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改编的历史大剧《天下长安》由张涵予、李雪健、秦俊杰、舒畅、韩栋等主演,预计今年上映!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节目连续两期推荐!
◆《智取威虎山》《一号目标》编剧董哲经典力作!
◆扑朔迷离!层层解读玄武门风云突变的疑点细节,条条理析李世民名垂千古的曲折历程。
◆遍查《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在史料记载中的诸多疑点之上进行了大量比对和反复推敲,全景还原李世民从玄武门的腥风血雨,走向唐太宗千古一帝的每一个细节!
玄武门之变在后人眼中始终扑朔迷离、疑点重重。
李渊,一个创建三百年大唐基业的开国之君,明知次子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助自己打下万里江山,却为何在开国后不顾众人劝谏,执意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终酿成两个儿子相互仇杀的惨剧?
李建成,一个根基牢固的太子,为何在皇位唾手可得之际,却要设宴毒杀失势已久的弟弟李世民?对凶险心知肚明的李世民慨然赴宴,中毒吐血,命在旦夕,却为何能在两三天后,亲自发动指挥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一个在步步紧逼之下铤而走险,不惜背负弑兄囚父之名的“逆子”,又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一手缔造出中国古代的空前盛世——贞观之治,从而成就了流芳千古的圣君英名?
翻开本书,层层揭开玄武门风云突变背后的疑点细节,领略千古一帝李世民先发制人的决断和心怀天下的胸襟。
董哲
董哲,笔名老克,畅销书作家,影视编剧,铁血网创始团队成员,北门影视文化创意工作室创始人。凭借其担任编剧的电影《建党伟业》荣获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智取威虎山》《一号目标》获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改编剧本奖提名,《出山》斩获第49届休斯敦电影节雷米大奖,同时获得了人物传记类金奖。
董哲自小锐意文史,从2005年开始专攻唐史题材,遍查《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在史料记载中的诸多疑点之上进行了大量比对和反复推敲,耗时两年,一点一点还原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创作出《李世民:从玄武门到天下长安》一书。
根据本书改编的电视剧《天下长安》于2018年开播。
它从历史、人性的角度去分析玄武门之变的始末。——梁文道《开卷八分钟》
本书人物表
序 章 / 001
第一章 武德九年 / 013
第二章 秦王世民 / 052
第三章 北地烽烟 / 091
第四章 山雨欲来 / 124
第五章 喋血玄武 / 159
第六章 大唐天子 / 238
第七章 天下长安 / 310
尾 声 / 391
附 录 本书人物最终结局简述 / 401
后 记 / 403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丑时一刻,太极宫,长生殿。
身穿睡袍面色铁青的李渊长身站立在大殿中央,双手负于背后,用凛然不可侵犯的目光冷冷注视着身着甲胄直挺挺站在自己面前的亲生儿子。秦王李世民慷慨激昂的声音带着金石之色在长生殿内回荡:“自建国以来,儿臣对外南征北讨,定陇西、平山东、克洛阳,为我大唐国朝定鼎终日奔波劳碌;对内百般退让,数让储君之位,谦恭待人礼贤下士,为了朝廷大局社稷稳定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可是儿臣换回了什么?换回的是东宫齐王府党羽爪牙步步紧逼层层围堵,欲置我于死地而后快。如今儿臣已被逼上绝路,再退半步,儿臣一家老小即将死无葬身之地。天策府众多文臣武将,追随儿臣招讨四方,为我大唐基业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屡建功勋,仅仅是因为他们追随的不是太子,不是齐王,便有功不赏无过重罚。父皇心中应当清楚,以天策诸臣开创社稷之功,至今官不上四品爵不过郡公,公道何存?公平何在?儿臣不肖,今日冒万死危及圣躬,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兵谏,为的不是儿臣个人的成败荣辱,为的是大唐社稷兴替,为的是天策府众臣的妻子妇孺,为的是天下苍生的福祉!”
李渊冷笑道:“你到底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说到底,你还是对朕立建成为太子心存不满,对朕罔顾你的功勋战绩腹有怨言。所以你今天就带着兵直闯宫禁,斩杀朕的卫士,血溅长生殿,就是为了向朕表示你的怨愤,就是为你手下那些狐朋狗党鸣不平!口口声声为了大唐社稷天下苍生,你今晚这般暴戾行止,将朝廷礼法置于何地?将朕这个皇帝置于何地?将父子纲常置于何地?你这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逆子二臣,还有脸在朕面前说什么社稷苍生?”
