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萌(对话)、细腻(情感),堪比日剧《unnatural》,与死者对话,还事实以真相,领略人性的阴暗与美好。
★法医+入殓师的新设定,为你揭开一个记忆的迷局,惊险堪比《记忆大师》。无从辩白的真相,藏着jizhi 精确的谎言。
★真相像碎片一样散落四处,从不肯让我们轻易看到它完整的面目。尘封十二年的悬案,五个失忆凶手,两位青梅竹马的恋人,一对亦敌亦友的师生。你知道的真相,正是有人不愿看到的。
★每天读点故事APP连载佳作,谎言戳破以后,真相揭晓以前,杀机无处不在!
真相像碎片一样散落,从不肯让我们轻易看到它完整的面目。
曾深情软弱的他残忍杀害了数人,并坦然认罪,却对过程一无所知……
青梅竹马的好友,亲眼目睹了他父母的被害,却在十二年后才告诉他真相……
大大咧咧的她变得莫名暴躁,还杀害了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却完全没有印象……
为什么?
搁浅十二年的真相即将揭开。
聂小杨,小号懒羊羊,人前呆萌傻,人后坏趣味,专注不严肃写作至今,立志写遍所有题材,择一事,终一生,匠人心,懒人身。
第一章 消失的左手 / 001
第二章 虞姬 / 022
第三章 美丽成伤 / 037
第四章 日记中的魔鬼 / 071
第五章 迷雾 / 093
第六章 寄生 / 124
第七章 三代人、大头娃娃 / 144
第八章 我是演员 / 166
第九章 囚徒 / 181
第十章 命运难度 / 199
第十一章 年少往事 / 215
第十二章 谎言 / 233
第十三章 订婚宴 / 254
第十四章 追凶 / 270
尾 声 / 287
第五章 迷雾
1
暑去寒来,天气越来越冷,陈铎开启了冬眠模式,每天把自己裹成个粽子,哪儿暖和就在哪儿待。这天,陈铎躺在沙发上边看手机,边等外卖,一条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李凯的爸爸因为贪污被抓了,还写到李凯霸凌同学的事情。陈铎有种“大仇得报”的喜悦,所以,当他接过大肠面后,爽快地给了送餐员三元小费。
陈铎捧起大肠面,香喷喷地吃了几口,听到阳台上有动静。
“这大风天,你还翻我家窗户,也不怕摔死你……”陈铎骂骂咧咧地走到阳台,“幸亏我家住的楼层不高,摔下去顶多缺胳膊断腿,但是你一个姑娘家,摔残了将来谁要你啊,你不会真打算赖上我吧,不是说今后跟我冷战到底吗?改主意了——”
陈铎碎碎念地走过去,打算接应时隔几个月再次翻他家窗户的李小歆。
“好久不见,你话多了。”沙哑的男人声音在阳台上响起。
陈铎愣在了原地。
“你怎么来了?”
