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电类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电类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经典系列。
为了学习者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也方便教师采用更有效的传统方式教学,或者更新颖的“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模拟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电类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配有43个微课、56个动画、10个扩充实验视频,已在智慧职教平台(www.icve.com.cn)上线,学习者可登录网站进行学习,也可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微课、视频。此外,《模拟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电类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还为教师提供了其他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试卷及参考答案、电子课件(PPT)、仿真源程序、习题参考答案等,资源具体下载和获取方式请见“智慧职教服务指南”。
《模拟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电类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采用“教学导航—任务描述—知识储备—任务实施—拓展知识—单元小结—单元习题”的框架结构,将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融入22个操作任务中。
《模拟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电类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共10个单元,内容涵盖了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及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知识。
《模拟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电类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同时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模拟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电类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电气、通信等电类专业和其他相近专业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尤其适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教师选用,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单元1 常用的半导体器件
教学导航
知识点-任务关系图
任务描述
知识储备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1.1 半导体的概念
1.1.2 本征半导体
1.1.3 杂质半导体
1.1.4 PN结的形成
1.1.5 PN结的伏安特性
1.1.6 PN结的电容效应
1.2 半导体二极管
1.2.1 二极管的常见结构
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2.4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1.2.5 几种特殊类型的二极管
1.2.6 二极管引脚极性的判断
1.3 双极型晶体管
1.3.1 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
1.3.2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1.3.3 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
1.3.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3.5 光电晶体管
1.3.6 晶体管类型及引脚极性的判断
任务实施
任务1:验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任务2: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任务3:体会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任务4:绘制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
拓展知识
1.4 其他半导体器件
1.4.1 场效应管
1.4.2 单结晶体管
1.4.3 晶闸管
单元小结
单元习题
单元2 基本放大电路
教学导航
知识点-任务关系图
任务描述
知识储备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2.1.1 放大的概念
2.1.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2.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2.2.1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作用
2.2.2 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2.2.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措施
2.2.4 放大电路的波形分析
2.2.5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2.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3.1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2.3.2 图解法
2.3.3 等效电路法
2.4 基本共集和基本共基放大电路
2.4.1 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2.4.2 基本共基放大电路
2.4.3 3种晶体管放大电路的性能比较
2.5 复合管放大电路
任务实施
……
单元3 多级放大电路
单元4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单元5 放大电路频率响应
单元6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单元7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单元8 波形发生电路
单元9 功率放大电路
单元10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规定的有关文件精神及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建设实际编写。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既考虑到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贯彻。理论以够用为度,加强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原则。
本书的编写思路如下:
1.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重在会用。各单元列举大量应用实例,以加深学生对各个单元电路功能的理解。以应用实例引导教与学,原理知识与实例应用紧密结合,体现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路。
2.讲授内容与习题融为一体。每单元习题中设置填空、选择、判断以及思考题与计算题,以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拓宽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规格,理论上以”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够用“为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书各单元首页给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重点和考试要点、教学环境以及学时建议。全书总学时为6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本书由张鹏担任主编,李淑萍、王燕担任副主编。其中,李淑萍完成了单元7的编写;王燕完成了单元8的编写;张鹏完成了其余单元的编写。
本书非常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电气、电子、通信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订,使之成为日臻完善的高职高专教材。
电子技术的世界:从原理到应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到卫星通信,从医疗设备到工业自动化,无不闪耀着电子技术的智慧之光。要深入理解这个精彩的世界,掌握其核心知识与技能,一本内容详实、结构清晰的教材至关重要。本书正是为致力于探索电子技术奥秘的读者量身打造,旨在系统性地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与时俱进地展现现代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实际应用。 本书内容涵盖了电子技术领域的核心概念与关键技术,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我们从最基础的电子元器件入手,详细剖析了各种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工作原理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这包括但不限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晶体管的放大与开关特性,以及更为复杂的集成电路。通过对这些基本单元的深刻理解,读者将能够为后续更复杂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掌握了基本元器件之后,本书将进一步引导读者进入模拟电路的世界。模拟电路是电子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负责处理连续变化的信号。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各种模拟电路的类型,如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器电路以及电源电路等。对于每一种电路,我们都会从其基本原理出发,深入探讨其结构、工作状态、性能指标以及设计方法。例如,在放大电路部分,我们会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放大电路(如单级放大、多级放大、差动放大等)的电路组态、增益、带宽、输入输出阻抗等关键参数,并分析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在振荡电路部分,我们会介绍不同振荡器(如RC振荡器、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等)的产生原理、稳定性分析以及频率选择机制。对于滤波器电路,我们将重点讲解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原理、阶数选择以及幅度频率特性和相频特性的分析。电源电路部分则会涵盖稳压、滤波、整流等关键环节,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除了传统的模拟电路,本书也高度关注现代电子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数字电路部分。数字电路以离散的0和1来表示信息,构成了现代计算和信息处理的基础。本书将系统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逻辑门(与、或、非、异或等)、组合逻辑电路(如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和时序逻辑电路(如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讲解如何利用卡诺图、布尔代数等方法进行逻辑化简和电路设计,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字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应用。此外,我们还将探讨脉冲信号的产生和整形,以及数字电路在逻辑控制、数据存储和信息传输等方面的作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IC)已成为现代电子系统的核心。本书将对集成电路的结构、制造工艺以及常见的集成电路芯片进行介绍。我们会深入讲解运算放大器(Op-amp)作为集成电路的经典代表,其内部结构、各种工作模式(如同相放大、反相放大、电压跟随器、积分器、微分器等)以及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同时,也会介绍其他重要的集成电路,如定时器(如NE555)、数据转换器(ADC/DAC)等,并分析它们在信号采集、处理和输出中的关键作用。 理解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是掌握电子技术的关键。本书将系统地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等。这些方法将帮助读者能够准确地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在电路设计方面,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根据技术指标和功能需求,合理选择元器件、搭建电路并进行参数优化。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电路设计,例如如何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增益和带宽的放大电路,如何设计一个稳定可靠的振荡器,或者如何构建一个满足特定逻辑功能的数字电路。 此外,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本书还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电子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这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调理电路,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以及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反馈控制原理。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将所学的电路知识与更广泛的工程应用联系起来,拓宽其视野。 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操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将提供大量的实验项目和设计案例,鼓励读者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这些实验项目将涵盖从基础元器件的测试到复杂模拟和数字电路的搭建与调试,旨在帮助读者熟悉实验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的使用,掌握电路的焊接、测试和故障排除方法。通过实际动手,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书还特别注重培养读者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对现有电路进行改进和优化,或者如何利用电子技术解决新的工程挑战。通过对前沿电子技术的介绍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本书旨在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总而言之,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电子技术学习平台。无论您是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还是对电子技术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亦或是希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在职工程师,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学习伙伴。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并积极参与实践,您将能够掌握扎实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设计电子电路的能力,从而在电子技术这一充满活力和机遇的领域中,开启精彩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