸往来的辉煌符号,在当代被赋予了“经济带”的全新内涵,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探索的价值。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例如,古丝绸之路上的哪些商业模式、合作精神,在今天的经济带建设中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又或者,如何将古老的文化魅力与现代经济发展有效融合,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我想象中,书中可能会探讨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增进理解、消除隔阂。此外,对于“2018”这个时间节点,我也充满好奇,它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在经历了几年的初步探索和推广后,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成熟和务实的发展阶段。书中关于这一年的具体进展、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新课题,无疑会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和逻辑性非常感兴趣,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理解如此庞杂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我猜想,它很可能从宏观层面入手,先描绘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愿景和战略布局,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区域和领域。比如,可能会有专门的章节分析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潜力,并探讨它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同时,书中也可能关注不同产业的发展,如贸易、投资、能源、科技、旅游等,并分析它们如何在这条经济大动脉上发挥协同效应。我尤其希望能看到关于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的内容,毕竟,任何一项宏大的国际合作都伴随着挑战,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以及中国和其他参与国如何共同应对,将有助于形成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一个条理清晰、论证严谨的报告,无疑是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方向的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