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笔》是鲁迅等民国大家翻译的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包括《罗生门》《竹林中》《鼻子》等名作在内的短篇小说八篇,外加《中国游记》《绝笔》两篇随笔。芥川的短篇小说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芥川龙之介 ( 1892—1927),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有“鬼才”之誉。他与森鸥外、夏目漱石并称为20 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三巨匠。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小说近150篇,其代表作品如《罗生门》《蜘蛛之丝》等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
鲁迅 ( 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
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编者前言
钩应夏,沉应冬,钩沉是夏冬,也是春秋;所谓“钩沉”,即是重新挖掘散失的篇章、经典。
本套丛书所选书目包括鲁迅、戴望舒、郁达夫等民国大家的翻译作品以及林徽因选编的民国小说集。在由现代出版业因经济效益而建构的浩如烟海、泥沙俱下的出版景观中,这样一个编辑视角不可谓不新颖、有趣,至少在我们有限的出版视野中是不多见的。类似鲁迅、郁达夫、戴望舒这样的大家,他们的原创文字,在市面上已有无数版本,但由他们翻译或编辑的文本却少之又少,构成他们文字生涯重要组成部分的这部分工作为何会被后人逐渐忽视以至遗忘?
“我非所爱读的东西不译,且译文文字必使像是我自己作的一样。”郁达夫这样谈及自己的翻译。我们在重新编辑整理这套丛书时也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文字大家在翻译和编辑他人作品时,所遵从的是同自己的创作一样严谨、苛刻的文字标准,而经他们之手流出的文字景观,也同他们自己创作的文字一样,值得后世之人反复捧读。
在这套丛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多数文本虽非大家原创,但毕竟是经大家处理过的文字,我们不便任意改动;另一方面,民国时的语言表达与行文风格,已经不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一点体现在翻译作品中尤其明显,除了编校上的错误,民国原版中的相当多表述会对现代读者造成理解障碍,甚至译者对外文原著也偶尔有理解上的偏差,完全依照民国原版出版,其实是对当代读者的一种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在参照权威民国版本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保持民国原有的表述及语言风格,另一方面也根据现代阅读习惯及汉语规范,对原版行文明显不妥处酌情勘误、修订,从标点到字句再到格式等,都制定了一个相对严谨的校正标准与流程。最后的修订结果若有不妥之处,还望读者海涵。
我最近读完《绝笔》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落入传统文学评论的窠臼,而是以一种近乎“探案”的姿态,去追溯芥川创作生涯中那些晦暗不明的动机。作者的文笔颇具感染力,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极富洞察力的智者在深夜对谈,他提出的观点往往一针见血,直指核心,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之前阅读芥川作品时错过了这么多深层的暗示。这种“解谜”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而且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和个人通信,使得整个分析显得非常可信且具有说服力。更难得的是,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充满了文学的热情,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峻感,反而让人感觉作者是带着深深的敬意和理解去书写这一切的。对于我这种资深文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近期读到的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它拓宽了我对芥川作品理解的边界。
评分说实话,当我拿起《绝笔》这本书时,我原本是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名家的解读汗牛充栋。然而,这本书很快就展现出了它非凡的魅力。它最让我震撼的,是其叙事上的张力。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导演,将芥川的人生片段裁剪、重组,在不同的光影下,展现出他作品中那些复杂的主题——关于“美”的毁灭性力量,关于人性的幽暗面,以及那种挥之不去的虚无感。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佳,时而如清泉潺潺,时而如惊雷炸响,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丢在一边的书,而是会让你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想起其中的某个论点,然后陷入沉思。这种持续的“后劲”,恰恰体现了一部优秀非虚构作品的价值。它成功地将一个逝去的文学巨匠,重新拉回了鲜活的、可以对话的语境之中,给予我们新的思考角度。
评分这本《绝笔》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从一个深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它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挖掘之深,简直令人叹服。作者在书中对芥川心境的剖析,绝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那种近乎病态的敏感与天才并存的复杂性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将芥川的文学创作与他晚年的精神困境巧妙地联系起来,那种笔触的细腻,仿佛能让人隔着纸页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彷徨。读起来,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不是干巴巴的学术论证,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叙事,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艺术与生命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极其扎实,行文流畅,辞藻精准,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之感,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推开了一扇新的门,通往芥川内心的深处。这种深度阅读的体验,对于任何想真正了解这位日本文学巨匠的人来说,都是一场不可多得的精神洗礼。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珍品。
评分拿起《绝笔》,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文化考古。作者对芥川作品的文本细读,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但这种“吹毛求疵”恰恰是伟大作品所需要的尊重。他没有满足于对既有说法的重复阐述,而是敢于提出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尤其是在分析一些经典篇目时,总能挖掘出令人拍案叫绝的隐藏意义。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沉稳而内敛的,没有炫技的辞藻,却处处透露着深厚的学养和对文学本质的深刻洞察。它不仅仅是在谈论一个作家,更是在探讨生存的意义、艺术的困境以及文化传承中的种种张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日本近现代文学史都有了一种更立体的认识。这是一本需要被反复阅读和珍藏的书,它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重塑了我们对一位文学大师的理解,其价值远超一般的文学评论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作者在处理芥川复杂的生平时,展现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他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时间轴,而是通过主题的交织和意象的反复出现,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解读空间。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经过他的笔触,都成为了解读芥川内心世界的关键线索。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且富有挑战性的,它要求读者全神贯注,去跟随作者构建的思维迷宫。每一次深入,都会发现新的层次和含义。这本《绝笔》成功地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它并没有试图给出一个最终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强大有力的分析工具和一种全新的观察视角,鼓励读者自己去构建对芥川的理解。对于那些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和美学享受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差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商品很好,快递小哥很亲切。
评分包装运输都很好,装帧不错
评分京东送货有保障,商品满意。
评分鲁迅翻译,两人的文风有相似之处
评分第一次买他的书,鲁迅译文估计会感觉看鲁迅的文章
评分鲁迅翻译,两人的文风有相似之处
评分商品很好,快递小哥很亲切。
评分京东送货就是快,赞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