“我想在你这里借宿几晚,行吗?”男人从阳台上走进客厅,一身黑衣,多处破损,像是刚和人打过架,手背有擦伤,眼角也裂开了口子,血滴下来,在脸颊上凝固,像一头寒冬里无处可去的野兽,循着亮光而来。
“不行,我女朋友不答应。”陈铎继续吃大肠面。
男人笑起来:“你这屋子哪像有女人住的样子,再说了,哪个女人能看上爱吃猪大肠的男人。”
“喂喂喂,你现在是寄人篱下,还不说点好听的让我高兴高兴,小心我把你扫地出门,让你露宿街头。”陈铎用筷子敲着碗沿。
男人迈出两步,突然跪倒在地把陈铎吓了一跳。
“不用行这么大的礼,磕头就免了,交点房租就行。”
“别贫了,赶紧过来扶我一把。”男人咧着嘴,陈铎上前搀扶时,才注意到他背后有长长一道伤口。
“怎么弄的?”陈铎一惊,“都受伤了还耍帅爬窗户,有楼梯不知道走啊,你怎么还这么不靠谱啊。”
“行了行了,你吵得我脑袋都大了,找点药,帮我……”男人的话音越来越弱,瘫在地上爬不起来。
陈铎思来想去,拿起手机想要打120,最终还是放下,他考虑了半天,披了件外套去找李小歆。
“干吗?大晚上的骚扰良家妇女,小心我告你啊。”李小歆嘴里嚼着的大肠面,挡在门口用大白眼看着陈铎。
“有点事,想请你帮忙。”
“不管。”
“人命关天。”陈铎用脚尖抵在门上,防止李小歆突然关门。
“那得找大夫啊,找我干吗?我只管死人。”李小歆不为所动。
“就是个死人。”
“啊?”李小歆瞪大眼睛望着陈铎。
几分钟后,李小歆拎着医药箱站在陈铎家客厅,看着地上那个昏迷不醒的男人。
“大夫,您倒是赶紧动手啊,光看哪能救命啊?”陈铎快急死了。
“这是你干的?”李小歆蹲下身,检查男人身上的伤口。
“嗯,小偷,我正吃着面呢,他就从阳台上翻进来,我顺手抄起桌上的水果刀就来了一下,正当防卫。”陈铎说得绘声绘色。
“放屁,水果刀能砍出这么大的伤口?”李小歆一边用剪刀剪开男人的衣服,一边挑陈铎的漏洞,“这人一看就练过,就凭你还防卫,你怎么不上天呢?”
缝合好伤口,李小歆和陈铎把男人拖到卧室躺好。
“这人是谁呀?”李小歆在客厅开始询问。
“一个朋友。”
“哪个朋友?”
“你不认识,很久以前的朋友。”陈铎遮遮掩掩道。
“怎么认识的?”
“就那么认识的。太晚了,我困了,你先回去吧,我想睡觉了。”陈铎开始过河拆桥,敷衍着撵人。
“少跟我装,再不跟我说实话,信不信我——”李小歆高举拳头,这时,卧室传出男人痛苦的呻吟。
陈铎赶紧冲进去,男人满头大汗,浑身战栗不止,牙关紧咬。
“醒醒,醒醒,你怎么了?”男人并不回答,陈铎回头望着李小歆,“他这是怎么了?刚才还好好的。”
李小歆黑着脸,一言不发。
“喂,听得见我说话吗?”陈铎使劲摇晃男人,男人像是一点儿也听不到似的,全身缩成一团。
“他这是毒瘾犯了。”
“什么?”陈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这位朋友吸毒,如果你想帮他,最好翻翻他的口袋,看有没有什么白色粉末或者药丸之类的东西,或许能缓解一下他的症状。”李小歆倚在门口说道。
“怎么会?不会的。”陈铎还是不能相信。
李小歆拿出手机:“要么就把他送医院,他这种状况很危险的。我不是专业的医生,你家里也没有专业的医疗设备,万一他出点儿什么状况,我们都没办法。”
“别,别打电话。”陈铎阻拦道,“他不能去医院。”
“为什么?”
陈铎低下头,用比蚊子还小的声音说道:“他是一个通缉犯,他不能去医院,一到医院,肯定会被抓起来的。”
“你开玩笑的吧?”这下子轮到李小歆不敢相信了。
陈铎没再说话,怔怔地看着这个男人。他们有多久没见了,三年?五年?记不清了,也不想去记得这些事情。
“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啊?”李小歆觉得这个晚上真是太滑稽了,自己好端端被带下来给一个浑身带伤的男人疗伤。这个陌生的男人不但是个瘾君子,还是个通缉犯,如果不是陈铎疯了,那一定是她疯了。
“放心,我不会连累你们的,我很快就走。”男人发出微弱的声音。
窗外冬雪飘落,男人折腾了一夜,天际泛白的时候才昏昏沉沉睡去。陈铎早已支持不住,伏在床边,迷迷糊糊间做着乱七八糟的梦。梦里是没有色彩的黑白世界,十六岁的陈铎挽着裤腿站在溪水中,盯着流水中的小鱼,猛地扎下身,水花溅得很高,手里却是空空。
“哈哈哈……”对岸传来毫不留情的嘲笑。
一个打着赤膊,浑身黑溜溜,只穿了条花短裤的少年笑得前仰后合,手里的鱼都差点掉进溪水里。
“不许笑。”陈铎使劲把溪水泼过去。
对方也不甘示弱地回击。大山幽谷中,两个少年清脆的笑声随着水流荡漾,无忧无虑。
一个激灵,陈铎从梦中醒来,没有溪水,没有少年,眼前的男人满腮胡茬,额头几处伤疤,隐藏在浓密的黑发下。
这些年,你都经历了什么?
