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金宇澄,男,上海人,祖籍吴江。小说代表作《迷夜》、《风中鸟》、《方岛》、《夜之旅》、《轻寒》等。现任《上海文学》副主编。
有一次,祖父摸摸阿宝的肩膀说,爸爸最近好吧。阿宝说,好的。祖父说,一脑子革命,每年只看我一次。阿宝不响。祖父说,当年跟我划清界限,跑出去,断了联系,等于做了洋装瘪三,天天去开会,后来,爬进一只长江轮船,不打一声招呼,就走了。阿宝说,后来呢。祖父说,我以为轧了坏道,做了“长江弟兄”。阿宝说,啥。祖父说,就是往来长江轮船的强盗,后来据说不对,是去了江北。阿宝说,后来呢。祖父说,偷偷盘盘,再从江北回来,再做上海洋装瘪三,参加革命嘛,先寻饭碗,每日要吃要□,哪里是电影里讲的,上面有经费,有安排,全部要靠自家去混,有理想的青年嘛,连吃饭本事学不会,开展啥革命工作呢,因此,肚皮再饿,表面笑眯眯,一身洋装,裤袋里三两只铜板,真是可怜。阿宝不响。祖父说,革命最高理想,就是做情报,做地下党,后来,就蹲日本人监牢了,汪精卫监牢,我带了两瓶“维他命”去“望仙子”。阿宝说,啥。祖父说,就是探监,人已经皮包骨头,出监养了半年,又失踪,去革命了。阿宝说,后来呢。祖父说,后来就跟阿宝姆妈,浙江地主家庭小姐结婚,到香港一年,养出小囡,当场送人,因为啥呢,要革命。阿宝不响。祖父说.我一直看不懂,人呢,还是要住法租界高乃依路,就是现在皋兰路,讲起来,一样是租房子,为啥不蹲“下只角”呢,闸北滚地龙,“番瓜弄”棚户,沪西“三湾一弄”,为啥不做一做码头工人闹罢工呢,革命么.吃啥啤酒,吃啥烟斗丝。阿宝不响。祖父说,吃辛吃苦,革到现在。有啥名分,好处吧,也只是打打普通的白木算盘,记两笔草纸肥皂账,心里不平呀。阿宝不响。旁边大伯说,是呀是呀,革命革到头了,分配到革命成果吧,有具体名分,地位吧,两手空空,一点不搭界。祖父白了大伯一眼说,做大阿哥的,肚皮里有啥货色呢。大伯一呆说,啥。祖父说.当年就算去公司分部,做做“龙头”呢。阿宝说,啥。祖父说,就是账房。大伯不响。祖父说,逐步做上去,慢慢做,做到“总龙头”,做到“头柜”了,等于做主管,也就长见识,出面接待“糯米户头”,“馊饭户头”。阿宝说,啥。大伯说,就是接生意,接待各种客户,好客户,坏客户。祖父说,哼,每天穿得山清水绿,照照镜子,吃吃白相相,房间里摆一套《蓠有文庳》,赚过一分铜钿吧。大伯不响。祖父说,做人,当然要名分,孙中山,华盛顿总统,也要名分。阿宝不响。祖父说,做男人,做事业,真心认真去做,通常就左右为难,做人,有多少尴尬呀。阿宝说。嗯。祖父说,不谈了,现在,我也是尴尬戏,尴尬人了,天心不许人意,只要一个疏慢,就有果报。阿宝说,嗯。祖父说,我也就是吃一口老米饭了,我现在,有啥做吧,我无啥可以做了。
以前,多数是下午,车子开到南昌路幼稚园,祖父接了阿宝,出去兜风,到城隍庙吃点心,然后送回来。阿宝娘从来不提。阿宝稍大.有时去思南路,祖孙讲讲闲话。祖父已经老了,原有几家大厂,公私合营,无啥可做,等于做寓公,出头露面,比如工商联开会学习,让大伯出面。每月有定息,一大家子开销,根本用不完。祖父唯一的作用,是掌握银箱.只有这块小地方,可以保存原样,祖父捏紧钥匙,开开关关。近几年食品紧张,表面上响应计划配给政策,按月使用票证,买来黑面粉,六谷粉,山芋,让大脚娘姨烧一锅菜粥,南瓜面疙瘩汤,摆一种姿势。两个伯母,轮流用煤气烤箱,每一只铁皮小盒子,摆一个面团,涂一层蛋黄,做小面包,匀洒糖霜,照样做纯蛋糕,烤鸡胸肉,咖喱卷,培根煎鸡蛋,自做“清色拉”。这幢大房子,每周消耗鸡鸭鱼肉蛋品等等,是黑市最紧俏物资。海外亲戚,不间断邮寄食品到上海,邮局全部检查,经常扣留超额部分,但十磅装富强粉,通心粉,茄汁肉酱,听装猪油,白脱,咖啡,可可,炼乳,基本可以收到。上海普及电视,约1980年前后,电视开播时间为1958年,起初全市,只有三百多台电视机。1960年,思南路客厅里,已有一台苏联电子管电视机,一次有了故障,上门维修的青年,留短髭,梳飞机头,小裤脚管。祖父付了钞票,青年接过,分两叠,塞进前后裤袋,因此裤子更瘦。阿宝身边,玉立婷婷的几个堂姐姐,矜持好奇。青年讲了调频方式,拿出一张纸条,对堂姐说,以后有啥情况,请打电话来,再会。当时只有一个电视频道,基本与电影档期同步,“国泰”,“淮海”头轮影院海报出来不久,电视也开始播。有天吃了夜饭,阿宝推说去同学房间温课,溜进思南路,电视机面前,只是祖父一人。阿宝看看四周。祖父说,刚刚我发了脾气,全家不许看电视。客厅空阔,每扇门背后,像有人细听。原来这天,大伯与叔叔两家,各买了一架落地十四灯收音机,可以听国际节目。婊婊晓得后,告诉了祖父。伯叔两家,大大小小轮番说情,祖父坚持退货。婊婊搬回思南路,矛盾已经不少,伯叔两家,本就为房间多少,家具好坏不和,突然搬进一个多余的妹妹,大伯让了一间让婊婊住,表面客气,心里讨厌。祖父说,资产阶级,确实不像样,我如果早死,思南路,也就是吃光,败光了。阿宝不响。此刻电视里,黑白帷幕一动,走出一个三七分头,灰哔叽长衫的青年,笑了一笑,讲一口标准上海话,上海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现在开始播送节目,现在开始播送节目,今朝夜里厢的节目是。
……
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对细节的极致迷恋。你几乎能闻到那种混合着潮湿、油烟和某种香料的独特气味,能感觉到皮肤上那种微痒的、属于特定季节的空气湿度。作者构建的世界是如此饱满和真实,以至于你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曾经在那个地方生活过。叙事节奏的掌控也很有意思,它时而像老式留声机的转动,缓慢而带着轻微的沙沙声,将你拖入一个悠长的回忆;时而又陡然加速,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喧闹,把所有人物的情绪推向一个爆发点。更妙的是,这种节奏的变化似乎完全服务于人物的内心波动,而非刻意为之的戏剧效果。这让整个故事读起来充满了生命机的颤动,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像是蝴蝶效应的第一声振翅。
