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当自己的CEO(首席执行官),此话怎讲?给你讲个故事。
孙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的最年轻的艺术家。在2016年嘉德春拍中,他的作品《满江红》以747 500元的价格拍出。
当年,孙浩在音乐和绘画上都极有天赋,但他也面临很多人都曾有过的人生两难:怎么选?
最后,他选择了绘画方向继续精进。他跟我说:音乐是个金字塔,能到达塔尖的就那一两个人。但绘画是梯形台,你的画可能卖5万元一平方尺,也可能卖50万元一平方尺,每一层都能养活一批画家,成功概率明显高很多。
这背后,其实是商学里的一个常见概念:头部市场和分散市场。
有些行业注定是分散的,谁都不可能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做得好也能很优秀,比如画画,比如开饭店。但头部市场完全不同,一旦成功就容易垄断、一家通吃,比如音乐,比如今天的互联网业态。
如果孙浩自己是一家“公司”,那他作为“CEO”,无疑做出了最正确的市场选择。
01
今天,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被卷进了“无限责任时代”。
每个人都是自己这家“无限责任公司”的CEO,承担全部的风险和回报。
还记得那4个因为抢月饼被开除的阿里巴巴员工吗?前一秒还守着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后一秒就因为贪小便宜出了局。
谁敢说自己能稳稳当当地捧着饭碗?组织就一定可靠?
你必须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构建自己的协作关系、塑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呵护自己的名声、把注意力投放到产出更高的地方。
所以,人人都需要商学院的知识。商业逻辑、商学概念、管理方法和实用工具,都是从人性的骨子里来、被反复验证过的套路和模式。
过去,用于经营公司。
未来,用于经营自己。
不懂这些,不做好自己的CEO,别人就会把你从那个位置上赶下来,把你当成小兵来使唤。
02
过去,我是给CEO讲课的。
我给海尔、百度、恒基、中远这些大企业当战略顾问。2015年全年,我有100多天在给企业上课,是中国最贵的商业顾问之一。
2016年4月,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对我说:我知道你给很多商业精英和大企业老板讲课,时间宝贵,但我想邀请你做一件真正的大事——每天写1篇专栏,每周5天,全年52周,一共260期,不间断地跟更多求知好学的伙伴们,分享你的商业洞察。
我当时有点被吓到:每天1篇,全年260期,这可不是一个小的承诺啊!尤其是罗振宇还叮嘱我:一定要有翰林院伺候皇上读书的姿态。意思是说,别以为你是大学士就了不起,你要有把听众都当皇上的心态,这事才能做成。
于是,我把自己关在上海的办公室里,闭关苦思了15天,结合传统商学院课程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绞尽脑汁打磨出一张包含4个季度、260篇内容的课表,几乎把我毕生
所学都放到了里面。有了课表,我才稍微安了心,这活,也许我能干。
接下来,我开始反复打磨样稿,立志要在5分钟之内,讲透一个有用的商业概念,让听众用洗脸、刷牙的时间,就能系统学习最好的商业知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来来回回改了将近50稿,经过半年地狱般的折磨之后,《刘润·5分钟商学院》终于在2016年9月26日上线。我感觉就像跑完一场马拉松,但其实,这只是开始。
每一期5分钟内容的背后,我至少要花5个小时准备。先整理出2万字的素材,花2小时写出长文,再花3小时把它缩短到1 800字,每篇文章的字数浮动在正负20字之间。为的就是在保证内容丰富、逻辑顺畅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为你节省时间,让你只需要花5分钟就能听到经典实用的商业概念。事实上,这5分钟里涵盖了多重层次:先用一个身边场景导入,让你觉得这事和自己有关系;然后打破你的错误认知,激发好奇;再用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案例,带出核心逻辑;仅有这些还不够,接下来举一反三,告诉你最有用的“how to” ——怎么做,这时你已经有巨大的价值感了;最后,把所有关键点用一两句话说清楚,重新强化概念,提炼金句,帮你把概念存在大脑中最合适的地方。
做个挂钟是不够的。把挂钟的结构塞进怀表里,才是对你的时间最大的尊重。
03
一年专栏结束,我把260期的精华内容集结成书。
每一节都是一个即学即用的实用概念,用力扎破那层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窗户纸。比如“如何给产品定价”,“如何把销售团队变成虎狼之师”,导入概念,讲述逻辑,给出方法。
每一章都是一门学科,消费心理学、企业能量模型、如何选人、如何有效激励、如何培养快速学习能力等,5篇内容一路展开,透彻清楚。
每一本都是一个独立体系:
1.第一本商业篇,教你最经典的商业概念;
2.第二本管理篇,教你最有效的实战管理方法;
3.第三本个人篇,教你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值钱;
4.第四本工具篇,教你如何借助外力,提升前三者。
这套书的最大价值,不是入门,也不是普及,而是想帮所有行业的人搭建一个系统的商业认知框架。
260期的思考、方法、理论,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总结,你可以随时学习、即学即用。就好比我准备了一个药房,任何一个和商业、管理、个人习惯养成有关的问题,在这个药房里都能找到药柜,都有方子和药材。而你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拿走这些方子、药材,然后在大脑里还原出一个完整的商业知识系统。当未来的某天,你遇到问题时,能随时从这里调出解决方案,省去走弯路和瞎琢磨的时间。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我期待,当你学完这套书,掌握了足够多的经验和套路,再遇到问题,就能及时找到方案,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我也期待,有更多人加入到商业学习中来。每天5分钟,读个商学院。
目前已经有两季超过23万学员订阅专栏。如果想要听到每期内容,想要看到更多各行各业同学们的菁华留言以及我的相关回复,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加入我们吧。
初识这本书,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厚重的经营管理学百科全书,但翻开后,却发现它以一种近乎“碎片化”却又异常扎实的逻辑,为我打开了理解商业世界的大门。书中并没有罗列枯燥的理论模型,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将复杂的商业概念拆解得清晰透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剖析问题时那种抽丝剥茧的细腻,比如在谈到“商业模式”时,他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几种模式的定义,而是从“价值主张”的形成讲起,再到“客户群体”的选择,以及如何构建“盈利模式”,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明白,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对市场需求深刻洞察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智慧结晶。书中对于“营销”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简单的广告投放和促销手段,而是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用户体验”来赢得消费者的忠诚度。我常常在读到某些精彩的案例分析时,忍不住停下来思考,结合自己身边的商业现象,试图找到其中的共性与规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商业并非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活动,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洞见。
