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岛由纪夫十七岁至三十一岁间十三短篇精选,从青春期的自我窥视,到现实人生与古典哀愁的交融撞击,各具华彩,尽显三岛创作理念之流变。
2、古典诗意与异色情爱、心理独白与官能刺激交相辉映,彰显三岛式残酷美学。
3、日本文学翻译家陈德文极度推崇,倾心精译,还原三岛的异色世界。
4、同系列丛书《上锁的房子》人气与口碑颇佳,豆瓣想读人数为4736,评分8.2。
本书收录了三岛由纪夫十七岁至三十一岁期间十三篇短篇秀作,从青春时代的自我窥视到创作成熟期的美学建构,从少年人的踯躅写至老年人的悲哀,三岛式美学理念与创作手法之发展流变尽在其中。开篇之作《水面之月》,为三岛于少年时期所创作的“书信体心理小说”,全文由七篇书信组成,以第一人称叙述铺开精致绵密的心理独白,讲述平安时期男女相恋之事,极具特色与实验性。《拉迪盖之死》则是三岛之倾心力作,既是其青春时代自画像,又是一曲祭奠青春与理想的安魂曲。成熟之篇《施饿鬼船》,借小说人物之口说尽身为创作者的种种隐秘欲望,亦可视为三岛依托于创作中的心灵独白。全书篇目行文风格诡变,故事类型各异,欲之厮杀,爱之幻影,由青春至苍老的面孔流转中,展现肉身的激情与寂灭。每篇小说均带有三岛由纪夫标志性的美学理念,在残虐与优雅,爱欲与毁灭、与孤独之两极间不断切换,亦是流动再现战时至战后日本社会心灵图景的杰作。
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1925—1970)
原名平冈公威,日本小说家、剧作家。1949年出版长篇小说《假面自白》,文坛地位得以确立。其文风唯美、工于修辞,擅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从隐微的颓唐中探寻人性的真实,曾三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日本的海明威”。著有数十部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及若干剧本集。主要作品有《金阁寺》《潮骚》《丰饶之海》等。
译者:陈德文
江苏邳县人,南京大学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专业。1985年赴早稻田大学学习和研究。现为日本爱知文教大学专任教授、大学院国际文化学科日中文化文学专攻前后期指导教授。翻译出版日本文学名家名著多种。
“对于他来说,人生就是语言,语言就是人生,未熟的肉体是已经烂熟的语言的囚徒。”
——日本评论家 野岛秀胜
“我临终之前必须用火一般的力量,建起一座举世无双的巨大的纪念物。”
——少年初作《水面之月》
“三天内,我将被神的军队枪杀。”
——青春期自画像《拉迪盖之死》
“我害怕自己变得幸福起来。”
——《施饿鬼船》
翻开这本小说集,仿佛一下子被拉入了一个由精致的符号和仪式感构建起来的世界。文字的密度极高,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带着沉重的意味,绝非随手拈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将美学上的极致追求与生命力的衰颓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那种对“形式”的执着,几乎到了偏执的程度,但正是这种对形式的苛求,才使得故事中的悲剧性更具震撼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拗口却又无比精准的句子,试图捕捉其背后隐藏的哲学思辨。这不像是读故事,更像是在参与一场精心编排的、关于存在与虚无的辩论。它要求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力,去品味那些被刻意模糊的界限——是美还是丑?是生还是死?这种挑战读者的智力与感官的写作手法,是当代文学中极为罕见的。对于那些喜欢在阅读中进行深度解码的“硬核”文学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丰厚的礼物。
评分说实话,初读时会感到有些吃力,因为它拒绝提供任何轻松的入口。但一旦你适应了它那种独特的、仿佛被精确控制的呼吸频率,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这套短篇小说集展现了一种令人敬畏的控制力——对叙事视角的绝对掌控。故事往往在最不经意的地方发生转折,不是那种戏剧性的意外,而是一种缓慢的、不可避免的滑坡。那些表面上风度翩翩、恪守礼仪的角色,其内在的腐蚀性比任何外在的冲突都来得更为致命。它让我思考,在极度的文明表象之下,人性深处是否都潜藏着某种原始的、需要被压抑的冲动。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去魅”过程,它剥开华丽的外衣,让我们直视人类文明和个体精神的脆弱与矛盾。它不是用来消遣的,而是用来审视和反思的工具。
