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熊孩子”不聽話、難管教?
——其實是我們的管教方式齣瞭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一類孩子,他們愛無理取鬧,總是亂發脾氣,他們做事拖拖拉拉,愛頂嘴、撒謊、不守規矩……我們把這類孩子統稱為“熊孩子”。麵對“熊孩子”,我們可謂是絞盡腦汁,軟硬兼施,或是勸說、賄賂、討好,或是指責、懲罰、打罵,可是到頭來,孩子不僅不聽我們的,而且還和我們頂嘴,甚至學會瞭反抗、叛逆和報復。當然,這樣的管教還有另一種結果,即孩子變得膽怯、自卑。
其實不是孩子本身齣瞭大問題,而是我們的管教方式實在有失偏頗,我們常常隻看到孩子淘氣、不聽話,卻很少去弄明白這些錶象背後的真正原因;我們往往命令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卻很少去尊重他們,徵詢他們的意見。
2.正麵管教,既不懲罰,又不驕縱的教養方式
——讓教養孩子變得更簡單、更科學、更有效
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給齣瞭“正麵管教”這一概念,他認為管教孩子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方法,既一種既不懲罰,又不驕縱的教子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管教孩子時要一種朋友的身份和一種引導者的身份和孩子相處,要學會放低姿態和孩子說話,要學會傾聽,懂得尊重。這種全新的教養方式,摒棄瞭傳統的打罵、批評、嬌慣等教育方式,讓教養孩子變得更簡單、更科學、更有效。
3.男孩比女孩需要更多的正麵管教
——100招管教技巧,給男孩溫暖的教養
為什麼很多時候講道理的教育方式對男孩行不通呢?通常來說,相對於女孩,男孩更有活力,也更富有冒險和競爭精神,所以男孩比女孩更淘氣,而在生理發育上,男孩也比女孩更缺乏語言溝通能力和共情能力,所以男孩比女孩更難聽得進去道理。為此,相對於女孩,男孩需要更多的正麵管教。而通過閱讀本書,你將發現男孩身上的各種問題,並從正麵管教所給齣的100招管教技巧中學會如何去管教孩子,給孩子溫暖的教養。
4.
根據當下流行行的“正麵管教”理念,列齣瞭100招正麵管教男孩的有效方法,摒棄瞭傳統的打罵、批評、嬌慣等教育方式,以全新的理念幫助父母管教男孩、培養男孩。
通過本書的學習,新手父母將學會正視榜樣的力量,學會與男孩溝通,為男孩設立規矩,同時讓男孩改掉一些壞毛病,學會學習、獨立、做人,讓男孩變得更為優秀!
每一個男孩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他也應該有屬於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懂得正麵管教之法,一味地打罵、責罵男孩,或是一味驕縱男孩,結果讓男孩走嚮兩種極端:一種是太過聽話,變得軟弱、膽怯、自卑,另一種是太過叛逆、任性、以自我為中心。本書結閤當下流行的“正麵管教”的理念,列齣瞭100招正麵管教男孩的有效方法,摒棄瞭傳統的打罵、批評、嬌慣等教育方式,以全新的理念幫助父母管教男孩、培養男孩。
通過本書的學習,新手父母將學會正視榜樣的力量,學會與男孩溝通,為男孩設立規矩,同時讓男孩改掉一些壞毛病,學會學習、獨立、做人,讓男孩變得更為優秀!
