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中东三国行,从推进“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到五大领域交往合作,打开了中国梦与中东梦相融合的“筑梦空间”。2016年8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8项要求,从统一思想到统筹落实,从金融创新到人文合作,从话语体系建设到安全保障,面面俱到。可以说,本书切实把握住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和精髓,从更开阔视野和更深层次去观察“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平等互惠性,论述“一带一路”对世界和平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从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中俄蒙经济走廊,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欧盟“容克计划”,从国内微丝路建设到国际大动脉基础设施建设,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印尼雅万高铁……无不彰显着世界各国的区域经济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密切关联,这些都在作者笔下得到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作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姊妹篇,本书在其基础上延展开来,详细阐释了中国国内的“微丝路”建设,包括自贸区建设、基础设施对接以及国内经济区域一体发展形成的更大对外开放格局,亚投行的成功筹建运转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成果;国际方面,论述了中欧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和地中海的重要国家全面建立了发展伙伴关系;并从地缘文化的角度描述了“八大通道”以及六个主要跨国经济合作板块。
作者从更开阔视野和更深层次观察了“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平等互惠性。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发展理念深度契合,六大板块两条经济带发展走向深入;冲破暂时的认识差异,在设施联通的基础上,中外经济发展进入合作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获得新的动力,中外合作模式、国际贸易模式相应发生新变化,从而引发传统世界秩序的悄然改变;在国际贸易新形势下,破解货币危机还需要依靠“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
冯并,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有贡献专家,2000年邹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中国新闻特等奖获得者;曾任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与中国生产力协会副会长等职。
作者长期从事经济新闻工作和经济研究,著有《新叶集》《经济随笔》《冯并通讯集》《冯并杂文选》《冯并评论选》《即铭随笔》《改版》等;曾主编《市场经济》和中国首部《中国公共管理年鉴(2013)》;参与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中外经济体制比较丛书》《改革问答录》等;撰写了“西行随笔”“大战略”“大陆桥”“东北纪行”系列文章和大量经济评论。所著《”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在国际战略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前言
一、“一带一路”三年有成
1、“一带一路”认同广泛
2、设施联通关键进展
3、企业“走出去”进入爆发期
4、国内“微丝路”格局优化
5、亚投行成功筹建运转
6、地理标志之一:中欧经济合作新阶段
7、地理标志之二:地中海的新丝路里程碑
二、六大板块两条经济带
1、六大板块中的欧亚腹地通道
2、大陆级中巴经济走廊
3、中国与东盟经济共同体
4、先发后至的东北亚海上丝路
5、金砖2.0与“南环经济带”
6、“一带一路”非洲“追光区”
三、经济全球化发展新动力
1、关于太平洋战略伙伴协定
2,不断推进中的中国自贸谈判
3、“全球化第三阶段”?
4、国际贸易模式变化
5、“数字交易” 新视角
6、经济全球化重要战略引擎
四、货币战? 货币危机!
1、世界 货币战?
2、保卫人民币
3、货币战的两面性与多面性
4、防备“三战合一”
5、汇率变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6、世界经济与货币战几率
7、“一带一路”中化解危机
五、世界秩序之变?
1、秩序的变与不变
2、谁跌入了“修昔底德陷阱”
3、中美关系缘何纠结
4、从地缘文化层面看世界
5、未来世纪是共享世纪
6、“一带一路”走向纵深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出版以后,我原计划抽出时间对该书做一次修订,借以补充一些内容并纠正一些错误包括文字的粗疏。但在修订准备的过程中,愈来愈感觉到《“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主要还是基于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想的轮廓论述,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一带一路”对世界和平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对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平等互惠性等等,做了一些粗线条的思考。我尽力去阐述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在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有哪些一以贯之的特质,又有哪些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里呈现出的新的特点和新的生长点。对于“一带一路”的地缘经济联结走向及其对全球发展的影响范围,也做了大体的分析,甚至对全球战略中一直处于主导和统治支配地位的西方地缘政治学说继续扭曲着世界发展趋势,成为后者的对立物和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做了一些解剖。但总的看来,由于成稿时间仓促,也由于笔者水平所限,许多需要从更开阔视野和更深层次去观察的点与层面,还需要在继续学习中不断地去研究思考。想来想去,限于《“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原书的结构,似乎可以把修订略略推后一点儿,把需要和想要继续补充的内容,作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的续篇,再次呈献给读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带一路”共同发展思想产生的广泛巨大影响,远远超过了一般预想。“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想、战略实践在全球许多国家推进的速度,也远远超过任何一种战略思想所能被接受的速度。在短短三年里,“一带一路”得到了丝路沿线绝大部分国家的明确认同,有的国家用自身总结的“丝路”和新丝路概念,与“一带一路”相向对接。它们运用的具体概念及切入历史和现实发展的认知角度或许不尽相同,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寻求共同发展的核心内涵是完全相同的。从实操性来讲,新丝路联通已经不只是一种相同相似的愿景,而是坐言起行携手同行的前进目标。从中国的视角去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跨国道路联通取得了许多关键性进展,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井喷”,中国国内的“微丝路”建设,包括自贸区建设、基础设施对接以及国内经济区域的一体发展形成了更大的对外开放格局,亚投行的成功筹建运转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成果,为国际资金的融通奠定了新的基础。尤其是中欧之间的经济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和地中海的重要国家全面建立了发展伙伴关系,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地理标志和重要里程碑。中国通向欧亚大陆乃至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八大通道”不同程度地开启,世界六个主要的跨国经济合作板块都在进行新的经济发展拼合,并为未来几年“一带一路”共同发展拓宽了路基和航道。
但是,正像经济全球化之路是不平坦的,“一带一路”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陆路上会有非自然的高山大垌,海上也有可以预见的风浪。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下,许多复杂因素引发的“逆向全球化”思维,还会不时地在一些地区和场合回潮,并出现“孤立主义”的多向冲击,而一直处于主导和统治支配地位的西方地缘政治学说,也会成为一种不断“改型”的工具,继续扭曲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主线。一些旧的地缘政治热点和新的地缘政治热点将会交替或轮番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时候,地缘政治工具和其他一些带有经济和文化特征的工具还会组装成新的标配工具。这个新变化有可能是经济战略、金融货币战略和军事抵消战略的灵活随机组合,具有更多的诡谲特点。这种战略的变化,不仅首当其冲地被用来对付后来的经济崛起者,也会给“一带一路”带来阶段性的威胁。
