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小说集7本套装:包括《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一座城池》+《长安乱》+《光荣日》+《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他的国》
韩寒,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他是年少成名的畅销书作家,自本世纪初出道,十八年来始终保持在中国畅销作家TOP3之列,小说、散文作品总销量超2000万,首本长篇小说《三重门》颇为畅销,《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青春》等著作出版均为当年全国畅销书,主编《独唱团》畅销500万册;他也是乘风破浪的赛车选手,作为中国职业赛车手,获得过中国场地、拉力双冠职业车王;他还是是优秀的歌手和词作者,填词主题曲《后会无期》获得第51届金马奖电影原创歌曲奖;而这两年他更是成为了后会有期的电影导演,2014年凭借处女作《后会无期》跨入导演行列,获得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编剧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4年度表彰大会"年度青年导演"提名,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电影票房破10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一名身法飘逸的电竞选手,FPS狂热爱好者,他成为了电竞战队1246创立者和精神领袖,并获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
韩寒大事记
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
1997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
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
2001年出版文集《零下一度》;
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
2003年出版杂文集《通稿2003》,同年开始职业赛车生涯;
2004年出版《五年文集》、长篇小说《长安乱》;
2005年出版赛车随笔《就这么漂来漂去》;
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一座城池》;
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光荣日》;
2008年出版《杂的文》;
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他的国》、文集《可爱的洪水猛兽》;
2009年拿下场地赛和拉力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2010年4月被评为"全球*影响力一百人"之一,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201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2011年出版文集《青春》;
2013年出版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
2014年拍摄电影《后会无期》;
2016年拍摄电影《乘风破浪》。
坦白讲,他的作品有一种很强的“时代烙印”,但奇妙的是,这种烙印并没有让它变得过时,反而像陈年的酒,越品越有味道。那些对于速度、对于变化、对于个体在宏大叙事中如何自处的探讨,放到今天来看,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可能归功于作者那份难得的“新鲜感”——一种对既定模式的天然不适感,驱使着他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在一个快速运转的时代里,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停下来,喘口气,然后用更清晰的视角重新审视周围环境的“观察哨”。这种清醒感是稀缺资源,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他的文字风格,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被模仿的个人品牌,带着一种独特的“躁动美学”,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与其说是在读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参与一场关于现代社会病灶的集体会诊。那种对既有体制和陈腐观念的质疑,透过幽默和戏谑的外衣,展现出一种近乎犀利的社会观察。很多时候,作者像个高明的魔术师,用最轻松的姿态,揭开了社会运转背后的某些荒谬逻辑。读者的情绪很容易被牵动,从开始的会心一笑,到后来的深思熟虑,情绪曲线变化非常丰富。这种书写并非纯粹的批判,它更像是一种温和的提醒:嘿,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你看到了吗?你打算怎么办?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更优质的问题。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日常现象的理解边界,让原本习以为常的事情,也变得值得推敲起来。
评分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成长的辩论赛,只不过,这场比赛的裁判是你自己,而对手是书中那个或迷茫或叛逆的“少年”。那些关于青春期的躁动、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拉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丝毫不做作。那种初出茅庐的莽撞和对既定规则的不屑一顾,是很多人心中那段回不去的时光的真实写照。作者没有试图去美化或批判,他只是冷眼旁观,然后用一种近乎纪实的笔调记录下来。读到那些关于选择、关于坚持的段落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捏着书页,思考自己当初是不是也曾有过那样的挣扎。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功的指南,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失去的那份纯粹和锐气。这种对“在路上”状态的执着书写,对我来说,有着持续的吸引力,仿佛只要翻开书页,就能重新找回那种无所畏惧的闯劲。
评分文字的密度和信息量,在我看来,是韩寒作品的一大特色。他似乎总能在最短的篇幅内塞进最多的思考。这种叙事效率极高,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拖沓,反而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那种跳跃性的思维和巧妙的结构安排,让故事的发展常常出人意料,你以为他要往东讲了,结果一个急转弯就拐向了西边,但当你跟上他的节奏后,又会发现这才是最合理的走向。尤其是在构建那些看似荒诞却又无比真实的场景时,他展现出的那种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种处理手法,让作品拥有了一种独特的“反套路”魅力,让你在阅读时始终保持着一种警醒,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隐藏的包袱或者深埋的伏笔。这使得重复阅读也成为一种乐趣,因为每次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感。
评分韩寒的文字,总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像夏日午后突然灌进来的凉风,够劲儿,够清爽。我第一次翻开他那些篇章时,那种文字的节奏感就先把我抓住了。它不是那种雕琢过度的腔调,更像是老友在深夜里跟你扯着闲篇,但每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话里,又藏着对这个时代的深刻洞察和那种略带嘲讽的清醒。读他的书,常常会有一种“对,就是这个味儿”的会心一笑,那种感觉很奇妙,像是找到了一个能和你一起吐槽这世界荒谬之处的同盟。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在边缘游走,带着一股子不合时宜的真诚,在世故的洪流中努力保持着一点点棱角。这种疏离感和亲近感并存的叙事风格,让故事在欢笑之余,留下的回味却是悠长而耐人寻味的。我尤其喜欢他那种对语言的把玩,词语在他手里仿佛被重新赋予了生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让原本平淡的场景也变得鲜活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