王榮華,山東省人,中學高級教師,連續三年獲得“教學能手”的稱號。2012年榮獲山東省優質課一等奬,三次榮獲山東省省教育科研成果奬。同時,他還是一位仁愛、善良、教子有方的父親,他熟讀國內外大量的教育理論,並運用於實踐中。他不僅給予瞭孩子智慧的頭腦,更給予瞭孩子獨立的人格和快樂的童年。
第一章
不打罵不吼叫,做孩子的好榜樣
有一句話叫作“喊破嗓子不如做齣樣子”,管教孩子,一味地打罵、吼叫是沒有意義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管教孩子之前,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第1招
父母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管教兒子
有一位父親有酗酒的習慣,每天下班後,他都會到路旁的小酒館喝上幾杯,等微醉瞭纔晃晃悠悠地踱著步子迴傢去。一天,天空飄起瞭雪花,父親又嚮小酒館走去,他忽然聽到身後有響聲,迴頭一看,正看見兒子跟在自己後麵。
兒子發現父親看見瞭自己,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踩著你的腳印走過來,可好玩瞭。”父親突然意識到,兒子喜歡順著自己的路走,如果自己經常酗酒,兒子長大瞭也會是個酒鬼。後來,父親再也沒有走過這條路,他還戒酒瞭,因為他想給兒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教育傢烏申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榜樣對兒童的心靈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陽光,而這種陽光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管教孩子,榜樣的力量不可忽視。
晚飯後,6歲的威威跟著媽媽去散步,路上碰到瞭鄰居李叔叔,媽媽叫威威嚮李叔叔問好,威威就是不願意。迴到傢後,媽媽把威威叫到身邊,很嚴厲地對他說:“你剛纔太沒禮貌瞭,媽媽平時是怎麼教你的?要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威威把頭一抬,反駁說:“媽媽您不能怪我,您一直告訴我要有禮貌,可是您自己不也沒主動跟李叔叔打招呼嗎,為什麼就隻會要求我要這麼做呢?”媽媽聽瞭纔意識到,原來孩子在拿自己做比較呢!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就像威威一樣,看到媽媽沒主動跟李叔叔打招呼,自己也不覺得不打招呼是沒有禮貌的行為。一位教育傢曾說:“你們怎樣穿衣服,怎樣跟彆人談話,怎樣談論他人,怎樣錶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因此,麵對天真的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我們可以從生活細節上給孩子做齣良好的示範,比如教孩子做一個懂禮貌的孩子,我們也要謹言慎行,比如尊重老人,不與長輩頂嘴,不說髒話,等等。總之,父母應該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當然,為孩子樹立榜樣不是“空頭支票”,而是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言行一緻、錶裏如一,這樣纔能在孩子麵前樹立起威信,讓孩子對你的管教心服口服。
第2招
收復偶像地位,做男孩的偶像
曾經有一位記者對某小學的學生進行瞭一次調查。當記者問誰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時,有的說是動漫裏的超級英雄,有的說是當紅的影星、歌星,有的說是自己喜歡的老師,但是很少有孩子說是自己的父母。
當記者再次問為什麼爸爸媽媽不是他們的偶像時,一些孩子道齣瞭其中緣由:“一做錯事爸爸就責罵我。”“媽媽總是讓我學這個學那個,其實我一點也不喜歡。”“每次考試完,我一迴傢,他們就追著我問考瞭多少分。”“媽媽愛打麻將,有時甚至忘記瞭做飯。”……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他們喜歡那些熠熠閃光的明星,這很正常。因為在孩子的心中,隻要是比他們“厲害”的,都可能被他們視作偶像。但事實上,爸爸媽媽纔應該是孩子心中的第一偶像。不過從上麵記者調查的結果來看,父母的偶像地位已經岌岌可危。這與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自身形象息息相關。那麼,我們該怎麼收復我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地位呢?
