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汉语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堪称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性产品,是集语言、文学、书法、装裱、小木作等各种形式于一身的艺术,是中华文化当之无愧的瑰宝。对联由来已久,盛于明清。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春节要张贴春联,结婚要张贴喜联,为老人庆寿要上寿联,哀悼逝者要出挽联,亭、桥、楼、阁、宫殿、祠堂、寺庙、商店、居室等都要有对联张挂装饰。可以说,对联与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本书对于楹联的产生与发展,类型与特点,写法与避忌,均作了介绍,既讲基本知识,又教读者如何去写,并设专章介绍各种征联活动的出题、参赛、评选等。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古今楹联实例,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关楹联的知识。内容丰富翔实,叙述口语化,文笔生动,既可作为了解对联知识的入门书,更可作为撰写对联的实操手册。
白化文,1930年8月27日生,北京人。多年从事佛教、敦煌学、目录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对有关佛经、佛寺与佛像的问题、敦煌遗书目录和敦煌变文的问题及文学目录和宗教目录的问题的研究有深厚造诣。曾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佛学院教授、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等职。已出版著作30余种,发表文章60余篇。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我原本以为“闲谈”二字,可能会让内容显得松散,不成体系。但事实恰恰相反,作者通过看似随意的笔触,将关于对联的各种话题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逻辑。他擅长从生活中提取灵感,从历史典故中发掘趣味,用极其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这些内容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会心一笑,也会陷入沉思。作者对文字的运用,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既准确又富有表现力。这本书让我对对联的认识,从一个狭窄的知识点,扩展到了一个广阔的生活与文化的领域。它不是一本教材,而是一场思维的盛宴,引领我去探索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墨色的书名在淡雅的底色上若隐若现,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正准备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拿到手中,纸张的触感温润而扎实,翻阅间有一种令人安心的沉静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考究,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股子书卷气,却又不显空洞枯燥。读这本书,仿佛不是在阅读,而是在与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会用平缓的语调,带你穿越古今,领略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后依然闪耀的思想火花。我曾以为对联只是某种形式上的文字游戏,需要极高的天赋和技巧才能驾驭,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亲切的方式,解开了我对对联的诸多疑惑,让我看到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深度和生活智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对联,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向导,指引着我们一步步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品味古人的情怀。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联是文学中最具东方韵味的一种表达形式,它要求言简意赅,又要有深刻的内涵。然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对联的美,往往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白化文闲谈写对联》这本书,却以一种令人惊叹的亲和力,打破了这种壁垒。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不是在“教”我们写对联,而是在“分享”他对对联的理解和感悟。字里行间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又处处流露出对汉语的深情。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一位老友,在不经意间,将他多年积累的学问和对人生的洞见,以对联为载体,巧妙地展现出来。他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最精妙的道理。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关于对联的知识,更感受到了文字的生命力,以及在寥寥数语中传递情感和哲思的无穷魅力。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我本是带着些许好奇,想看看这“闲谈”二字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没想到,这份惊喜远超预期。作者的笔触极其生动,仿佛他不是在写作,而是在与我们围炉夜话。那些关于对联的探讨,没有丝毫的枯燥与说教,反而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他能将深奥的格律知识,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让即使是对古文知之甚少的我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更难得的是,书中渗透出的那种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以及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都让我深受感染。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茶馆,听着评书先生讲古往今来,却又是在书页之间,体会着文字的温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对联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扎根于生活,反映着人们的情感,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它就像一道道精美的文化缩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过于学院派、教条式的书籍敬而远之,总觉得它们缺少一份鲜活的气息。《白化文闲谈写对联》则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的文风极其洒脱,却又蕴含着深厚的功底。他没有刻意去“写书”,而是在“说故事”,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例子,一个个精辟独到的见解,将对联的魅力娓娓道来。我能感受到作者对文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情。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与你分享他的人生感悟,而对联,仅仅是他用来表达这些感悟的载体。我从中不仅看到了对联的精妙之处,更体会到了作者那份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赤诚之心。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启迪,让我觉得,原来学习和欣赏,可以如此轻松而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