评分作为一名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我时刻面临着来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时常感到迷茫。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创业路上的“定海神针”。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创业成功的秘诀,而是深入剖析了“战略制定”的思维过程。作者在分析“市场定位”时,强调的是“差异化”的重要性,即如何找到市场中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为此提供独特的价值。他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展示了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通过精准的定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书中对于“竞争分析”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关注竞争对手的表面动作,更是要去深入理解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意图”。我开始意识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更是如此。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产品开发”的迭代思维,它鼓励我们不要追求完美,而是要快速推出MVP(最小可行产品),然后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进行优化。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创业的理解更加深刻,不再是凭着一腔热血,而是能够更加有条理地规划公司的发展方向,并应对潜在的风险。
评分工作多年,我深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带领团队。这本书恰好解决了我的痛点。它并非提供了一套僵化的管理法则,而是更注重于“领导力”的培养和“团队协作”的技巧。作者在分析“沟通”时,强调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连接”和“共识的建立”。他举例说明,一次成功的团队会议,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清晰的议程,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开放、包容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书中关于“激励机制”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物质奖励,更是对员工“成就感”和“归属感”的挖掘。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是如何激励团队成员的,是否能够真正看到他们的付出,并给予恰当的肯定。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问题解决”的艺术,它鼓励我们不回避问题,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并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把解锁团队潜能的钥匙,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管理中的挑战。
评分我一直对金融市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被各种复杂的术语和变幻莫测的行情弄得晕头转向。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金融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它不像某些金融读物那样,上来就堆砌一堆公式和图表,而是从最基本的“货币”概念讲起,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银行”的功能,以及“利率”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投资”时,没有鼓吹一夜暴富的神话,而是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分散投资”的必要性。他用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了即使是看起来再小的风险,如果积累起来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书中对于“股票市场”的分析也相当到位,它解释了股票价格的波动并非完全随机,而是受到企业盈利能力、行业前景、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一家公司的股票时,会非常细致地考察其“财务报表”,并从中挖掘出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关键信息。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投资的认知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不再是盲目跟风,而是能够更加理性地评估风险,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我一直认为,商业世界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领域,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去概括。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简洁和深刻,为我揭示了商业的底层逻辑。作者在探讨“创新”时,并没有将其神化,而是将其分解为“思维模式”的改变和“流程”的优化。他用一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如何引发巨大的商业价值的案例,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被我们忽视的机会。书中关于“人才管理”的视角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再是简单的招聘和培训,而是更加注重于“企业文化”的塑造,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我开始思考,我们公司现有的文化是否能够激发员工的潜能,是否能够鼓励他们跳出思维定势。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数据分析”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它鼓励我们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凭感觉臆测。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商业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看到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驱动力,并对未来充满了探索的动力。
评分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
评分书特别好,就是有点小贵。买完了过后几天,就降价了。
评分内容值得推荐,已经看完准备入手其他基本书
评分好,很好,非常好,下次還來買。???
评分度、配送员服务态度)进行评价,还会对商品进行评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很喜欢中信出版社的书,都是很好的书。书已经不是里面的内容,有一种收藏的价值。
评分关注过得到app里面刘润五分钟商学院,很受启发,看到齐集成书,买来再看一遍,温故而知新
评分真心贵 对折买买还算能接受 希望能如介绍的那样有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