1.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從他人身上汲取“養分”,父母的偶像地位很可能被代替。要想讓自己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保持不變,父母要從自身做起。
首先,父母要提高自身修養。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很可能會讓孩子學壞,所以父母一定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其次,欲教人,先正己。父母要教孩子做什麼,自己先要做到。比如,要讓孩子講誠信,自己就得言而有信;讓孩子勤儉節約,自己就不能奢侈浪費;讓孩子講文明,自己就要舉止文明;等等。
最後,要記住身教重於言傳。在教育孩子時,很多情況下“做”比“說”更有效,所以父母應該少“說”多“做”,用行動去影響孩子。
2.努力成為男孩心目中的英雄
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所謂英雄,不外乎有這樣一些品質:正義、勇敢、善良、堅強等。父母一直在努力為孩子樹立這樣的形象,不過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其實,想成為男孩心目中的英雄有更簡單的方式,我們不妨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什麼樣的人纔能讓他佩服?自然是那些比他“厲害”的人,比如孩子都有自己想做卻沒有能力去做的事,如果我們能輕鬆拿下這類事情,必定會得到孩子的崇拜,成為其心目中的英雄。
3.互相捧場,增強偶像力量
為瞭保證我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地位不動搖,夫妻雙方要共同努力、相互支持,適當為對方捧捧場,增強偶像力量。比如,當孩子的玩具壞瞭,想要媽媽幫忙修理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說:“這個你爸爸最在行瞭,你去問問爸爸,相信爸爸一定能把你的玩具修好的。”又或是當孩子的衣服破瞭一個洞,想要爸爸幫忙縫補的時候,爸爸可以說:“媽媽心靈手巧,你可以找媽媽幫忙。”
總之,父母要努力維護自己在男孩心目中的偶像地位,然後再用偶像的力量去影響他。這樣,即使是“熊孩子”,也會被父母的魅力摺服。
第3招
做優質父母,傳遞優良品質
莫言曾說:“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為我認為敢於最早舉起‘反叛大旗’的孩子,必定是治世英雄的雛鳥,父母僅僅會愛並不及格,因為母雞也會愛,何況最真摯的愛的另一麵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父母必須接受訓練,具有相當的質量纔行。”
這裏所說的質量,我們可以理解為優質。培養優質男孩,首先要做優質父母,其實這很好理解。孩子是父母的一麵鏡子,要想培養齣優秀男孩,父母要從自身做起,先做優質父母,這樣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男孩。
何謂優質父母?一些父母可能對這一概念會有誤解,認為那些學曆高、職業好的父母就是優質父母,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父母的優劣與其學曆、職業不能等同。
吳章鴻是一位離異的下崗女工,她沒有高學曆,也不懂得高深的教育理論,但是她把兒子培養成瞭獲得15項國際大奬的鋼琴新秀,自己也被評為全國優秀傢長。當有人問她是怎樣教育兒子的時候,吳章鴻說:“我帶兒子去麵對真實的生活,並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教育他。”為瞭讓兒子明白傢庭的苦難,培養他堅強樂觀、不畏睏難的品質,吳章鴻經常帶兒子到自己的工作場所,讓兒子看到自己每天十幾個小時辛勞的工作。可以說吳章鴻是一個懂教育的優質母親。
優質父母未必是那些高學曆、有文化的父母,而是指那些具備責任心和教育素質的父母,其中教育素質不僅僅是指父母的素質,還包括一些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那麼怎樣纔能成為一個優質父母呢?
1.擔負起教育好孩子的責任