但也要看到,“一带一路”不仅是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经济战略,也会是预防与抵御各种发展风险的主要途径。和平与发展毕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虽然有时高昂,有时低回,只要经济全球化的节奏不会被中途打断,“一带一路”发展中固有的和平、发展和发展成果共享的旋律,仍旧会是世界最有感召力、最让人深受鼓舞的时代强音。
中国为自身的发展和全球发展的利益倡导“一带一路”共同发展,这与以和平与发展为根本内涵的世界秩序建设,不仅不会抵牾,相反地是一种重要的建设力量。“一带一路”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积累的共同地缘财富,让这笔财富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值,这是“一带一路”在自身战略纵深中发展的必然逻辑。尤其是中美两国分别是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推进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对重要引擎,合则是正向引力,分则会是反向的后坠力。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局来讲,没有什么比这这一点更重要了。
作为一名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学理论都略有涉猎的读者,我被这本书的宏大叙事所吸引。标题“一带一路”:全球经济的互联与跃升,预示着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具体项目的报告,更可能是一部关于全球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深度解读。我猜测这本书会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挑战和重塑现有的全球经济秩序,探讨其对国际分工、价值链以及全球治理体系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新型全球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是否能够提供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更加包容和普惠的发展道路。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一带一路”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以及对发达国家可能产生的竞争与合作效应的探讨,这一点让我颇为期待。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一带一路”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倡议,理解它如何引领全球经济走向一个更加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相当精美,封面上的丝绸之路元素与现代化的经济图景巧妙融合,给人一种古老文明与现代活力碰撞的视觉冲击。我一直对全球经济的宏观发展趋势很感兴趣,尤其是近些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影响。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这本书,但从它所呈现出的主题来看,我非常期待它能深入剖析“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在地理上连接不同国家,并在经济层面促进贸易往来、投资流动以及产业协作。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地区如何因为参与“一带一路”而实现经济腾飞,或者某个跨国项目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落地的。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作者对该倡议背后可能存在的挑战和风险的客观评估,比如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文化差异的磨合,以及如何确保可持续发展和惠及当地民众等方面。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对这一重大国际经济议题研究的空白,相信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一带一路”如何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并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充满力量和远见的感觉,仿佛能看到一条连接东方与西方的经济动脉正在逐渐成型。“一带一路”:全球经济的互联与跃升,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让我对书中可能探讨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关注着全球化进程中那些能够真正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事件,而“一带一路”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它究竟是如何通过具体的项目和合作,将不同的经济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我也对“跃升”这个词的含义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阐述“一带一路”如何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最终实现经济的整体跃升。我正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清“一带一路”复杂脉络,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认识的书籍,而这本书似乎正是我的不二之选。
评分我最近正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当前全球贸易体系复杂性的书籍,而这本书的标题“一带一路”:全球经济的互联与跃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尽管我对于“一带一路”的具体细节了解不多,但我对其所蕴含的“互联”和“跃升”这两个关键词充满好奇。我推测这本书可能会从多个维度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例如它如何打破现有的贸易壁垒,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畅通,从而加速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详细介绍,毕竟“一带一路”的基石离不开港口、铁路、公路等硬联通的支撑。此外,我也对“软联通”的探讨很感兴趣,这可能包括政策协调、标准对接、人文交流等,这些非物质层面的连接对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同样至关重要。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是如何一步步地构建起一个更加紧密相连的经济网络,并为参与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甚至实现经济上的“跃升”。
评分从这本书的标题来看,我能感受到它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充满了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乐观展望。“一带一路”:全球经济的互联与跃升,这个组合词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互联互通”理念,这种互联互通不仅仅局限于地理上的连接,更可能涵盖了政策的沟通、贸易的畅通、资本的融通、民心的相通等多个层面。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能够体现“跃升”效应的案例,比如某个国家如何通过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或者如何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本书似乎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窥探到一个正在发生的、足以影响世界经济走向的重大变革。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对“一带一路”产生一个更加立体、深刻的理解,并对其所描绘的美好愿景充满信心。
评分学习点新知识,这么热的话题不学习了解,真不好意思出门了。
评分痴玉者:没有,大拍场价位都那么高,拍不起。
评分值得推荐,收获多。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这次买书非常优惠,挺好的,很满意,书都是正品,质量看起来也是挺好的!纸张摸起来也不错!
评分相信林毅夫、金立群写的书,虽然,一路一带的定义至今没有明确
评分书只看了一下扉页上的东西,但是感觉应该很好看!
评分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 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 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 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这书还好吧,有兴趣可以了解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