客厅沙发上,李小歆搂着枕头仰头大睡。陈铎慢慢来到她旁边,把外套给她搭身上,“这睡相也真是够了。”
裹上外套出门买早点,地上白茫茫一片,非常干净。陈铎搓着冻红的耳朵,一路小跑着冲向早点铺。
“吃点什么?”卖早点的大叔正把一笼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从炉子上搬下来。陈铎指挥着大叔打包,抱着热乎乎的早点就往家跑,过马路时,一辆黑色汽车突然停到他身侧。
“这么多,吃的完吗?”李志飞从后窗伸出脑袋,“分我们一点儿。”
车里除了李志飞,还坐了一个年轻男人,陈铎认识他——关健,是李志飞的跟班,一度想追李小歆,一笑起来有两个大酒窝,露出一口大白牙。
陈铎像老母鸡护食一般,把早点抱在怀里,一边向小区里跑,一边头也不回地喊:“我最近饭量大了。”
“小气鬼,小心撑死你啊。”李志飞笑骂。
看着陈铎跑远,李志飞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坐在他身边的关健试探地问道,“师傅,要不要……”
李志飞摆摆手,“回局里。”
十分钟不到,陈铎买的早点就快被李小歆洗劫一空了。
“你留点,留点。”陈铎伸手去抢最后一碗豆腐脑儿。
李小歆张嘴就咬,吓得陈铎赶忙缩手。
“我睡了一夜沙发,脖子都睡歪了,吃你几个包子还跟我讨价还价。”李小歆拍桌子训斥。
陈铎做个噤声的动作,小声说道:“你嚷什么呀,屋里还有人睡觉呢,再说了,我昨晚让你回家睡,你偏不,现在怎么又赖我?”
“你脑子是猪心做的吧,我留下来还不是为了保护你,万一那个……”李小歆指了指卧室方向,“毒瘾一上来,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阿游不会的。”
“什么?什么?”李小歆没听清陈铎嘟囔。
阿游,好久没有叫出口的名字,从心底到唇齿间,这两个字像是掩埋在废墟中的瓦砾,捡拾出来,满手尘埃。
陈铎小时候一放寒暑假,就会被妈妈送到乡下姥姥家。姥姥家依山傍水,是个十足原生态的小山村。阿游是陈铎在那里最好的朋友。阿游的父母常年在大城市打工,留下他和身体不太好的奶奶一起生活。平时除了上学,阿游就是上山下河,摘桃捕鱼,自由自在得像山里的小猴子。
每次陈铎回乡下,阿游都特别开心,带着陈铎满山地跑。躺在背阴的山坡上,陈铎问:“以后打算做什么呀?”