馬剋思曾說:“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傢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責任,作為父母就應該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領路人,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父母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2.掌握科學的教子知識
管教男孩需要父母掌握科學的教子知識,這就要求父母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學習一些有關男孩生理、心理方麵的知識,掌握一些教育男孩的方法。比如,對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很多違背規律的教育方法都是因為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所緻;用心感受孩子的想法,用心去跟孩子溝通,學會尊重孩子、贊賞孩子;等等。
第4招
父母分歧越少,管教效果越好
正如一位心理學教授所說:“我們都從自己的父母那裏繼承瞭不同的關於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哲學。”所以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父母通常會齣現意見不一緻的情況,甚至會因為意見不同而在孩子麵前大吵大鬧,讓孩子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比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態度上有時就存在很大的分歧,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也就是說,一個對孩子嚴格、嚴厲,另一個對孩子溫和、寬容。長此以往,在嚴厲的父母麵前,孩子錶現得老實乖巧、恭恭敬敬,而在溫和的父母麵前則錶現得言行放肆、為所欲為,這樣勢必會對孩子健康心理和良好習慣的形成産生不良影響。
所以,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應該盡量站在統一戰綫上,保持意見統一。如果這一點實現起來比較睏難,那麼起碼要做到“求同存異”。
兒子放學迴傢後要爸爸買冰激淩,爸爸覺得天氣太冷瞭,吃冰激淩可能會吃壞肚子,於是拒絕瞭兒子的要求。兒子悶悶不樂地跑瞭齣去,爸爸還以為兒子妥協瞭,可是幾分鍾後,兒子又跑瞭迴來,並說道:“媽媽同意瞭。”爸爸想兒子一定又跑到媽媽那邊鬍鬧去瞭,沒辦法,爸爸隻好滿足瞭兒子的要求。
第二天,兒子又鬧著要買一個遙控汽車玩具,爸爸沒答應他,理由是他的玩具夠多瞭。結果兒子又去找媽媽鬍攪蠻纏,最終成功得到瞭一個遙控汽車玩具。
爸爸覺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趁兒子不在傢,爸爸和媽媽好好談瞭一次話:“在教育兒子的時候,我們要盡量保持意見一緻,有什麼事情要坐在一起商量,做齣相同的決定,不然,這樣下去隻會害瞭他。”媽媽聽完爸爸的解釋,覺得他的話有道理,於是欣然同意瞭。
在之後的日子裏,對於兒子的任何要求,爸爸媽媽都不會立刻做齣決定,而是先進行討論,統一意見後再給兒子答案。漸漸地,兒子很少鬍攪蠻纏瞭,也很少提無理的要求瞭。
在這個事例中,當爸爸發現與媽媽的教育態度不一緻的時候,及時和媽媽進行瞭溝通,最後得齣一緻結論:盡量多商量,保持意見一緻。結果取得瞭很好的效果。
可見,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父母要盡量保持教育觀點、方法等方麵的一緻性。然而,並不是所有分歧都能達成一緻,也不是所有分歧都非得達成一緻,如果有不同的觀點,盡量做到“求同”。如果始終不能達成一緻,便要學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學會“存異”。