评分读完之后,内心深处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翻腾,说不清是怀旧,还是对某种逝去的美好的哀悼。作者对语言的掌控力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那些看似平铺直叙的白描,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张力。尤其是对市井百态的观察,那种入木三分的洞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存逻辑里挣扎、妥协,或者偶尔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那种穿插在日常对话中的、关于“体面”和“生存”的哲学思考,它们不是说教,而是自然而然地从人物的窘境中生长出来的。这本书就像一面打磨精良的镜子,映照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体如何努力地在生活的洪流中保持住自己那一小块坚硬的内核。每读完一个章节,都需要停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气,整理一下被那些细节塞满的大脑。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真是独树一帜,它没有那种传统小说的线性发展,更像是一幅由无数碎片化的生活瞬间精心拼贴而成的巨型油画。你得跟着作者的思绪,在时间和空间里跳跃,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波动和环境细节。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氛围”的营造,那种特有的年代感和地域气息,像是被刻意染上了陈旧的、略微褪色的滤镜,却又在不经意间闪烁出一种近乎透明的鲜活。角色之间的互动,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隐藏在客套话下的暗流涌动,描摹得极其细腻,让人读起来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疏离感和亲近感交织的奇特体验。它不是那种会直接把故事的意义摆在你面前的作品,更像是在一个光影斑驳的房间里,留下了一堆未解的谜团和散落的线索,让你不得不放慢脚步,去细细品味每一个场景的肌理和味道。这种阅读过程,与其说是被动接受故事,不如说是一场主动的、充满发现乐趣的探险。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如同一个复杂的迷宫,充满了回环往复的通道,每一次看似走到了尽头,却发现又回到了起点,只是这一次的视角已经完全不同了。这种结构上的精巧设计,完美地契合了故事主题中关于“循环往复”和“宿命感”的探讨。读者需要极大的耐心,去跟随作者在不同的时间线和回忆的夹缝中穿梭,但最终的回报是丰厚的。当你真正理解了某个情节在不同时间点上被重述和折射出的不同含义时,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它挑战了我们对线性叙事的固有认知,告诉我们,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相互关联、不断回响的瞬间构成的,这本书只是将这种内在的逻辑,用最优雅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评分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消化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的信息密度实在太高了。它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记忆、身份和时间流逝的深度解剖。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讲究,常常一个用词的选择,就能瞬间点亮整个场景的内在含义。我尝试着去寻找那些明显的“主题句”或者“中心思想”,但发现这完全是徒劳的。这本书拒绝被简化,它要求读者带着自己的全部经验和感性去与之对话。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场景,比如一次邻里间的闲聊,一次路边的争执,回过头来看,却都是构建宏大结构不可或缺的基石。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自洽的宇宙,但你必须自己去解锁它的密码。
评分很好以后还在京东买东西。
评分看见这张插图就想起写老早布拉格市民的一本书也有这样的插图,同是有点历史的大城市,人何其相同?
评分书本身很好,是正版,印刷、纸张都很正!小说本身,有特点,语言风格、叙事形式,以及字里行间散发出的上海市民的生活意蕴,描述的很细,很密!
评分五星评价,东西又快又好!特别是小哥,下雨也按时送货,点赞!!!!辛苦了! 下雨注意安全噢!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维罗妮卡决定去死,在这个美丽的傍晚。玻利维亚乐手正在广场上演奏,一位青年从她窗前走过。
评分这的确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作品,作者的平实的语言表述,给我们讲述了,世界和琐碎的庸常,而里面又蕴含着很多的生活意义,而且对日常世界的从容。
评分能在京东买的基本都在上面买,主要搬了新家住在六楼的没电梯房,平时都不想上下楼,快递送到家里不要太方便啊而且比超市和便利店便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