李世民毫不退让地迎着皇帝刀子般犀利的目光坦然道:“孟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李家蒙上天眷顾忝有天下,何也?隋炀帝文韬武略,天下谁人能及,十数载而王气消散鼎器迁移,何也?为君者若不以天下臣民为念,虽以帝王之尊亦死无葬身之地。一个国家就是一棵大树,君为实,朝廷为冠,社稷为干,万民为根。礼法乃圣人所定,云君让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为不孝。然则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又岂是区区一个‘礼’字所能局限的?君之视臣为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路人;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寇仇。这话也是孟子说过的。乱世之际,何论忠奸?父皇于我大唐乃开创之主,于前隋便是逆臣贼子,我李家一门均是前隋叛臣,又有何忠义可言?说什么隋王无道而失天下,天命归唐而李氏抚有天下。这等话骗一骗陇间的愚民愚妇尚可,若是为君之人也这样想,得天下易,失天下也只在呼吸之间耳!万民拥戴,我李家才能在十八路反王中一枝独秀定鼎四方;老百姓若是苦唐,数年之间便将江山变色、社稷翻覆。前隋殷鉴比比在目,还不当引以为戒么?”
“住口!”李渊咆哮道,“用不到你来教训朕!收起你这副假仁假义的伪善面孔。别忘了,我是你老子,我养育了你三十余年,你是个什么东西,天下还有人比我更清楚么?你这番说辞,还是拿出去骗别人吧,别在你老父亲面前卖弄!”
李世民叹息了一声:“父皇这话,儿子不认同。诚然,儿子的身体发肤,都是受之父母。儿时父皇在儿臣的教养栽培磨砺上,均费过诸多心血。可是自武德二年以来,父皇为高居九重之君,足不出宫禁,终日所见,不过宫人宰辅、文武臣工罢了。别说对儿子,便是对天下,父皇又了解多少呢?”
李渊扬起了首冷哼道:“少说这些没用的话吧!朕这一辈子都要强,活到这个岁数,更不会让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来教训朕!你索性就一剑将你的老父亲杀了,就在这长生殿里登基坐龙庭,让全天下看看你这个新皇帝有多么孝顺!”
李世民嘴角浮现出一个苦涩的微笑:“父皇,此刻你这么想,却又怎知道,这许多日以来,儿臣也一直是这么想的……”
说罢,他昂起头骄傲地道:“儿子纵横天下十余年,向以英雄自诩,如今却受困长安,被自己的亲兄弟逼得走投无路。即是英雄,便不会选择这么个窝囊死法。左右是死,儿臣宁愿轰轰烈烈死在沙场之上,宁愿在刀枪矢刃之间化为肉泥,也绝不愿坐以待毙为诸贼所笑!”
他顿了顿,笑道:“父皇不必多虑,再怎么说,你也还是儿臣的父亲,大唐的皇帝。儿子就算再不肖,也不会当真弑了您。今日我们是兵谏,并不是谋逆,天下还是大唐的天下,做皇帝的也依然还是我们李家的人。今日这些话,只是儿子和父皇的私房话,外人面前,儿子一句都不会讲。父皇的颜面即是大唐的颜面,一个国家,一个朝廷,有些事情终归还是要顾忌的。”
皇帝冷笑道:“你就是真的登了基,也是一个亡国之君。我大唐的基业,就要败坏在你这逆子的手上了!”
“你胡说!”李世民怒目圆睁大声驳斥道。
李渊大吃一惊,他万没想到这个一向在自己面前表现得谦恭平和、逆来顺受的儿子竟敢这样大声斥责自己。他往李世民的脸上看去,只见秦王此刻满脸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一双眼睛中喷射着熊熊怒火,眼眶中布满了血丝,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双拳紧握浑身颤抖,似是随时都会拔剑相向的样子。
李世民强自按捺着胸中的怒气,缓缓开口道:“有些话我本来不想说,既然父亲逼着儿子说出来,那就莫怪儿子的话说得难听了。朝政得失首在用人,用人得失首在赏罚,我大唐定鼎以来,那么多的功臣勋将,爵不过公侯衔不足二品。而我李家呢,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全都封了王,就连此刻尚在襁褓之中的娃娃都封了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能不让功臣寒心文武失望?为人主者,用人当唯才是举而非唯党是用。房玄龄、杜如晦,都是宰相之才,儿臣也向父皇举荐过他们,结果呢?房玄龄蜗居天策职衔数年未得一迁,杜如晦堂堂天策司马,仅仅是因为与父皇身边的一个贱人的父亲口角了几句,竟被打折一根手指,还被父皇削去了爵位。如此用人如此治事,岂不让天下臣民心寒?父皇当年是这样的么?父皇在太原时是这样的么?若是那时候父皇就如此待天下豪俊,我们李家还能进得了长安么?”
李渊森然道:“尹妃是你的母妃,你怎敢无礼……”
“住口!”李世民气急,随口斥道,“她也配称我的母妃?我李世民当世英雄,岂会认这等下贱无耻的女人为母妃?我的母亲,是大唐的国母,她赋予了我生命,抚育了我成材,她襄助我的父亲取得了天下,她是全体李氏宗族最敬重的女人,岂是这种以色事君的女子比得了的?父皇,自入长安以来,你整日流连于深宫妇人之间,不肯亲问民间疾苦,不肯听闻良臣谏言。有功不赏,有过不罚,令贤臣寒心小人庆幸。大唐社稷危在旦夕,亏父皇还以儿臣为亡国之君,却不知如今之大唐,已现亡国之兆!”