當然,有時因為意見爭執不下,很可能會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彼此爭吵起來。為瞭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在情緒爆發之前選擇暫時迴避一下,冷靜下來後再重新審視各自的管教方式,想一想誰的方式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更有利,並最終做齣閤理的決定。
第5招
孩子齣問題,父母須反思
很多時候,當我們看到孩子身上存在一些問題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錯,而不會意識到可能是我們自己的錯,於是我們指責,打罵孩子,卻不知道,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身上的問題是我們自身問題的真實反映。
美國親子關係大師哈爾·愛德華·朗剋曾說:“你能為孩子做的最偉大的事情,就是把焦點放在你自己身上。”所以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要總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是應該透過孩子的言行,反思自己,進而改變自己。那麼具體該怎樣做呢?
1.以孩子為鏡,反思自己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彆強,尤其擅長模仿父母的言行,父母用什麼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父母。
小月又一次因為遲到而被老師批評瞭,迴傢後,小月把這件事告訴瞭媽媽。媽媽責怪道:“你看看你,就愛睡懶覺,怪不得老遲到。”小月不服氣地說:“媽媽,您還不是一樣,愛睡懶覺,上班經常遲到。”媽媽一時啞口無言。
在生活中,孩子就像一麵時時刻刻反照著我們的鏡子,當孩子有一些不良錶現的時候,我們先不要急著批評,而應先認真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比如,當孩子愛說謊,不講信用的時候,我們要反思自己是否有失信於人的情況;當孩子愛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在平時也是性格暴躁;等等。
2.改變自己的言行
反思之後,父母就應該根據孩子身上反映齣來的問題改變自己的言行。唯有這樣,纔能影響孩子,改變孩子。
濤濤的脾氣非常暴躁,隻要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大發脾氣。一次,濤濤因為一件小事情和爸爸發生瞭爭吵,爸爸責罵道:“看你這個驢脾氣,真是沒救瞭!”沒想到濤濤齣口反駁道:“你不也是這樣嗎?”爸爸這纔意識到,兒子的壞脾氣和自己有很大的關係。從此以後,無論遇到什麼事,爸爸都會盡量壓住自己的怒火。一段時間以後,爸爸發現兒子的脾氣變好瞭。
當這位爸爸發現兒子的壞脾氣是受自己的影響後,沒有強製性地改變兒子,而是先改變自己。最終,兒子的脾氣變好瞭。
一個人想要改變他人,首先要改變自己。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的一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改變自己的言行,從而影響孩子的行為,促使他們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不斷進步。
第6招
有瞭壞情緒,彆拿孩子當齣氣筒
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不順心的時候,一些父母找不到情緒的宣泄口,加上男孩調皮,所以經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把孩子當齣氣筒,殊不知,這樣不僅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創傷,也會對孩子産生負麵示範作用。
最近,因為工作上的事,雄雄爸爸經常無緣無故地發脾氣。一天晚上,爸爸因為自己負責的項目進展緩慢,遭到瞭經理的批評,心情十分糟糕。爸爸剛進傢門,7歲的雄雄就跑瞭過來,對爸爸說:“爸爸,我有幾道數學題不會做,你教教我吧。”
爸爸一肚子的氣正沒地方撒,看到雄雄來煩自己,忍不住對雄雄大吼道:“怎麼念的書?總是不會做題,你是豬腦子啊!”雄雄被爸爸這麼一嚇,“哇”的一聲哭瞭起來。正在廚房做飯的媽媽趕緊齣來安慰雄雄,並對爸爸抱怨道:“你最近怎麼搞的?怎麼老是拿兒子當齣氣筒?把兒子嚇壞瞭怎麼辦?”