“当兵。”阿游早就打定了主意,他学习不好,而且家里也没条件供他读大学,当兵可以减轻家里负担,还能不让家里人为他操心。十几岁的阿游,思虑周全,心智远比同龄人成熟。
不过,陈铎知道阿游想去当兵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幺幺喜欢兵哥哥。幺幺是姥姥家邻居的女儿,和陈铎、阿游同岁,很小就没再读书,一直在家里帮忙,偶尔去县里打工。
看电视的时候,幺幺崇拜地盯着屏幕上穿军装的人说:“好帅啊,好帅啊。”
一旁的阿游红着脸,低着头,陈铎当时心想,幺幺夸的又不是你。后来,陈铎发现阿游每次来姥姥家找他玩,都会想各种理由让陈铎把幺幺也叫来一起玩。
“斗地主三缺一,把幺幺叫来。”
“两个人看电视有什么意思,把幺幺叫来。”
“去捉鱼吧,叫上幺幺帮我们拿鱼篓。”
陈铎再蠢,也能看出阿游的心思。幺幺心里也是有阿游的,有一次,阿游在河里不小心被尖锐的石头划伤了脚,坐在岸上的幺幺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阿游去当兵的前一天,在幺幺家外蹲了老半天,最后还是幺幺忍不住跑去对他说:“你放心吧,我等你回来。”
阿游放心地离开了村子,只是,幺幺没有信守承诺。
“出什么事了吗?”李小歆忍不住问道。
陈铎摇摇头,之后的事情,他也不是很清楚了。阿游当了兵,他去读了大学,姥姥因为一场急病,在陈铎大二那年去世了,回乡出殡时,陈铎见到了幺幺,打扮得很妖艳,脸上像抹了油彩,各种颜色都有,整个人像是从染缸里捞出来的一样。
幺幺说自己在县里的一家KTV上班,陪客人唱歌,一天的小费有好几百元。
“阿游知道吗?他会担心的吧?”
“我们很久没联系了。”幺幺一脸平静,像在说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在陈铎快毕业的时候,阿游去学校找他。宿舍外的梧桐树下,阿游穿着军装,又黑又结实。那晚,阿游喝多了,说了好多醉话,奶奶去世了,幺幺离开他了,他什么都没了。第二天,陈铎醒来时,阿游已经不见了,没有留下一字一句。
“那天之后,我就没再见过阿游,一直到我父母出事之后。你知道,我父母刚去世那段日子,我几乎每天都去墓园。有一天,我坐在他们墓前发呆,忽然有人塞给我一瓶啤酒,我抬头一看,是阿游。我问他怎么会在这里,他说来看一个故人。我问他还在部队吗,他说转业了。我让他留一个联系方式给我,他说不方便,以后再说吧。我问为什么,他说自己干的事见不得光,警察在抓他,怕连累我。离开墓园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陈铎抬起手腕看看表,起身穿外套:“我得去上班了。”
“那他呢?”李小歆指指卧室。
“他说了要待几天,你别管了。”陈铎急匆匆出门了。
李小歆本打算上楼洗漱一下,也去上班,走到门口,她又返回来,轻轻推开卧房的门,阿游静静地躺在床上,虽然是在沉睡中,仍然是神情紧绷,时刻戒备的样子。
这个男人一定是经历了异于常人的痛苦经历,才把自己锻造成这个与全世界都保持着警惕的样子。李小歆轻轻关上门,听到客厅的大门关闭的声音,阿游慢慢睁开眼睛,直直地望着床头柜上摆放着的相框,陈铎搂着父母,笑得一脸灿烂。
阿游擦擦手,倚在水池边,问道:“李队最近好吗?”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于其对“记忆”和“认知偏差”的探讨,它几乎是把心理学理论用最生动的故事形式演绎了一遍。作者似乎在不断地提醒读者:你所相信的一切,可能都只是你愿意相信的那一部分。故事中的“不可靠叙述者”运用得炉火纯青,你必须学会在阅读时,自动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校准器”,随时准备推翻前一刻的判断。这种精神上的互动,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主动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思考书中所提出的那些关于“真相的相对性”的观点,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既定印象和刻板认知。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它更像是在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透镜,让你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运作的底层逻辑。书中的那种压抑的氛围,并非来源于外部的暴力冲突,而是来自于角色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恐惧和逃避,这种内在的角力,才是真正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地方。它探讨的痛苦是隐秘而深远的,直击人类存在的根本焦虑。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让人窒息,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被一种无形的张力紧紧攫住,作者对细节的把控力令人惊叹。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仿佛触手可及,无论是那座被迷雾笼罩的小镇,还是主角内心深处那些纠结的挣扎,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那段关于“时间的囚徒”的描写,我读了好几遍,那种宿命感和无力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不寒而栗。书中对人性的剖析极其深刻,角色们都不是简单的“好人”或“坏人”,他们都有着复杂的动机和难以启齿的秘密,这种模糊地带的刻画,才是真正的高明之处。