李渊又惊又怒,自登基为帝以来,何曾有人敢于这样和他说话,更何况还是自己一直爱护疼爱的儿子!他又是愤怒又是伤心,一时间气血上涌,只觉得头上一阵眩晕,脚下一个踉跄,向后便倒。
李世民吃了一惊,急忙抢上两步扶住了父亲,皇帝一边挥着手含含糊糊说着:“不要……你这逆子……在……此……惺惺作态……”一边却止不住地头晕目眩,根本站不稳当。
李世民叫道:“来人哪!”
长孙无忌率众将闻声涌了进来。
李世民皱眉说道:“陛下龙体不适,你们看护一下!”
对于我这种更偏爱文化史和制度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对“贞观之治”背后深层原因的探讨。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明君出贤臣”的表层叙述上,而是花了大篇幅去解析李世民是如何构建他的统治哲学和用人体系的。比如,他对魏征等直言进谏的大臣的包容态度,书中分析得极为透彻,这不是简单的“纳谏”,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是平衡各方势力、巩固皇权的重要手段。书中对唐初的礼乐制度、土地分配政策等宏观层面的梳理,也做得非常扎实,让我对唐朝的社会结构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行文间,作者的笔锋冷静而有力,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精准地剖析着一个伟大时代的脉搏。虽然篇幅不短,但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即便是不太熟悉初唐历史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历史养分。
评分这本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传记,真是让人读得热血沸腾,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把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尤其是在描绘贞观之治的初期,那种从战火纷飞中走出的新生的力量感,扑面而来。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李世民早期军事生涯的刻画,那种身先士卒、运筹帷幄的将帅风范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到他如何一步步积累威望,如何面对那些虎视眈眈的对手,每一个决策背后的权衡利弊都剖析得入木三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又沉静内敛,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关键的政治博弈时,那种紧张感让人手心冒汗。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位帝王的生平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从一个有雄才大略的藩王,蜕变为一个心系苍生、开创盛世的伟大君主的史诗。这本书的语言典雅而不失力量,读完之后,我对那个时代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激发了,甚至想去翻阅更多相关的史料来印证作者的观点。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对历史爱好者极具吸引力的作品,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角度是独树一帜的,它似乎有意避开了传统史书的宏大叙事套路,转而从一个更具“人情味”的角度切入。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李世民与后宫、与民间百姓之间互动细节的挖掘,这些小片段虽然不直接影响江山社稷的走向,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位帝王的理解。它让我们看到,在九五之尊的华丽外表下,他也是一个有着凡人情感和局限性的个体。书中对史料的甄别和取舍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史学素养,他敢于挑战一些流传已久但缺乏根据的说法,并用严谨的论证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对于求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整本书读下来,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一个真正的伟大的君主,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无数次艰难抉择、深刻反思以及对自身局限清醒认知的综合结果。这是一本引人深思,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是一部平铺直叙的历史传记,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捕捉,这一点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没有将李世民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完人,而是深入挖掘了他在成为“天可汗”之前所经历的挣扎、矛盾与隐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早年如何处理与兄弟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着墨甚多表示赞赏,那种骨肉相残的无奈与帝王之家的冷酷,在文字间流淌,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书中对于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描写,如同看一部精彩的权谋剧,处处暗藏杀机,步步惊心。而且,作者在引用史料时显得非常审慎和精准,既保证了历史的准确性,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文学笔触,将那些冰冷的记载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是我身处那个位置,会做出何种选择?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让读者代入角色,参与到历史的思考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有聚焦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特写镜头。我非常欣赏作者在描述战役时的那种画面感,无论是虎牢关前的布局,还是对突厥汗庭的威慑,文字都具有极强的空间感和动态感,让人仿佛能闻到硝烟的味道,听到金戈铁马的轰鸣声。但更难得的是,在这些壮阔的背景下,作者对李世民个人情感的描写也十分到位。比如,他在面对失去爱将时的悲恸,或是面对朝臣的集体谏言时的那种帝王的孤独感,都处理得非常克制而有力量。这种刚柔并济的叙事风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不再是脸谱化的“千古一帝”。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十分考究,阅读体验极佳,让人愿意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章节的妙处。
评分喜欢的书,活动时价格合适,正品,支持京东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正版,快递快,包装完整,内容丰富
评分朋友推荐的这本书,写的非常好。
评分六一八活动接近尾声,书橱已不够用。
评分服!服!服!
评分京东自营,习惯性好评。
评分年中大促,买的书堆积如山
评分已经收到,京东价格很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