爸爸冷靜下來,認真想瞭想,意識到自己最近確實太過分瞭,因為工作上的事迴傢經常綳著臉,有事沒事就朝雄雄吼幾句,難怪最近雄雄這麼怕他,不敢和他說話。爸爸認識到瞭自己的錯誤,便及時改正,再也不把煩心事轉嫁到雄雄身上,再也不隨意對雄雄發火。一段時間以後,父子關係終於和好如初。
雄雄爸爸因為工作上的一些煩心事,把雄雄當作瞭齣氣筒,使得父子間的關係齣現瞭問題,好在爸爸及時認識到瞭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纔修復瞭父子關係。
其實,在不少傢庭中都存在拿孩子齣氣的情況。當父母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首先會感到害怕,如果經常如此,孩子就會生活在緊張和恐懼當中,變得自卑、自閉,還可能變得叛逆。因此,父母韆萬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壞情緒的齣氣筒。
傢庭本來是一個溫馨的樂園,所以請不要把傢庭以外的不良情緒帶迴傢,而要學會妥善處理和解決。此外,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應付父母壞情緒的方法,比如告訴他:“如果你看到爸爸媽媽不高興,暫時不要和爸爸媽媽說話,讓爸爸媽媽先冷靜一會兒。”這樣就能避免孩子無端撞到“槍口”上。或是教孩子一些緩解方法,比如告訴他:“如果爸爸或是媽媽嚮你發脾氣,你可以問‘您真是在生我的氣嗎?’”經過孩子的提醒,父母就能很快恢復理智,減少拿孩子齣氣的行為。
記住不要在自己情緒糟糕的時候管教孩子,因為這時候實施教育,很難做到理智和公正,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自己不良情緒的宣泄,根本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如果因為情緒失控而傷害瞭孩子,一定要及時道歉,並嚮孩子保證以後一定會多注意。
第7招
父母犯錯要承認,做個會道歉的父母
一位母親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今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兒子似乎沒什麼胃口,問他怎麼瞭,他吞吞吐吐半天,最後小聲對我說:“媽,我把校卡弄丟瞭……”聽瞭這話我不禁火冒三丈,因為最近他已經連續丟瞭三張校卡。不過,我還是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對兒子說:“下次注意點就是瞭。”
沒想到兒子接下來的一句話,把我氣壞瞭——“媽,那我把咱傢的門鑰匙一起丟瞭也沒事吧?”我終於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斥責兒子:“你看看你,整天丟三落四,怎麼不把自己給丟瞭?以後還能做什麼……”
一頓數落之後,我的氣消瞭大半,可是再看兒子,飯也不吃瞭,默不作聲,一副很傷心的樣子。想想待會兒子還要去上晚自習,我怕他餓著肚子,但是我又不能拉下麵子嚮他道歉吧,這孩子真是太不聽話瞭。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因為自己說的話太重而嚮兒子道歉嗎?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與父母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時很多父母會以一句“孩子太任性,不聽話”來宣判孩子的錯誤。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也有錯,不過由於我們已經習慣瞭扮演權威者的形象,所以即使認識到自己錯瞭,也不願意承認。
美國教育傢斯特娜夫人曾說:“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探索新的談話起點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可愛得多。”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父母都做不到知錯就改,又怎麼要求自己的孩子這樣做呢?所以如果父母犯瞭錯,也應該主動嚮孩子道歉,跟孩子說聲“對不起”。這樣既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也能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信賴感和尊重感。
一天,豆豆爸爸下班後發現自己剛買的花瓶打碎瞭,豆豆爸爸十分生氣,到豆豆的房間不分青紅皂白就把豆豆訓瞭一頓,豆豆哭個不停,說不是自己摔的,豆豆爸爸卻說:“不是你是誰,傢裏就三個人,我早上走的時候還好好的。”就這樣,豆豆噘著小嘴不肯承認,豆豆爸爸卻一口咬定是豆豆乾的,最後豆豆索性不理爸爸,任他怎麼說就是不接話。
不一會兒,豆豆媽媽迴來瞭,解釋說是自己早上走的時候不小心打碎的,但是眼看上班快遲到瞭,於是沒來得及收拾就走瞭。豆豆爸爸知道自己錯怪瞭豆豆,於是誠懇地嚮豆豆道瞭歉,豆豆很不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原諒您瞭,但是下次您可不能隨便冤枉我,我會傷心的。”
不要總覺得自己是父母,做錯瞭事可以不道歉。其實,在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如果是自己做錯瞭,一定要及時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嚮孩子道歉。這樣孩子在以後犯瞭錯時就會主動承認錯誤,並錶達歉意。
第8招
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傢庭氛圍
美國一位文學傢曾說:“和睦的傢庭空氣是世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優美,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傢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確實,和睦的傢庭氛圍就像肥沃的土壤,使孩子茁壯成長,如果我們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傢庭氛圍,孩子就會感受到溫暖;而如果常常大吼大叫,傢庭氣氛緊張,對孩子的個性、品德等方麵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7歲的文博最近總是沉默寡言,一次和媽媽談心的時候,文博問:“媽媽,我是不是不該來到這個世上?”媽媽一聽,趕緊摟著兒子,問道:“文博,發生什麼事瞭?”文博說:“最近你們總是吵架,而且都是因為我,昨天我要看電視,您說怕毀眼睛不讓我看,而爸爸說看電視也有好處,於是你們就吵瞭起來……”
媽媽這纔意識到,自己和丈夫之間的一點小問題給文博帶來瞭這麼大的睏擾,於是媽媽和丈夫主動溝通,約定以後在孩子麵前要盡量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能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吵架。文博看到爸爸媽媽不再吵架瞭,又恢復瞭以往的快樂活潑。
傢庭氛圍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是每一個傢庭成員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父母的一言一行,他們都看在眼裏,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傢庭氛圍,這樣孩子就會形成活潑開朗、積極嚮上的性格,在長大以後孩子同樣會努力去為自己建立一個溫馨和諧的傢庭。那麼怎樣纔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傢庭氛圍呢?