评分这部精选的短篇集真是让人欲罢不能,读完后脑海里久久回荡着那些奇异而深刻的意象。作者的笔触如同最精细的刻刀,在每一篇故事中都雕琢出了一种近乎病态的美感。他对于人物内心深处那种难以名状的、压抑的欲望和对传统价值的颠覆性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喜欢其中对空间感的处理,那种幽闭、封闭的环境仿佛成了人物精神困境的具象化,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一种透不过气的压迫感。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时而缓慢得近乎沉溺,时而又猛地爆发出一股强烈的冲击力,这种对情绪的精准拿捏,使得即便是描写日常场景,也充满了宿命般的戏剧张力。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对人性幽暗角落的深度探访,适合那些不满足于浅尝辄止、渴望直面复杂人性深渊的读者。读完后,你会发现,那些看似荒诞的场景,或许正潜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某些缝隙之中,只是我们不愿去触碰罢了。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具“异质感”的一批短篇小说。作者的叙事轨迹常常出人意料,他似乎热衷于探索那些被主流文学所回避的、边界模糊的地带。每一篇故事都像一个精心打磨的标本,被放置在无菌的环境中供人研究,但研究的过程本身却充满了危险和诱惑。那些关于身份认同、关于肉体与精神分离的探讨,都达到了令人咋舌的深度。我尤其欣赏其中那种近乎宗教仪式般的对“仪式”本身的迷恋与解构。它揭示了一种深刻的悖论:我们越是想通过某种固定的模式来把握生活,生活本身就越是向我们展示其不可捉摸和虚无本质。阅读完毕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合上书,在原地站了很久,试图重新校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这是一次不妥协的、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彻底解剖。
评分这部作品集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多来自于它对“情境”的营造,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情节驱动。篇章之间似乎有着一种隐秘的关联,共同编织出一张关于现代社会中个体疏离感的网。人物的行为逻辑常常是反常理的,但细思之下,却又符合他们自身扭曲的内心宇宙。这种“合乎情理的荒谬”正是其魅力所在。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对细节的描摹,比如一件衣服的质地,一个房间的朝向,都不仅仅是背景,它们是推动人物心理活动的强大外力。它们是沉默的证人,也是无形的枷锁。整体的氛围是清冷而疏离的,即便是描写热烈的情感纠葛,也总隔着一层玻璃,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这使得阅读体验成了一种带有距离感的观察,让我们得以冷静地审视人类在追求某种“完美”或“超越”时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评分本书收录了三岛由纪夫十七岁至三十一岁期间十三篇短篇秀作,从青春时代的自我窥视到创作成熟期的美学建构,从少年人的踯躅写至老年人的悲哀,三岛式美学理念与创作手法之发展流变尽在其中。开篇之作《水面之月》,为三岛于少年时期所创作的“书信体心理小说”,全文由七篇书信组成,以第一人称叙述铺开精致绵密的心理独白,讲述平安时期男女相恋之事,极具特色与实验性。
评分不错,期待阅读…………~
评分期待已久的好书,京东正品,值得信赖!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喜欢,还是喜欢陈德文老师的翻译。
评分好书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三岛年少时在心中飞驰的诗性。。。
评分三岛由纪夫原著,陈德文翻译,又是作者译者两强,推荐!
评分本书收录了三岛由纪夫十七岁至三十一岁期间十三篇短篇秀作,从青春时代的自我窥视到创作成熟期的美学建构,从少年人的踯躅写至老年人的悲哀,三岛式美学理念与创作手法之发展流变尽在其中。开篇之作《水面之月》,为三岛于少年时期所创作的“书信体心理小说”,全文由七篇书信组成,以第一人称叙述铺开精致绵密的心理独白,讲述平安时期男女相恋之事,极具特色与实验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