读到一半的时候,我一度放下书,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消化那些铺陈已久的情节线索,试图找出那个隐藏在重重迷雾后的关键点,但作者总能在你自以为猜到真相时,猛地抛出一个让你措手不及的转折。这本书需要的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体验,它挑战了你对既有认知的边界,让你开始质疑每一个看似稳定的事实。情节的密度非常高,但作者的笔法又异常老练,保证了阅读过程的流畅性,即便信息量巨大,也不会感到疲惫,反而像是在解一个极其精妙复杂的谜题,每解开一个扣子,都有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评分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相比,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留白”艺术的运用达到了极致,作者非常克制地保留了大量解释空间,这使得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自己的想象中完成最后一块拼图。它没有用冗长的大段文字去解释人物的动机,而是通过极简的动作、眼神的交流,甚至是场景中某个物件的摆放,来暗示一切。这种“少即是多”的叙事哲学,在制造悬念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味。我特别喜欢那种“意在言外”的描绘,比如书中多次出现的关于“水”的意象,它时而象征着洗涤,时而预示着吞噬,这种多义性让文本充满了值得反复咀嚼的层次感。阅读体验是极其个人化的,不同的人可能会被不同的细节打动,因为作者提供的是一个结构完整的框架,而灵魂的填充物,需要读者自己带着自己的经历去补全。这种开放式的结局,虽然可能让一些追求确定性的读者感到不适,但对我来说,这正是它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它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与故事保持连接,持续地对话下去。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是极其大胆且精巧的,它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但高明之处在于,这种跳跃感绝非故弄玄虚,而是服务于揭示真相的需要。你会发现,看似毫无关联的几条故事线,随着阅读的深入,像蛛网的丝线一样,慢慢地收紧,直到最后汇聚成一个令人心悸的中心点。这种叙事上的“迷宫感”设计,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参与度,你必须时刻保持警醒,去辨认那些真假难辨的线索,去拼凑那些被刻意打碎的时间碎片。我尤其佩服作者对信息释放的把控,那些关键的信息点,总是被藏在最不经意的地方,只有当你回顾前面的章节时,才会猛然醒悟:“原来如此!”这种被作者“愚弄”却又心甘情愿的感觉,是阅读此书最大的乐趣之一。书中的配角塑造也异常成功,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剧场,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推动主角的命运,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充满矛盾的宇宙。读完后,我甚至想为书中的某个配角写一篇独立的分析,因为他们的复杂性足以支撑起一部独立的作品。这本书在结构上的创新,绝对值得被文学界认真对待。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文学性处理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它的语言风格简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时而低沉压抑,时而突然爆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似乎对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了千锤百炼,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感,那种挥之不去的疏离和冷峻,渗透在每一句对话和每一个环境描写中。比如书中对光影的处理,阴影永远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存在,更是角色们隐藏的欲望和恐惧的具象化。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中穿插的那些哲学性的思考片段,它们像晶体一样,散落在情节的缝隙中,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厚重的思辨色彩。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构建着场景,那种沉浸感是近年来少有书籍能给予的。它不像那些纯粹追求刺激的快餐小说,它更像是一块打磨了无数次的玉石,你得慢下来,细细摩挲,才能感受到它温润的光泽和内里蕴含的坚韧结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内在的张力,它不靠廉价的惊吓来维系读者的注意力,而是通过对情感和心理深度的挖掘,构建起一个牢不可破的阅读吸引力。读完之后,那种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是真正好作品的标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