1.不要在孩子麵前爭吵
有研究人員對某市的3000名兒童做過一項調查,他們對每個兒童都提齣瞭同樣的問題:你最怕爸爸媽媽什麼?結果發現答案最多的是怕爸爸媽媽生氣、吵架。其實,夫妻之間相處,産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爭吵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所以,不要當著孩子的麵吵架,更不要說一些帶有攻擊性或是侮辱性的話,如“你真沒本事”“有本事你去,就知道在傢裏發火”“一點也不像個男人”之類的話語,這種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方式根本不能解決問題,隻能使“傢庭戰爭”升級,給孩子帶來恐懼和不安。
相反,我們應該用溝通的方式去解決夫妻之間的矛盾,互相理解,互相寬容,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傢庭氛圍。
2.營造愉快的就餐氛圍
在餐桌上,全傢人坐在一起說說笑笑,和諧的氣氛能讓孩子感到輕鬆,感受到濃濃的傢庭幸福感。所以父母再忙,也要抽齣時間來陪孩子一起吃飯,營造一個愉快的就餐氛圍。當然,在飯桌上,應該選擇一些輕鬆愉快的話題,比如和孩子聊一聊節假日有什麼打算,和孩子談一談他喜歡的體育賽事,等等。
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要想創造一個和諧的傢庭氛圍,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瞭解他的需求,用平等溝通的方式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教導。這樣,孩子自然就會感受到傢庭的溫馨、和諧瞭。
……
正麵管教的力量
正如愛情是情人之間永恒的話題,管教孩子永遠是父母津津樂道的話題。對於怎樣管教孩子,父母們無非有兩種看法。其一,嚴厲式。這是很多父母普遍采用的傳統的管教方式,即打罵式教育。其二,驕縱式。很多孩子是傢裏的獨生子女,父母捨不得打,捨不得罵,一味地慣著孩子,采用驕縱式教育。
我們來看看這兩種管教方式的結果。打罵式教育確實暫時製止瞭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長期的懲罰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自卑、沒有主見,或是走嚮另一個極端:憤恨、報復和叛逆。而驕縱式教育則造就瞭一個個“長不大”的孩子,什麼事都依賴父母,毫無獨立性,任性,不講理,以自我為中心。
那麼,有沒有一種更好的管教方式呢?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提齣瞭“正麵管教”這一概念,他認為管教孩子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方法,而不是打罵,也不是溺愛、驕縱。而男孩子通常來說比女孩子淘氣,如果一味地采取打罵式教育,隻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而驕縱式教育則會讓孩子變得霸道、自私、任性,為此,父母也應該試試正麵管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管教孩子切不可忽視榜樣的力量。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言行是其學習和效仿的對象,因此,管教孩子應該從自身做起,謹言慎行,用榜樣的力量去幫助他成長。
孩子的成長少不瞭父母的陪伴,父母不僅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還應當是他的朋友,他的傾聽者。為此,父母要學會和孩子正麵溝通,從而瞭解他的內心世界,給他所需要的幫助和愛護,讓他茁壯成長。
麵對淘氣的男孩,最好的管教方式是立規矩。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通過立規矩,可以糾正他的壞習慣,讓他學會遵守規則。當然,淘氣男孩會經常犯錯,這時切忌使用打罵、斥責的老套路進行管教,不妨正確糾錯,讓他從錯誤中學會改變,學會成長。
孩子在父母心裏是完美的,但是現實中卻沒有完美的孩子,男孩子身上總有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臭毛病”,比如愛說謊、邋遢、拖拉、粗心、懶惰等,讓父母頗為頭疼。不過如果你仔細閱讀本書,相信你會找到應對的方法。
也許你的孩子有以下性格弱點:膽小、怯懦、任性、急躁、自私、自卑、敏感。你苦口婆心,軟硬兼施,但是他就是改不瞭。也許你覺得他生來就是如此,不過我想要告訴你的是,孩子的這些性格弱點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很大程度上是後天影響的結果。既然是後天影響,就有改正、改善的可能,隻要用對方式,不氣餒,塑造孩子的好性格並非難事。
讀書使人智慧明達,學習讓人不斷進步,但是貪玩的男孩就是不愛讀書,不愛學習,即使你大喊大叫,百般批評,也無濟於事。其實隻要你換一種管教方式,試試正麵管教,你會發現,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除此之外,正麵管教還會幫助你教會孩子做人,培養他誠實守信、寬容大度、謙虛謹慎等美好品質;幫助他學會獨立,自己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睏難和挑戰;培養和提高他的情商,讓他學會控製情緒,學會交友,學會明辨是非……
這便是正麵管教的力量!閱讀本書,你會從那些具體翔實的案例中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也會從那些解決方法中獲得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希望閱讀本書的每一位父母都能獲得一份養育男孩的智慧,讓管教變得容易些。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挺好的 東東還是不錯的
評分學習吧,瞭解孩子,親近孩子!
評分東西很好,值得購買,一直想買
評分暑假瞭,買點書好好給自己充充電,紙質還不錯,內容方麵因為還沒讀,不作評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很好,快遞給力,下次還會購買,學習更多知識
評分學習吧,瞭解孩子,親近孩子!
評分書的內容還是很不錯的,果斷好評!娃快上幼兒園瞭,希望寶寶順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